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過家的皇帝和他們的禪詩欣賞

2020-12-22 樂觀的諸心非心

明太祖朱洪武朱元璋幼年家貧,十七歲曾在皇覺寺出家為沙彌。有一次夜歸晚了,寺院已經落鎖,他就在山門外露宿一夜。他躺在草地上,抬頭仰望著月亮和星河,心中頓生萬丈豪情,於是吟出了一首禪詩說:

「天為羅帳地為氈,

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裡不敢長伸腿,

唯恐踏破海底天。」

此詩胸懷豪邁,氣度不凡,立意高遠,勾勒鴻巨,婉似宋朝佛印禪師那首著名的「大千世界一禪床」的氣度。可見,朱元璋少年即有遠大的胸襟和抱負。

武則天十四歲的時候,曾經在感業寺出家,後來再度入宮,並且當上了皇帝。武則天對佛法有極深的造詣,曾經為經典做過註解,並且敕令開鑿敦煌石窟。她曾經寫過一首千古流傳的頌偈,就是那首直到現在,佛教徒也經常念的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841年,唐武宗繼位,唐宣宗(當時叫光王,武宗的叔叔)為了躲避武宗的追殺之難,就隱遁寺院出家為僧。一日在廬山,和希運禪師一起觀看瀑布。禪師看到一瀉千裡、氣勢滂薄的瀑布,不禁發出讚嘆,就隨口詠出了一句詩:

「千巖萬壑不辭勞,

遠看方知出處高。」

唐宣宗聽了,不禁也借詩詠志,應聲而答曰:

「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此詩合在一起幾乎天衣無縫。表達了光王身在民間,卻念念不忘帝業的雄心壯志,後來,武宗去世,光王果然當上了皇帝,是為在歷史上非常有作為的唐宣宗。

上面是幾位早年出家,後得天下的歷史著名人物。下面說的是先坐皇帝而後僧人的故事,以及他們的那些禪詩。

梁武帝一生篤信佛教,據說曾經三次捨棄皇位,到同泰寺為僧。群臣沒有辦法,只好用巨資將他贖回皇宮,重新理政。如果這是真的,也算一個奇聞逸事了。

梁武帝留下了不少禪詩,但筆者發現大多是禪理多於文意的詩,所以摘錄了一首他的別具一格的詩,姑且也稱為「禪詩」:

《江南弄.採蓮曲》

遊戲五湖採蓮歸,

發華田葉芳襲衣。

為君豔歌世所希。

世所希,

有如玉,

江南弄,

採蓮曲。

明朝的建文帝,追殺叔叔燕王不成,後又被叔叔追殺。據傳,他在二十六歲時逃到了廣西,在壽佛寺皈依佛教,法名應能。

一次在寺中做完功課,忽然憶起在宮中百官朝拜的景象,不禁感慨萬千,就寫了一首禪詩:

「閱罷楞嚴磬懶敲,

笑看黃屋寄團瓢;

南來瘴嶺千層回,

北望天門萬裡遙;

款段久忘飛鳳輦,

袈裟新換袞龍袍;

百官此日知何處,

惟有群鳥早晚朝。」

還有清朝的順治皇帝,從小就對佛教非常傾慕。當了帝王之後,他曾經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贊禪僧詩:

「朕為大地山河主,

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閒。」

當他看到政治明爭暗鬥的殘酷情形(一說是因為董鄂妃),不禁慨嘆道:

「我本西方一衲子,

為何生在帝王家?

黃金白玉非為貴,

唯有袈裟披肩難。」

最後毅然決然拋下皇位,撒手出家。

(注:關於唐宣宗吟詩作對之事,有資料說是和另一位禪師。關於建文帝和順治帝的事跡記錄和詩詞,來源於星雲大師的著作《星雲大師演講集》的內容。為此筆者曾經考證了不少史書記載,均未發現正史的記錄,而非正史中對這兩位歷史人物的說法,又林林總總,眾說紛紜,不好用作證據。故此文特別註明事跡和詩詞的來歷,僅做為欣賞詩詞之用。特此標註,以正視聽。)

