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和智商有關?不!除了自身發育問題,還受這些因素影響

2020-12-13 兩口育兒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還是稚童時期,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孩子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意識的模仿父母的行為。

大多數寶寶在半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學說話,一歲起寶寶會開始學叫爸媽,或者說一些模糊不清的疊字,大概一歲多一點說話就能慢慢利索起來。

但是有的孩子學會說話早,有的會說話的比較晚,許多人認為孩子說話早晚的問題或許和孩子智商問題有關,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01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學會說話比較晚呢?

除了和孩子自身發育有關之外,還可能受以下這幾個原因影響:

一、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有的家長很忙沒有時間和孩子說話,語言交流的少,孩子說話自然會很慢。

父母在這方面一定要多抽出時間與孩子溝通、玩耍,多帶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一塊玩,讓孩子接觸新事物。

孩子的模仿力強,對外界好奇學東西自然會快,這也對孩子後天性格的養成有很大幫助。

二、語言鍛鍊方式不正確

寶寶開始有點想要說話的苗頭,家長先重複簡單的詞語,之後再慢慢加長,而不是一直教,這樣寶寶會反應不過來,另外,平時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多鼓勵孩子。

孩子還不會說話,通常會通過「嗯啊」的語氣詞或肢體行為表達,不要在他還沒說出來時,家長就表現出已經聽懂了。

比如:孩子指著某個東西,家長就立馬把東西拿過來。

正確的做法是:先等一下,鼓勵孩子說出來,或者自己把東西拿過來時,帶著他說一遍再把東西給他。

三、電子產品的影響

動畫片等被動灌輸,沒有互動而阻止語言發展。

有很多家長都在為事業奔波,沒有時間帶孩子,所以當看出孩子無聊甚至哭鬧時給孩子手機玩。用手機哄孩子只能暫時讓孩子不哭,對於孩子長遠的學說話這一任務來是有很大的不利影響。

四、不要打擊孩子

其實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時,家長的很多話他都是可以聽懂的,所以不要說一些打擊孩子的話。比如:「別的孩子學說話都那麼快,你怎麼這麼笨?」

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孩子聽到之後可能會失去自信心,他會認為:自己是不是像媽媽說的那樣笨。隨後自己也著急,越著急,說的話越是吐字不清。因此,家長不要隨便打擊孩子,要多多鼓勵,讓孩子有信心自己可以學會說話 。

02說話早的孩子都和語言啟蒙有直接的關係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語言的啟蒙是1歲左右,這是不正確的。其實孩子的語言啟蒙是在出生以後就開始了,細心地媽媽會發現:當孩子眼睛睜開的時候,最先盯著看的是媽媽的嘴巴,媽媽和孩子互動的越多,孩子就會去效仿。

2個月的時候,媽媽就會發現孩子會發出「嗯啊」的聲音,這是孩子的第一個發聲期,抓住孩子的第一個發聲期,多和孩子互動說話。這是孩子語言儲備的過程,到了1周歲左右,孩子開始慢慢將儲備的語言試著用嘴巴來表達。口頭表達是從爸爸、媽媽過渡到其他稱呼,從一個字慢慢過渡到多個字,再有多個字過渡到整個句子。2歲以後可以通過兒歌、古詩來引導孩子的語速和韻律,家長可以通過兒歌對接,或者朗讀比賽來激發孩子語言的理解和表達。 以上總結的幾個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家長們也可以選擇借鑑。

第一次為人父母可能會有很多不懂的事情,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耐心,孩子剛開始學說話,吐字不清是常有的事情

