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剛好》:郭德綱自身的獨白!未經他人苦,莫勸人大度~

2020-12-26 瘋言瘋語YLJ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這是郭德綱經常在舞臺表演時說的一句話。

其實大家基本或多或或少都聽說過郭德綱的自身經歷,但無論別人說啥他們永遠理解不了當事人的真實經歷……

郭德綱說過:「這些年經歷了太多的事,遠遠超出一個藝人的負荷能力。品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觀榮辱紛爭、死走逃亡,自濁自清自安然。臺上笑傳千萬,臺下苦悶悽惶。」

「我爭人必爭,極力爭未必得。我讓人必讓,極力讓未必失。真放肆不在飲酒放蕩,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萬事留一線,江湖好相見。」

也許只有真的經歷的人,才會明白這些道理。明白的的這麼清晰透徹,直指人心。

郭德綱三次進京,年少便知社會苦,一步挨著一步。沒錢交房租,就聽見房東在外邊咣咣砸門,連踢門帶罵街,躲在屋裡不敢出聲。吃飯,就是一捆大蔥沾煮爛的麵條糊糊,每天就是靠著一鍋麵條糊糊撐著下去。

後來,他提到自己來北京幾次,第一次在大街上哭。看著幾點寒星,殘月高懸,孤身一人在車的光亮處行走~

他曾暗暗發誓,郭德綱,你記住,今天的一切是你永遠的資本,你必須成功。多少次身臨險境,多少次一點轍都沒有,都咬牙挺過來了。所以,到今天,除了我自己,誰也害不了我。

從小茶館到德雲社,十多年。郭德綱感慨那段歲月,孤身一人流落京城,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身無分文,舉目無親,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窮過,苦過,受過罪,挨過餓。大英雄手中槍翻江倒海,抵擋不住饑寒窮三個字。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一步一步的苦熬苦掖,終於看到了花團錦簇,也知道了燈彩佳話。

郭德綱的參與改變了傳統相聲世界的規則,動了遵守傳統人的奶酪。但他沒有破壞規矩,他知恩他得報。

傳統相聲界說過一句話:「郭德綱之前,我們可以很安靜的安樂死,可以舒服的混到死,但是他出現之後,打亂了我們正常生活。他讓觀眾知道了什麼是相聲!」05年德雲社火起來的時候,相聲界甚至有人希望組織一次遊行,建議有關方面封殺。這一切只是因為郭德綱觸動了某個利益集團。

德雲社的十幾年,就像坐過山車一樣。高到高的頂峰,低能低到谷底。很多人開始知道郭德綱,也有很多人開始罵郭德綱,官司、誹謗、污衊,謠言滿天飛,打開報紙都是在罵他。後來他才感慨道:「一個人在鋪天蓋地的誹謗面前是多麼軟弱無力。」

現如今,德雲社靠著眾人的努力,坎坎坷坷地走的現在,還算深入眾人之心。自己必須增強自身,因為始終有人準備在接替你。

一路走來,一直記著: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為惡揚名,必逞其勢;為賊鳴冤,必受其髒。善者昌,善者不昌,善者祖上必有餘殃,殃盡必昌;惡者惡,惡者不惡,惡者祖上必有餘德,德盡必惡。