相關焦點

  • 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樸實無華,讀懂了感覺自己終於長大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在很遠處就可聞到其淡淡的幽香,不僅具有傲骨仙姿,而且極富禪意。心中蓮花盛開,才能遠離混沌世界。往事如煙、紅塵滾滾,唯有一朵白蓮、塵心不染,任世界風雲變幻,只守住一方潔淨的聖地。下面介紹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樸實無華,讀懂了感覺自己終於長大。禪悅清代:張問陶蒲團清坐道心長,消受蓮花自在香。八萬四千門路別,誰知方寸即西方。張問陶,字仲冶,號船山,清代詩人、書畫家。
  • 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只是描寫山色水聲和鐘響草香,卻極有禪意
    有些詩句看似詩人的隨心之作,只是在謳歌大自然,但細細體味,卻比那些禪詩偈頌更有禪味。下面介紹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只是描寫山色水聲和鐘響草香,卻極有禪意。夜歸宋代:釋梵崇暮策返溪寺,松風遵路長。水幽聲斷續,山暝色蒼茫。鍾隱空巖響,露滋群草香。歸來人已久,華月半虛廊。
  • 欣賞|乾隆皇帝畫畫,可愛極了!
    郎世寧《 乾隆皇帝 朝服像》 乾隆皇帝, 著名的「文人」皇帝, 他擅書法、好題字, 一生寫了上萬幅書法。
  • 禪詩選讀: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紹定二年(1229),為給皇帝祝壽而撰寫《無門關》一卷,被譽為禪門三大聖書之一,與《碧巖錄》、《十牛圖》齊名。【原詩】春有百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賞析】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禪詩。首二句描寫大自然四季的變遷與四時的風景,描繪了大自然的繽紛多彩。春花秋月,夏風冬雪,皆是人間勝景,令人爽心悅目,心曠神怡。這是大自然對生為萬物之靈的人的昭示。然而世間偏偏有人怨春悲秋,有人懼熱畏寒,這是為什麼呢?
  • 唐朝皇帝的寢殿是怎麼樣的,他們的休息和辦公的地方在一起嗎?
    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大明宮,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今西安北面的京師長安,是唐長安城三大宮(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唐長安城三大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從唐高宗開始,已有17位唐朝皇帝在這裡執政200多年,歷朝歷代都在這裡執政。
  • 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意境悠遠,空靈夢幻
    師父看出他的心思,微笑地說,「池中雖然魚蝦繁多,但從生到死,他們受用之水完全相同,這就是平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實踐,很多道理也必須親身去感悟,過程總是比結局更讓人覺得趣味無窮。下面介紹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意境悠遠,空靈夢幻。
  • 古代皇帝11歲就結婚,他們怎麼知道男女之事的?
    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帝,更是在11歲便娶了12歲的皇后赫舍裡氏。在現代人看來,11歲的年紀,完全就是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子。別說男歡女愛之事,有的甚至對男女性別差異都不甚清晰。但在古代,由於醫療水平落後,人的平均壽命很短,所以普遍提倡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生子這一點對於皇家血統來說,則更加至關重要。所以,皇子在15歲前就結婚生子,並不算稀奇。
  • 我的隸書新作無門慧開禪詩(每日一品第827期)
    這是我用四尺鬥方藍宣金字書寫的宋代無門慧開的一首禪詩《春有百花秋有月》,詩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家好時節。」此詩琅琅上口,最為佛門弟子所愛頌。從詩的本意來講,一年四季都是美好的。
  • 奧特曼有三個皇帝、兩位大人和五個奧特之王,他們誰的實力最強?
    比如說在奧特曼中有三個皇帝,兩位大人和五個奧特之王,那麼他們要是碰到一塊打起來的話,誰的實力才是最強的呢?說實話,在奧特曼中敢稱皇帝的沒幾個,正所謂槍打出頭鳥,沒有強大的實力支撐估計會把命給丟了。算起來目前為止一共出現過三個奧特曼皇帝,其中兩個都已經死了,還有一個因為沒有出場,所以也就沒有死亡的機會。
  • 高僧寒夜難眠,一首禪詩短短20字,卻刻畫細膩,深蘊禪理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是一種緣分,雖然會經歷各種挫折和艱難,但也會有很多美好的體驗。闔家團圓的溫馨、久別重逢的悲喜,大病初癒的感懷、親人離去的惆悵,每個人都在各種酸甜苦辣的感受中長大和成熟。既然人有七情六慾,就免不了各種煩惱和痛苦。
