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叫休息!科學家揭示真正的「假期休息模式」!

2021-02-19 海口市靈山中學

為什麼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為什麼你花了好幾萬去島國度假並沒有增加生活的熱情?

都說要去KTV,去夜店,去遊樂園就能忘掉不快,更帶勁地開始新的一天,但是盡興歸來心裡只剩空虛?

我們真的明白休息的含義嗎?我們休息對了嗎?你理解的休息是什麼?一個飽覺?一陣瘋玩?到KTV釋放飯後的一串飽嗝?

休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是恢復疲勞,放鬆神經,當你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的時候覺得又是一個精力充沛的新人。

如果你的休息方式並不能為你帶來這些,那麼,無論這些活動的名字聽起來有多輕鬆,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種錯誤。

拋棄它們,來一場休息革命!

你寫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會議,當一切都結束了,你嘆到:太累了,這一天我要睡個好覺。我們的常識使得我們對疲勞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躺躺吧」。但這是一個陷阱。

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或體力勞動者適用。對體力勞動者來說,「疲勞」主要是由體內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引起,如果十分疲勞,應採取靜的休息方式。通過睡覺,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補充回來,把堆積的廢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閉目靜息,讓全身肌肉和神經完全放鬆後,再起來活動活動。

但如果你是坐辦公室的,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於低興奮狀態,對待這種疲勞,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加班,連正常睡眠時間都達不到)因為你需要的不是通過「靜止」恢復體能,而是要找個事兒把神經放鬆下來。這樣你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周末兩天不出門依舊無精打採,而只需下班後遊泳半小時就神採奕奕。

既然睡覺不能幫助我們休息大腦,那什麼辦法才可以?答案是不停止活動,而只是改變活動的內容。大腦皮質的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功能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就休息。

所以,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做過一個實驗,為了消除右手的疲勞,他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讓兩隻手靜止休息,另一種是在右手靜止的同時又讓左手適當活動,然後在疲勞測量器上對右手的握力進行測試。

結果表明,在左手活動的情況下,右手的疲勞消除得更快。這證明變換人的活動內容確實是積極的休息方式。比如你星期五寫了5個小時的企劃案,最好第二天去給你的盆栽們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陽曬屁股。

還有一點,當你無法選擇由腦力勞動轉入體力勞動時,你不妨在腦力勞動內部轉換。

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

「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了。

所以,如果你有好幾個問題要處理,最好交替進行,而不要處理完一個再開始第二個,那樣會很快被耗盡。

我們的疲憊主要來自對現有的一成不變的生活的厭倦。所以最好的休息項目就是那些讓我們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熱情的活動。

如果你幹完一件事,能夠幸福地感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這件事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恢復熱情,調節情緒的方法。但可惜,我們缺乏對「休息」的想像力。我們能想出來的休息方法不是痴睡就是傻玩。

我們給你開了下面一些活動清單,基本思路是以「做」來解決「累」,用積極休息取代消極放縱。當然,最適合你的方法還是要你自己探索。事實上如果你覺得打掃衛生比坐過山車是更好的放鬆,那麼就去吧,別管世界上的其它人都在玩什麼。

也許你可以:

1、用看兩小時讓你開懷的漫畫或小說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變的口水歌。

2、試著放棄在周六晚上去酒吧,10點入睡,然後在7點起床,去沒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從來沒有機會看到的早間劇場,你會發現這一天可以和過去的千百個周末都不相同。

3、不要再去你已經去過無數次的度假村找樂子了。找一條你從沒去過的街道,把它走完。你會發現這個你感到膩味的城市,結果你確並沒有完全體會到它的妙處。

4、旅行,而不是換個地方消遣。去一個地方對那個地方本身心存好奇,對自己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經驗範圍以外的人生樣貌。而不是坐了5小時飛機,只是換個地方打麻將,換個地方遊泳,換個地方打球……

5、從這個周末起學習一項新的技藝,比如彈電子琴,打鼓……每周末練習1小時以上。

6、去社交。不要以為它總是令人疲憊的。雖然和看書比起來,它稍有點令人緊張,但也能讓你更興奮,更有認同感。你必須每周有兩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親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讓你在朝九晚五的機械運行中不至失去活潑的天性。女性朋友們尤為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會,這些時刻你不再是滿臉寫著「效率」的中性人,而是一個裙裾飛揚的魅力焦點。

7、做點困難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級緊張的人。心理學家發現解除神經緊張的方法,是去處理需要神經緊張才能解決的問題。曾經一位精神即將崩潰的總經理找到一位醫師給出治療建議,結果他得到的處方是去動物園當馴獅師。一個月以後完全康復。所以壓力特別大的時候你可以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職業類似的。比如去孤兒院做義工,或者去一個複雜的機械工廠從學徒幹起,或者做一道超級複雜的數學題。

往往珍惜生命的人,會不顧任何代價,去求得一個休息。休息十天、半個月,他們回來了。再看呀,是多麼神奇的一種變化!他們簡直是一個新生的人了。生機勃勃,精神飽滿,懷著新的希望,新的計劃,新的生命憧憬,他們己消除疲勞,獲得了從新起航的動力——燃料。

花些時間休息,可以使你獲得大量的精力、體力,使你取得從事任何工作,應付各種問題的力量,使你對於生命,能有一個愉快正確的認識,天下還能有其它時間的投資對於你更加有利嗎?

