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姐為了吃專門飛了一次廣東,而這一行的重點就在潮汕。在潮汕的整兩天時間裡,我們戰鬥力爆棚的刷了23家店。除了潮汕美食種類實在太豐富這一客觀因素外,主要還仰仗於我們這次隨行的一位食慾24小時在線的跟班。姐的每一回提議,他的熱切回應都是對我們士氣的極大鼓舞,讓姐切實感覺到有一個飲食觀一致的旅伴是多麼重要。
這23家店在之前的廣東行系列文章裡已全部盤點過,但伸手黨們反映太過詳細不適合臨時查閱,所以姐挑選出認為值得一去的16家,精簡一下送給你們。想看詳細版的,請點擊篇末「閱讀原文」。
* * * * 牛肉火鍋 * * * *
提到潮汕,十有八九的人會先想到牛肉火鍋,儘管潮汕牛肉鍋已遍地開花,但到了發源地總是要朝個聖的。傍晚時分,車子剛拐進那條昏黃破敗的小街,遠遠就看見佔據三個街角的「八合裏海記」招牌,空氣中流動著生牛肉的鮮腥氣息。
潮汕牛肉鍋的鍋底沒有那許多囉嗦,簡簡單單的蘿蔔清湯最能襯託出牛肉的鮮美,涮肉前一定要先搞一碗撒了芹菜末的湯喝喝。沙茶醬是牛肉火鍋最佳搭檔,鹹鮮微甜的獨特滋味蘸在牛肉上,提味卻不搶味。涮牛肉是個技術活,一放一攪一撈,五六秒鐘的時間,耽擱不得。
與其它地方相比,在潮汕吃潮汕牛肉火鍋最大的優勢就是新鮮,尤其是三花趾和五花趾,都未經過冷藏,口感絲毫不會受到影響,非常脆彈,可惜每桌限量各一盤的。
強烈推薦最愛的胸口朥,一定要嘗試一下,吃一口便會愛上。牛胸口的肥油,看著白花花的脂肪有點恐怖,但經過3、5分鐘滾湯汆煮,竟變得脆爽無比,口感比肉筋還帶勁兒,牛油香氣四溢。
如若時間充裕,除了海記,還可以再找一家當地人推薦的、或者他們常去的店試試。其實各家店牛肉的新鮮度差不太多,重要的還是拿到那幾個關鍵部位的肉,以及大師傅的刀法是否能錦上添花,畢竟庖丁解牛的本事並非一蹴而就。
No.1 汕頭八合裏海記牛肉店(八合裡總店)
汕頭·黃崗路坪西6座014-016號鋪面 0754-88708552
* * * *滷鵝·鵝肝* * * *
到潮汕,滷鵝也是必吃的。潮汕最好的鵝生在韓江入海口的三角洲澄海,這裡原是汕頭下屬的縣級市。澄海盛產的獅頭鵝,是鵝中體型最大的一個品種,因為鵝頭長得像獅子故而得名。獅頭鵝的鵝頭價值不菲,三年以上老鵝的鵝頭一隻就要上千塊,還得預約才可能吃得到。
澄海最有名的滷鵝店「汕特日日香」,在深圳海岸城有分店,據說火爆到動輒排號排到100開外。日日香高於其他鵝肉店的秘訣在於,它摒棄了傳統的老汤滷,每天新調滷汁,只使用4-5次,出品的鵝肉味美芳香卻能不鹹不膩。
頭、頸、翅、掌、肉、腸、腎、心、肝 all in 的滷鵝拼盤只要180塊,應有盡有,擺盤也很仔細,埋伏在盤底的那些個部位也比較齊整,沒有隨便弄些零碎糊弄了事。單獨盛放的滷汁清爽不粘稠,鹹淡適中,單是用來泡個白飯都很美妙。
當然最值得稱讚的還是鵝肝,拼盤裡的鵝肝量少,沒吃過癮又單加了半斤。吃過這裡的鵝肝,才深切體會到,為什麼要把它叫做粉肝。口感無比柔順、絲滑細膩、入口即化,像布丁一樣,不存在一絲一毫的顆粒感。強烈建議大家把化驗單上膽固醇指標暫時拋到腦後,任性一回。
