春白茶白綠,秋白茶五彩,這是春白茶與秋白茶最直觀的區別

2021-01-10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驕陽炙烤,蟬鳴如雨。

待在屋內啃上一個清脆多汁的嘎啦果,倒也愜意。

手持這樣一顆小巧玲瓏的蘋果,淺紅的果皮像唐代侍女抹上的胭脂。

不知是吃起來很脆,脆得都有聲音了。

才得來「嘎啦」這樣的諢名?

按照閩南的叫法,它還有「懶覺果」的稱謂。

難不成,這果子是睡了懶覺,才變成這般滿臉通紅的嬌羞模樣?

其實才不是呢!

這健康紅潤的膚色,是被陽光曬出來的。

不過當果子長在樹上時,接受到的陽光不勻,唯有向陽的一面,才顯出可愛深紅愛淺紅的光澤。

沒有被陽光曬到的一面,則保留了最初的金黃底色。

烈日高懸的盛夏,若是出門前防曬沒有抹勻,曬出深一處淺一處的色號落差,令人尷尬。

看來這大太陽底下曬,容易曬不均勻,蘋果如此,人亦如是。

那茶呢?工藝簡樸,經過日光曬出來的白茶,顏色會不均勻嗎?

前些日子,有茶友發來一款葉片顏色略花雜的春壽眉,上邊是暗綠、紅褐、深褐、墨綠交錯。

疑惑的問到,「日曬白茶不能保證都曬成一個顏色,所以新白茶會有多種顏色嗎?」

那可真不一定。

溫和日光萎凋出來的白茶,才不會曬出不健康,不自然的膚色!下邊就來細說個中因由。

《2》

經過日光萎凋的白茶,顏色會發生改變嗎?

白茶的萎凋,撂武夷巖茶身上就叫「走水」,是一個不斷把芽葉多餘水分趕出體外的過程。

嬌嫩的茶青鮮葉,在失去大部分水分後,外觀顏色發生變化是正常的。

經過萎凋後的白茶,在正常工藝範圍下,顏色會變,但變得並不明顯,更不可能一下子都變成五彩色。僅僅只是茶青顏色深淺的改變,卻不涉及到色系的改變——如果從綠變紅,從黃變黑,那就極為不正常了。

拿春白茶出來對比。

白毫銀針,肥厚的芽頭底色是嫩綠的,表面覆蓋上一層細密的白毫後,呈現銀光熠熠的光彩。

像是灑上了一層雪花的綠草地,呈現標準的「綠、雪、芽」顏色。

白牡丹,芽葉形態勻稱,形似娉婷的蜻蜓,翩翩起舞。

芽頭飽滿,葉片細窄,呈現白綠相間的顏色,像一隻菡萏,未開的白色花苞外,裹著一層淺嫩的綠。

春深似海時節採下來的春壽眉,葉片顏色更是一望無際的綠,嫩綠,深綠、墨綠、濃綠交織。

按照正常的制茶流程,白茶在進行日光萎凋的過程中,所接受到的日光是柔和不刺激的。

在攤晾茶青時,不能暴曬,只能趁著早晚時間段,太陽光相對溫和的時候,拿出來曬。

正午日頭正烈的時候,需要及時將攤晾白茶的水篩搬運、收回。

以免過於熾熱的陽光,將嬌嫩的白茶芽葉曬傷、曬酥,將內部的養分物質破壞、流失,被曬成熱帶魚那般的五彩色調。

薄薄攤開在水篩上的白茶,在接受日曬時,不能像被子那般,拿來一昧暴烈死曬。

嬌弱的白茶,需要多加呵護,需要溫柔的曬。

這樣一道道溫和的制茶工序下來,白茶的外觀顏色,只會從鮮豔到輕鮮,不會發生明顯變化,更不會一股腦兒的變成五彩色!

《3》

白茶的外觀顏色,到底和什麼有關?