相關焦點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情商高的人,善於用一個技巧來勸人大度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在網上很流行,還有人藉此發出看似包含智慧的忠告:遠離勸你大度的人!這看似的確很有道理,但問題在於,如果大家都不勸人向善,都不勸人大度,那就是好事情嗎?顯然不是!另一方面,勸人向善、勸人大度的人也不可能杜絕,不少人也都有「未經他人苦,偏勸他人善」的心理,這或許就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既然「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並不全是好事,而且也不可能杜絕這種人,那麼,關鍵就在於如何勸人向善、勸人大度上了。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遠離勸你大度的人是對?是錯?
    「人家知道錯了,過去的就算了吧」,「還是孩子」,「都不容易」,「沒多大事」,「都是親戚,別太計較」,「看我的面子」…… ……堪稱國人勸人寬容N大定律。國人把寬容是美德發揚得淋漓盡致,但不是任何事作為當事人幾句句話就能放下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值得被寬恕的。還有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話雖不錯,也要分清情況再用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起初是在老郭的發言中聽到的,至於出處,遍查網絡也沒有個確定的答案。不過,這個詞最近似乎挺流行,很多網友在評論的時候總喜歡帶上這麼一句,只是不知道用它之前有沒有細心考慮過,用的地方合適不合適呢?
  • 《宮心計》: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舊帳重提,只因從未釋懷
    01當初看《宮心計》時,姚金玲的所做所為真的讓我恨得牙痒痒。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只要是楊怡拍的電視劇,我都厭惡至極。可是重溫這部電視劇後,我發現其實姚金玲也是個可憐人,她一開始也想像三好一樣做個好人。只不過身在宮中,如履薄冰,為了活命,她只能一步步往上爬。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9句真言說透世間百態!
    過分善良,別人就會得寸進尺,太過懂事,自己就會受盡委屈。人生苦短,最多七分對人好,最少三分愛自己。2、不受天磨非好漢,不遭人妒是庸才不經歷磨難的人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沒有遭受別人嫉妒的人多半是庸才。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真正的聰明人,不會參與這三種糾紛
    很多人並沒有經歷別人經歷過的,卻總是喜歡用自己的一套理論教育別人應該如何為人處世。如果位置換過來,自己未必可以做到跟他人一樣大度。所以,不是親眼所見、 親耳所聽,不要隨意評論別人,也不要輕易插手他人的生活。"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真正的聰明人,不會參與這三種糾紛。
  • 郭德綱《過得剛好》一書出版,揭了誰的傷疤?
    郭德綱出過不少書,其中《過得剛好》一書是情感最複雜、故事最深入、也是戾氣最重的書。一般名人出書皆滿紙感恩、堅持、夢想等字眼,而郭德綱在《過得剛好》這本書中所寫則寫到了一些得罪人的事,揭了一些人的傷疤,先舉個例子:
  • 過得剛好:郭德綱的相聲江湖
    翻完了郭德綱的《過得剛好》,書名諧音他的名字,郭德綱。過得剛好,郭德綱好。這本書,無意之間翻到的,此書的編輯寫的一篇廣告,吸引了我。他說,之前在一個小城市打拼,生活潦倒,天天帶著耳機,聽郭德綱的相聲,鼓舞了自己的鬥志,現在成為了一名編輯。很多人留言,說他寫得不好,不像是書評,甚至讓他寫寫自己的勵志故事,覺得蠻有意思,就找來了這本書。這本書,很多文章,其實是郭德綱自己寫的,不同時間的文章的集合,有的甚至是微博文字。
  • 《過得剛好》:郭德綱,捐款,我不孬,作詩,我不屑
    ——侯耀文放眼如今的相聲界,再也沒有比郭德綱的德雲社更好的相聲團隊了。不是嗎?《過得剛好》這本書記錄了郭德綱從藝三十多年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對人生,對相聲藝術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靜,語言幽默,不誇張,不做作。最讓我感動的是其中《我與我師》這一章節,書中回憶了郭德綱與侯耀文的師徒情誼。
  • 趙忠祥與郭德綱
    一次節目,趙忠祥勸郭德綱:你做人不夠大度,別人說你一句,你能還十句,你應該知道自己是幹什麼的,別那麼斤斤計較。郭德綱笑著迎合,但是郭德綱清楚「未經他人苦,勿勸他人善」。後來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遇到勸自己大度的人,應該這麼做:打雷時,我得離你遠遠的。要不然不小心劈到我。郭德綱老郭是到處碰壁,想要拜師李金鬥,李金鬥不要,老郭有點著急,後來還調侃自己「給別人當狗都不要"。郭德綱還沒成名的時候,沒錢沒師父,想要拜師,沒人願意要。
  • 郭德綱自傳《過得剛好》:人生最困難的生活狀態是,一切都剛剛好