家長不要一直糾正孩子的發音,更不要因為孩子學不會就朝著他發脾氣,一直跟孩子糾正也可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父母可以多看一些育兒的書,借鑑別人的方法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暖心寄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孩子的語言啟蒙也是如此,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小聽不懂,看不懂,其實孩子無意間都在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晚不全是發育問題,從3個方面入手,父母多在自身找原因
    媽媽們聚在一起的話題永遠離不開孩子,從他們丫丫學語階段到上幼兒園再到上小學上初中,只要關於孩子的話題,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侃侃而談。只是讓媽媽們最為擔心的往往是孩子的發育問題,例如:說話這件事情。有不少媽媽反映,自家孩子到了兩歲了還不能說一句完整的句子,甚至只會喊爸爸媽媽。
  • 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老一輩人:貴人語遲
    看著別人家不到一周歲的寶寶都能清楚地叫爸爸媽媽了,璐璐不免有些心急,再加上她在孕期時就聽朋友們說,寶寶們開口說話的早晚,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所以這位新手寶媽不免有些懷疑起兒子是不是發育出了什麼問題。但孩子奶奶卻安慰璐璐說:「人家都說貴人語遲,你著什麼急呀?
  • 寶寶說話晚就是智商低?別慌,這些原因也可能是「罪魁禍首」!
    隨著寶寶的成長,家長都在關心孩子什麼時候能開口說話,有的寶寶說話比較晚,有的寶寶說話比較早。當同齡孩子都可以發音的時候,自家孩子還沒開始發音;當別家孩子都可以說一整句話的時候,自家孩子才能叫出「爸爸、媽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會擔心孩子的身體是否健康,智商是否比別家孩子低。
  • 孩子說話的早晚影響智商?家長3點誤區讓孩子晚說話,千萬要重視
    到了10~12個月,孩子真的會叫爸爸媽媽了。剩下的一年,孩子會慢慢明白大人在說什麼。但是孩子的成長是獨特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這樣成長和發展的。這麼多生意,家長會問孩子說話時間,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孩子說話早晚和智商有關係嗎?許多父母為他們的孩子說話早而自豪。有很多珍貴的父母,說孩子說話早,智力就會高。但我們不知道的是,沒有科學證據。
  • 「說話晚的孩子命好,是貴人語遲」?錯!2歲還不會說話,趕緊上醫院
    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常常會因為語言表達和理解的滯後,而使他們的整體發育落後,還容易形成內向性格[6],部分孩子長大後會偏向於從事研究型或數字方面的工作,愛因斯坦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然而也有部分孩子發展為語言障礙或學習困難,導致認知、讀寫、行為和精神問題的危險性增大[7-8]。
  • 武漢兒保中心: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我家女兒已經一歲3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什麼問題,但就是不會走路。而鄰居家的兒子滿十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會走路了。
  • 寶寶說話晚、走路遲,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
    寶寶大概到了2歲半到3歲左右,20顆乳牙差不多就都該長齊咯,附一張可愛的萌牙順序參考圖:家長們還總習慣把出牙的問題和輔食放到一起,問:不是的哦,千萬別本末倒置,4~6個月添加輔食之後,輔食性狀要及時進行由細到粗的改變,這樣做可以刺激牙齦、促進寶寶頜骨和牙床的發育,從而影響牙齒的萌出
  • 「聰明早說話,富貴晚出牙」,寶寶出牙真的越晚越好?別太無知了
    文|啞鈴媽媽俗話說:「聰明早說話,富貴晚出牙」,老一輩認為孩子長牙晚不僅是聰明智商高的表現,還是富貴人。在很多農村地區,普遍有這樣的說法,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寶寶長牙早晚受各種因素影響,最常見的導致寶寶出牙晚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寶寶長牙受各種因素影響,除了第一種,後面兩種家長要重視1.
  • 語言發育遲緩讓孩子不會說話,這些問題你應該先了解一下
    作為一家屹立於市場十三年的語言機構,我們不斷會聽到送孩子來上課的家長們向我們抱怨孩子的笨拙和自己的含辛茹苦,在育兒之路上並沒有犯錯的他們不明白孩子為何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大舌頭等等難纏的問題。
  • 若孩子有這4個特質,說明他們是「晚發育」而非長不高,爸媽放心
    孩子發育,除了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身高也成了很多父母的「心頭痛」。尤其是那些進入青春期,身高增加不明顯的孩子,眼看著別家孩子身高蹭蹭蹭的往上直冒,父母著急得不得了,為什麼自家孩子不長個?是飲食營養不夠充足,還是身體發育有問題?會不會就這麼定格在「矮個子隊伍」裡了?
  • 有些孩子不是長不高,而是晚發育,晚發育的男孩有這4大特徵