芽葉內部的色素物質,是白茶外觀顏色呈現的基礎。

這其中,佔據主要地位的是葉綠素。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白茶的葉片呈現出來的是綠色調。

然,由於葉綠素怕熱怕高溫,在受熱過高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分解和流失。

茶紅素、茶褐素由此顯出,為葉片帶來古銅、深褐的色彩。

故而,在不同時節下出產的白茶,外觀顏色上會有著或深或淺的變化。

明媚春光下出產的春白茶,顏色保留著最為天然的本色。

芽底綠而毫白,葉底綠而毫白,茶梗嫩嫩綠綠的。

而到了秋天的白茶,在層林盡染的金秋,在受到秋老虎的影響下,白茶在外觀顏色上同樣受到影響。

秋白茶裡,主要是秋壽眉的主場。

在這其中,白露時節出產的壽眉,經過漫長的恣意生長後,梗葉張揚豪放。體現在葉片外觀顏色上,是一種典型的五彩色。

嫩綠、黃褐、深褐、墨綠、深綠、古銅、紅褐,斑斕交錯,像軍人的迷彩衣。

相比於溫和的春季,到了秋天的白茶茶樹,經歷過漫長的苦夏後,生長速度不疾不徐。

未至深秋時,秋老虎的餘威,仍未散去。

在金秋充沛的陽光照耀上,白茶茶樹葉片,發育得更為厚實,表面上的角質層越來越厚,閃耀出亮晶晶的光彩。

此時,無論是生長在枝梢時,還是採下來處於萎凋時,白茶受到的陽光熱力,相對較多。

種種因素相加起來,自然就造就了秋白茶葉片的五彩色調。

可見,白茶葉片呈現出來的疊翠流金般的五彩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其視為秋白茶的專屬。

《4》

新白茶出現多種顏色,正常嗎?

這得看情況定。

在新白茶當中,春茶出現多種色彩,出現五彩斑斕的顏色,是不正常的。

唯有秋茶,尤為是秋白露,葉片才會具有這般繽紛多彩的顏色!

由於初春氣溫尚低、陽光溫和的緣故,在春白茶的芽葉細胞內,分布著大量的葉綠素。

一方面,為春茶增添了更多鮮爽、鮮香氣息。

另一方面,為春茶帶來了細嫩可愛的色彩,或淺或深、或濃或淡的綠色,大塊大塊的鋪開,塗抹均勻。

春白茶在生長過程階段,天氣一直處於溫和狀態。

甚至於,在剛剛開採銀針時,春寒尚且料峭,氣溫將對較低,日光輕柔。

隨著春回人間,大地漸漸復甦,氣溫方才不斷升高。

但總體上而言,哪怕是到了春茶季的尾聲,在春天的尾巴裡,日光依舊是和煦的,沒有過分熾熱。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精心呵護的白茶,最初的原有鮮嫩色彩,得以保留。

再加上,白茶的制茶工藝,向來以簡樸著稱。

不揉不捻不炒,還不殺青,整個的制茶過程,只有萎凋和烘乾這兩道。

萎凋,是溫和的日光萎凋,而不是高溫曝曬;

烘乾,是輕柔的文火慢烘,而非快速急火烘乾。

在這樣溫柔細緻呵護下,白茶內部的色素物質,可以最大程度的得以保留,並不會發生過多改變。

正常情況下,春白茶的顏色呈現是很素淨的,主要的色系構成是銀白色和綠色。

細嫩的芽頭、細窄的葉背上,密密匝匝布滿白毫茸毛,使其呈現銀白髮亮的光彩。

白綠二色為主基調的春白茶,自然而然,不會呈現出多種顏色!

《5》

為什麼茶友的春壽眉,會出現多種顏色?

