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的另一個「戰場」 丨興義市倉更鎮扶貧辦負責人...

2020-12-12 天眼新聞

2016年8月24日,作為一名退伍老兵,一名黨員,我滿懷戰鬥熱情來到了黔西南州興義市倉更鎮,走上了人生第一個崗位,進入了人生另一個「戰場」,同時也有了更多的角色。

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我不由微微皺眉,放眼望去漫山黃土、遍地黃沙,這與我在部隊到高原荒漠駐訓時的環境也不遑多讓吧,心中不禁對自己的選擇多了幾個問號?當天報到後我被安排到倉更鎮扶貧辦工作,正式成為扶貧辦的一員。  第二天,在同事小陳的帶領下,騎著摩託車,沿著十幾公裡的崎嶇山路,風塵僕僕來到一棟嚴重傾斜的小木屋門前,讓我「眼前一亮」,這就是我包保的錢洪林戶,就是這棟看著風吹都會倒下的小木屋,居然是一家四口擋風遮雨的「避風港」,從那一刻起我堅定了心中的信念,默默許下諾言一定要改變眼前的一切,從此,我是一名幫扶責任人。終於,在2018年他們如願搬入了新小區、成為了新市民。

探望搬入新房的錢洪林戶

而在扶貧路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包保的老王坡村老王坡組周應極戶,2017年的一天,我和幾位同事入戶走訪,他家裡只有一個兩歲、一個四歲的小孩在家裡哭,仔細詢問下來才知道,家長上山做活未歸,小孩整天沒有吃東西,是被餓哭了。我連忙問他們家裡有吃的嗎?四歲的小孩飛一樣地跑到破漏的廚房拿出一撮麵條遞給我,我和同事在他家裡找到了僅有的鍋煮了兩碗「素麵條」,就是這兩碗「素麵條」,讓我們在那稚嫩的臉上看到了笑容。而現在,周應極戶已搬出大山,住進了新樓,兩口子在木賈商貿城自助經營著水果攤,月均純收入3000左右,前不久又買了小貨車擴大規模,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7年3月,組織任命我為倉更鎮扶貧辦負責人,從此我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堅定的信念要求自己,「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便是我奮鬥的標準,群眾脫貧就是我奮鬥的動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是我奮鬥的目標。為識別精準、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為解決群眾就業,「白+黑、5+2」成了家常便飯,進村、入戶、擬方案、建臺帳、迎檢查便是日常工作。  在這四年多的時間裡,我當選了倉更鎮人大代表,收穫了「2017年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8年、2019年全市優秀共產黨員」等光榮稱號,真正蛻變成了脫貧攻堅戰場上一名合格的戰士,真正體現了「退伍不褪色」。截止目前,我鎮實現硬化道路210餘公裡,安全飲水、住房保障、貧困戶家庭醫生籤約實現全覆蓋,醫療保障基本完善,實現了3個貧困村整村出列,214戶貧困戶全部穩定脫貧。   脫貧攻堅收官在即,新的一年我們將踏上鄉村振興新徵程,在新徵程上我將帶著組織和群眾的信任繼續披荊斬棘。

