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 2017 年 3 月 14 日,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2017 年會在加州第二大城市聖地牙哥 (San Diego) 隆重舉行。運動醫學會場由肯塔基運動醫學診所的 Ireland 教授主持,三位業內大牛針對「前交叉韌帶 (ACL) 重建術後何時重返賽場」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更新了理念,提出了最新的康復計劃。
眾所周知,美國人民酷愛激烈的體育競技,由於劇烈運動中的旋轉急停的剪切力或來自其他暴力容易導致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或斷裂。前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為了恢復膝關節穩定性進行 ACL 重建已是運動醫學醫生的共識。百裡行者半九十,手術的成功重建術並不能保證就能順利的返回運動場,需要系統有序的康復鍛鍊,才能全面恢復術前運動狀態。
近年來因運動損傷行 ACL 重建患者人數與日俱增,患者年輕化趨勢日漸明顯,術後兩年內因各種原因導致的移植物斷裂比率高到 15%,18 歲以下男性更是高達 18%,女性足球運動員 ACL 翻修率為 34%,同時加劇了健側 ACL 斷裂發生率(17%)。
術後運動度(ROM)的恢復計劃:
完全被動伸膝訓練,在術後 1~8 周應達到的膝關節活動度如下:
看醫生(MD)及行物理治療(PT)
術後常見的功能鍛鍊方式包括:
(1)術後早期肌肉功能鍛鍊:包含股四頭肌鍛鍊,直腿抬高,直立墊腳等。
(2)高強度電刺激療法:療效通過股四頭肌力,步態,患者自我評分等評估,電刺激療法參數如下:
(3)股四頭肌功能鍛鍊:循序漸進,3~4 周后在髕股關節可以忍受的前提下實現膝關節完全伸直。
(4)本體感覺和動態穩定性;
A. 平衡和防跌倒擾動性訓練;
B. 評估協調性的一些列檢查;
重返賽場原則:
(1)移植物因素
包括自體/同種異體的骨-髕腱-骨/腓腸肌/股四頭肌/軟組織等,不同階段逐步實現跑步,低靈敏度活動,跳,急停跳轉,直至返回賽場。
跑步
低靈敏度活動
跳
急停跳轉
返回賽場
自體骨-髕腱-骨移植
4個月
5個月
7個月
8個月
9個月
自體腓腸肌/股四頭肌移植
5個月
6個月
8個月
9個月
10個月
同種異體骨-髕腱-骨移植
6個月
7個月
9個月
10個月
12個月
同種異體軟組織移植
7個月
8個月
10個月
11個月
>12個月
(2)康復計劃
跑步
低靈敏度
跳
急停跳轉
術後時間點
4-6月
5-7月
7-9月
8-10月
單腿股四頭肌負重
10次到45°
10次到45°
75%負重
10次到60°
85%負重
10次到60°
90%負重
股四頭肌強度
1 RM≥85%
1 RM≥90%
10 RM≥90%
10 RM≥95%
功能性表現
15分鐘快走
跑1-2英裡
無補償的全靈敏度運動
無補償的跳
包括術後時間點,單腿股四頭肌負重,股四頭肌強度,功能性表現等。
全場總結:
(1)早期康復和手術同樣重要;
(2)欲速則不達;
(3)損傷不局限於 ACL,是全膝關節甚至整個下肢的力平衡破壞;
(4)康復注重速度;
(5)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康復計劃;
(6)禁止越級鍛鍊;
(7)中途停止不要奮起追趕;
(8)注重患者精神狀態;
(9)康復鍛鍊不是一條上升的直線,有激烈也有平緩。
本文作者鄧楨翰博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關節外科在讀臨床博士,現為美國德州大學休斯敦科學健康中心 UThealth 骨科研究所 Visiting Scientist。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丁香園 AAOS 2017專題。丁香園將持續為你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