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底,我作為興義市自然資源局黃草分局的一名普通幹部到南盤江鎮田房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剛到村裡,看到村辦公室非常簡陋,辦公設施短缺,只有一臺非常陳舊的舊電腦,連個像樣的會議室都沒有,大家看在眼裡,想在心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市局早為我們準備好了基本的生活用品,能夠滿足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經過短暫的收拾,我們駐村的五名同志算是安頓下來了。
脫貧攻堅網格手繪圖圖片
既來之則安之,進駐一個村,愛上一方土,得儘快適應新環境,熟悉新工作,來此之前,幹的都是專業相關工作,對脫貧攻堅只是政策性的一知半解,未接觸過實際工作。 村級指揮所按照上級要求實行網格化管理,我成為田房村烘貢上、下組和下譚組的網格管理人員。 為了摸清每戶基本情況,我的對網格內的三個組進行入戶走訪,在村常務幹部的陪同和幫助下,我開始進行入戶走訪,與老百姓交心談心,了解每戶人口數、就業人數、住房情況、教育情況、醫療情況、飲水情況、主要收入來源…… 為了方便工作,我發揮自己所長,對網格內的三個居民小組房屋位置進行實地繪製,邊走訪邊繪製,將各家各戶房屋落實到一張圖上,並進行了標註,危房改造的就標註「W」,低保戶就在旁邊標註「D」,由於三個組是相互交叉居住的,烘貢上組的在旁邊標註「上」,下組的標註「下」,下潭組的標註個三點水。經過近半個月的走訪,完成了網格手繪平面圖。
脫貧攻堅網格手繪圖圖片
這張圖伴我走過了脫貧攻堅一年多的時間,脫貧攻堅政策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新冠疫情防控、串戶路改造、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2020年底,南盤江鎮順利通過了各級檢查,現在這張圖也即將完成它的歷史使命,由一張變成了「兩張」破舊得皺巴巴的圖了。我愛這張圖,我愛這方土,我愛生活在這裡居住的樸實勤勞的人們。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編輯 張良勝 編審 楊儀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