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歷久彌堅傾心幫扶 共話發展情暖侗鄉丨中國旅遊...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張萬廣,去年11月作為中國旅遊集團定點扶貧幹部,被派駐貴州黔東南黎平縣掛任黎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投身到侗鄉扶貧戰場上。

當我第一次踏上黎平侗鄉大地的時候,群眾生活貧困讓我記憶猶新,從那一刻起,我便告誡自己,一定要為當地貧困群眾幹出一番名堂來。  為了儘快融入工作,了解情況,我開始下鄉蹲點、調研、了解政策,用腳步丈量大地,幾個月後,我對黎平的縣情、鄉情、村情、民情瞭然於心。  黃崗村「美麗鄉村旅遊扶貧項目」是我上任後負責的第一個重點項目,依靠中國旅遊集團投入的1000萬元幫扶資金,發展旅遊。為把項目落實好,儘快實現對外開放營業,我全身心撲在了項目上,把黃崗村的民俗文化、侗族特色、田園風光、淳樸民風甚至村外群山等資源進行整合利用,使整個村莊形成一體化現代鄉村旅遊體系。目前該項目已經順利完成並對外運營,並在今年國慶節期間出現了「一房難求」的景象,項目直接解決了當地7個就業崗位,全力推動了黃崗鄉村旅遊發展和農貨出山。

在我的努力推動下,我縣還與中國旅遊集團旗下的中旅風景公司籤訂了肇興景區委託管理協議,中旅風景正式派人入駐肇興開展管理和運營工作,但因受疫情影響,肇興景區整個春季處在閉園狀態,如何推進肇興旅遊的快速復甦?我提出了外樹形象、內強管理、強化營銷、拓寬市場、盤活資產、創新機制的工作思路,並與工作團隊一起努力,推動了肇興景區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今年,我多次率隊到貴陽,拜訪了多家旅行商,並與其達成了將流客引流到肇興景區的協議。同時加強與集團旅行社板塊的溝通和交流,整合集團的渠道資源,為黎平旅遊市場嫁接更多的市場渠道。今年十月國慶節,肇興的旅遊終於得到了復甦。但為了得到更大發展,我還積極探索旅遊發展新模式,成功推進了2020中國戶外健身休閒大會黎平(肇興)站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吸引國內外共1700多名選手參加,為今後景區旅遊+體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三月份,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縣的德順、中潮、德鳳、高屯4個鄉鎮的西蘭花滯銷,本是群眾「致富花」的西蘭花成了「明日黃花」。於是我積極對接集團,幫助採購了120噸價值60萬元的西蘭花及其他生活物資,隨後捐贈給武漢漢陽、天佑和黃石有色三家醫院。既解決了疫情嚴重地區物資緊缺的問題,又解決了2000多戶貧困戶增收的問題,同時,為全縣開創出了一條「幫扶單位+電商平臺+當地政府+合作社+農民」的五方聯動消費扶貧新模式,該舉措也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以及央企同行的認可,並被中國國投集團在甘肅省合水縣成功複製。

除此之外,為助力「黎貨出山」,宣傳推薦黎平特色農產品,我還採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用自己的行動和號召力為侗鄉農特產品代言。並爭取參加了「山河無恙、感恩有你」全國100位縣長愛心義賣直播大會,積極向網友推介黎平優質的農特產品,僅攜手「網紅」直播賣春茶這一項,銷售達2300單,銷售金額在600萬元以上。   如今,黎平雖已成功脫貧摘帽脫貧,但這並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新時代肩負新使命,為不辜負集團的重託和期待,我將繼續苦幹實幹,與黎平幹部群眾一起描繪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百姓富裕新畫卷。