從汕頭市區到澄海不堵車需要半小時,滴滴快車來回車費打了折也要一百來塊,頂一斤鵝肝了。但是,味道或價格優勢都不是市區的店能比的,絕對值得專程去吃。另外定位的地址附近有兩家寫著日日香的店,認準排檔範兒十足的那家就對了。
No.2 汕特日日香鵝肉飯店
澄海·泰安路中段創興鵝肉美食城旁 0754-85897687
* * * * * 夜 粥 * * * * *
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的拍攝地,「富苑」這家汕頭宵夜界的航母級店當之無愧。一進門廳就被門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食材展臺震撼到,海鮮、魚飯、生醃、滷味、糕粿、豆乾……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見不到的。
潮汕人的生活,離不開茶和粥,但潮汕人的粥大多在夜裡喝。夜粥,這一潮汕獨有的飲食文化,我們最初以為就是通常所說的潮汕砂鍋粥。實際上,潮汕本地並沒有其它地方對砂鍋粥的熱衷度那麼高,在這裡通常是吃白粥的。
潮汕人喝夜粥時經常會點魚飯,名字叫飯卻不是飯,是舊時漁民為方便長久保存,將打撈上的新鮮海魚用鹽水煮熟再撒上粗鹽醃製而成的。整整齊齊的碼放在小竹籃裡,魚身潔白,表面有彈性,搭配普寧豆醬一起佐粥。
重口味族一定不要錯過生醃膏蟹,180一隻,雖然小貴,但好吃到足以覺得值。生醃很大程度取決於海鮮的質素,膏蟹橙紅色的生殖腺泛著晶瑩的亮澤,散發出誘人的氣息。輕捏蟹腳將蟹黃嘬入口中,一股鮮甜的濃漿流入喉嚨,隨之而來的是口感滑爽脆彈如蒟蒻般的蟹肉,肉肥黃滿,實在銷魂。
需要提醒的是,這裡的服務倒不至於惡劣,但也算不上熱情,不要過多期待主動服務就是了。但是由於生意太火爆,點單的服務員一人負責好多桌,很容易漏單,下單時一定要確認好。
No.3 富苑飲食
汕頭·金砂路朝陽莊北區12棟 0754-88887683
吃過富苑這種高大上的宵夜,再到「桂園」嘗試下平民化的宵夜也是種不錯的體驗。價格當然也是很親民的,生醃螃蟹就比富苑便宜的多,味道自然會遜色一些。但生醃血蚶我更喜歡這裡的,醃醬的味道更重些,有種鮮辣的回味。泛著血紅色的蚶肉裹著鮮鹹的醬汁,上唇輕輕一抿滑入口中,酣暢淋漓。不吃生食的人很有必要克服一下心理障礙。
喝粥少不了的佐粥小菜,除了魚飯,還有道更為適合的炒紅肉米。這是一種蜆仔肉,學名紅肉河籃蛤,經過處理脫殼後加蔥花辣椒炒的,乍一看有點像炒飯,鹹鮮味美,一勺就能幹掉一大碗粥。
吃到差不多,幾碗粥被端上桌。看似平淡無奇的白粥,卻不溫不火、恰到好處。粥稠而不爛,米和漿彼此分明,又有著各自的精彩。
排檔風格的宵夜,汕頭還有一家叫做長平老姿娘夜粥的網紅店。不過桂園的名氣雖然遠不及,但食客都是本地人,環境更為接地氣一些。另外如果夏秋季節去潮汕的話,可以選擇炒薄殼來代替紅肉米。
No.4 桂園白粥
汕頭·長平路桂園29幢 0754-88548078
* * * * 私房潮菜 * * * *
