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驕陽炙烤,蟬鳴如雨。
待在屋內啃上一個清脆多汁的嘎啦果,倒也愜意。
手持這樣一顆小巧玲瓏的蘋果,淺紅的果皮像唐代侍女抹上的胭脂。
不知是吃起來很脆,脆得都有聲音了。
才得來「嘎啦」這樣的諢名?
按照閩南的叫法,它還有「懶覺果」的稱謂。
難不成,這果子是睡了懶覺,才變成這般滿臉通紅的嬌羞模樣?
其實才不是呢!
這健康紅潤的膚色,是被陽光曬出來的。
不過當果子長在樹上時,接受到的陽光不勻,唯有向陽的一面,才顯出可愛深紅愛淺紅的光澤。
沒有被陽光曬到的一面,則保留了最初的金黃底色。
烈日高懸的盛夏,若是出門前防曬沒有抹勻,曬出深一處淺一處的色號落差,令人尷尬。
看來這大太陽底下曬,容易曬不均勻,蘋果如此,人亦如是。
那茶呢?工藝簡樸,經過日光曬出來的白茶,顏色會不均勻嗎?
前些日子,有茶友發來一款葉片顏色略花雜的春壽眉,上邊是暗綠、紅褐、深褐、墨綠交錯。
疑惑的問到,「日曬白茶不能保證都曬成一個顏色,所以新白茶會有多種顏色嗎?」
那可真不一定。
溫和日光萎凋出來的白茶,才不會曬出不健康,不自然的膚色!下邊就來細說個中因由。
《2》
經過日光萎凋的白茶,顏色會發生改變嗎?
白茶的萎凋,撂武夷巖茶身上就叫「走水」,是一個不斷把芽葉多餘水分趕出體外的過程。
嬌嫩的茶青鮮葉,在失去大部分水分後,外觀顏色發生變化是正常的。
經過萎凋後的白茶,在正常工藝範圍下,顏色會變,但變得並不明顯,更不可能一下子都變成五彩色。僅僅只是茶青顏色深淺的改變,卻不涉及到色系的改變——如果從綠變紅,從黃變黑,那就極為不正常了。
拿春白茶出來對比。
白毫銀針,肥厚的芽頭底色是嫩綠的,表面覆蓋上一層細密的白毫後,呈現銀光熠熠的光彩。
像是灑上了一層雪花的綠草地,呈現標準的「綠、雪、芽」顏色。
白牡丹,芽葉形態勻稱,形似娉婷的蜻蜓,翩翩起舞。
芽頭飽滿,葉片細窄,呈現白綠相間的顏色,像一隻菡萏,未開的白色花苞外,裹著一層淺嫩的綠。
春深似海時節採下來的春壽眉,葉片顏色更是一望無際的綠,嫩綠,深綠、墨綠、濃綠交織。
按照正常的制茶流程,白茶在進行日光萎凋的過程中,所接受到的日光是柔和不刺激的。
在攤晾茶青時,不能暴曬,只能趁著早晚時間段,太陽光相對溫和的時候,拿出來曬。
正午日頭正烈的時候,需要及時將攤晾白茶的水篩搬運、收回。
以免過於熾熱的陽光,將嬌嫩的白茶芽葉曬傷、曬酥,將內部的養分物質破壞、流失,被曬成熱帶魚那般的五彩色調。
薄薄攤開在水篩上的白茶,在接受日曬時,不能像被子那般,拿來一昧暴烈死曬。
嬌弱的白茶,需要多加呵護,需要溫柔的曬。
這樣一道道溫和的制茶工序下來,白茶的外觀顏色,只會從鮮豔到輕鮮,不會發生明顯變化,更不會一股腦兒的變成五彩色!
《3》
白茶的外觀顏色,到底和什麼有關?
芽葉內部的色素物質,是白茶外觀顏色呈現的基礎。
這其中,佔據主要地位的是葉綠素。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白茶的葉片呈現出來的是綠色調。
然,由於葉綠素怕熱怕高溫,在受熱過高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分解和流失。
茶紅素、茶褐素由此顯出,為葉片帶來古銅、深褐的色彩。
故而,在不同時節下出產的白茶,外觀顏色上會有著或深或淺的變化。
明媚春光下出產的春白茶,顏色保留著最為天然的本色。
芽底綠而毫白,葉底綠而毫白,茶梗嫩嫩綠綠的。
而到了秋天的白茶,在層林盡染的金秋,在受到秋老虎的影響下,白茶在外觀顏色上同樣受到影響。
秋白茶裡,主要是秋壽眉的主場。
在這其中,白露時節出產的壽眉,經過漫長的恣意生長後,梗葉張揚豪放。體現在葉片外觀顏色上,是一種典型的五彩色。
嫩綠、黃褐、深褐、墨綠、深綠、古銅、紅褐,斑斕交錯,像軍人的迷彩衣。
相比於溫和的春季,到了秋天的白茶茶樹,經歷過漫長的苦夏後,生長速度不疾不徐。
未至深秋時,秋老虎的餘威,仍未散去。
在金秋充沛的陽光照耀上,白茶茶樹葉片,發育得更為厚實,表面上的角質層越來越厚,閃耀出亮晶晶的光彩。
此時,無論是生長在枝梢時,還是採下來處於萎凋時,白茶受到的陽光熱力,相對較多。
種種因素相加起來,自然就造就了秋白茶葉片的五彩色調。
可見,白茶葉片呈現出來的疊翠流金般的五彩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其視為秋白茶的專屬。
《4》
新白茶出現多種顏色,正常嗎?