作者 路燁

見習編輯 梁珍情

編輯 孫遠銘

編審田旻佳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丨興義市倉更鎮黨委書記王明鳳
    我叫王明鳳,現任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倉更鎮黨委書記、鎮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2016年11月,組織選派我到倉更工作。從那時起,我正式加入脫貧攻堅一線戰場。4年來,參與和見證了倉更鎮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發生的巨大變化,這段時光裡有快樂也有辛酸,有成功也有失敗,是我人生中最為珍貴的奮鬥旅程。
  • 「我的扶貧故事」翻越千山萬水來扶貧丨興義市滄江鄉祭山林村扶貧...
    我叫楊克萬。2017年大學畢業後,我來到「春城」雲南省昆明市工作,成為了中國東方航空雲南分公司的職工。2018年我離開公司,離開昆明,來到貴州省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參加事業單位招聘考試,2019年我來到興義市滄江鄉,就這樣一頭扎進了脫貧攻堅的工作中。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辛苦也幸福|興義市泥凼鎮坡尾小學教師...
    我叫邢孝仙,是興義市泥凼鎮坡尾小學的一名教師。2014年3月,我又多了一重身份——「幫扶人」,幫扶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電灣組的李顯國。回顧這幾年的精準扶貧工作,那些溫暖的事兒歷歷在目。2014年6月,在我的鼓勵下,李顯國和妻子同泥凼鎮的水泥工一起四處幫人刷牆、扎鋼筋、做防水、砌隔牆等,每天250元,每個月大概可以收入5000元左右,家庭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5年3月,我幫其申請「特惠貸5萬元」用於養殖業,8月,李顯國和朋友合夥養豬50頭,李顯國妻子在養豬場當飼養員,每月有2500元的工資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灑向盤江都是情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駐村幹部賀...
    我叫賀繼勇,2013年通過考試來到了興義市雄武鄉工作,並成為了雄武鄉盤江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我在盤江村共包保了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已全部脫貧。我得知此情況後立即驅車趕往他家,做王書麗的思想工作,我告訴她我讀書時的親身經歷,家庭貧寒,但是深信讀書改變命運,在父母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終於取得了成功,讓父母過上了好日子。我希望她也能夠繼續讀書,努力深造,將來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並讓她不要擔心學費的事,現在學校有各種教育資助和補貼,我也會幫其想辦法。
  • 「我的扶貧故事」黃智龍:小鳳 往前走是希望
    為了深入展示貴州監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苦奮鬥歷程,大力宣傳監獄系統幹部職工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精彩故事,激勵廣大幹部職工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最後勝利營造輿論之聲,貴州監獄在「兩微一網」同步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講述扶貧工作中的感人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心若向陽,芳香自來丨興義市烏沙鎮扶貧幹部但志軍
    「我做了一些辣椒醬,專門給你做了一瓶,你帶回去吃早餐。」一天晚上我到灑金街道辦慄坪社區李加素家走訪,臨走時她把自己做的辣椒醬硬塞給我,因為李姐平時都在外打零工,回家很晚,要到她家走訪,基本都是晚上才行。
  • ...扶貧故事」扶貧那些事,我的2020年|興義市泥凼鎮梨樹中心學校...
    梨樹坪沒有梨樹,梨樹坪也不平,梨樹坪是興義市泥凼鎮下屬的一個村。梨樹坪最多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山,還有滿山的石頭!因為易地扶貧搬遷,有些學生隨家庭的搬遷轉學到了城市!電話裡總有些孩子興奮地向我介紹起她在城市裡就讀的大學校,還有老師,以及他們有趣的活動課!這一年,我們一遍又一遍核對各班學生信息,生怕一個家庭困難的精準扶貧戶孩子錯過任何一項優惠政策。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也過上了現代化生活丨興義市南盤江鎮南壩艾...
    我叫蘇文華,我家原居住在興義市南盤江鎮南壩艾村昂來組,人們調侃的「交通靠走、通訊靠吼、治安靠狗」不是傳說,我家原來居住的那裡就是這樣的。那時候,我們吃的食糧蔬菜都是自己種,豬肉狗肉自家餵來殺,煮飯做菜用的柴都是上山去砍,餵的豬要背到很遠的鎮上去賣來換一些生活必需品。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劉秀麗:扶貧雖辛苦,但心暖暖的||田...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劉秀麗:扶貧雖辛苦,但心暖暖的||田茂香:一針一線繡出幸福生活 2020-12-07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一張手繪圖串起的扶貧路丨興義市南盤江鎮田房村...
    2019年7月底,我作為興義市自然資源局黃草分局的一名普通幹部到南盤江鎮田房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脫貧攻堅網格手繪圖圖片既來之則安之,進駐一個村,愛上一方土,得儘快適應新環境,熟悉新工作,來此之前,幹的都是專業相關工作,對脫貧攻堅只是政策性的一知半解,未接觸過實際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穿上軍裝保家衛國 脫下軍裝為民服務丨興義市魯布...
