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過得剛好》一書出版,揭了誰的傷疤?

2020-12-22 劉絕糧

名人都寫書,有的是閒得慌,寫了是讓粉絲深入了解自己;有的是缺銀子,想將名氣變成鐮刀割一茬麥子;有人是水到渠成,有了文字積累,又遇到了出版機會,兩美並一美,書就到了讀者手中。

郭德綱出過不少書,其中《過得剛好》一書是情感最複雜、故事最深入、也是戾氣最重的書。一般名人出書皆滿紙感恩、堅持、夢想等字眼,而郭德綱在《過得剛好》這本書中所寫則寫到了一些得罪人的事,揭了一些人的傷疤,先舉個例子:

郭德綱與搭檔于謙

津門相聲前輩某氏,以文雅著稱。該先生為排斥異己,曾向文化局反映同團演員之《地理圖》貫口內無臺灣,乃反華行為,聞者皆懼。天津相聲界某前輩……青年時與茶園門外賣豆紙(舊時手紙)婦女有不正當男女關係,而被押於板橋農場改造,多年後釋放……不久又與一婦女有染,遂又押赴板橋農場改造……後因與鄰居婦女成奸,遂三下板橋……該前輩在天津西站偶遇一老婦攜一兒一女流浪,接回家中,儼然一家人也。奈何其子精神有問題,犯病後連摔帶打,前輩偶有不悅,便母子三人上陣齊毆,生活頗有情趣。

郭德綱

郭德綱給這本書本起的名字本是《人在江湖》,後來改成了《過得剛好》,但書中的江湖氣一如上面的兩個例子。全書加上《自序》一共12篇文章,在這些文章中郭德綱寫到了師傅侯耀文、一起開創事業的張文順、搭檔于謙、相聲的發展、高雅與低俗的爭論,還有就是《舊事》一章揭人傷疤的事。

郭德綱認為自己是一位文化人,無論是從書的內容與遣詞造句來看,都當得上是「文化人」。他在列出了紀念張文順去世三周年時所寫的文字:

荒郊土內,無有人陪。陰陽相阻,縹緲煙飛。衰草萋萋迷人淚,幾點寒鴉帶悲回。望斷天涯空憔悴,盼穿秋水意何為。當日裡,觀菊賞雪夜話圍爐堪如醉,嘆今朝,苦柳霜擊月被雲遮起風雷。落葉飄搖金階碎,燕來雁往對斜暉。先生此去瑤池會,免論江湖是與非,歪看小臘梅。

郭德綱的文字是「說書體」,看來不覺累,順理成章,內涵豐富,當然罵人時也厲害,諷刺也獨到。在《舊事》一章中,郭德綱寫了約40件舊事,都是利害關係涉及極深的事,還提到了江湖盛傳的馬季打侯寶林的事情為謠言。

張文順與郭德綱

在40件舊事中,郭德綱將其真實姓名隱去,僅以「天津某相聲大師」、「某相聲名家」、「某曲藝泰鬥」等代替,但劣跡斑斑寫於紙上令人震驚:

有七十歲高齡的相聲前輩姘居二十歲少女,後來因年事已高,倒手轉薦洗浴中心老闆。老闆溫存月餘,遣之還鄉。還有某曲藝前輩,妻子沒有生養,就認了一個乾女兒,後來父女有染,生下一個女孩。有某天津相聲演員跪地給領導遞鋼筆。有一個劉姓天津相聲名家曾與郭德綱嶽父關係很好,甚至其朋友借錢都帶到郭德綱嶽父家。後來郭德綱嶽父去世,這位朋友給的錢是1100元,有零有整。後來曾又罵德雲社。

天津勸業場

其中的一些較為溫和的事情郭德綱在自己的相聲節目中都用上了,不禁令人感嘆:郭德綱在臺上令無數觀眾發笑的事竟然是真事,而且只是較溫和的一部分。郭德綱本沒錢、沒背景,是一刀一槍打江山的人,他三進北京,臺上的笑聲萬人傳,臺下的悽苦彷徨只有他自己知道,而當下已經「小有成就」的郭德綱有資本與心態懷念曾經了。