作者 張萬廣

姚強 整理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徐然

編審 田旻佳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筆記本記錄下幫扶工作點點滴滴丨德江縣龍泉鄉...
    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共幫扶5戶13人,其中缺資金2戶、缺技術1戶......」「個人結對幫扶工作經驗:落實政策、因戶制宜、持續跟進、盡己所能。」裡面有扶貧政策,有省、市、縣、鄉的脫貧攻堅會議精神,有自己的工作日記,有幫扶對象家庭基本情況及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這個筆記本,在村開展走訪時我會隨身攜帶,方便時就翻一下、記一下。因為平時單位事情較多,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幫扶對象的大小事情都記在本子上,放在心裡頭,落實在行動中。
  • 「我的扶貧故事」黃智龍:小鳳 往前走是希望
    為了深入展示貴州監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苦奮鬥歷程,大力宣傳監獄系統幹部職工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精彩故事,激勵廣大幹部職工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最後勝利營造輿論之聲,貴州監獄在「兩微一網」同步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講述扶貧工作中的感人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從被幫扶到幫扶 是幸運也是責任丨道真自治縣棕坪...
    作為一名幫扶幹部,能在工作中獲得群眾稱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從貧困群眾到扶貧幹部,是幸運也是責任,走在脫貧路上,我感到無比榮光。我叫皮雲蕾,今年26歲,是道真自治縣棕坪鄉勝利社區的扶貧專幹,也是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幫扶奏響「脫貧曲」丨普定縣補郎鄉補郎村駐...
    我是一個音樂學專業畢業、學音樂教育的女孩。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跟扶貧工作搭上邊,但是現在:普定、補郎、農村、扶貧就是我生活的關鍵詞。 還記得第一次作為駐村幹部來到補郎村時,我的心情緊張而又激動。那天我走訪了補郎村二組貧困戶,記憶最深刻的便是村民黃望明家。黃大哥33歲了,他家共7口人,大女兒剛上一年級,另外一兒一女還只有2歲左右,70多歲的老母親雙目失明,老父親患有腿疾,長年臥病在床。去往黃大哥家的路是一條非常泥濘的土路,土路的旁邊就是懸崖,這一大家子的人都擠在一間30來平米,灰暗,低矮的危房當中。對於他們來說生活艱難且危險。
  • 產業扶貧故事丨眾手幫扶自勵解困,脫貧致富回饋鄉鄰
    產業扶貧故事丨眾手幫扶自勵解困,脫貧致富回饋鄉鄰 2020-10-19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從「扶貧小白」成為「行家裡手」丨甕安縣珠藏鎮...
    起初,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加上有些群眾不配合,且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兼顧本職工作?這樣的情況拷問著我......作為扶貧幹部,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記得第一次開展走訪,我全程處於「懵」的狀態,與幫扶對象交流更是「相顧無言」。
  • 「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用心用情——我的扶貧故事和感悟
    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正在開展的「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徵稿活動,就是為了提振全系統幹部職工的信心,培育自然資源文化,更好的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從6月15日起,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紅網張家界站開設【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專欄,以促進這項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白雲區派駐水城縣結對幫扶工作組工作人員...
    我叫鄧明禮,是白雲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2018 年 4 月,白雲區委組織部選派我到六盤水市水城縣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貴州省 16 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8 年,水城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 11.66 萬人,貧困發生率達 15.95%。初次參與脫貧攻堅的我,滿懷一腔熱血,深感責任重大。根據結對幫扶工作組的安排,我開始跑基層、搞摸底,進村入戶,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幫扶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同讀一本書」讓教育幫扶更深更實丨貴陽市第二...
