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在家隔離期間如何緩解和消除心理恐懼和焦慮

2020-12-21 霍哥情感shuo

原創首發:知行心理教育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相信朋友們都在家隔離,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離家出門的。目前我已經在家隔離兩個月了,相信讀者朋友們也一定是類似的情況。

近一段時間有大量的網友通過微信等網際網路方式來傾訴,說在家隔離已經快要瘋掉了。個別的出現了嚴重的恐懼、焦慮、煩躁,失眠等情況。鑑於以上朋友反映的問題,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鑑於網友反饋的問題現進行一下整理歸納,直接的原因大致如下:

1、每天關注疫情相關新聞,各地受感染確定的人數還在逐漸增加,特別擔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的擔心和恐懼。

2、每天待在家裡不能外出,行動空間受限,時間較長,心理壓力大。

3、對家人健康的擔心。

4、對遠在外地的親人健康的擔心和掛念。

5、對自己或夫妻雙方的工作,家庭收入,孩子上學讀書,生活開支的擔心以及未來的不確定的擔心。

6、對自己或家庭的車貸、房貸、信用卡、其它類似貸款償還能力的擔心恐懼。

那麼,出現上述問題該如何應對和解決呢?

1、我們大家都清楚,本次疫情雖然來勢洶洶,但我們國家的超強的反應速度,超強的處理能力,不僅是我們國人,連世衛組織及世界多國都連連稱讚並伸出援手。所以,這次疫情我們國家有信心有能力在最快的時間內處理好,並解除居家隔離。

我們每一位在家隔離的家庭成員,在這一點上一定要充滿信心,在家遵守政府和社區的通告,積極配合和執行相關舉措。

2、做好自身防護,督促家人做好防護,注意個人和居家環境衛生,從而營造安全舒適環境。

3、時常聯繫外地或老家親人朋友,通過說話聊天緩解恐懼緊張焦慮煩躁情緒。

4、積極鼓勵和陪伴家人一起通過居家玩遊戲,打牌,下棋,看書,聽音樂、禪修、鍛鍊身體、做直播等方式進行互動溝通,緩解和消除上述心理情緒。

5、疫情隔離之前工作忙,沒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藉此時間正好如願以償;同時,之前沒時間或很少陪伴家人尤其是孩子,這次機會正好全部補償。

6、關於各種貸款,國家已發布政策,請百度相關新聞,各大銀行推遲償還期限,是利好政策。

7、關於收入、開支問題,可學習和實踐網際網路項目,在家增加自己和家庭收入,足不出戶一樣可以有收入。本身就做網際網路項目的朋友,就不用多說了。

8、以上還是不能緩解,仍存在焦慮、恐懼、失眠情況,百度禪修音樂,阿爾法音樂,打坐或躺在床上靜靜聽一段時間就會慢慢緩解,睡覺前躺在床上戴耳機聽效果最好,儘量不要服用精神類藥物。

9、如果上述方式仍無法解決,可留言或留下聯繫方式,我會及時給您回復。

希望以上建議可以幫到你!

感謝您的關注和信任!

