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生文化還有著與鐵器並列的青銅器。一般地說,先進社會中的金屬器的發展階段都是從銅器到青銅器,然後再到鐵器。到了使用鐵器階段,石器已不再是主要工具了。但日本不僅同時使用青銅器和鐵器,而且,石器也仍然佔重要地位。未經歷階段式的發展,舊的與新的同時並存,日本文化的這種多重性的特點,從這時起就已經產生了。後進社會從先進社會輸進已經完備的成果時,發生這樣的事態,看來也是當然的。
01,文化趨於多樣性
最初的青銅器幾乎全是輸入的劍和矛。這似乎並不是用作武器,而是用作祭祀或禮儀的器具。及至彌生時代中期,又發展到人們把輸進的青銅器搗碎改鑄成其他種類的青銅器階段。根據這種國產再制青銅器種類別的分布情況,以今之廣島及岡山縣一帶為界,可看出西鄰的北九州文化區與東鄰的以大和為中心的近能文化區之間是有著明顯差別的。
前者是把輸進的劍和矛搗碎,改鑄成更大型的同種物件;後者雖然也同樣地把輸進的劍和矛搗碎,但卻鑄成名為「銅鐸」的其形就如同把後世寺院裡的梵鍾放平壓扁以後那樣的器具。這大概也是祭祀用具。這種文化還擴及關東地方。但就鑄造技術而言,銅鐸還是遠為高超的。另外,在銅鐸的表面,有的還以粗陋的線條鏽刻了狩獵、農業、巢絲以及其他生產勞動的形象。
不僅在青銅器技術方面,就是在農耕方面,也可以看出這一時期近截比北九州先進。階級分化的萌芽日本列島社會的步伐終於加快了。日本之前出現的繩紋文化在進步上是相當緩慢的,幾乎是用千年來計算的,但彌生文化在進步上就要快了許多,似乎用百年這樣的單位去衡量都有些「過分」。過去,果實是比或在名器裡,現在稻種卻堆積在還離人們往處的範版與別或的色牌理示,石器也逐步為鐵器或以鐵器製造的木器所代替。陶器仍為重要的生活用其,還能按用途的不同,大量製造缸、缽、碗、碟、高腳盤、蒸鍋以及儲存物品用的太甕等多種多樣的陶器。不僅如此,在製造時,已不再直接用手,而是用陶輪製作胚。在氏族公社中,也有了專門生產陶器的人。
02,階級的雛形顯現
鐵器和木器的生產也同樣專門化了。這樣,氏族內部分工的發展也使生產力有了提高。與生產力發展的同時,社會上也開始分化出貧富的階級與貴賤的身份。在原始氏族公社中產生了酋長,出現了人統治人與人剝削人的現象。由統治、剝削階級和被統治、被剝削階級組成的政治社會即國家萌芽了。
至於國家是怎樣發展的這個時期還沒有太多的證據去證實。在公元1世紀後半期寫的中國史書《漢書》中大概記載了這麼一段:在東面的海中有人來見,他們分為百餘個國家,爭相而來。這應該是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的史料來證實有日本這個地方存在。這個「百餘國」可能就是指北九州的酋長們所統治的社會集團。
他們還曾經派使節到駐朝鮮樂浪郡的漢朝官衙以求輸進新文化。這樣,在公元57年,倭之「奴國」使節不僅到了樂浪,而且還被派到位於中國西北的首都洛陽。在這個長途旅行中遇到的困難一定是難以想像的。但是在不斷追逐先進文化的路上,日本最終也衝破了原有的蒙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