一款顏色不正常,呈現多種顏色的春壽眉,背後的原因,其實值得玩味。

推敲起來,這樣葉片五彩色的「春壽眉」,一來出產季節值得存疑;二來嘛,就是制茶工藝,太差勁了。

正常情況下,春壽眉雖然作為春白茶的老么,遲遲才出場亮相。

但它的整體芽葉模樣,依舊是嫩綠鮮活的。

葉片細嫩,不似秋壽眉那般徹底舒展,大開大合。

茶梗纖細,像位身量苗條高挑的佳人,玉臂清瘦且柔美。

芽頭秀長,搭配上梗與葉的綠,銀白的芽頭坐在其中點綴。像無邊芳草中的一顆珍珠。

而細看茶友發來的圖片,這款「春壽眉」,葉片大,茶梗粗,芽頭少。

徹底大手大腳攤開的葉片上,沒有明顯芽頭,或是只有一根瘦比牙籤的細芽,芽葉比例一點兒也不協調。

茶梗粗,肉眼可見的比最近常喝的2019春壽眉的茶梗,腰圍要粗上一大圈。

單看模樣,就不太符合春壽眉的採摘要求。

推敲下來,若說這款茶屬於今年的新茶,那麼採摘夏茶充數的可能,極大。

這若真是夏天採下來的茶,顏色容易花雜,要解釋起來,就不難了。

夏日炎炎,烈日當空,太陽過於強烈,為制茶增加不少難度。

一不留神,茶就容易被曬黑、曬褐、曬傷、曬焦。

到最終,自然呈現出各種顏色交錯的顏色,而非正常春壽眉的鮮活綠色。

這樣被曬傷的茶,被商家美其名曰,「多種顏色是太陽曬過的痕跡,是日曬白茶的常有現象。」真真是太具迷惑性的營銷手段!