相關焦點

  • 如何消除緊張焦慮恐懼心理
    1、如果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對生活並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可以通過深呼吸法、轉移注意力法、自我暗示法、地點轉移法、放鬆訓練等方式來減輕上述負性情緒對其造成的影響。如果上述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患者學習、工作和生活,可以藉助藥物進行治療。在臨床上,最常用的藥物包括舍曲林、艾司西酞普蘭、西酞普蘭、文拉法辛、丁螺環酮、坦度螺酮等。
  • 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焦慮、抑鬱等情緒?試試這幾種方法
    抗疫情的醫護人員對於這種傳染性強、致死率高的新冠病毒,由於對它缺乏認識,人們在剛開始的時候,對它也是束手無策, 經常陷入恐懼,、焦慮和抑鬱等不良情緒之中,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工作抗疫情醫護人員對於疫情期間出現的不良心理反應,比如:恐懼焦慮、緊張不安、擔心、抑鬱等負面情緒,應該如何調整心態,應對這些不良情緒?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專家支招
    8月6日17時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就烏魯木齊市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舉行第二十場新聞發布會並答記者問8月5日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均在集中醫學觀察人員中發現新聞發布會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尚玉嵐通報了全市最新疫情。
  • 疫情期間宅太久,焦慮、煩躁怎麼辦?教你如何緩解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了。為了響應控制疫情的號召,大多數人都處於在家隔離的狀態,即使出門也僅僅是購買一些食品或者生活日用品。儘管宅家的生活對於一些「宅男宅女」而言沒有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大部分人都由於長期沒有出門,進而出現了一定的不良反應以及負面情緒,比如做事缺少樂趣、抑鬱、焦慮、煩躁等。那麼,為什麼長期宅在家裡會導致不良情緒產生呢?疫情期間宅家,為什麼會感覺焦慮、煩躁?
  • 【疫情防控】直面疫情,怎樣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心理防護
    疫情已經好轉,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我們怎樣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心理防護呢? 一 減緩自己負面的情緒 因為負面情緒是消除不了,我們不能去消除,只能去減緩。要減緩,首先要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 為「疫」焦慮?聽心理諮詢師講「心理疫情」的故事
    溫州網訊 每天關注疫情消息,越看越心慌;隔離在家,情緒煩躁,總是坐立不安;一想到可能被感染,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百名心理諮詢師為宅家的市民以及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員提供心理諮詢。
  • 應對疫情時如何消除心理恐懼?這12個方法了解一下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每個人的心,疫情對民眾的衝擊直接、切近、現實、強烈。這種衝擊具有捲入度高、時間較長、覆蓋面大、不確定性、信息混亂、涉及生死等特點,可能會讓廣大市民產生恐懼心理。如果你感到恐懼怎麼辦?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抗擊新冠肺炎心理科普專家團隊總結了12個方法消除緩解恐懼心理。
  • 疫情當前,居家隔離容易出現這些心理反應!如何自我梳理?
    日前,在一場由Better更好學院組織的公益直播中,家庭治療學派知名心理專家、兩屆全國播音主持最高獎「金話筒」獎得主青音,針對目前公眾居家隔離的心理反應特點,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一、隔離在家,容易出現的16種心理反應1、失眠疫情期間,我們會隨時關注疫情的各種信息,所以會緊張、焦慮、心煩。
  • 疫情期間,家長如何調節自身和孩子的焦慮情緒?
    針對疫情期間一些家長的來電諮詢,我校心理老師藉此機會通過專業的分析和指導,為各位家有青春期的家長朋友來講解如何在疫情期間,調節自己和孩子的不良情緒。希望能夠對大家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 疫情期間常見心理問題解答(二)
    我們將針對疫情期間常見心理問題推出系列推文,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在這個特殊時期調整心態,從容應對!本文是系列推文第二篇Q & A | 問與答來訪者這次疫情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每天充滿恐懼,擔心自己感染,擔心孩子的學習,擔心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心煩氣躁,晚上睡不著覺,請問該怎麼辦?
  • 疫情期間學生「心病」如何化解
    寒假加上延遲開學,許多學生已經在家「宅」了一個多月。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停課不停學」初期的不知所措、長期封閉環境造成的親子衝突……多種因素下,不少青少年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非常時期,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學生都出現了哪些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為什麼最親的父母與孩子長時間相處這麼難?學校、家長如何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直面問題、紓解壓力?
  • 疫情防控心理幹預和疏導要做好
    張 敏攝  緊張、恐慌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為此,心理危機幹預和疏導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一個好的心理狀態,對於工作、生活乃至身體情況都會產生積極的正向能量。在抗擊新冠肺炎這場戰「疫」中,心理波動是每個人都要過的一關。怎樣建立好心態?怎樣調節不良情緒?哪些人群有可能發生異常?本期邀請5位精神衛生領域專家,和您聊聊如何調適人們的心理情緒。
  • 疫情期間,這些應激反應你也有嗎?快來看看如何緩解!
    有關於疫情鋪天蓋地的消息在不斷地向我們的心理防線發起攻擊,災難面前,我們容易進入到應激狀態,而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的產生。大福在此整理一些疫情期間常見的心理問題,並根據專家和學者權威解讀,為大家提供切實有效地緩解自己應激反應的辦法。
  • 疫情期間「心病」如何化解?看看鹽田心理治療師開的「藥方」
    疫情期間「心病」如何化解?每天在家看電子產品,也不專心學習,很是煩躁。」「你好,我是一線防疫人員,最近壓力特別大,睡眠不好,心裡很焦慮。」……疫情面前,恐慌和焦慮情緒的泛濫同樣需要防控,我們來到鹽田區疾控中心,採訪這些堅守在疫情心理諮詢熱線上的「心理治療師」,聽她們講述這些熱線電話背後的故事。
  • 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心理專家:以下5點,為你重築心理防疫堤壩
    為了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專家撰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本文配圖來自站酷海洛
  • 面對疫情別忘做好心理防護:被要求隔離的你能做什麼?
    那麼,疫情下的我們應該如何做好「心理防護」,提高「心理免疫力」?來聽聽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楊薇的專業建議。  疫情當前出現不良情緒很正常  疫情面前,出現一些不同於平常的心理、生理、行為反應,是任何正常人都可能出現的正常反應,要正確看待。這些反應主要涉及情緒、軀體、認知、行為等幾個方面。
  • 北師大團隊:緩解疫情焦慮要少打遊戲多刷微信微博
    2月中旬這個時間點對全國民眾來說面臨三個方面的問題:為抵抗疫情長時間封閉在家中、春節假期結束面臨復工復學以及疫情本身帶來壓力。上述由新冠肺炎疫情所導致的問題會不會給廣大民眾帶來心理焦慮?有多大的心理焦慮?接觸哪些信息會對心理焦慮有影響?如何規避焦慮情緒?
  • 居家隔離易現16個心理反應、6個問題和6種解決方法
    2月3日晚,Better更好學院大型系列心理撫慰公益直播《隔離在家,更懂愛家》的第一場直播《隔離封閉在家,如何處理好家庭關係》中,家庭治療學派知名心理專家、兩屆全國播音主持最高獎「金話筒」獎得主青音根據居家隔離的家庭成員的心理狀態而總結出來。
  • 專家分析「疫情應激症候群」:是憋悶和恐懼「造出來」的毛病
    專家分析「疫情應激症候群」:是憋悶和恐懼「造出來」的毛病 2020-03-09 21:50:48  江蘇省中醫院專家指出,這是「疫情應激症候群」的身心表現,屬於消化系統心身疾病,是因「宅」在家裡「沒事幹」、「憋悶、恐懼造出來的毛病」,要及時認清;患者要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做好生活調理,此舉將有助於恢復健康。  連日來,江蘇省中醫院嚴格按照國家疫情防控相關要求,門診正常開診。
  • 【防疫科普|心理篇】居家隔離,出現應激心理反應怎麼辦?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陸續開始採取封閉隔離政策已有十多天。居家隔離,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出現一些心理應激反應,並影響到家庭關係。那麼,居家隔離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反應呢?由此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心理專家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