從潮州古城牌坊街轉入興寧巷,一瞬間所有的喧囂都被屏蔽,偶有電動車滴滴答答的駛過,聲音遠去後小巷重歸沉寂。在這條寧靜的小巷深處,有一座上世紀四十年代建造的、潮州著名的中西合璧的宅院,建造者是當年潮州百貨公司「吳祥記」的公子哥。我們去的私房潮菜館,就開在這座宅院中。
入席時桌上已擺好一排味碟,種類豐富的味碟是潮菜一大特點,更講究的宴席,除此之外還會加上普寧豆醬、桔油、魚露等等。菜品算不上驚豔,但味道還馬馬虎虎,有兩道印象不錯。一是伊面蒸肉蟹,口感爽彈的面身吸收了蒸蟹的汁水,鮮美的味道均勻的融入其中,比螃蟹更好吃。
另一道是壓軸甜品糕燒雙色。潮菜宴席會以一甜一鹹兩道小吃結尾,鹹的通常用普寧炸豆乾,甜的一般用白果芋泥或者糕燒雙色。橙紅色的紅薯和淡紫色芋頭蒸至沙甜綿軟,再均勻的裹上一層濃鬱的糖漿,並不十分甜膩,尺度把握相當好。
這家私房菜採用套餐制,100-400元/人檔次不同,除非有要求,通常都會安排100-150元的,沒有強行推銷高價位套餐。這一桌是人均100檔的,四人套餐上了一冷六熱一湯一主食,即使對於我們戰鬥力超強一族來說,菜量也足夠的。
No.5 吳祥記
潮州·太平路興寧巷內 0768-2259326/13828323000
* * * * * 腸 粉 * * * * *
我們這次住的汕頭國際大酒店旁邊的金新路是一條美食街,大多是當地人光顧的店,金新腸粉是其中年頭比較久的一家。一大早,食客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操作間裡白衣小哥忙碌而有條不紊的推拉著製作腸粉的抽屜。
相比早茶店裡仔細卷過的腸粉,這裡的有些太過豪放,把餡料往結好的米漿皮上一堆,鏟子四下一兜完事,一點沒有「腸」的樣子。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真叫好,米皮透薄柔韌,牛肉腸和水生蛋腸的餡料都很紮實,醬汁鮮甜,還撒著一撮菜脯蘿蔔乾。
特別要推薦一下這裡的西洋菜湯,原以為只是西洋菜而已,要價10元還覺得有點貴,沒成想豬肝、豬肚、豬血、粉腸、瘦肉滿滿的一碗,湯清而不寡,帶著西洋菜獨有的味道,特別卻很好喝。
No.6 金新腸粉
汕頭·金新路30號 0754-88537654
* * * * * 粿 汁 * * * * *
離腸粉店沒幾步遠還有一家「金新粿汁」店。粿汁是將米粉漿蒸熟製成粿條或粿片,前者軟滑、後者柔韌。吃的時候用糯米粉漿水煮,湯汁如米糊一般粘稠,再碼上些滷味,淋勺滷汁即可。粿汁的味道很大程度取決於滷味,攤子上滷著、擺著、掛著的各種豬零件、香腸、豆乾等等,看起來很有食慾。
請老闆娘看著給搭配兩碗,沒想到她太實誠的把滷味堆得冒尖兒了。粗略數了一下,估計店裡的品種都給上全了,而且兩碗幾乎沒重樣。滷味淺嘗還真挺好吃,不過就是量太多了,導致下面的粿汁比較鹹,有點過猶不及的意思。如果去的話,記得提醒老闆娘這一點。
No.7 金新粿汁
汕頭·金新路47號 0754-88306776
* * * * *薏米粥* * * * *
