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質疑的魯迅,在現在的社會中,最缺的就是魯迅這樣的「猛人」
說到魯迅,大家一定不陌生,學過他很多的課文,魯迅被稱為現代中國的聖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面對這些至高無上的稱呼,許多人心中難免心生這些評價是否過高的懷疑。
我們現在討論魯迅,總覺得討論不明白,仿佛中間有很多的隔閡;詆毀他的人,挖空心思把他塑造成面冷心冷的人;
頌揚他的人,不遺餘力地把他捧到神壇上;其他不明所以的人霧裡看花,越發糊塗。
只有拋開對魯迅的各種看法,回到那個年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最真實、最鮮活的魯迅。
魯迅就是一個戰士,就像是非洲草原上的「平頭哥」一樣,他「這一生就是太忙碌了,不是幹架,就是在幹架的路上。
」他「從不記仇,有仇當場就報了。」他橫眉冷對,碰到再強的敵人也不屈不撓。這恰好是當前這個精緻的利己主義時代,
魯迅本可以很平淡地過完一生,但是他沒有選擇安逸。
面對積貧積弱、民不聊生,那個時代的黑暗,那樣的現實環境,在魯迅的身上浸潤出黑暗的顏色,他最終選擇拋開醫生的職業,拋開風花雪月,拋開「溫良恭儉讓」,他讓自己像戰士一樣硬朗,同時像戰士一樣冷酷,他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從此,魯迅便以筆為武器,來守衛正義,喚醒了很多麻木的精神。有人說魯迅的文章只適合當時的社會,是時代的產物,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而我卻認為任何時代都需要魯迅精神——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
當魯迅走後,曾經和魯迅勢不兩立的林語堂,在《魯迅之死》中如此評價魯迅:
「魯迅與其稱為文人,不如號為戰士。戰士者何?頂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鋒以為樂。不交鋒則不樂,不披甲則不樂,即使無鋒可交,無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於胸中,此魯迅之一副活形也。」
魯迅雖然生活在那個黑暗的年代裡,但是他身上有種敢於反抗敢於批判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是每個年代都所需的,只要這樣每個人才成為真正的人,社會才是一個正常的社會。
我們生活在這個和平美好的年代裡,很難理解什麼叫做「天下為公」,也很難理解什麼叫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斯時斯人斯情斯境,不設身處地地站在那個時代,很難理解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時代裡,曾經有這樣一個「戰士」魯迅,時隔八十年,我們仿佛依稀能看到,在無邊的黑夜裡,魯迅點燃一支香菸,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當今社會需要魯迅,更需要具有魯迅精神的人,需要有人站出來直面強權、剛正不阿;需要有人面對金錢不為所動、堅守本心,需要有人面對暴力不畏懼、保持脊梁。
魯迅的精神深刻的影響了我們這個民族,他的多篇小說已經被選入了中小學的語文教材,對中國的語言和文學有著深刻的影響。
他的代表作還有《吶喊》《野草》《朝花夕拾》等等,這些作品都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讀。
魯迅先生像一位偉大的導航者,在迷霧和暗礁中給人指出海路,給人以信心,帶領船隊從黑暗駛向光明。
就連毛澤東在文革時期最後一次提到魯迅是「讀點魯迅」,簡單四個字意味深長,不僅僅是作為學習魯迅作品的最高指示,更重要的肯定魯迅思想無論在任何時期都有學習的必要。
想要了解到更多魯迅的思想,就靜下心來讀讀他的作品吧,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心靈享受。
建議大家讀讀這套《魯迅經典》,它包含了魯迅所有的代表作,一套書就可以了。
僅需99元,兩張電影票的錢,就可以讓你了解到魯迅的思想,給你帶來人生的改變。
點擊下方卡片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