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作為一名退伍老兵,一名黨員,我滿懷戰鬥熱情來到了黔西南州興義市倉更鎮,走上了人生第一個崗位,進入了人生另一個「戰場」,同時也有了更多的角色。
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我不由微微皺眉,放眼望去漫山黃土、遍地黃沙,這與我在部隊到高原荒漠駐訓時的環境也不遑多讓吧,心中不禁對自己的選擇多了幾個問號?當天報到後我被安排到倉更鎮扶貧辦工作,正式成為扶貧辦的一員。 第二天,在同事小陳的帶領下,騎著摩託車,沿著十幾公裡的崎嶇山路,風塵僕僕來到一棟嚴重傾斜的小木屋門前,讓我「眼前一亮」,這就是我包保的錢洪林戶,就是這棟看著風吹都會倒下的小木屋,居然是一家四口擋風遮雨的「避風港」,從那一刻起我堅定了心中的信念,默默許下諾言一定要改變眼前的一切,從此,我是一名幫扶責任人。終於,在2018年他們如願搬入了新小區、成為了新市民。
探望搬入新房的錢洪林戶
而在扶貧路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包保的老王坡村老王坡組周應極戶,2017年的一天,我和幾位同事入戶走訪,他家裡只有一個兩歲、一個四歲的小孩在家裡哭,仔細詢問下來才知道,家長上山做活未歸,小孩整天沒有吃東西,是被餓哭了。我連忙問他們家裡有吃的嗎?四歲的小孩飛一樣地跑到破漏的廚房拿出一撮麵條遞給我,我和同事在他家裡找到了僅有的鍋煮了兩碗「素麵條」,就是這兩碗「素麵條」,讓我們在那稚嫩的臉上看到了笑容。而現在,周應極戶已搬出大山,住進了新樓,兩口子在木賈商貿城自助經營著水果攤,月均純收入3000左右,前不久又買了小貨車擴大規模,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7年3月,組織任命我為倉更鎮扶貧辦負責人,從此我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堅定的信念要求自己,「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便是我奮鬥的標準,群眾脫貧就是我奮鬥的動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是我奮鬥的目標。為識別精準、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為解決群眾就業,「白+黑、5+2」成了家常便飯,進村、入戶、擬方案、建臺帳、迎檢查便是日常工作。 在這四年多的時間裡,我當選了倉更鎮人大代表,收穫了「2017年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8年、2019年全市優秀共產黨員」等光榮稱號,真正蛻變成了脫貧攻堅戰場上一名合格的戰士,真正體現了「退伍不褪色」。截止目前,我鎮實現硬化道路210餘公裡,安全飲水、住房保障、貧困戶家庭醫生籤約實現全覆蓋,醫療保障基本完善,實現了3個貧困村整村出列,214戶貧困戶全部穩定脫貧。 脫貧攻堅收官在即,新的一年我們將踏上鄉村振興新徵程,在新徵程上我將帶著組織和群眾的信任繼續披荊斬棘。
作者 路燁
見習編輯 梁珍情
編輯 孫遠銘
編審田旻佳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