    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當我脫下身穿12年的軍裝那一刻起,脫貧攻堅就成為了我新的戰場。2019年12月我從部隊轉業,到魯布格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同年我成為魯布格鎮中寨村駐村工作隊網格員,網格「網」什麼呢?不就是用自己的辛苦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嗎!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興義市灑金街道周定武
    新市民家門戶手寫感恩對聯這就是我們興義市灑金街道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常態,思維方式裡,一定要讓「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新市民感受到「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搬家具時,正好被老劉和我碰到。老劉問買家具不都是老闆幫忙送的嗎?周國兵說老闆把家具送到樓下,自己搬能節約點錢。聽了這話,老劉二話不說搬起鞋架往電梯走,我趕緊同周國兵搬木床、茶几等。家具搬上8樓,進屋擺放好,盯著新家裡的新家具,滿臉黝黑年紀不到五十的男人周國兵眼角透出溼潤,感慨地說:「雖然家在農村,但我和老婆基本都在城市或者城郊做工。老婆時常說,什麼時候我們也能在城裡面有套房子該有多好。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丨興義市烏沙...
    我叫李鑫,是一名基層工作者,曾經在計生站、農服中心、綜治辦都工作過,根據黨委政府的安排,2017年3月調入烏沙鎮扶貧站,從哪一刻起,我就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名扶貧幹部,開啟了我的扶貧生涯。李鑫到貧困戶家中核實「3 1」明白欄作為扶貧站工作人員,在完成扶貧站日常工作的同時,還協助各大扶貧主體部門(住建、計衛、水利、教育等)逐戶認真排查「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確保精準識別,做到思路清晰,底數清,情況明,對查找出的問題,找準原因,因戶施策,補齊短板,推動「3+1」政策落到實處,通過各級部門共同努力
  • 「我的扶貧故事」願做扶貧路上的一顆螺絲釘|修文縣六屯鎮獨山村第...
    初到茶山村,我發現了當地一個急需解決的困難:飲水問題。村裡的農戶的用水主要來自山上的蓄水池,一方面存在著斷水風險,另一方面部分管道破損致水體被汙染,根本無法飲用。如果遇上缺水的時候,只能靠挑水解決用水問題。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冷緒中在他的調研日記中寫道:「我是一個貴州人,看到自己的老鄉們還沒有脫貧,心裡很難受、很著急,睡不著覺。「能夠上大學,我特別感謝感恩那些曾經幫助和資助過我的人,是你們給了我繼續前行的力量,我一定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儘快成長成才,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為建設自己的家鄉貢獻一份智慧和力量。」潘仁傑在感謝信中寫道。
  • 「我的扶貧故事」從「扶貧小白」成為「行家裡手」丨甕安縣珠藏鎮...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起初,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加上有些群眾不配合,且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兼顧本職工作?這樣的情況拷問著我......作為扶貧幹部,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記得第一次開展走訪,我全程處於「懵」的狀態,與幫扶對象交流更是「相顧無言」。
  • 「我的扶貧故事」沉下心駐村 俯下身扶貧丨興義市萬峰林街道辦雙生...
    我叫魏虹,是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政府辦公室的工作人員,2019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和辦公室的3名同志一起來到萬峰林街道辦雙生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眼前的一幕,讓我感到震驚,但我並沒有因此打退堂鼓或是抱怨,這樣的一幕反而讓我充滿了鬥志,當時我便暗下決心:從現在開始,我要放下一切雜念,安心駐村,積極配合村「兩委」、第一書記以及其他駐村幹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雙生村有13個村民小組878戶3717人,有2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91人,28戶低保戶59人。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 一頭扎進扶貧路丨興義市雄武鄉雄武...
    2019年7月周末的一個雨夜,局領導打來電話:「紹倫,有個事要和你商量一下,根據市委組織部的要求,準備派你去雄武村做第一書記,做脫貧攻堅工作。」我該怎麼辦?要是去,家裡3位生病的老人該怎麼辦?我80多歲的嶽母患擴心病下住在醫院;年近80歲的老父親患胃食管反流病,正準備住院手術;我的母親右腳骨頭壞死也需要住院手術。我雖有兄弟姊姝,但孝奉父母,每個人都各自有份啊!但要是不去,那可是黨和國家領導都最牽掛、最揪心的事。我之進退,實為狼狽,更何況是「詔書切竣」呢!
  • 「我的扶貧故事」盡力做好分內之事丨威寧自治縣猴場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左林佶,中共黨員,現於猴場鎮人民政府扶貧工作站工作。2017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在猴場鎮衛生院工作的我被安排到猴場鎮扶貧辦工作。我便告訴自己對待扶貧工作要兢兢業業,能吃苦耐勞,在脫貧攻堅中作出貢獻。
  • 「我的扶貧故事」歷久彌堅傾心幫扶 共話發展情暖侗鄉丨中國旅遊...
    我叫張萬廣,去年11月作為中國旅遊集團定點扶貧幹部,被派駐貴州黔東南黎平縣掛任黎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投身到侗鄉扶貧戰場上。當我第一次踏上黎平侗鄉大地的時候,群眾生活貧困讓我記憶猶新,從那一刻起,我便告誡自己,一定要為當地貧困群眾幹出一番名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