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我麥芽糖能做什麼?自製麥芽糖,香甜純正不黏牙,純手工無添加

2020-12-14 騰訊網

有了馬甲線

我就會從小熊軟糖變成小熊硬糖,

所以我是不會練的

自製麥芽糖

糯米1000克

小麥100克

1、將小麥用水浸泡12小時

2、把小麥均勻鋪在浸溼的棉布或紗布上,用布蓋上保溼,底部放個盆裝點水(有育苗盤就方便多了)

3、第三天

4、第四天

5、第五天

6、第六天,最好避光發芽,長綠了做出來會有點青草香

7、第七天(麥芽長到大概3到4釐米左右就可以啦)

8、糯米浸泡4小時後,用電飯煲煮熟,儘量煮的比平時的飯要爛點

9、把麥芽用料理機打碎,或是剁碎到進蒸熟的糯米裡攪拌均勻(要到60度以下後倒入,微微有點燙),直到出點水(可以嘗點,就有點甜了)

10、保溫50度左右發酵5到6小時後,過濾出汁水

11、開始用大火煮開

12、有點粘稠的時候用中小火繼續熬製

13、粘稠後攪拌

14、1小時20分就差不多嘍,用筷子可以拉出膜,想要濃點就再多煮幾分鐘,要用小火

15、成品620克

16、這是完全涼涼後的麥芽糖。

攪一攪

就能變白超神奇,聽說還可以製作龍鬚糖

小貼士

熬製糖漿的過程中不要過度攪拌,如果攪拌的過多熬出的糖漿顏色會比較渾濁。

此處是留言區

不要錯過

相關焦點

  • 自製純手工麥芽糖,香甜純正無添加,一次做10斤不夠吃
    要說兒時最念念不忘的零食那絕對是麥芽糖了,小時候我生活在農村,那時候家裡吃的基本上都是自己家裡種植的,比如玉米,小麥,等。每年等小麥成熟的時候媽媽總會自己在家製作一些麥芽糖給我們吃,香甜純正無添加,純手工製作一點也不黏牙,每次做10斤不夠吃,比糖塊好吃。如今現在我對麥芽糖的感情仍然不減當年,我已經很久沒有吃自己製作的麥芽糖了,大家都吃過自己製作的純手工麥芽糖嗎?
  • 從發芽到成品,手把手教你純手工麥芽糖,香甜醇厚,0添加不膩口
    大家好,我是廚易,分享一學就會的廚房美食,歡迎交流,互相增進。在我們小時候,沒有奇趣蛋,也沒有各種五彩繽紛的玩具,最有印象的童年記憶可能就是麥芽糖了吧?不論是在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它的影子,黏黏的、甜甜的是兒時獨有的甜蜜甜蜜回憶。
  • 教你在家自製雪梨棒棒糖,潤肺止咳,純手工無添加,吃著更放心
    最近大家都宅在家裡,閒著無事,不少人都喜歡下廚做一些美食,一來是給家人吃,另一方面是可以增加自己的廚藝。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美食的做法,教你在家自製雪梨棒棒糖,用的食材還有潤肺止咳的作用,整個過程純手工無添加,家人吃著更放心!
  • 自製麥芽糖,香甜純正不黏牙,純手工無添加,做法超簡單
    6、第六天,最好避光發芽,長綠了做出來會有點青草香熬製糖漿的過程中不要過度攪拌,如果攪拌的過多熬出的糖漿顏色會比較渾濁。版權聲明:本文來源網絡,公益分享,烘焙天地編輯排版,如有版權異議請給我們留言處理!
  • 自製「麥芽糖」,碗小麥碗糯米,易學無添加,快速收集
    這是阿嬌食物收藏,你可以分享一些食物的秘訣,每次,即使是廚房小白也能提高你的烹飪技能,如果你喜歡,不妨關注一下!說到麥芽糖,相信80後、90後的朋友們並不陌生,這種糖經常被小時候吃掉,因為當時市場上糖類的品種不多,所以能被公眾接受的糖是麥芽糖,這種糖外表晶瑩剔透,粘度高,記得小時候喜歡抱著糖到處玩,所以導致衣服上沾滿了糖,經常回家接受父母的教導。
  • 吃過麥芽糖嗎?半斤小麥,三斤糯米,手把手教你做,純天然無添加