開始沒打算去這家「廣場正宗原汁薏米店」的,想著薏米粥哪兒沒有啊,結果原本計劃的豬腸糯米店沒開門,只好臨時改了安排,沒成想倒給了我們一個意外驚喜。這家店在人民廣場西北角的路口附近,隔壁街還有一家豆花店我非常喜歡,後面會寫到,建議可以一起吃。
薏米店的生意很不錯,都是本地人光顧,只是老闆娘不會說普通話,對不會講潮汕話的外地人不怎麼耐斯,反正不要太玻璃心,只把關注放在食物上面就對了。
薏米粥是用豬骨湯熬煮的,加入瘦肉、豬肝、粉腸、蠔仔、肉卷等等自選的配料一起再滾過。湯汁濃而不粘,香而不膩,薏米清香軟糯,配料融於其中,鮮而不鹹,撒上一小撮胡椒粉相當提味。
粿條也一掃前面粿汁留下的不佳印象。這裡的粿條和配料不同於粿汁,都是用清湯汆燙的,比米漿煮製加滷味的粿汁清爽許多。相比之下,我覺得這才是更適合我口味的早餐。
No.8 廣場正宗原汁薏米店
汕頭·同益路人民廣場市政府旁 13531262117
* * * * 牛雜粿條 * * * *
潮州的牛雜,形式上有點像微縮版的潮汕牛肉火鍋,牛肉、牛肚、牛丸用笊籬兜著,在沸騰的湯中迅速滾上幾秒撈出,碼在事先燙熟的粿條上,再澆上一勺牛骨湯。牛雜軟嫩,牛丸脆彈,粿條柔軟順滑,上面點綴一小撮南薑末,帶著肉桂的香氣,辣感柔和卻很提味,讓整碗湯味的層次頓時分明起來。
潮州最有名的兩家牛雜店「老字號鎮記牛雜」和「鎮記老尾牛雜」,是兄弟二人開的,在古城西側的西湖邊,隔著幾步遠。哥哥是胖大叔,店比較小,弟弟苗條,店面寬敞些。不管哪家店,生意都挺火,排隊至少一個小時,還得防著各種加塞兒。
但其實據本地人說,兩家店的味道差別不大,所以建議趕上哪家的人少就排哪家好了,沒必要糾結到底哪個更好吃一點。只是煮牛雜是個需要一氣呵成的技術活,前後不過十秒鐘,時間久牛雜就煮老了。因此儘量挑老闆掌勺的時候order,老闆娘沒有那麼麻利,火力就不敢開得很旺,鍋裡湯的沸騰程度明顯要弱一些。
No.9 鎮記老尾牛雜/老字號鎮記牛雜
潮州·環城西路西湖牌坊附近
* * * *蠔烙·炒粿* * * *
蠔烙是潮汕地區特色小食,將生蠔拌上薯粉米漿和雞蛋,煎成兩面金黃。蠔烙與臺灣的蚵仔煎近似但有不同,後者製作上加了韭菜葉,而且口感較為軟糯一些,蠔烙則更為酥脆。蘸料也是有差別的,蚵仔煎配的是甜辣醬,蠔烙搭配魚露。煎好的蠔烙外表酥脆焦香,蠔肉柔軟鮮美,一定要剛出鍋時趁熱吃掉。
葉選平題詞的正始中學旁邊,就有一家又小又破的「老牌炒粿蠔烙」店,一對老夫妻打理,阿叔負責做,阿婆打下手,很溫暖和睦的樣子,就是攤子前的鼓風機太嚇人。
店裡只賣兩種東西,炒粿和蠔烙。炒粿是切成菱形的白色米糕煎成金黃,蘸白糖粉食用。聞著蠻香但油大,而且又甜又鹹的口味不是每個人都吃得慣,也許不蘸糖會好些。PS:這家阿叔有點小性格,倘若沒把他做的東西吃光,他會伐開心的,蠻可愛呢。
No.10 老牌炒粿蠔烙
汕頭·福平路83號正始中學旁
* * * *朥餃·春卷* * * *
早餐後消食的路上無意中撞見的一家「雷宏陽餅食」,上前一問,原來跟我計劃要去的安平路的老牌「雷記餅食」是一家的,索性就在這裡嘗了嘗,沒再專程跑老店。店裡的朥餃和春卷是現炸現賣的,朥餃外形有點像韭菜盒子,皮金黃香脆的,餡料有板慄、香菇和瘦肉。