這得看情況定。
在新白茶當中,春茶出現多種色彩,出現五彩斑斕的顏色,是不正常的。
唯有秋茶,尤為是秋白露,葉片才會具有這般繽紛多彩的顏色!
由於初春氣溫尚低、陽光溫和的緣故,在春白茶的芽葉細胞內,分布著大量的葉綠素。
一方面,為春茶增添了更多鮮爽、鮮香氣息。
另一方面,為春茶帶來了細嫩可愛的色彩,或淺或深、或濃或淡的綠色,大塊大塊的鋪開,塗抹均勻。
春白茶在生長過程階段,天氣一直處於溫和狀態。
甚至於,在剛剛開採銀針時,春寒尚且料峭,氣溫將對較低,日光輕柔。
隨著春回人間,大地漸漸復甦,氣溫方才不斷升高。
但總體上而言,哪怕是到了春茶季的尾聲,在春天的尾巴裡,日光依舊是和煦的,沒有過分熾熱。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精心呵護的白茶,最初的原有鮮嫩色彩,得以保留。
再加上,白茶的制茶工藝,向來以簡樸著稱。
不揉不捻不炒,還不殺青,整個的制茶過程,只有萎凋和烘乾這兩道。
萎凋,是溫和的日光萎凋,而不是高溫曝曬;
烘乾,是輕柔的文火慢烘,而非快速急火烘乾。
在這樣溫柔細緻呵護下,白茶內部的色素物質,可以最大程度的得以保留,並不會發生過多改變。
正常情況下,春白茶的顏色呈現是很素淨的,主要的色系構成是銀白色和綠色。
細嫩的芽頭、細窄的葉背上,密密匝匝布滿白毫茸毛,使其呈現銀白髮亮的光彩。
白綠二色為主基調的春白茶,自然而然,不會呈現出多種顏色!
《5》
為什麼茶友的春壽眉,會出現多種顏色?
一款顏色不正常,呈現多種顏色的春壽眉,背後的原因,其實值得玩味。
推敲起來,這樣葉片五彩色的「春壽眉」,一來出產季節值得存疑;二來嘛,就是制茶工藝,太差勁了。
正常情況下,春壽眉雖然作為春白茶的老么,遲遲才出場亮相。
但它的整體芽葉模樣,依舊是嫩綠鮮活的。
葉片細嫩,不似秋壽眉那般徹底舒展,大開大合。
茶梗纖細,像位身量苗條高挑的佳人,玉臂清瘦且柔美。
芽頭秀長,搭配上梗與葉的綠,銀白的芽頭坐在其中點綴。像無邊芳草中的一顆珍珠。
而細看茶友發來的圖片,這款「春壽眉」,葉片大,茶梗粗,芽頭少。
徹底大手大腳攤開的葉片上,沒有明顯芽頭,或是只有一根瘦比牙籤的細芽,芽葉比例一點兒也不協調。
茶梗粗,肉眼可見的比最近常喝的2019春壽眉的茶梗,腰圍要粗上一大圈。
單看模樣,就不太符合春壽眉的採摘要求。
推敲下來,若說這款茶屬於今年的新茶,那麼採摘夏茶充數的可能,極大。
這若真是夏天採下來的茶,顏色容易花雜,要解釋起來,就不難了。
夏日炎炎,烈日當空,太陽過於強烈,為制茶增加不少難度。
一不留神,茶就容易被曬黑、曬褐、曬傷、曬焦。
到最終,自然呈現出各種顏色交錯的顏色,而非正常春壽眉的鮮活綠色。
這樣被曬傷的茶,被商家美其名曰,「多種顏色是太陽曬過的痕跡,是日曬白茶的常有現象。」真真是太具迷惑性的營銷手段!
《6》
白茶工藝簡單,力求保持原汁原味。
故而,白茶的顏色,沒有受到工藝的太大影響,主要的顏色呈現,還是跟氣候有巨大的關係。
春茶季,春寒料峭,氣溫低而日照少,故而葉綠素含量豐富,製成成品茶後,依然保持著綠白二色。只在春尾壽眉裡,由於氣溫升高,而略有三五塊磚紅點綴著翠綠的葉片。
秋茶季,秋老虎發威,白天氣溫高而夜裡氣溫低,茶青中的花青素和葉黃素含量更高,葉綠素略低,故而秋白茶成品後,呈現出五彩繽紛、疊翠流金的美麗秋色來。
這便是春白茶與秋白茶在顏色方面,最直觀的區別。
若是想拿秋白茶冒名春白茶,在這顏色上頭一比較,便露了餡。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