    而我,作為一位攝影愛好者,不僅用鏡頭記錄下了每一個扶貧精彩瞬間,還利用音視頻手段,讓教育幫扶更深刻、更持久。「同讀一本書」活動現場在我的鏡頭中,我記錄下我校優秀教師龔節強、何維立、朱美欣三位老師為印江一小的師生及家長帶去的三節精彩「空中黔課」現場課堂教學,並加班加點選材、剪輯、配字幕、加現場錄音,使之成為可用的教學片。
  • 幫扶人——藍姣妮的扶貧故事
    幫扶人——藍姣妮的扶貧故事 2020-12-18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故事」紅棗的故事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簡介:中國二十冶員工冷緒中,2019年4月掛任貴州省沿河縣副縣長,為有效解決當地群眾穩定增收問題,他採取「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精選扶貧產業,組織援建了花椒加工廠房、從幫扶資金中安排30萬元在花椒基地套種香瓜80畝、在新景柑橘園改良品種
  • 「我的扶貧故事」「厚臉皮」跑出真感情丨鎮遠縣羊場鎮半屯村幫扶...
    我叫胡琴,2017年夏天,我作為幫扶幹部來到羊場鎮半屯村半屯組。初見幫扶對象雷明海,一身年久褪色的大馬褂,一雙老式解放鞋冒著個大腳丫子,憨厚的臉龐,黑黝黝的皮膚,典型農村莊稼漢的形象。  沒有錢投入,如何談產業發展?不發展產業,又還能靠什麼提高收入?如何如期脫貧?我思前想後、費盡心思,下定決心還是要厚起臉皮去給他做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  「雷明海!你家親戚又來了!」
  • 「我的扶貧故事」因為接地氣 我與群眾「打成一片」丨興仁市屯腳鎮...
    說我接地氣,這點我還是非常認同的,我記得我剛來時,鄉親們認為我是個麥子和稻穀都分不清的人,我就對父老相親說;「我家上面三代都是農民,鄉親們不要把我看得很特殊。」馬路河小學,沒有洗澡的地方,我就從工作經費裡拿出錢來給他們建設洗澡的地方,也方便周圍孩子洗澡,好多孩子父母外出打工,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個人衛生不重視,修好洗澡地方後,他們的個人衛生得到了解決。產業扶貧是關鍵。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真意做好幫扶工作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西竹...
    練軍走訪農戶(中)我拜訪離任村幹、鄉賢寨老了解村情村史,了解西竹的發展史,請教村支兩委掌握在西竹村開展工作的難點、存在的問題,全面掌握西竹村壩區基本農田的特點,尋求產業發展的路子,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幫扶需堅持丨黃平縣新州鎮新莊村同步...
    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也曾心存疑慮。  如今,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顯著!  駐村以來,通過對貧困戶基本情況的了解,我才真切體會到扶貧這項工程是何等的重要和偉大。
  • 「我的扶貧故事」傾力幫扶,回饋家鄉丨貴州省農科院植保所科技特派...
    初回家鄉,我便走訪了甕安縣的大部分鄉鎮,並根據各個鄉鎮的實際情況,推薦了適合的新品種和種植技術,另外,我利用自己的專家資源開展巡診服務,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為了有效開展「三區」服務工作,我初到服務點平定營鎮便聯繫當地農業部門、鄉鎮農技推廣負責人、企業負責人一起開展調研工作,對企業的周邊環境、菸草、水稻基地及養蜂場所進行走訪,圍繞優質米產業的發展開展針對性的座談。深入調研走訪後,我對企業現狀、優劣勢和面臨的問題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確立了服務方向和工作思路。
  • 「我的扶貧故事」烏江邊上的幫扶情丨德江縣桶井鄉下坪村幫扶幹部...
    我叫何開恩,2016年9月參加工作,是德江縣桶井極貧鄉村建站負責人,同時也是下坪村的一名幫扶幹部。幫助群眾打掃環境衛生在下坪村我共有4戶幫扶戶,記得第一次走進下坪村中寨組簡宜茂家,沒有連戶路,房子也是光禿禿的,只是用簡單的幾塊木板遮擋風雨。
  • 「我的扶貧故事」讓幫扶對象的生活好起來是有意義的事情丨水城縣...
    我叫楊雯,生於1980年,2013年到坪寨鄉工作,現在是坪寨鄉退役軍人事務站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坪寨鄉播落村小屯組的包組人員。回想起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感慨萬千,五味雜陳。剛到坪寨鄉工作時,這裡路不通、電不通、水不通,對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礙。
  • 「我的扶貧故事」白俊燃:「扶貧小白」成長記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說到扶貧,對於剛剛參加農村工作的我,只是一個門外漢,談不上扶貧經驗。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