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出自原創七絕,具體年份出自何人暫無法考究。
就是第一眼覺得它很符合藍花草的氣質——清新低調,淡雅迷人。
還有一首廣為流傳的名詩,出自胡適的《希望》。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此時背景出自1921年春,胡適獲贈蘭花草一盆,數月間悉心照料,一日恨不能看幾回,至秋而不開,故詩曰《希望》。
後被改編成風靡港臺大陸的校園歌曲《蘭花草》,卓依婷DVD裡的倩影至今留存在我腦海。
說回蘭花草,深圳的每條大街小巷,處處覆蓋綠化,比如烈焰般濃烈盛放著的藍花草,已是標配之一。
烈日灼灼,有涼風吹過,帶來濃濃困意。
那每天午餐時間出去覓食,走過千萬遍的那條路,總是來去匆匆。在我眼裡時間和美食同價,其他暫時可以靠邊。
慣性使然,視野所及之處,模糊了高大的樹木,盛放的鮮花,掉落的枝葉還有行色匆匆的眾人。
實踐表明,人類是一個好高騖遠的物種。
大多時候總是嚮往遠方,遠方的人遠方的事遠方的山遠方的水,大抵看不到的總是美好的,所謂遠香近臭,近在咫尺和觸手可及總會被習慣性忽略。
比如今天的藍花草,開得格外熱烈。枝葉茂密,繁花重重,錯落有致,嬌豔欲滴。他們齊刷刷向陽而生,低調又驕傲,無端就令人想起向日葵,我曾經種過的向日葵。
藍花草又名蘭花草,朝開暮謝,因此又名日日新。
中國植物圖像庫記載,蘭花草爵床科蘆莉草屬。原產於墨西哥,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其實好多植物品種都產自這幾個地方)。
現在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種植,我國臺灣福建兩廣地區都有大量栽培,主要作為園林觀賞性植物,其中城市綠化上使用的尤為徹底。
話不多說,看圖吧。
花姿優雅,花色大方。
美是一件如此令人賞心悅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