    大家問他有啥秘方,這位同學撓撓頭說:「可能是換水土吧,要麼我就是晚長類型的。」數月不見就有如此變化,有時候孩子長不高,真的只是比較晚發育而已。分析:孩子發育晚還是定型了,如何判斷?二是測骨齡,當骨骼年齡大於實際年齡的,意味著骨骺線閉合,人體生長達到極限,孩子基本上定型,長不高了。相反的情況下,說明孩子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只是目前還沒開始生長而已,這類屬於晚發育的。這種情況多注意下後天的因素,孩子長高沒問題。
  • 孩子說話晚,大多是這3類媽媽帶出來的原因,一招教孩子快速開口
    模仿靜態事物、模仿大人的動作、模仿大人的語言等等,這個時期如果媽媽多和孩子說話並告訴孩子一些簡單的詞彙,孩子都會用他們稚嫩的語言模仿。如果孩子沒有受到這樣的語言環境影響,則會造成孩子說話晚的現象。比如文章開頭麗麗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麗麗就是一位過於憂心孩子的新手媽媽,到了孩子該鍛鍊咀嚼能力的年齡,由於擔心孩子自己咬不爛食物,所以總是不給孩子吃硬的食物。結果到了3歲還不會說話,要知道孩子沒有在合適的年齡鍛鍊好咀嚼能力,是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能力的。
  • 不說話、說話晚、說不清,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寶寶不張口說話,很多家長都用「貴人語遲」來安慰寶寶和家人。 但家長聽說過「狼孩」的故事嗎? 被父母拋棄或丟失的孩子,機緣巧合下被野生動物「收養」。 語言發育的黃金期,「狼孩」整日與動物為伴,沒有接觸過任何人類語言。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有這3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好,智商低不了
    對於孩子的智商發育一直都是父母比較關心的話題,孩子的智力不僅影響自身的健康,對於以後學習、工作都要著重要的作用。孩子在睡著的時候,正是身體發育的時候,同時也是孩子腦復發育的高峰期。因為腦部發育好,孩子的智商就會高也就更聰明,所以,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睡眠問題。
  • 血型也會影響孩子智商嗎?四種血型智商排名在這,有自己的孩子嗎
    作為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所謂子成龍,盼女成鳳。當然最直接的,莫過於希望孩子有個聰明的腦袋,擁有過人的智商。其實孩子智商的高低主要源於先天的遺傳,許多人不知道,除了遺傳的因素,孩子的血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智商。簡單的說,不同血型的孩子智商方面也會存在著差異。
  • 5歲孩子每天11點多才睡覺,晚睡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嗎?
    文|全文共2053字,閱讀時間4分鐘閨蜜說這段時間柚子幼兒園放假後,每天晚上11點多才睡覺,有時候會更晚。經常會發生她和先生在哄睡覺時,孩子沒睡著,他們先睡著的情況。有時候強制他睡覺,孩子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嘟嘟囔囔的就是不睡覺。不僅自己不睡,還不讓爸媽睡。
  • 娃智商和媽媽身材有關,尤其這種身材的寶媽,生出的孩子智商不低
    眾所周知,孩子的智力發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遺傳,當然還有一部分也受到後天的營養和環境影響。但你知道嗎?孩子的智商也和媽媽的身材有關。記得之前在網絡上有傳言:「媽媽身材好,寶寶智商高」。內容稱:母親的臀部脂肪中含有的脂肪酸有助於寶寶的智力發育,而腰部含有的脂肪酸,也不利於智力發育。所以那些備孕時瘦腰、豐臀、腰臀比例更加完美的女性,更容易生出聰明的孩子。而最近,牛津大學也發表了一篇關於「女性身材和孩子智商之間關係」的文章。
  • 闢謠: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聽得多了,小玉也開始懷疑,孩子走路早晚,真的跟智商有關係嗎?1、別傻了,孩子走路早晚跟智商沒關係大約在孩子7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有行走的意願,有些孩子的意願會強烈到不願意坐著。孩子學會走路的早晚和智商、缺鈣還真沒什麼關係,一般是與發育和性格有關,發育主要是在肌肉力量和平衡感方面,性格似乎才是影響孩子走路早晚的一大因素。性格比較溫和的孩子,他們認為地面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安全感,所以在學習走路的時候就顯得小心翼翼,學會走路自然比較晚。
  • 血型也影響孩子智商?心理學家告訴你哪個血型的孩子更聰明
    血型是由父母的基因決定的,血型和智力都是先天性因素,哪個血型的孩子更聰明呢?他們不善於獨處,很容易情緒化和焦慮感。心理學家指出,B型血人群大多個性鮮明,活潑獨立,樂於和人交往,可以把人際關係處理的恰到好處。這類人也更容易受感動,情緒波動較大。遇見感興趣的事物會堅持到底,精益求精。 雖然說血型和智力有一定關係,但是這種關係並不是強關係,真正決定孩子智商的還是母親孕期給予胎兒的營養以及後天對孩子的培養。
  • 高智商的孩子,剛出生就和別人不一樣,會有這些表現
    經常被吵醒的孩子閨蜜珠珠剛生完孩子,是個可愛的小女孩,現在還沒滿月。珠珠是第一次生孩子,沒有帶娃經驗,所以平時照顧孩子的時候,特別小心,生怕孩子會出現問題。其實孩子經常被吵醒,說明孩子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很強,聽力也很棒,這是孩子大腦發育良好的表現,孩子將來會非常聰明。高智商的孩子,剛出生就和別人不一樣,會有這些表現孩子沒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有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