曾經的郭德綱一鍋爛麵條就大蔥吃幾天,自行車胎破了不捨得補,散戲回家走路鞋都磨破,他在橋上哭。郭德綱說自己就哭過兩回,一次在黃村,一次是師傅侯耀文去世時。

郭德綱夫婦與侯耀文

就像侯耀文的那句話,郭德綱一路坎坷,勢必嫉惡如仇,他是這樣做的,從這本書中就看得出來。某些不堪的前輩,些許自私的同行,一筐不見天日的醜事,他都能說出來,幾乎是點名道姓。

郭德綱揭了誰的傷疤?是那些不堪的前輩、自私的同行。自郭德綱《過得剛好》一書出版應該就有人睡不著覺了,一位相聲的圈子就是那麼些人,稱得上老前輩的,還帶著姓氏,限定地域,按圖索驥也是跑不了的,他們應該不會想到有人會將他們做的事白紙黑字寫出來吧!

成龍

成龍曾說會在將自己和當事人都是去世之後,在不對他人產生影響的情況下說出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而郭德綱已經做到了,雖然可能只是說了一部分。

(完)

相關焦點

  • 過得剛好:郭德綱的相聲江湖
    翻完了郭德綱的《過得剛好》,書名諧音他的名字,郭德綱。過得剛好,郭德綱好。這本書,無意之間翻到的,此書的編輯寫的一篇廣告,吸引了我。他說,之前在一個小城市打拼,生活潦倒,天天帶著耳機,聽郭德綱的相聲,鼓舞了自己的鬥志,現在成為了一名編輯。很多人留言,說他寫得不好,不像是書評,甚至讓他寫寫自己的勵志故事,覺得蠻有意思,就找來了這本書。這本書,很多文章,其實是郭德綱自己寫的,不同時間的文章的集合,有的甚至是微博文字。
  • 《過得剛好》:郭德綱,捐款,我不孬,作詩,我不屑
    ——侯耀文放眼如今的相聲界,再也沒有比郭德綱的德雲社更好的相聲團隊了。不是嗎?《過得剛好》這本書記錄了郭德綱從藝三十多年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對人生,對相聲藝術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靜,語言幽默,不誇張,不做作。最讓我感動的是其中《我與我師》這一章節,書中回憶了郭德綱與侯耀文的師徒情誼。
  • 郭德綱:十年心酸歷程,一直堅持著做自己才能過得剛好
    《過得剛好》:四十年江湖過往,一直堅持著做自己才能過得剛好「如果不做藝人,最大的願望是做文人。」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郭德綱。《過得剛好》是郭德綱親筆作品,講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過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郭德綱自傳《過得剛好》:人生最困難的生活狀態是,一切都剛剛好
    ——郭德綱《過得剛好》一提起相聲,我們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多半就是被眾多粉絲戲稱為「相聲國王」的德雲班主郭德綱了。而我們對郭德綱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他在舞臺上跟于謙搭檔的眾多相聲節目,以及多年以來媒體對他以及德雲社相關的報導。
  • 從無名之輩到相聲皇帝:47歲郭德綱北漂生活,如今《過得剛好》
    從無名之輩到相聲皇帝:47歲郭德綱北漂生活,如今《過得剛好》你可能沒聽過郭德綱的相聲,但你肯定聽說過「抽菸、喝酒、燙頭」梗。以前總覺得他說的相聲是逗人開心,歡歡鬧鬧,讓人覺得日子過得剛好。書中,運用了大量的古文及郭老師自創的詩詞,很有文採,很有深度,可以說,這些作品,只是老師情到深處的隨口一說,功底太好,如果要論學歷,郭老師是初中未畢業,但他在書中教育郭麒麟的話是:一個人可以沒有學歷,但不能沒有文化。對於這句話,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我的贊同,如果985畢業的你,沒有文化,學歷又有什麼用。