《6》

白茶工藝簡單,力求保持原汁原味。

故而,白茶的顏色,沒有受到工藝的太大影響,主要的顏色呈現,還是跟氣候有巨大的關係。

春茶季,春寒料峭,氣溫低而日照少,故而葉綠素含量豐富,製成成品茶後,依然保持著綠白二色。只在春尾壽眉裡,由於氣溫升高,而略有三五塊磚紅點綴著翠綠的葉片。

秋茶季,秋老虎發威,白天氣溫高而夜裡氣溫低,茶青中的花青素和葉黃素含量更高,葉綠素略低,故而秋白茶成品後,呈現出五彩繽紛、疊翠流金的美麗秋色來。

這便是春白茶與秋白茶在顏色方面,最直觀的區別。

若是想拿秋白茶冒名春白茶,在這顏色上頭一比較,便露了餡。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春有百花,秋有月,白茶中的春白茶與秋白茶,你都弄懂了嗎?
    春有百花,秋有月,有不同的風景。茶界裡的春與秋,同樣擁有各自的精彩。今日要聊到的春白茶與秋白茶,不外如此!《2》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物候。究竟,春白茶和秋白茶裡,到底有哪些茶葉出產?春白茶的主產有三大類,包括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而秋白茶的產物,則是大部分的秋壽眉,再加少部分的秋牡丹。話說回來,聊到白茶的出產。
  • 喝白茶只能喝春茶,秋白茶粗枝大葉不值錢?聽聽白茶圈內人怎麼說
    《3》喝茶要選春茶才好,秋白茶沒有好處?這完全是誤解。白茶當中,春白茶與秋白茶之間,不分伯仲,各有千秋。春茶,產自萬物復甦的季節,經過冬日的漫長等待與厚積薄發後。春白茶裡的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們,它們都積攢了豐富的養分,以及獨特的風味物質。養分充沛的春白茶,它的茶氨酸含量尤其豐富,遙遙領先於一眾茶葉當中。並且在茶湯的滋味上,分外的清爽、清新、鮮香。
  • 老茶友才知道的秋白茶選購方法,一般人還真不懂
    這誰敢喝呀。」沒想到過了十幾年,它成為了世界上最貴的咖啡之一,在國際市場上可搶手了!哎,小白真後悔自己小時候不懂事,沒有嘗一嘗叔叔那袋正宗的貓屎咖啡。快到秋天了,叔叔也想蹭一蹭秋白茶的熱度,「小白,身邊好多朋友問我怎麼挑秋白茶呢,你跟我說說唄。」
  • 春茶是寶,秋茶尚好,綠茶、白茶、普洱茶都採秋茶嗎?
    香,幾乎成了秋茶的代名詞,不論是白茶、鐵觀音還是普洱茶,無不例外都擁有香氣高揚的特色。如白茶中的秋茶,它的香氣就明顯區別於春白茶。春白茶的香氣,是馥鬱濃密的花香,似花團錦簇且鮮妍的花朵,吐露芬芳。在春白茶中,都是類似梔子花、茉莉花、含笑花等這類甜蜜蜜的花香。秋白茶的香氣,穿透力更強,不似春茶那般濃鬱,多了幾分清雅。
  • 冬至節,喝白茶?沒錯,那春茶和秋茶,怎麼選?
    但是,這並不影響小白內心最真誠的祝福。一大早起來,天還蒙蒙亮,奶奶就煮了一碗湯圓。小白可是吃了一大碗呢。小時候,大人總調侃:幾歲就要吃幾個湯圓。那時候沒把小白嚇壞,一臉天真地問大哥:「那活到80歲的人,怎麼辦,要吃80個湯圓嗎?」
  • 春壽眉認成白牡丹,貢眉和壽眉分不清,看完這四點,輕鬆認清白茶
    辨識釉色,認清這些細膩入微處的區別,不難分辨。同樣的,認茶識茶要多留意芽葉間的細節,自然能輕鬆區分。比如白茶裡的白毫銀針和牡丹王,春壽眉和白牡丹,白露茶寒露茶,等等。從細微處觀察後,自然不難分辨。春白茶裡,白毫銀針和牡丹王的採摘時間很接近。所以它們兩者之間,芽頭的外在模樣很相似。芽頭粗壯,用指腹輕輕地捏芽頭,能感受到緊實的質感,芽頭圓鼓鼓的。並且不論是直觀的看外在,還是將芽頭逐層的剝開,都能看到密密實實的白毫。
  • 春白茶、秋白茶,花香、棗香、藥香,今天說說梔子花香的白茶們
    只能糊模地猜測,這香氣裡,偶有一瞬間,有梔子花的感覺。但這一次,2018春壽眉裡聞到的這股梔子花香,卻是那麼地明明白白,它不是個影子,它能實實在在的聞到,嘗到,喝到。不僅村姑陳能分得出來這是一股梔子花香,連李麻花這種對花如此不敏感的人,也可以下斷言,說,嗯,這是梔子花香。
  • 買秋白茶總是踩坑,怎麼辦?別灰心,避開這三大誤區,秋茶喝起來
    走出茶莊後,朋友說,這茶不好嗎?都不見你喝。嗯,不好喝。如今市面上茶葉的品質參差不齊,好壞參半。想來,在這個秋白茶上市之際,來與大家聊一聊買秋白茶的那些誤區。那茶的模樣看著很完整,模樣秀美,單看整體的話,就有可能會被這幅模樣吸引去了。但經過認真觀察,用手感受這款茶,發現了些許的不對勁。這款茶的葉片較為舒展,葉片較為寬大碩大,這樣的白茶可能就是因為含水量超標,沒烘乾。再接著剖析,看看茶梗。
  • 春節前的小年夜,山珍海味,胡吃海喝,請來杯白茶為健康保駕護航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小年夜,村姑陳也忍不住要為各位安利一番喝茶的好處。畢竟在胡吃海喝後,身體難免會有些負擔。三高悄然攀升,心血管系統負擔變重,身體機能亮起紅燈,自然招架不住。清爽好喝的白茶,是時候派上用場。《3》喝白茶,有什麼好處?關於白茶的功效,有依據可考。
