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夜話|想念那碗香氣撲鼻的油飯

2021-02-19 廈門日報

閩南油飯

作者/ 林素紅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在閩南,曾經流行著一種主食——油飯。油飯是用糯米,配上海蠣幹、香菇、肉丁等食材烹製而成的「鹹乾飯」,是閩南人逢年過節,孩子滿月時要吃的主食。它曾經在閩南人的餐桌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寄託著人們對飯油肉滿、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

小時候,每當有親朋好友笑容滿面地捧著一大碗油飯送上門時,我們便知曉他們家有喜事了。按照同安的風俗,不管生男生女,只要孩子滿月,都要煮油飯和紅雞蛋送親友,收到油飯和喜蛋的人家笑盈盈地送上吉祥祝福,準備少許大米、線面或者紅包作為回禮,皆大歡喜。若是隆重些,有的人家還會置辦酒席,大宴賓客,而油飯是滿月宴上必吃的主食。

同安人純樸,孩子滿月是喜事,親朋友鄰都會自發地過來慶賀和幫忙。添了娃的人家在家門口壘起土灶,架上大鍋,燒上柴火,人們煮水蛋、塗紅雞蛋,炒油飯……忙碌的身影進進出出、歡聲笑語中,充滿了熱鬧的煙火氣。

以前,我們家逢年過節吃「薄餅」時,也會煮油飯。麵皮裡放油飯是老同安人包「薄餅」的獨特方式。在同安,薄餅菜和油飯被認為是「最佳伴侶」:「薄餅菜」由各種時令蔬菜和肉丁、海蠣、豆乾等混搭而成,吃完容易餓;而油飯的主料是糯米,特別扛餓,剛好互補,包裹時,油飯還能吸收「薄餅菜」多餘的湯汁,吃起來不至於菜汁橫流,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父親是烹製油飯的高手。他做油飯時喜歡加點粳米,比例是糯米的三分之一,配料必備三層肉和香菇,海蠣幹、蝦幹和魷魚絲選其一提味,還得下點薑絲去腥。當這些配料在熱油中翻滾跳躍時,油煙四起,香氣飄溢;糯米和粳米得最後下鍋,不停翻炒,待米粒受熱均勻、炒上色後,沿著鍋邊淋些熱水,將米粒表面夯平夯實,蓋緊鍋蓋,慢火燜熟,油飯便做成了。剛出鍋的油飯色澤明亮金黃,顆粒油潤飽滿,煞是誘人;吃上一口,米粒軟糯彈牙,豬肉的香、海貨的鮮和米香交織,令人胃口大開。

如今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的飲食觀念發生了很大改變,以前追求「吃飽」,現在追求「吃精、吃少、吃好」,油飯油潤、扛餓的優點成了劣勢,油膩和不易消化顯而易見,即便是喜食油飯的老同安人也不敢敞開肚皮吃了,只能淺嘗輒止。現在,正宗的油飯已鮮見於閩南人的餐桌。不曉得哪天,它就會淡化成舌尖上的記憶,或許見諸文字,成為人們對過去年代的深深懷念。

