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星期四)20:00,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吳強來到了由仙芝樓特約播出的福建新聞廣播《共享大醫生》欄目直播間裡,向廣大網友普及了如何早期發現腎臟疾病,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本期公益直播的精彩內容吧。
吳主任在節目中表示,腎臟疾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這是因為腎臟疾病具有很強的隱匿性,即使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但患者仍有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以致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其實早期腎臟疾病還是會有一些症狀的,只是不夠明顯,大家會忽視了,比如有人發生了血壓升高等症狀,但可能他會認為這是家族遺傳因素,只是一般的血壓升高而已,並沒有往腎臟疾病這方向去想;還有一部分女性有貧血,可能她就認為這貧血是因為月經等情況引起的,並不認為這與腎臟疾病有什麼關係,但事實上,腎臟疾病是會引起貧血的。」吳主任強調道。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的腎臟疾病是沒有臨床症狀的,只能通過體檢來發現。那麼,應如何通過體檢及一些常見症狀來發現腎臟疾病呢?
一、如何通過體檢發現腎臟疾病?
1、尿檢
一般尿檢最容易發現問題,如尿蛋白或尿隱血陽性,即人們所說的幾個「+」號,就應引起重視去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了。
2、血生化
如果尿檢無+號,但血肌酐呈上升趨勢者,或血肌酐接近或超出上限者,也需引起重視。
3、腎臟B超
做腎臟B超時,除了看有無佔位,即有沒有長東西外,囊腫、結石、腎結晶等表現外,要關注腎臟大小,及腎臟結構。不過,B超檢查較依賴於檢測醫生的水平。
二、如何通過相關症狀發現腎臟疾病?
1、血尿
若出現血尿,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看看是泌尿系統等原因引起的血尿還是腎臟疾病引起的血尿,對症下藥,積極治療。
2、高血壓
若出現找不到原因的高血壓,應引起重視,看看是不是因為腎臟疾病會引發的高血壓,腎臟疾病是會引起高血壓的,由腎臟疾病導致的高血壓叫腎性高血壓,腎臟疾病出現早於高血壓,有腎功能損傷及尿蛋白表現,同時高血壓相關病變較輕,如眼底、心室肥厚、血管硬化程度等。同時,腎性高血壓降壓效果較差,容易反覆。腎臟疾病一般始於高血壓之前。有腎功能損傷和尿蛋白表現。同時高血壓相關病變較輕,腎病高血壓降壓效果較差,容易反覆。
3、水腫
水腫是腎病常見的症狀之一。水腫主要是指水不在血管中正常循環流動,而是流向組織間隙,如足背、下肢和眼瞼等部位就是經常出現水腫的地方。吳主任在直播中提到:」並不是所有的腎臟疾病都會引起水腫,很多水腫也並不是因為腎臟疾病引起的,但如果發生水腫,要能聯想到可能是因為腎臟疾病引起的,要引起重視。"
4、腰酸腰痛
若小便出現泡泡,以及出現腰酸腰痛等症狀,就應去醫院做個尿常規檢查,看看是不是腎臟出現了問題。
直播大疑
問題一:輸尿管狹窄造成的左腎尿管萎縮,需要做手術嗎?
吳主任答疑:要看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這個牽涉到泌尿外科的情況,可以去醫院諮詢一下泌尿外科,如果是近期剛發現的,原因是結石或梗阻造成的輸尿管狹窄,那就要去醫院對症下藥,將造成輸尿管狹窄的原因解決掉,如果萎縮的腎臟已經無法挽回了,那則要特別注意健康腎臟的狀況,要做好健康腎臟的保護措施。
問題二:2017年做B超的時候,發現左腎輕度積水,而2018年和2019年正常,尿常規也是正常,這種情況要做幹預嗎?
吳主任答疑:這個其實也是一個泌尿外科的情況,腎臟輕度積水,且尿常規正常,我會建議去做一個泌尿系統的CT,它能更準確客觀的判斷。
問題三:有尿淺血,2+,1+這樣,有好多年了,有去做了膀胱和腎的檢查,問題都不大,要繼續吃藥嗎?
吳主任答疑:建議去看看尿紅細胞的情況,估計是比較輕的腎炎,不建議常年累月的吃藥,建議一年查一次腎功能,如果沒有什麼變化,就問題不大,同時要避免服用對腎臟有損傷的藥,這才是最重要的。
問題四:今年65歲,有高血壓,也有慢性腎病,目前一直在吃藥控制,控制良好。
吳主任答疑:你治療的方案基本還是正確的,平時要注意的就是一個是血壓要控制好,一個是飲食上,要吃些低鹽、優質低蛋白的食物,然後動物內臟、海鮮、高湯要少吃。
問題五:最近發現尿茶色,去醫院做了檢查,發現左腎有一個綠豆大小的結石。請問,這種情況,多喝水可以將結石排出去嗎?
吳主任答疑:小結石,相比來說,自動排出的機率還是有的。
問題六:我父親今年61歲,5月份開始,每天都有遊泳,然後就發現小腿開始浮腫了,一按一個坑,最近還會有起夜等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主任答疑:有可能是靜脈回流造成的浮腫,但也是可以去做一個尿常規檢查,如果尿常規正常,就去做一個雙下肢靜脈的彩超,同時,不知道你父親有沒有高血壓,如果有高血壓,也是可能會引起水腫的,建議都去判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