  • 《過得剛好》:一本拒絕傳遞價值觀的閒書,裡面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郭德綱值得讓他的徒弟敬重,值得我們尊重,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就像是郭德綱在他的寫的《過得剛好》一書中說到:我在私下裡,是一個特別無趣甚至說乏味的人,不會抽菸,不喝酒,當然了也不燙頭。這本書中記錄著郭德綱的人生故事以及40餘年的事業感悟,原本他給書起的名字是《人在江湖》,後來編輯建議說《過得剛好》這書名更好些。
  • 《過得剛好》是一本好書
    讀《過得剛好》有感前不久偶讀了郭德綱的個人傳記《過得剛好》,印象深刻,頗有收穫,是我今年比較喜歡的一本書。郭氏是我喜歡的一位相聲演員,很有才華,滿腹經綸。時人有評:「郭德綱不一定救得了中國相聲,但是因為有了他,中國相聲就會晚死50年」,我舉雙手贊成。我為什麼喜歡郭氏的《過得剛好》這本書呢?我認為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了郭氏對相聲事業的熱愛、執念和堅持,特別是郭氏的這種堅持令人欽佩。
  • 班主郭德綱眾生有德,千淬為綱,一切的一切正是「過得剛好」
    但是郭德綱不認死理,他明白要做出名堂很多時候要打破常規。傳統相聲重曲藝,內容框架多定理、故事往往很老套,常常還包含說教。他大膽創新把許多接地氣的新東西添加到了相聲中,讓原先的受眾層大大擴張。另外他明白要立足太和善也不行,郭德綱痛恨不論是非的大度。他和曲藝協會鬧過彆扭,被電視臺封殺過,很長一段時間相聲圈裡許多人都痛恨他,仿佛德雲社門庭若市,搶的是他們的觀眾。
  • 曹雲金說不會原諒郭德綱,但怎麼也沒想到郭德綱過的越來越好
    2010年,曹雲金帶著其他幾個人離開了德雲社,自立門戶,郭德綱大受打擊。當時嶽雲鵬一直陪在郭德綱身邊,寬慰郭德綱,嶽雲鵬的宅心仁厚讓郭德綱大受感動,決定力捧嶽雲鵬。另一個徒弟燒餅,當時也被曹雲金拉著退出了德雲社。後來燒餅被自己的父母開導,才認識到錯誤,跑回來跟郭德綱認錯,得到了郭德綱的原諒回到了德雲社。
  • 《過得剛好》最辛辣10句話,暗藏處世之道,直戳40歲中年男人的心
    他親自寫了一本自傳《過得剛好》,裡面記敘了郭德綱由一名無名小輩成長為一名文藝界大咖的成長經歷。給大家分享《過得剛好》裡最辛辣的10句話,裡面暗藏處世之道,直戳40歲中年男人的心。9.如果說直眉瞪眼,咬牙切齒,牙都咬出血來了,非要拿這個東西教育誰,那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我們的人民明是非、懂善惡、知羞恥、識良莠,臺下藏龍臥虎,各方的高人都有,怎麼就得哭著喊著聽倆說相聲的告訴他們怎麼活著?10.一個人的一生如果不受點兒委屈,不被人冤枉,不被人誤會,你這一生不完美。
  • 《過得剛好》:郭德綱自身的獨白!未經他人苦,莫勸人大度~
    這是郭德綱經常在舞臺表演時說的一句話。其實大家基本或多或或少都聽說過郭德綱的自身經歷,但無論別人說啥他們永遠理解不了當事人的真實經歷……郭德綱說過:「這些年經歷了太多的事,遠遠超出一個藝人的負荷能力。品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觀榮辱紛爭、死走逃亡,自濁自清自安然。
  • 郭德綱初中沒畢業,卻能出口成章,他的「學問」是哪來的?
    郭德綱從七歲多學習評書,九歲學相聲,接著又學了西河大鼓,天津本身就是曲藝園子、相聲窩子,郭德綱自己也說過,父親帶他上班的時候,他自己就會去旁邊的院子裡去聽,燻了些年,加上本身的天資聰明,肯學愛學,這期間學了不少,名家見得太多了,聽的也多。京,評,梆,小調等自然就會得多。
  • 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不抽菸喝酒燙頭的郭德綱,有多「無趣」