當聽到有人說,他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去休息,覺得這個人有些反常。或是他的能力不夠應付他的業務,他的工作缺乏系統性;或是他不善於支配他的員工,以致自己離開時事業就無法運行;或是他生性就太吝嗇,沒有部下或團隊。連上廁所的時間都不肯犧牲。

當然,假如他工作沒有計劃、沒有系統,本人一離開崗位,一切事務就要無法運行的話,他自然不能休息了。但是假如他是一個有組織協調能力的人,假如他的工作有系統、有計劃,適度休息,這正是業務中的有利投資,因為休息回來,他的精力會更加集中、精神會更加飽滿。由此他的生命會延續的更長。人生的價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與發揮。

每一個人都應該拋棄只顧工作不顧休息的念頭。那種「生命不止,奮鬥不休」的觀念是錯誤的,應立刻從腦海中消除掉。否則,你還沒有走完你應走完的生命旅程你就長眠於地下了。到那時你的理想、前途、事業不就都成了泡影了嗎?因此捨不得時間休息的人,絕對不是一個聰明人。

從人性的立場上來說,休息一事,利大於弊。古語說得好:「在患病的時候,任何人都是壞人。」即使是心底最善良的人,在身體疲憊不堪、神精衰弱的時候,也會變得不通情理、脾氣暴噪。因此,當需要休息的候,你應該休息。不然的話,你的行為正如導師列寧所指出的那樣:「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

