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後行後一句是什麼?這句話被曲解了幾千年

2021-01-10 少芝談娛樂

我們都學過論語中的一句話,叫:三思而後行。意思我們也知道,這是孔子教育徒弟的話,說的是做事情要多考慮考慮後果,不要太衝動,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當然了,這句話被後來幾千年的人們奉為真理,尤其是統治階級在告訴大眾和眾多的學子時,跟他們說做事情一定要考慮清楚,不說看明白後果,但最起碼也要計算好得失,再考慮做與不做。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這句話其實還有下半句,如果只從上半句來看,這話確實是這個意思,可是帶上下半句,這句話的意思就完全變了。這句話的原始出處是孔子評論魯國的一個大夫的。

當時和孔子同處魯國有一個大夫叫季文子。這個人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慢性子。這個人性子慢到了什麼程度呢?就是做什麼事情之前,都要考慮再三再付諸行動。按照當時季文子的說法,就是一件事情,要正面想一遍,然後把這件事的結果再推導一遍,最後再把這件事情可能造成的影響再復盤一遍。直到確定沒有錯了,再去實施。

就是這樣的習慣,讓季文子做官期間沒有出現過大的錯誤。那時候季文子可是魯國的正卿,而他的這種習慣再加上地位,也算是非常有說服力的。畢竟我們常說那句話叫「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嘛。這個季文子很明顯就是這其中的典型。因此有了這麼一個鮮明的例子擺在這裡,當時魯國上下許多的官員都紛紛效仿季文子的做法。結果當時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魯國大大小小的官員,說話做事都好像被人下了慢藥一樣,或者說這些人的反射弧好像都被拉長了一樣。

這事兒後來也被孔子聽說了,而且孔子的學生還問孔子,這事兒到底對不對,孔子當場就懟了弟子,說道:再,斯可以!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想三遍太多了,沒那個必要,一件事考慮兩便就可以做決定了。考慮得再多,也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如果大家都這樣做事情,按照這個節奏去造福社會,那工作效率還怎麼提高?

尤其是現在社會都提倡一個「雷厲風行」,這並不是說人做事衝動,而是說這個人辦事風風火火,把一些不必要的繁文縟節該省則省,這樣才能提高辦事情的效率。如果大家都按照季文子的那種方法去做事,想想那些辦事單位吧,本來效率就夠嗆了,大家再蓋一個章想三遍,恐怕大家什麼事兒都不用辦了,光把時間耗費在排隊上了。

那麼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當然也不能說全無道理的,在某些場合,如果真的拿捏不定的時候,多考慮考慮還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遇到一般的問題,就如同孔子說的,想兩遍就足夠了。真正需要做決定的事情,往往就是那麼一兩秒鐘的事情。如果真的拿不定主意,與其自己在那裡浪費時間進行自我博弈,還不如找個人商量商量呢,是不是?大傢伙一人想一遍,也比你一個人在那裡想三遍節省時間或有效率,對不對?

至於說為什麼後世會把三思而後行曲解了那麼長時間,這個就要歸咎於封建時期統治階層的意志了。那時候為了便於自己管理,自然是希望被統治階級越聽話越好的。所以這個三思而後行就被解釋成了真理,然後把條條框框羅列出來一大堆,告訴大家做錯事情的後果很嚴重,一定要考慮清楚再做。現在大家知道,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什麼了吧?