    ——郭德綱郭德綱在四十歲時出了一本書,叫《過得剛好》,聽上去跟他的名字似乎有點諧音,原來書名是叫《人在江湖》,後來出版時改了此名,我倒覺得這兩個名字也都挺好。郭德綱師從侯耀文,他從小就喜歡相聲,是浸到骨子裡,視為生命般的喜歡。
  • 《過得剛好》:人心彎彎曲曲水,世路重重疊疊山
    郭德綱出《過得剛好》這本書時,正好40歲,不惑的年紀裡,對自己的前半生、對整個人生,加上他的經歷,產生了許多常人沒有的通透、豁達和坦蕩。8歲從藝的他,集結了30年的心路歷程,分為「魚龍夜話」、「江湖夢跳」、「舊巷斜陽」、「似水流年」五大章節。
  • 曹雲金說郭德綱表裡不一,何雲偉投靠侯耀文,郭德綱:你落難我管
    ,你們不能這麼欺負人,我們這日子還得過,大不了咱們這攤不幹了,我給你們磕一個咱們散了吧。」而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郭老師的故事與德雲社的故事,我建議你可以看看《過得剛好》。因為郭德綱老師他將他的人生故事、40餘年的事業感悟,寫成著作——《過得剛好》。
  • 郭德綱輕撫眼前座椅,遲重瑞:紫檀木,價值300萬,郭德綱:買不起
    郭德綱參觀遲重瑞的府邸,突然被眼前的座椅吸引,並輕輕愛撫。郭德綱是識貨的人,認定這座椅肯定不簡單。遲重瑞在旁邊解釋:座椅是價值不菲的紫檀木所做,價值300多萬。郭德綱雖然猜出不簡單,但還是被驚豔了一把,並開玩笑似的說:反正我買不起。與其說郭德綱在那種場合說得是人情世故,倒不如說他是在謙虛,以他現在的身價買肯定是能買得起。
  • 年少不懂郭德綱,越到中年,越覺得郭德綱真是活得明白!
    八句郭德綱語錄,句句經典,字字戳心。1、一個人三十歲之前不瘋狂,沒有出息;三十歲之後還瘋狂,肯定沒有出息。2、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郭德綱早些年三進北京,都無功而返,說相聲最苦的時候,不僅沒飯吃,還受到同行的排擠。最終還是熬出了頭,又結識了于謙,拜師在侯耀文門下,這才算是立住了腳!可就在恩師離世後,他的德雲社又陷入了危機,徒弟的背叛,同行的排擠,讓他在大壽那天含淚喊了段未央宮。于謙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 相聲《藝術的技術》,郭德綱含沙射影,損人不帶一個髒字!
    近日,郭德綱于謙兩位大爺的作品《藝術的技術》,我刷了3遍,雖然是舊框架,但填了不少新內容,信息量特別大,正話反說,冷嘲熱諷,嬉笑怒罵都是故事,起承轉合都是包袱,他在臺上說了個酣暢淋漓,殊不知誰又該睡不好覺了。開篇,郭老師想兒子了。
  • 德雲社公開招生,郭德綱帶百萬名表現身:有錢讓自己過得好些沒錯
    然而隨著網絡的發展和人們喜好的轉變,郭德綱的相聲越來越受歡迎,主流相聲逐漸式微,德雲社得到飛速發展,可是郭德綱卻仍然未能登上春晚的舞臺,那時的郭德綱寄希望於自己的得意門生曹雲金。曹雲金終於登上了春晚,不過是在於郭德綱決裂之後,這似乎是在考驗郭德綱的耐心,然而早已經歷大風大浪的他早已看淡這些。
  • 郭德綱逆襲之路:窮到沒飯吃、願給人當狗,窮小子終成相聲大師
    得閒時,侯耀文最愛和郭德綱比唱戲,有時要是有一段郭德綱不會唱,他能高興一晚上。一次,侯耀文唱了一段怯弦子書,郭德綱沒聽過,侯耀文樂壞了,先拿紙把詞寫下詞來,然後樓上樓下地喊:「哦,郭德綱也有不會的!」後來郭德綱在出版的書中說到此事,字裡行間,仍然難掩傷心。他還在書中說,侯耀文去世前不久,突然打來電話給他,說要去他家裡住一夜。郭德綱很意外,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他趕緊把侯耀文接到家裡來住,當天夜裡,兩人徹夜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