相關焦點

  • 原來這才叫休息!——科學家揭示真正的「休息模式」
    休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或體力勞動者適用。大腦皮質的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功能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就休息。
  • 假期,怎樣才能好好休息
    今天是10月6日,假期的第六天,也意味著假期即將結束。此時的你或悠閒,或忙碌,或與朋友小酌,或在外感受祖國大好河山,或與家人團聚,或在家獨處,好好休息......Anyway,我們都希望假期過得充實且滿足,不想太累,也不想太無聊。
  • 識破3個誤區,在疫情長假實現真正的休息
    作者:五色曉一工作的時候天天盼假期,疫情漫漫長假,大部分人卻認為:休長假,比上班還累!其實,80%的人不知道如何科學休息,這導致越休息越累,不僅是長假期這樣,周末也是如此。有句話特別扎心:誰最需要休息?是那些剛休完假的人最需要休息。如何開展疫情長假期的科學休息,我集合了 3 種最常見的誤區和真相,對症下藥,同時給你三個親測有效的錦囊。
  • 這才叫休息!
    我們真的明白休息的含義嗎?我們休息對了嗎?你理解的休息是什麼?一個飽覺?一陣瘋玩?到KTV釋放飯後的一串飽嗝? 休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是恢復疲勞,放鬆神經,當你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的時候覺得又是一個精力充沛的新人。
  • 多地試行2.5天休息制度,何時才能真正落實?
    4月11日,為了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南京市提出試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鼓勵靈活試行每周增加0.5天休息制度,在各類企業滿足了生產經營需要的前提下,同時支持有條件的事業單位在適當時段,實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
  • 禮拜天禮拜六休息是西方之規定,我國古代是如何規定官員休息的?
    在我國古代確實沒有星期六、星期天這一概念,規定星期天、星期六休息是西方國家為了紀念耶穌而設定的曆法。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上帝在最初六天創造了天、地、光、水、空氣等物質,到了第7天上帝要休息,於是規定第七天為安息日。上帝休息發福利也不讓人們幹活了,規定這一天除了敬拜之事,其他的事一律不許做,因此這一天也叫禮拜天。
  • 休息這麼簡單的事 還真的需要好好學習
    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整天癱倒在床上,拖著疲憊的身子刷短視頻、打遊戲,渴望得到一種名為「自由」的快感,結果周一上班苦不堪言;小假期來臨,興奮異常地踏上了周邊遊、短途遊的目的地,看到了最美的風景,也領略了假日的擁堵,到上班的時候發現各種假期後遺症都來了;好不容易結束了一個大項目,可以好好睡上一覺,卻因為腦子裡一直在想著下一個項目要如何開展、怎麼避開上一個項目的坑,怎麼都睡不著,白白浪費了休息的時光……圖片來源
  •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會休息的人才能跑得更遠
    不僅如此,《科學休息:迅速恢復精力的高效休息法》一書的作者亞歷克斯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後也發現,那些傑出的人物——無論是優秀的作家、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傑出的政治家、成功商人,他們中有很多人都在生活裡保持著良好的休息習慣。
  • 悠長假期遊戲怎麼使用床休息?床的使用方法攻略[多圖]
    悠長假期遊戲怎麼使用床休息?悠長假期遊戲中使用床休息可以得到體力的恢復,不過有一些玩家朋友不知道具體的使用方法,今天小編就將為大家分享關於悠長假期遊戲怎麼使用床休息?床的使用方法攻略,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 瑜伽大休息的秘密
    放鬆的能力對維持身心健康是非常關鍵的,昆達裡尼瑜伽能夠提供真正放鬆的方法。放鬆對大多數人來說很難,是由於存在著潛在的情緒衝突和混亂。即便在我們從事行動時,也存在著一種內在的情緒性對話,製造出焦慮,憤怒,絕望和其他自我貶低的情緒。這被稱之為「騷動的生活」。它耗盡神經系統儲備的能量,製造出防護系統和保護殼來對抗不適。
  • 南京試行2.5天休息制度,真正落實離我們還有多遠?
    4月11日,南京市召開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動員發布會,提出試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鼓勵各類企業在滿足生產經營需要前提下,靈活試行每周增加0.5天休息,支持有條件的事業單位適時試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2.5天休假模式,即周五下午+周末的小短假調休方式。
  • 如何高效休息?首先學會讓大腦休息
    不斷被各種瑣事打擾的我們,該如何高效休息呢?很多人都深深以為「休息 = 讓身體休息」。因此當他們深感疲憊時,往往會選擇睡個好覺、輕鬆度假、泡溫泉來放鬆身體。當然,採取這種方式讓身體獲得休息確實很重要。但是,有些疲勞無法因此而消除,那就是大腦疲勞。大腦疲勞和身體疲勞有著根本性的差別。身體再怎麼休息,大腦疲勞還是會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積累。
  • 大腦也需要休息!
    快速迭代的今天,我們都在追求專注力,但專注力的的時間總是有限,這是為什麼呢?今天看《學會如何學習》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是為了接下來更好地專注。書中把這叫做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我們需一時解不出來時,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然後再來解題,頭腦會更清楚。這就像我們白天工作,晚上睡覺的道理一樣。我們晚上睡覺,是為了,第二天有精神工作。那麼專注久了,我們也需要進入發散模式,稍事休息,目的是為了接下來更好的專注。這個時間不需要太長,10分鐘就好。那麼怎麼進入發散模式,讓大腦休息呢?
  • 將休息排進訓練課表:如何根據訓練安排休息?
    但卻都忽略了休息與營養的重要性,今天就來討論一下休息的重要性吧!為什麼需要休息?為了將休息排進訓練課表中,我習慣將休息分成三類:一、 減量休息日顧名思義,仍保持基本運動量,但是相當緩和的運動,心率在60%左右的輕量運動,這最適合排在大量訓練後的前一日與後一日。
  • 工作很累想休息的說說
    失眠那就不睡,為什麼要逼自己睡呢,如果大腦累了它自然而然就休息了,如果沒有睡意那就證明:扶我起來,我還可以……我簡直是邏輯鬼才 2. 領導不會讓你加班領導只會星期五給你布置個任務,然後叮囑你周末好好休息,東西不急,星期一上班前給他看就行。 3. 忽然間心情很好,因為我明天再上一天班就可以休息了。
  • 火影忍者:英雄也需要休息,端午節快樂,一起來看看鳴人的假期吧
    但是,不管生活怎麼忙碌,都不要忘記停下來休息呀~英雄也是需要休息的,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鳴人的假期是怎樣度過的吧~鳴人從小就是個孤兒,習慣了一個人生活的他家裡總是有許多泡麵,甚至還有珍藏版的泡麵。難得任務結束,總算是該休個假了,於是一個人在家的鳴人拿出了自己珍藏版的泡麵。但也許是因為長期在忙碌的任務中,有同伴有老師,自己也被填滿,便也不覺得孤獨,而今天只有自己一個人。
  • 今天我休息
    哈哈,今天是一九第六天,天氣不錯,又趕上星期天休息,也確實是真好。天藍藍的,雲彩被小西北風吹跑了。只有一兩隻喜鵲在藍天邊兒划過,不時的啊的叫一聲,湛藍透碧的天讓人的身心愉悅。雖然風是冷嗖嗖的。       小城四季是分明的,春有春的樣兒,冬有冬的冷。如同一個愛憎分明的人。如此便好。
  • 「報復性休息」是你嗎?
    劉安俊說,他理解妻子日常的辛苦,但這樣「報復性休息」,可能不但沒有休息好,反而會對身體有影響,「最近一年多時間明顯感覺她膚色暗沉,她說卻說這是生娃後的『後遺症』。」「只有不用上班又不用帶娃的時間才是屬於個人的休息時間,不能浪費掉了,不然就沒有時間放鬆休息了。」對此,陳女士說,雖然自己知道這樣可能會對睡眠不好,但自己也克制不了。
  • 最好的休息不是睡覺:這4種高效休息方法,學會1個就賺了
    在久賀谷亮看來,我們當下的疲勞問題,主要是大腦的疲勞,而不只是身體的,所以單純的身體休息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大腦的疲勞。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大腦獲得真正的休息。 後來跟朋友說起,她說她也這樣,有時候明明休息了一個長假,可一上班還是會感覺累,累到不想說話。圖片:電影《我想結束這一切》為什麼會這樣?在《高效休息法》一書中,作者久賀谷亮認為:我們當下的疲勞問題,主要是大腦的疲勞,而不只是身體的,所以單純的身體休息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大腦的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