    如果你是60後或者70後,在當時那個時代,能夠在大街小巷看到做麥芽糖的匠人,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除非是大型廟會,一般很少見到手工麥芽糖了。兒時的記憶在大國心中是甜的,麥芽糖、棉花糖、糖葫蘆,從巷頭走到巷尾,一路都是甜過去的。
  • 純正手工麥芽糖,只需小麥和糯米,方法簡單無任何添加
    大家好,這裡是【劉一手美食】,關注老劉,每天分享一道好吃又實用的家常菜1、麥芽糖(maltose)是由兩個葡萄糖單位經由 α-1,4 糖苷鍵連接而成的二糖,又稱為麥芽二糖。2、 今天老劉就來分享一下「麥芽糖」做法,喜歡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有空自己試一下。3、下面開始介紹所需要的食材:小麥、熟糯米粉、糯米4、小麥提前泡12個小時。
  • 自製「麥芽糖」,一碗小麥一碗糯米,簡單易學無添加,快收藏
    這裡是阿嬌吃貨美食匯,每周不定時分享一些美食的小技巧,就算是廚房小白也能讓你廚藝提升不少,如果喜歡的話,不妨點了關注哦!隨著時間的流失,其實現在市面上買麥芽糖的店子已經非常少了,所以有時想吃也買不到,就算買到了也不放心,畢竟現在一些商家為了獲取更多利潤,可能還會在麥芽糖當中加入其他添加劑,但對於想吃的東西,在小編這裡都能給你們做出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自己在家製作麥芽糖,到底是如何製作的呢!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甜蜜中國》來拍「松源麥芽糖」
    原來,這是上海廣播電視臺在全程拍攝梅縣非遺項目松源麥芽糖傳承人溫維明傳統純手工製作麥芽糖的紀錄片。  ●溫麗容  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和東方衛視聯合製作的系列紀錄片《甜蜜中國》分成好幾個篇章,旨在通過講述甜味食物的故事,來展現人們生活的甜蜜。
  • 純正手工麥芽糖,自己在家就能做,只需簡單3步,一看就能學會
    hello大家好呀,今天我又來咯,很高興遇見你啦!進來了就點個關注吧!每天都有更新!其實麥芽糖小編自己是會做的,做起來也簡單,只不過小編覺得時間跨度有點長,所以一直才沒有做,最近閒來無事,因此就想著做一次純正的手工麥芽糖,不是為了賣錢,也不是為了解饞,就只是為了能夠回味一下童年的味道。正好孩子也沒有吃過,做點給孩子品嘗一下也挺好的,畢竟自己做出來的麥芽糖也是非常健康的。
  • 高雄蘇老爺「手工花生麥芽糖」 古法傳四代(圖)
    手工花生麥芽糖從製程到口味,都保留古早味。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完全顛覆想像,第一次吃到蘇老爺手工健康本鋪的「手工花生麥芽糖」,撲鼻而來的花生糖粉氣味,裹著麥芽糖的黏膩,讓人瞬間有種跌入夢境的香甜愉悅。
  • ⑤麥小白新品花生麥芽糖|純手工製作,甜而不膩,解餓解饞
    【團品】麥小白新品花生麥芽糖【規格】380g/盒
  • 麥芽糖(纏蜜)童年的味道
    挑著扁擔的師傅變戲法似的拿出兩根小木棒,在盆裡攪兩下後一抬手,黃色透明的麥芽糖便裹在了木棒上。迫不及待地伸出舌頭舔一口,黏黏軟軟,滿嘴香甜。現如今會做麥芽糖的人越來越少了,麥芽糖需純手工做出來才好吃味道純正,那麼很多人對於麥芽糖的做法很好奇,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一下麥芽糖的製作方法供大家了解麥芽糖製作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先將小麥洗淨浸泡後讓其發芽到三四釐米長,取其芽切碎待用。然後將糯米洗淨後倒進鍋燜熟並與切碎的麥芽攪拌均勻,讓它發酵3~4小時,直至轉化出汁液。