相關焦點

  • 閩南夜話|美味的滿月油飯
    滿月油飯作者 / 亞勉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老家翔安,親戚家的嬰兒滿月,送來了紅雞蛋和一大盆油飯,望著那一盆油光發亮的醬色油飯,我心裡樂開了花廈門晚報記者 劉東華 攝在閩南農村,遇上家中嬰兒滿月,許多人家會做數十斤甚至上百斤的油飯,在嬰兒滿月那天送給左鄰右舍、親朋好友。收到油飯的人家,會將自家的米放些在裝油飯的盤子裡,向送油飯的人說:「讓嬰兒頭殼硬!」這是祝福嬰兒健康成長的吉利話,也叫「壓盤」。「壓盤」也有用面線的,吉利話則改成「讓嬰兒長歲壽!」
  • 閩南夜話|複製阿嬤的菜頭粿
    複製阿嬤的菜頭粿作者/葉香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閩南人把蘿蔔稱為「菜頭」,把蘿蔔糕稱為「菜頭粿」,「菜頭」諧音「彩頭」,吃了菜頭粿就能討個好彩頭白色的蘿蔔絲、黑色的香菇丁、紅白相間的肉丁、粉紅色的海米,整整齊齊地碼在青綠色的竹簸箕上,猶如丹青畫那般好看。網絡圖片備好料,阿嬤拉起爐灶的風箱開始熱鍋,大鐵鍋熱好後,先把白色的蘿蔔絲煸炒一下,再盛出;把肉丁煸出油,依次放入香菇丁、海米和蘿蔔絲爆香,加入鹽、糖等調味料炒熟,盛出來放涼備用。
  • 閩南有種調味叫蔥頭油
    而蔥,更是廚房裡必備的東西,蔥能去腥提味,因此,它成了閩南菜餚裡,必不可少的東西。清炒肉片,肉片少許,青椒和西紅柿半個,幾根青蔥,肉嫩蔥香,美味可口。清蒸鱸魚,只需加少許醬油,一把蔥青切絲,放蒸籠十幾分鐘出鍋,那鮮甜美味的程度,讓人垂涎不已。炒菜,煮湯,你會發現閩南人愛用蔥的程度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不止是青蔥,還有一種紅蔥頭,那更是閩南人的最愛。
  • 閩南夜話|難忘那鍋鹼粿湯
    難忘那鍋鹼粿湯作者/山山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周日,我回到老家,看見老爸菜園裡種著一畦空心菜。製作鹼粿還挺麻煩的:一般在製作鹼粿的前一天晚上,母親會將大米洗淨後泡水;翌日一大早,母親會叫我們起床,到祖屋的石磨幫忙推磨,磨米漿,那方石磨很重,我們幾個姐妹輪流推,而在一旁給石磨眼餵米加水的母親,還一直催我們推快點,其間,母親會不時把事先準備好的食用鹼片打碎,和米一起磨成淺黃色的米漿。母親蒸鹼粿是分層的,一般為四至五層。生火前,母親會往米漿裡加入適量鹽,攪拌均勻。
  • 【廈門美食】油飯變奏曲
    在閩南一帶,曾經流行著一種主食——油飯。
  • 澳頭美食印象·油飯
    說到閩南的特色美食,就不能不提到一種特別的主食——油飯。在過去,送油飯代表著祝福子孫滿堂,也寄託著人們對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坐在木椅上,嘗一口心意滿滿的美味油飯,從胃口到達心臟的溫暖,緩緩湧動。美味·器皿是對美食的全情投入,蘿蔔乾貝湯才是油飯最佳伴侶。村史館古厝的物件,每一件都帶著溫度和情感。最讓我心動的,還是那充滿閩南風情的瓷碗。
  • 閩南傳統彌月儀式漸興 「留油飯頭」寶寶吃百家飯
    ◆剃眉  ▲點硃砂  ▲油飯  剃頭、點硃砂記、佩長命富貴鎖、留油飯頭……這些極具閩南傳統特色的彌月儀式如今在廈門城裡已經很少見了。近日,島內的滿月慶宴也開始搬回這些老傳統。  額頭點硃砂聰明記在頭  前幾天,導報記者參加了一場閩南傳統彌月宴。整個會場布置得古色古香,門口懸掛著大紅燈籠,每位來賓獲贈糖果和用紅曲米染過的紅蛋,寓意孩子的臉龐像雞蛋那樣光潔豐潤,像初升的太陽那樣平安成長。  彌月宴的第一個儀式是「剃頭」和「剃眉」。
  • 閩南夜話|這一盤蚵仔煎,讓我想起了她
    阿嬤的蚵仔煎作者 /陳金塔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想念一個人,不需要什麼理由,正如我想念起阿嬤,只因了一盤蚵仔煎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閩南夜話|母親的炒米粉
    每每出發前,母親再三交代:主人家會端出糖水煮蛋和炒米粉兩份頭道點心(這是老同安的風俗),糖水煮蛋有兩顆蛋,必須吃一顆留一顆;炒米粉不能吃光,也不能專挑鋪在最上面的配料,最懂禮節的做法是只挑碗面上的幾根米粉吃……這是當時最講究的閩南「禮數」。然而婚宴並不常有,於是又開始盼望家裡來客人。父親陪著客人在客廳泡上一壺工夫茶,小孩因為怕生的關係,遠遠躲在屋外或者房間某個角落。
  • 閩南夜話|追憶「八仙桌」往事