春卷味道更好,外皮酥脆,脫了皮的綠豆製成餡,鬆軟綿密,加了些香菇在其中,很提味。除了雷氏的這兩家店,國平路上還有一家國平春卷也很有名,這次我們實在是無能為力了,你們如果試過,回頭記得告知味道如何。
No.11 雷記餅食/雷宏陽餅食
汕頭·安平路02-03號/金新路龍廈路交口
* * * * * 粽 球 * * * * *
潮州古城的牌坊街上有一處白色院牆的清代宅第,門楣上書「司徒世家」。住在這老宅裡的一家人以賣粽球營生,除了大門口褪色的招牌上寫著「粽球」二字,再看不出任何營業的痕跡。在門口探頭探腦良久,終於繃不住問了坐在一邊切肉塊的老爺爺有沒有粽球賣。
粽球就是粽子,八元一隻略有小貴,味道卻出乎意料的好。粽球口感軟糯,當中夾著鮮肉、板慄、蝦幹、香菇、蛋黃,伴著一股醇正的豬油香。儘管也是甜鹹口味兼具,但融合的毫無違和感,連對糯米類食物興趣度不高的姐,都覺得很好吃。
No.12 兵馬司林粽球
潮州·太平路585號司徒世家大宅
* *無米粿·鱟粿·鹹水粿* *
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把「福合溝」加進來的,雖然這家名氣很大,在汕頭算得上老字號的粿品甜湯店,但味道著實一般。不過這裡最大的優勢在於品種全,各種經典的粿品可以一網打盡,不必東奔西跑了,比較適合時間不寬裕的或者懶人。
粿算得上潮汕人吃的最多的一種食物了,是以米磨成粉為原料製成。但無米粿是沒有用到米的,最初取的是「巧婦可為無米之炊」用意,以番薯皮包裹餡料,蒸熟後過油而成。這家的無米粿是鹹口,以韭菜、海米為餡,不過韭菜比例偏重,外形和味道上都過於像油炸韭菜丸子了。
鱟粿是在蟠桃形的模具中倒入生米粉漿,加上蝦幹、魷魚、五花肉等蒸定型後以溫油浸熟。以前鱟粿中會加入鱟肉,食用時淋上鱟醬。如今鱟幾乎絕跡,鱟粿跟鱟也再無瓜葛,只是保留原有的名字而已。不過這油浸後又淋花生醬的口味著實有些怪異呢。
水粿看起來就清爽多了,燈盞狀的粿皮中撒上鹹香的菜脯幹,再淋上一勺透明的甜漿。又是甜鹹摻半的口味,有些不適應。不過雖然幾大經典粿品無愛,幸而甜湯很令人滿意,尤其是招牌的五果湯,溫潤粘稠,清潤可口。
No.13 老牌福合溝無米粿甜湯店
汕頭·福平路20號 0754-88440706
* * *杏仁茶·芝麻糊* * *
以杏仁茶出名的福平路上,短短兩百米的一小段,就有好幾家杏仁茶鋪子。有些開在破舊的小作坊裡,看上去是不修邊幅的老牌樣兒,至於味道,姐沒吃過,不好發表評論。但我們去的「杉排福平坊」,可以打百分百包票,是好吃的。門臉也比其它幾家正規,店面收拾的很乾淨,牆上有老字號的認證金牌。
店門口的鴛鴦桶裡煮著黑白兩色的芝麻糊和杏仁茶,黑的深邃,白的純淨,小碗的4元,大碗6元。芝麻糊濃厚醇香,杏仁茶香甜滋潤,斷無芝麻或杏仁各自原有的那些淺澀微苦之味。口感極其幼滑,卻保留著適當的濃度,不膩不稀。後來在潮州老街也喝過一次杏仁茶,還是一家上過電視網紅鋪子,就大不如這裡。
選擇障礙怎麼辦?老阿姨說可以黑白配,先舀上杏仁茶,再淋入密度大的芝麻糊,像烏黑的墨汁在潔白的宣紙上暈染開來,宛若一幅水墨畫。黑色、白色、黑白交界處的滋味各不相同,美哉,妙哉!