    ——郭德綱《過得剛好》一提起相聲,我們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多半就是被眾多粉絲戲稱為「相聲國王」的德雲班主郭德綱了。而我們對郭德綱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他在舞臺上跟于謙搭檔的眾多相聲節目,以及多年以來媒體對他以及德雲社相關的報導。
  • 從無名之輩到相聲皇帝:47歲郭德綱北漂生活,如今《過得剛好》
    從無名之輩到相聲皇帝:47歲郭德綱北漂生活,如今《過得剛好》你可能沒聽過郭德綱的相聲,但你肯定聽說過「抽菸、喝酒、燙頭」梗。以前總覺得他說的相聲是逗人開心,歡歡鬧鬧,讓人覺得日子過得剛好。郭德綱的成功哲學也簡單,丟人丟錢都成,就不能丟了自己的未來。可在電視機前看到節目播出的郭父郭母,卻忍不住老淚縱橫。「我知道這行苦,但不知道他在外面苦到這個程度。」
  • 郭德綱曾經的話可以解釋
    總有一些人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要求他人善良,但是從未經歷過他人的痛苦,又憑什麼勸別人放下過去的傷痛,做人大度的?這樣的人從來都是慷他人之慨,所以才能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娛樂圈中這樣喜歡做老好人的明星不在少數,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導演於正就是其中一位。
  • 郭德綱:十年心酸歷程,一直堅持著做自己才能過得剛好
    《過得剛好》:四十年江湖過往,一直堅持著做自己才能過得剛好「如果不做藝人,最大的願望是做文人。」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郭德綱。《過得剛好》是郭德綱親筆作品,講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過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班主郭德綱眾生有德,千淬為綱,一切的一切正是「過得剛好」
    郭麒麟年少成名,多少人羨慕不來,但是郭德綱卻說「我不希望他大紅,人紅麻煩多,名氣大了,開銷大,壓力大,是非大」。但其實郭德綱是怕他不行,紅起來容易,難的是接得住,要先下苦功夫。曾經郭德綱還心疼郭麒麟不想讓他上臺。他自己七歲學評書,九歲學相聲,先後拜師高祥凱、楊志剛、侯耀文。
  • 《過得剛好》是一本好書
    讀《過得剛好》有感前不久偶讀了郭德綱的個人傳記《過得剛好》,印象深刻,頗有收穫,是我今年比較喜歡的一本書。郭氏是我喜歡的一位相聲演員,很有才華,滿腹經綸。時人有評:「郭德綱不一定救得了中國相聲,但是因為有了他,中國相聲就會晚死50年」,我舉雙手贊成。我為什麼喜歡郭氏的《過得剛好》這本書呢?我認為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了郭氏對相聲事業的熱愛、執念和堅持,特別是郭氏的這種堅持令人欽佩。
  • 因為離婚而差點去攤煎餅的我,要出書了: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誰沒經歷過至暗時刻?幹就完了。當全職太太那三年裡,我萬萬也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淪落」街頭,卑微的懇求崩爆米花的大叔和攤煎餅的大嬸收我做徒弟。他說我在離婚這件事上表現得「堪稱完美」。沒什麼完美的,只不過就是「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罷了。一無所有,身無分文。這倒並不完全是因為菟絲離開了寄生植物,而是我從小就花錢任性,沒有存錢的習慣,又或者,也許,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給自己留任何後路。不過還是有點傷。
  • 於正回應杜淳主動跟印小天說話被嘲:人到中年,勸人大度是不討好
    對於網友提出的一切質疑,他都耐心「解答」,表示印小天杜淳兩人現在是真好,杜淳當製作人還邀請小天拍戲,小天還送過杜淳襪子,而對於節目上兩人全程無對視,則表示節目組剪的。 他正在籌謀黃奕霍思燕和解,如果沈泰跟他認錯,他會原諒的;而對於網友提出的為什麼不和林心如和好,為什麼不勸曹雲金郭德綱和好,幫李小璐賈乃亮和好,幫馬伊琍姚笛和好,幫範瑋琪張韶涵和好,幫王寶強和宋喆和好。 「我為什麼要幫我不認識的人。」而對於勸楊冪唐嫣和好的請求,於老師直接表示不認識唐嫣,優秀。
  • 還有人勸苟晶善良?這是什麼邏輯?
    什麼是得饒人處且饒人,什麼是尊師重道,什麼是以德報怨,什麼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看到這樣的文字,我很想問一句:,您讀過的書一定很少吧?所謂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般的情況下,是指的師父,何為師父?就是打你小,就把你養在了家裡,教你能耐。所謂兒徒,正是如此!如果您不知道什麼是兒徒,建議你看看德雲社,郭德綱有個徒弟叫陶陽,就是兒徒!
  • 《過得剛好》:人心彎彎曲曲水,世路重重疊疊山
    郭德綱出《過得剛好》這本書時,正好40歲,不惑的年紀裡,對自己的前半生、對整個人生,加上他的經歷,產生了許多常人沒有的通透、豁達和坦蕩。8歲從藝的他,集結了30年的心路歷程,分為「魚龍夜話」、「江湖夢跳」、「舊巷斜陽」、「似水流年」五大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