    作者供圖那時候鄉親們辦宴席,都是在自己家操辦的。掌勺的是請來的專門幫人操辦酒宴的大廚,食材可以自己買,也可以交給廚師一起置辦,不過,當年交給廚師置辦食材的應該極少。記得那年哥哥的婚禮,家裡早早就買了小豬崽養起來,老媽還專門學了釀酒的手藝,釀起酒來,婚宴上的食材,所有能自家捯飭出來的東西,都自家慢慢攢著。
  • 閩南夜話|番薯粉粿好吃的秘密是什麼?
    她們那一輩的人,經過饑荒、吃過苦,深知「粒粒皆辛苦」,是十分愛惜糧食的。「我已經吃不下了!」我拍拍肚子,眨巴著眼睛對母親說:「我們可以做點番薯粉粿,您不是說不能浪費糧食嘛!」用剩粥來做番薯粉粿,是我們家做番薯粉粿的小秘密。我們家人口眾多,大鍋煮飯,殘羹剩飯是常有的事。母親用剩粥製作番薯粉粿非常嫻熟。
  • 閩南夜話|菜市場裡亦有詩意生活
    逛逛菜市場,總能讓人尋到生活前行的動力,在一飯一蔬裡,發現生活的絢麗多彩,在柴米油鹽醬醋裡發現生活是有滋有味的。作者鄭燕玲,筆名關洱,廈門翔安人,現供職於泉州市某機關單位。喜歡閱讀,業餘寫三兩文字記錄生活小事,人生感悟,偶獲徵文小獎便欣然自得。以夢為馬,執筆前行,不負光陰。
  • 全漳州不能錯過的46碗銷魂飯,你吃過幾碗?
    >小編搜羅了漳州這46碗銷魂的米飯煲仔飯、美味雞飯、蛋包飯荷葉飯、燒臘飯、竹筒飯...環境裝修乾淨整潔,毗鄰閩南師大,飯點都是滿滿的人。老闆的服務但是挺好的,推薦石鍋拌飯,泡菜爽口,加上黃瓜絲、胡蘿蔔絲秘制醬料等,攪拌均勻,美味無法擋。
  • 閩南排骨飯,走遍千山萬水,唯有家鄉最美味
    那份為人母的擔心自然地變成了做飯的動力。每一道菜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告訴小女,每天要好好吃飯!神馬都是浮雲,唯有吃飯!天大地大,吃飯最大!民以食為天!我今天想寫排骨飯,因為小女是吃著排骨飯長大的女子,初為人母時並不會什麼烹飪,只是憑感覺,把認為有營養的東西都摻雜在一起亂燉,如此省時省力還美味。
  • 閩南滷麵的家常做法
    在閩南人的眼裡,一碗熱騰騰的滷麵,勝過許多美味佳餚。無論是隆重的喜宴,還是日常的家宴,滷麵總能是很多人記憶中的味道。儘管我不是正宗的閩南人,卻也被這親切的味道徵服,以至於常常想念這個特別的味道。今天我要分享一款滷麵的做法,我們閩南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款面,非常好吃,那今天看一看加了什麼,能讓閩南滷麵更好吃呢!今天做的是一人量的滷麵,大家根據自家情況增減用料。
  • @無錫人,宅家時想念的8碗面,都在這裡了...
    地址:建業路好客來鮮果超市隔壁人均:8元拌麵好吃的秘訣是兩勺雞腿/麵筋澆頭的湯汁+適量的醋+適量的辣油,麵條稍硬一點,這一口簡直絕了~他家還可以點炒菜,梁溪脆鱔、響油鱔糊、糖醋排骨都是人氣王。我超愛的紅燒划水也是一絕,濃油赤醬很下飯!
  • 深夜發吃只為那碗飯!廣州最銷魂的7碗飯
    >可是最能打動人的還是那碗飯你要知道!圖/視覺中國煲仔飯的傳統品種主要有豆豉排骨飯、腊味飯、滑雞飯、黃鱔飯、田雞飯、鹹魚香肉飯等,正宗的要用絲苗香米,取其堅實細密晶瑩,口感好、滋味濃又易被湯汁浸爛。圖/廣州日報記者曹景榮聽多了揚州炒飯,那你知道廣州炒飯嗎?!
  • 月子餐點之:臺灣油飯的做法
    精英月嫂匯集  高端客戶有約在臺灣和閩南地區,每逢小寶寶滿月都會訂做或自製的油飯送給親友同賀。臺灣油飯是一道少不了的美味,軟糯適口,營養豐富,是深受媽媽們喜愛的坐月子餐點之一。||Tips||1,可加少量食鹽調味2,產後第二周開始,可每天1-2碗,
  • 魔都必吃的50碗飯,碗碗銷魂!
    米飯往往被當作最不被重視的那一個但一頓不吃,總還是覺得餓得慌今天小資君就為你精選全魔都50碗米飯囊括各種驚喜的樣式和口味就為喚醒你心中對米飯的渴望!- 魔丼屋 -牛肉丼飯堆得跟一座山一樣的牛肉丼飯,一碗足足400克,層層疊疊讓人大為眼饞,戳開頂上的雞蛋,雞蛋液流下來的瞬間真得超誘人!
  • 泉州鹹飯——蘿蔔飯、芥菜飯、包菜飯已稱霸鹹飯界
    泉州的蘿蔔飯在《舌尖上的中國》裡露了一把臉,算是為閩南鹹飯做了一個入門級別的普及。實際上在閩南地區,鹹飯的花樣遠不止此——包菜、芥菜、芥菜乾、排骨、南瓜、芋頭、馬鈴薯、四季豆、鮮筍等皆能入飯。當然,非芥菜不可的食客們還可以選擇芥菜乾燜制的鹹飯——被曬乾的芥菜變成棕綠色模樣,燜煮在飯裡自帶幾分「重口味」的氣質。入口嚼起來,菜乾竟韌得有些脾氣,和飯粒同嚼卻越嚼越香。  至於包菜飯,那更是許多閩南人中意的經典之作。包菜炒熟後燜在飯裡,脆脆的葉幫子經五花肉煸出的香油一襯託,越發脆嫩生香。想開點葷的,還可以將排骨、豆腐、香菇等同煮,葷素交融,叫人食指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