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親密關係是指在情感中的連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彼此雙方對此又沒什麼作為,這是一個心理學的術語,但又是感情生活中常見的問題。
用一句話來概況:你以為你們彼此內心的距離很近,其實很遠。
1.區別
在了解這個痛點之前,我們先說一下真正的親密關係。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指你與另一個人之間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應的聯結。
如果我們去觀察身邊的人,就會發現諸多這種親密關係,比如像父母和你的關係,你和孩子的關係,這種感情一定是彼此互相呼應,就像你投到水裡一顆石子,最終它會蕩起漣漪,隨著波紋一圈一圈散開在這個池子裡。
而假性親密關係,就像你投在萬丈深淵中的石子,等待你的,只有無盡的黑暗,即使你一直等待,也終究不會有迴響。
而在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假性親密關係是什麼呢?
是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的在一起。
你們可能擁有一個情侶,夫妻,甚至多年夫妻的「頭銜」,在外人看來每天都過著親密的生活,彼此互不分離,組成了一個家庭。但實際上,這段關係的構成,你們彼此雙方或者一方,並沒有真正的投入什麼情感上的付出。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你準備出差工作的時候,對方從臥室出來叮囑你注意事項,表面來看,這是一個關心愛人最簡單的舉動,但其實也只是對方覺得你們有夫妻的這個「頭銜」,這些是他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一部分。
而形成的時間越久,這種惡性循環影響就越深,事實上很多夫妻情侶,關係無法更近一層,都是因為有這層隔閡存在,它阻礙了兩個人獲得更親密,更安全的關係。
2.成因
清楚了感情中親密關係真與假的區別,它的本質其實就是不願意在感情中付出,接下來討論一下這種假性關係的成因。
我們為什麼會在親密關係裡焦慮,不信任,或者缺乏安全感?
如果此時此刻把你放在不願意付出的那個位置,我們可能大概率是因為原生家庭中體驗過被監護人拋棄或者可能拋棄的風險,這種風險會成為種子。
所以我也在這裡強調各位家長,一定不要在孩子的教育中出現,我不要你了這種話,你的無心之言,可能都會成為幼兒內心深處的疤痕。
而後來因為年齡的增長,各種經驗的增加,對待負面情緒,如恐懼,傷心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產生自己的應對方法,有的人是冷漠,有的人是憤怒,有的人是哭泣,種子就發芽了。
但歸根結底,這都是用來掩蓋自己傷心,恐懼的一種手段,但很多人並沒有自知,帶著這些自然而然形成的防禦手段,走進了一段又一段親密關係中。
就在這個時候,對方並沒有真正打開過你內心的這扇門,你的傷心恐懼從來都沒有釋放過,也就失去了觀察改變的機會。但你害怕自己在這段關係中成為被拋棄的一方,付出始終有所保留,關係深入的時候又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
終而,因為這樣的原因,這顆種子伴隨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長成了參天巨樹,你把自己真實情感的一面埋在樹下。
3.情形
其實有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就是在感情蜜月期結束後,雙方渴望維持蜜月期的甜蜜和溫馨,而忽視了去觸及陰暗面的問題。他們不懂在感情關係邁向深一層次的時候,需要溝通和相互理解,而雙方只能看到表面的甜蜜。
長期以往,當越來越需要這種負面情緒接觸的時候,卻迎來不理解,認為對方已經不愛自己了,感情破裂了。
當情侶夫妻反覆在一些細節瑣碎的事情上爭吵,分誰對誰錯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已經忘了自己究竟有沒有真正走進過對方的內心,也忽視了這種焦慮不安從何而來。
4.應對
我們該如何對應假性親密關係?
最重要的一點,要有認識承認假性親密關係的勇氣,有時候缺乏了解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知道問題後還是沒有作為,不付出。
在處理感情問題的時候,我們都需要注意一點,彼此都是生活了幾十年的成年人,本身在原生家庭,生活成長上都各不相同。而感情更是需要長時間的磨合,彼此不斷的熟悉,接受,扶持。
而在你們因為某件事情上爭吵的時候,你要給自己多思考三分鐘,這件事這樣表達真的合適嗎?你真正想表達的情緒是什麼?
也要思考一下對方的應對,如果是對方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會如何回答?
5.方向
兩個人在一起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麼呢?
是安全依附的狀態,就是彼此都對對方感到安心,信任,安全,不會有焦躁不安,不信任的感覺,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們的互動和情緒表達都會十分流暢。
這種理想狀態往往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多多少少的缺陷,這才是真實的個性,但你無需害怕,感情的成熟,也伴隨著雙方的共同成長。
從不完美,逐漸走向完美。
這是事物必然發展的一個過程,感情也是如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