  • 我們家幾代人都製作的麥芽糖
    原來我們小時候吃的麥芽糖是這樣做出來的,純手工製作無汙染無添加,衛生又健康一個民族的任何習慣都是有文化基因的。中國人這個最普遍也是最有特色的習慣也不例外。興隆麥芽糖是採用採用傳統的工藝和經過人工精選的玉米和小麥發芽製作,興隆純手工麥芽糖是無任何添加劑,安全又衛生。
  • 麥芽糖怎麼吃?麥芽糖是怎麼做出來的?
    麥芽糖是米、大麥、粟或玉蜀黍等糧食經發酵製成的糖類食品。麥芽糖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麥芽糖怎麼吃?麥芽糖是怎麼做出來的?麥芽糖別名:飴糖、糖稀、膠飴簡介:麥芽糖是米、大麥、粟或玉蜀黍等糧食經發酵製成的糖類食品。甜味不大,能增加菜餚品種的色澤和香味。
  • 小時候吃的麥芽糖,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不用加糖很神奇!
    小時候吃的麥芽糖,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不用加糖很神奇!麥芽糖是80後和90後小時候童年最喜歡的一種零食了吧,原汁原味的麥芽糖的香氣,完全不添加任何的添加劑,吃起來十分美味。可是吃了這麼多年你知道麥芽糖是怎麼做出來的嗎?真是純手工不加一滴糖,喜歡吃的自己在家就能做。
  • 純手工無添加,補血養氣,植物界的」阿膠糕
    其實,在中醫中,卓有成效的補血方子中從不見阿膠的身影,只在止血的方子中用到一點點;而且其製作過程十分殘忍,為何不用身邊的補血滋補食材做一款素的養元糕呢?今天要給您分享我們的一個故事,就是一塊純素養元糕誕生的故事。不用動物成分,咱也能培補氣血,美容養顏!
  • 不油炸,不用麥芽糖,教你自製大米花糖,香甜酥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用大米做的小零食,米花糖,我們分享的是非油炸的方法更健康一些,準備一些大米提前泡一夜,這一步很重要,一定要提前泡,然後控幹水分,>倒入蒸鍋中大火蒸25分鐘左右,蒸至無白色的硬心即可,然後出鍋倒在方盤上攤開,最好把它搓成一粒一粒的量1~2天左右,量至沒有水分,完全風乾即可
  • 麥芽糖版棒棒糖,不添加色素,做法簡單,關鍵是一學就會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想給大家推薦一款棒棒糖,不添加色素,做法簡單,關鍵是一學就會。作為家長,我們是無法阻止孩子不吃糖的,而外面買的糖,添加了很多色素,對孩子的健康自然存在隱患。今天小編帶來的這款麥芽糖版棒棒糖,可以為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 充滿童年回憶的芝麻糖,教你純手工自製,料足無添加劑吃得更放心
    充滿童年回憶的芝麻糖,教你純手工自製,料足無添加劑吃得更放心最近這段時間學會了很多美食的製作,因為平時比較喜歡吃甜食,所以說學了一些甜食的做法,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款糖。它也非常適合女孩吃,因為裡面添加的成分有紅棗和核桃,紅棗是非常好的補血的食材,核桃還能補充一些大腦需要的營養,吃著口感並不是那麼甜,有一點點甜味,嚼起來香味比較濃,裡面還放了花生米和熟芝麻,那樣吃起來會更香,而且還有點脆,比較開胃,喜歡吃甜食的,可以來了解一下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