  • 春白茶即將上新,提前告訴你這幾種白茶,不能買!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今年的春白茶即將上市,如果只能買一種,茶友們會選什麼?是屹立於白茶圈金字塔的白毫銀針?還是花香撩人,自帶花神基因,有著一眾忠實粉絲的白牡丹?
  • 選購白茶需謹慎、認清白茶三點是關鍵
    茶的體驗,其實正值兩餐之間,眾人行談之際,其時氣候不寒不熱,人也正好不飢不飽,飲道通暢,耗蓄平衡,此時飲茶,體驗最接近客觀,也最契合養身之道。有些茶友在買茶時很困惑。去買茶的試口感的時候,試到的老白茶餅味道很奇怪,湯水很薄。它湯色很紅,有股甜膩膩的感覺,不做到是不是棗香嗎?
  • 春白茶這樣存,三年變老白茶不在話下,關鍵是用對這三個方法!
    立夏一到,意味著今年的春白茶,該上市了。這是一年當中,最值得期待的時刻之一。含蓄了一個冬天,外加一整個春天的白茶,終於要來了。老友們早已按捺不住,定時有茶友諮詢。「小陳姑娘,我預定的春白茶,什麼時候能發貨?」「五一到了,我買的白茶,是不是可以發貨了呀。」
  • 哪種最適合衝泡春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說到白茶衝泡,最經常推薦的三種衝泡方法。1、白瓷蓋碗衝泡2、玻璃杯衝泡3、煮茶法不同的茶具衝泡,白茶滋味、香氣各異。同時,品級不同、年份不同的白茶,所選用的衝泡方式大有不同。
  • 不同類型的白茶之間,香氣口感滋味有什麼不同?一次性為你講明白
    到底春白茶和秋白茶之間,哪個更好? 是不是春茶要更好一些? 先別著急下定論,在品質出色的前提下,春茶秋茶各有特色。 關鍵就在於,每個人的口味偏好。 白茶的口感風味,與茶樹的生長季節,息息相關。
  • 日光萎凋的白茶,究竟該是何種綠色呢?今天一次性跟你講清楚
    楊過這一生,因為誤會起,也因為誤會終。當初,穆念慈若不是誤會楊康愛上了自己,又如何會生下楊過?《2》白茶當中,也有一道工序,最經常被人誤會,它就是,萎凋。尤其是萎凋中最高級的一種——日光萎凋。現在的消費者,已經擁有了初級的白茶知識的消費者,他們會問哪些問題呢?問的是一些略微高級別一點的問題。比如,今天這種升級版的問題:你們家的茶這麼綠,是陰乾的嗎?這是日光萎凋被誤會得最深的一次。
  • 白露白茶,金風玉露相逢,勝卻人間無數!
    每每讀到這句詩,職業使然,腦中第一個跳出的,都是各樣的白茶。簡約的製作工藝,使得白茶的氣質最為自然,亦正和了「白」的純淨清新。比起春白茶的嫩爽清鮮,秋白露茶呈現出的,是白茶的另一種成熟之美。雖然壓餅時間不長,但不論是香氣還是滋味上,都完全沒有新制白茶略顯「生」、「青」的氣息。
  •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月光白不是白毫銀針,那什麼是真正的白茶?
    而事實上,這只是一種誤會。是文人們偏愛梔子那翩翩素馨,願意將錯就錯罷了。而在平時喝茶時,也會遇到不少容易讓人臉盲的茶葉。比如,安吉白茶名為白茶,那它究竟是不是六大茶類裡的白茶?那安吉白茶作為正兒八經的浙江綠茶,怎麼起了個讓人易混淆的名字呢?這和它的獨特茶樹品種有關。適制安吉白茶的茶樹,屬於溫度敏感型突變體的茶樹良種。當春季低溫時,茶樹生長變得緩慢,而新梢芽葉處於「返白期」。
  • 喝春白茶,非白毫銀針不可嗎?
    春白茶季將至,白毫銀針的流量居高不下。奈何,真正懂得白毫銀針的人,能有多少?一邊認為白毫銀針滋味寡淡,一邊又頻頻購入白毫銀針。只因為如今白茶大火,而白毫銀針是其中翹楚,不喝不買,便是跟不上潮流。為了風雅而風雅,便少了雅的骨,反而變得俗了。白毫銀針雖好,卻也不必刻意附庸風雅。
  • 秋茶季這麼多白茶,為何白露茶能牢牢佔據中心位?
    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小白也很開心,感謝太姥娘娘種植出了白茶,讓我們現在能品嘗到這麼好喝的茶。到了秋天之後,越來越多的新茶友喜歡上了喝秋白茶,最近小白家的白露茶也收到了許多好評。但有些沒接觸過白露茶(壽眉),或是在糾結該買哪款秋白茶的茶友們,看完今天的文章,就能略知一二了。
  • 年末歲初,送禮該選擇哪些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還是壽眉?
    然而,真正跟著村姑陳喝了五六年白茶的骨灰級茶友,必定不會這麼選。他們必定會把2017年的牡丹王餅,當成稀世遺珍一般,收藏到倉庫最深處。 因為老茶友、熟悉白茶這些年的成長變化史的人都知道,2017年,是個特殊的年份——2017年開春晚,太姥山的春白茶遲至3月23、24號才開始採摘——採得晚,熱得快,導致了當年的牡丹王,長得長手長腳、枝長葉多,跟其它年份的牡丹王相比,等級有點低。 重顏值的人,不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