相關焦點

  • 俗語「三思而後行」,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世人誤解千年
    尤其是俗語文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聽過長輩們這麼教誨自己:「老話說……」這裡的老話其實就是俗語,也就是過去的先人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以提煉,總結出來的生活智慧,像我從小聽得比較多的一句老話就是「三思而後行」。
  • 古人講「三思而後行」,後半句僅僅4個字才是關鍵,卻鮮為人知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人們對儒家思想極度推崇。大家熟知的「三思而後行」,實際上就是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一、「三思而後行」的出處和典故「三思而後行」出自《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 勸你三思而後行!
    勸你三思而後行!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1年1
  • 《論語》|三思而後行?孔子卻不這樣認為
    思與行就是思考與行動,是人的兩種行為,處理好二者的關係,關係到事業的成敗。有人認為,思考得越多越成熟,成功的可能就大。魯國大夫季文子做事就喜歡三思而後行,孔子卻認為不用這樣。01 思與行的關係「三思而後行」,說明了思與行的關係。
  • 「三思而後行」是最大的錯誤!
    他為人謹慎,做事之前「三思而後行」,孔子聽說後,評論道:「再,斯可矣。」對於「三思而後行」孔子是什麼態度呢?孔子說了「再,斯可矣。」關鍵在於「再」字。目前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加」的意思,就是說,再多加思考幾次。意味著同意多次考慮。
  • 遇事三思而後行 莫因衝動毀終身
    遇事三思而後行 莫因衝動毀終身 2020-08-13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思而後行」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三思而後行應該要承認,孔子說的「三思而後行」在實際生活中的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正確的,的確應該牢記這句話,做任何事情或者作出任何決定,都應該反覆考慮。考慮什麼東西呢?三是還要考慮萬一行動失敗有可能會導致什麼後果,失敗之後又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及時補救,儘量將失敗導致的損失降到最低,同時採取新的行動,儘快爭取獲得新的成功。
  • 常有人曲解《論語》,而孔子罵人的髒話,流傳千年卻成精句
    經過這樣一解讀主句話的意思就變成了,對待勞務人民就應該像對待牲畜那樣,不用講什麼道理知識,只需要用鞭子奴役就行。這話讀起來,仿佛孔子將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而實際上這句話的正確解讀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真正的意思是:如果人民掌握了生產技術,就不要幹涉他們,如果還沒有掌握,那就需要傳授指導他們。
  • 能否說一句家鄉的方言,看看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能否說一句家鄉的方言,看看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意思?那我就先說一句:「要是交著不得勁就上牆旮旯尼去,一手扶著夜了蓋一手按著隔了白或者撓撓胳肢窩納尼可能刺撓滴慌」。大家能猜出我老家是哪裡?能看出這句話的意思嗎?
  • 感悟人生:遇事要冷靜,三思而後行!
    讓我們一起到這井裡去住吧。」另一隻回答說:「這裡的水如果也幹了,我們又怎麼爬上來呢?」寓意這故事告誡我們,凡事要三思而後行,切不可輕率從事。衝動的情緒做出的事,幾乎都是違背理性的,甚至和自己的初衷都完全不同,事情發生後,只能是追悔莫及和肝腸寸斷,而且這種後悔可能是一生的,直接會影響了人的一生。遇事要冷靜,沉著應對,三思而後行。
  • 「三思而後行」:吾日三省吾身,自省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吾日三省吾身,自省而後行三思而後行,傳承了幾千年的經典話語,也是做人做事之根本。《論語》:吾日三省吾身。「三省」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無論做人做事,都要具備不斷反省,不斷給自己挑錯的習慣,這就是對素質高低一個反觀。晚清名臣曾國藩。
  • 這些熟知的名言,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後半句,精闢
    人生酸甜苦辣,書中自有滋味——感謝關注「四味書」很多人名言我們只知道前半句,也就曲解了作者本來的意思,下面小編就給小夥伴們盤點一下那些耳熟能詳的名人名言的後半句,記得收藏轉發哦!老來多健忘這句話不少人理解的是,人啊一上了歲數就開始糊塗了,其實這是白居易的詩《偶作寄朗之》。它的後半句是「唯不忘相思」。多麼美的情話,可不是形容糊塗的糟老頭子。
  • 做事要三思而後行,才能夠做到恰如其分,否則可能引來麻煩或後患
    人們往往會像子貢一樣,覺得做過頭總比沒做到要好一些,其實這是種心理誤區。有時候,過頭了比沒有還糟糕得多,危害也大得多。就說最簡單的飲食問題:一頓飯吃少了一點,或者說根本就沒吃飯,那不過是餓得快一點而已。可是,如果吃多了,就沒那麼簡單了,輕則吃酵母片、多酶片,重則拉肚子,進醫院。這是大家都有的生活體驗。做人做事也是如此。
  • 女人主動接近你,大都抱有這4種目的,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我就主動找他聊天,主動問他平時有沒有什麼需要的,我可以幫忙。漸漸的我們兩個話題越來越多,彼此也更加了解,我認識這個時候時機已經非常成熟,我就主動向他表白了。他也喜歡我,但是他告訴我本來以為我不喜歡他,現在想想終於明白我為什麼之前總是主動找他啦。 如果女人突然主動接近你,那她可能是為了錢。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些被斷章取義後曲解千年的名句
    年幼時不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長,長大後又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成就,年老了還遲遲不死,這樣的人簡直就是世上的禍害。」用網友們的話來表示就是: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四、以德報怨如今的意思: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 凡事三思而後行,切不可輕率從事;壞人無論大小都應堅決加以懲治
    讓我們一起到這井裡去住吧。」另一隻回答說:「這裡的水如果也幹了,我們又怎麼爬上來呢?」寓意:這故事告誡我們,凡事要三思而後行,切不可輕率從事。跳蚤和人有一天,一隻小小的跳蚤在一個人身上跳上跳下,不斷地叮咬他,弄得他極其難受。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到底該如何理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到底該如何理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本是老子《道德經》中的一句原文,而且在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那就是「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所以在這樣的大氛圍之下,往往只會對這句話進行片面的解讀,也就是字面上的理解。天地不仁,意思就是天地沒有仁慈之心,是非常無情的存在。以萬物為芻狗,所謂芻狗就是以稻草紮成的狗,屬於古時的候祭祀用品,但是祭祀完後就會被丟棄在一旁,無人問津,那麼就可以理解為,天地對世界上的一切都沒有仁慈之心,全都當成沒用的廢物垃圾一樣看待。
  • 「男人說這5句話最傷女人心,如果一句沒說,請你好好珍惜」
    從男人嘴裡說出這五句話,最傷女人心,我尤其想提醒男人一句,希望你們情商能高一點,就算吵架,也分清什麼話可以說,什麼事不能做。我這位鄰居和丈夫結婚三十年,過了大半輩子,卻始終沒能培養出感情,更沒能收穫幸福。這三十年,男人家裡不管出什麼事,她都沒有參與的權利。每次姑媽想做一件事情,只要與姑父的意見不統一,姑父就會說:「這個家裡,沒有你說話的份」。
  • 孔子的這十句話,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誤解:這句話出自《論語·陽貨》,一般在感情上受過傷害的男人比較喜歡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半句話來憂傷感懷,堅決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卻沒有幾個男人能說出後半句:「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編表示,這句話並非歧視女性,孔子也並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 黃齡成團感言被曲解,工作室回應:一傳十傳百造成,寧靜敏感帶了節奏
    原本是開心值得慶祝的一件事情,但七位姐姐剛剛成團疑似就出現小團體分裂,互相抱團的狀況,事情的緣由是因為黃齡在獲得第七名後,發表成團感言時,一句「最想成團的是你們六個乖乖」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