No.14 杉排福平坊
汕頭·福平路67號正始中學斜對面 0754-83284278
* * * *豆花·甜湯* * * *
「廣場老牌豆花甜湯」是我們在汕頭唯一刷了兩次的店,在時間和肚量極為寶貴的關鍵口上,能吃兩次足以說明一切。下午去的那次人比較多,很多本地人端著搪瓷盆外帶,老闆打點的速度也比較快,不用等太久。
豆花看起來跟成都街頭賣的那種差不多,但其實撒的黃色粉不是豆面,而是糖粉!白糖粉+黃糖粉,翻倍的甜蜜瞬間提升了幸福感指數。豆花口感細膩潤滑,略帶淺淺豆香。除此之外,這裡的甜湯也相當不錯,各種豆果熬得綿甜爽口,種類非常多,每種都想嘗的話,建議試一下五果湯。
No.15 廣場老牌豆花甜湯
汕頭·人民廣場北側公園路匯濤花園1樓
* * * 朥餅·腐乳餅 * * *
火鍋、滷鵝、夜粥、各種小吃、甜品吃了一溜夠,臨走時要帶點手信,首選必需是「胡榮泉」。這是潮汕地區最有名的老字號餅店,不過店裡的頭牌卻是叫做鴨母捻的湯圓甜湯,因湯圓形如母鴨在水面浮遊故而得名。潮州古城裡有好幾家胡榮泉,賣鴨母捻和炸春卷、雲吞餃潮州小食的,只有太平路北端的那家,其它店只賣餅食。
我們時間來不及,就近選了一家分店,與鴨母捻失之交臂,只好買了點朥餅、芋泥餅和腐乳餅之類的。朥餃的「朥」在潮汕地區的飲食文化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比如胸口朥、朥餃,指的是豬肥肉或豬油。在傳統的潮菜中,豬油以其植物油所無可比擬的特殊香味而被看重,所以這裡幾乎所有糕點都默認加了豬油的。
抱著獵奇的心思買了腐乳餅,與想像中咬開後一嘴王致和豆腐乳味兒,實際有些差別,腐乳味兒很輕微,只是肥肉丁中加了稍許南乳調味的老公餅而已,味道尚可,但特徵不突出。
芋泥餅是帶回去吃的,外面是千層酥皮,掰開來芋泥內餡細膩清甜,隔了幾天翻烤過後的味道還這麼好,早知當時趁著剛出爐時吃掉的。
No.16 胡榮泉(太平路店)
潮州·太平路183-185號近昌黎路
以上就是姐總結的潮汕地區16家值得一試的店,因為時間的關係,這份食單遠不夠全面,還有很多著名的潮汕小吃都沒有機會吃到,比如普寧豆乾、隆江豬手、豬腸糯米等等。而且每個人口味有差異,這一篇僅是提供一個參考,之後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偏好,制訂出並非千篇一律的個性化食單來,這樣才是一場以吃為目的的旅行的正確開啟方式。
抖一下:18000字精簡成1/3篇幅還挺有難度的,終於明白為什麼以前學語文時縮寫是難點了。從小學到高中,姐十幾年的語文科代表不是白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