  •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同時蘇軾也經常與僧道朋友交往,更在其詩文中體現出禪宗的影響。比如他的《題西林壁》,語淺意深,卻寄至味於禪理。再如他的《琴詩》,表達了有無相生是萬物生成之本,也富有禪機。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 中國四大名園之一,曾是皇帝的避暑地,欣賞塞北風光的最佳地點!
    承德避暑山莊與頤和園、拙政園、留園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這座山莊至今已有400餘年歷史,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等盛世,曾經是皇帝們的避暑之地,深得皇帝喜愛。而承德避暑山莊也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裡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如今,避暑山莊樸素的格調得到遊客們的喜愛,被公認為欣賞塞北風光的最佳地點。
  • 康熙皇帝書法真跡展,43幅立軸行書拓本欣賞,筆力遒勁結字秀逸
    包括今天我們推送的康熙皇帝的書法,都是這樣,並沒有的去尋找筆法,就是把字寫好就可以了。而古代的書法家大多都是社會的精英,這裡我不一一列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一下。那麼今天的書法家到處都在講筆法,講技巧,而且神秘感非常的濃厚。其目的就是司馬昭之心。
  • 古羅馬皇帝和中國皇帝之間有什麼不同?東西方政體文化差異比較
    這期間湧現出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羅馬創始人大部分都是靠畜牧為生的單身漢,為了繁衍後代,他們就在和其他民族的宴會上搶奪其他名族的女人(著名的薩賓女人搶奪戰)。 但最關鍵的一項政策是他們「同化戰敗者」的政策。在當時那個時代,經歷戰爭的勝利方對戰敗方擁有絕對的裁判權,往往勝利方會把城市中的大部分市民作為奴隸出售,抵抗者則統統殺掉。
  • 道潛的一首禪詩,出語平淡,卻詩畫結合,更充滿了濃濃的禪意
    下面介紹道潛的一首禪詩,出語平淡,卻詩畫結合,更充滿了濃濃的禪意。秋江北宋:道潛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陽已微。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釋道潛,字參廖,是北宋著名詩僧,與蘇軾等多有交遊。道潛是蘇軾的好友,他們在杭州時就經常來訪。後來蘇軾被貶到黃州,生活艱難、人生失意,道潛還親自去看望他。蘇軾談起自己的經歷,道潛就安慰他說,文章豈解觸榮辱,富貴從來有盛衰。子瞻聽後,心中立即爽快了很多。參寥悟性極高,但出語平淡,令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其教誨。
  • 秦二世和隋煬帝都沒資格入選 乾隆和誰能當選最荒唐的五個皇帝?
    歷史上荒唐皇帝太多了,要是把三國兩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的「皇帝」都算上,那麼昏君,也就是荒唐皇帝要比所謂的明君要多上好幾倍,因為按照現代的觀點來看,封建君主制度本身就很荒唐,所以出幾個荒唐皇帝那也不算啥新鮮事。
  • 清代皇帝痴迷西洋科技?馬戛爾尼拆穿了這個謊言,與想像中大不同
    鑑於之前談判失敗,被拒之門外的前車之鑑,這次他們學聰明了,找了個冠冕堂皇的藉口,說是來給乾隆皇帝祝壽,並且他們知道乾隆皇帝很喜歡西洋物品,他們也知道,很多歐洲傳教士早已將一些西方科技帶到了中國,但那已經是一百多年前的技術了。
  • 唐朝皇帝的寢殿是怎樣的,他們的休息場所與辦公場所在一塊嗎?
    那麼,唐朝皇帝的寢殿是怎樣的,他們的休息場所與辦公場所在一塊嗎? 相信很多歷史愛好者都有這樣的疑問,今天筆者便帶大家走進唐大明宮的紫宸殿,看看唐朝皇帝休息和辦公的場所是怎樣的。 在唐大明宮的三座主殿中,紫宸殿的作用稍遜於其餘兩座主殿。它的作用,相當於皇帝的「私人住所」,皇帝的日常起居均在此處,平日裡還會在這裡批閱奏章,接見入閣大臣。
  • 哥特人一心融入羅馬,羅馬皇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狄奧多裡克也是如此,皇帝曾將象徵權力的紫袍和印章贈予了他,他轉而向皇帝和教會發誓要「守衛好帝國西疆」。但當查士丁尼對此感到不滿時,哥特人的命運就開始轉變了。從入主義大利開始,他們就實施了一系列以羅馬為師的「同化政策」。其一,哥特人並沒有殘忍報復曾與他們殊死搏鬥的羅馬人民。入境後,他們照搬東羅馬帝國的統治形式,將義大利劃分為一個個「大區」。他們也對當地人抽稅,但是負荷極低。在戰爭年代,東羅馬無數次將義大利當作他們的兵員地和糧倉,事實上破壞了義大利的生產。
  • 甄嬛最後為什麼會對皇帝說再度回宮和皇帝一起都覺得噁心?她為什麼...
    其實甄嬛到最後還是愛皇帝的。皇帝死的時候她那種愛恨糾結的眼淚,萬物皆空的表情,還有無釐頭的一遍遍重複著那句「皇上駕崩了」的失落狀態,那才是失去心愛的人的真正的表現。果郡王死的時候她只是傷心和愧疚的哭泣,並沒有這種一切都是空的感覺。果郡王只是一個感動過她的男人,只是一個在她最無助的時候給過她溫暖的男人。她對果郡王的愛與皇帝的不同。甄嬛是真心想得到皇帝的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