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禍國」之萬曆 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之謎?

2021-01-08 周雨果兒

萬曆皇帝是明朝第十三任皇帝,即明神宗(1563-1620),明朝之所以會滅亡,史學家稱都是萬曆皇帝惹的貨,眾所周知萬曆皇帝有三不政策,不早朝,不接見大臣,不批閱奏章,整整二十八年不上朝。

萬曆

除此之外史學家還稱萬曆之所以怠政,是因為他的幕後推手鄭妃,那麼鄭妃又是誰呢?她百般迷惑萬曆又有什麼目的呢?說起鄭妃她可是神一般的存在,因為她即不是國色天香的美人,也不是什麼身份尊貴的大小姐,而是典型的窮苦人家出身的女兒。

父親鄭承憲是京城的一個小官,因為官職實在太小,所以薪水也少的可憐,所以當時的鄭家,基本上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直到後來這鄭氏選上了秀女進了宮,之後又一步登天當上了皇貴妃,日子才好過了起來。說起鄭氏她11歲就嫁給了一個叫孝廉的做妾,說實話一個11歲的小姑娘,連什麼是妻什麼是妾都還不懂呢,就被孤零零的送到陌生人家裡。由於人小害怕就成天坐在那抹淚,孝廉看這麼小,就又送了回去,但是送回去又能怎樣呢!根本問題還是沒解決,家裡還是窮,還能怎麼辦呢?

三年後這鄭氏又出嫁了,這一回就更悲劇了,不但沒嫁出去,還鬧了一個天大的笑話,本來這回要嫁的是隔壁一個鄰居,也算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可婚禮當天男方家掉鏈子了,聘禮都還沒湊齊呢,就直接跑來接新娘子了!那新娘家肯定氣不過啊,一言不合雙方就大打出手,加上看熱鬧的多,結果可想而知。這門婚事又黃了。要知道古時候最注重 這名節了, 這鄭氏連續兩次都沒嫁出去,不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事傳開了以後,她的名節算是徹底毀了,怎麼辦呢?剛好這時侯,宮裡傳來消息說皇上結婚三年了,都還沒有孩子呢,這可是個大問題啊?

而當時皇上也才17歲。按現在的說法都還沒成年呢,幹嘛就火急火燎的要孩子呢?本來還一臉生無可戀的鄭氏,卻無意間聽說了這事,她就想即便是以後嫁人也嫁不到好人家了,要不就趁此機會進宮,心許以後還能有什麼出人頭地的機會。於是鄭氏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選秀,後面呢不但選上了,還直接封了妃嬪

這時我們就想到了,一個涉世未深的姑娘,以後要跟幾十個人搶老公,這日子肯定是水深火熱啊!如果你真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進宮不過個把月的時間,這鄭氏,不、應該是鄭妃!就火速的收服了少年天子。獨得萬曆的專寵,之後還在禍國妖姬的路上執迷不悟,越走越遠。

這鄭妃是怎麼俘獲天子的心的呢!因為萬曆皇帝(朱翊鈞)和鄭妃有共鳴,從小都是「苦命」的娃,萬曆五歲當太子十歲當皇上,朝廷上的事有老師張居正管著,後宮裡的事有母親李太后擔著,看起來好像只要裝模裝樣耍個帥,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事實恰恰相反,而且比起鄭妃悲劇的童年,萬曆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萬曆的老師張居正,是當時的內閣首輔,不但自己教,還請了六個老師,想要把他教成一位千古名君,對於才10多歲的孩子而言,是不是有些苛刻呢!張居正要求萬曆每天5點起床,寒冬酷暑都是這樣,全能無休,有一年冬天萬曆就賴了一會床起晚了,結果不但被張居正數落半天,還連著罰抄了好幾本書,才總算是過關了。

據說有次萬曆喝了點酒,非逼著兩宮女唱民間時令小曲,宮女不會啊,瑟瑟發抖杵在那,萬曆一氣之下就命人把宮女頭髮剪了,一般來說皇帝別說剪宮女頭髮了,就是直接把宮女殺了也不為過,但這事傳到李太后那裡,太后連辯解的機會都不給,就讓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跪著,跪了起碼有六七個小時了,太后不但氣沒消,而且越想越來氣,萬曆身為一朝天子,卻逼著宮女唱時令小曲,放浪形骸就不說了,還罔顧人命,這哪是一代天子會做的事情呢!不行,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我還是把他廢了,另立明君吧!本來吧李太后罵也罵了,罰也罰了,也沒鬧出什麼人命來,就這麼收場了吧,可你聽聽廢帝的話都說出來了,直把這萬曆嚇得呀,當下就驚慌失措,六神無主了,只能一個勁的磕頭認錯了,磕的那叫一個狠,沒幾下就頭破血流了,看到這一幕李太后才鬆了鬆口,說;廢帝就算了,但是呢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既然你已經知錯了,就寫個罪己詔,向天下人認個錯吧!

經歷這些事,才知道萬曆的童年有多悲慘了吧!不是一路人,不進一家門,所以萬曆見了鄭妃以後,發現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這也就為萬曆專寵鄭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兩人除了經歷相似,脾性也十分對味,都是一樣的特立獨行,荒誕不羈,怎麼說呢?先說這鄭妃,長得楚楚可憐,性格卻大膽直率,經常把那些太監、宮女嚇的夠嗆,比如她會是不是蒙住萬曆的眼睛,摟住萬曆的胳膊,這些行為在現在看來再正常不過了,可如果是在古代,還是發生在女子身上,對象又是九五之尊的皇上,那麼評價就是一個詞『大不敬』!

至於萬曆呢,作風就更加荒唐任性了,其中就有一個著名的宮廷秘聞,能夠證明這一點,說是有一天,萬曆照常去給李太后請安,可沒想到李太后不在宮中,他就四處閒逛了一會,逛著逛著萬曆就發現了一個清秀的小宮女,若在平常,這樣的小宮女萬曆是看都不會看一眼的,可他當時無聊啊,不但看了,還越看越順眼,看順眼了頭腦一熱,把那宮女給寵信了,這行為要是在現代,就構成犯罪了,在古代呢這就更嚴重了,姑娘的清白被毀了,這一輩子算是徹底完了,但是萬曆是皇上啊,他哪會在乎這些呢!寵信之後一句話不說,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之後呢是該選秀選秀,該選妃選妃,早把那宮女忘的是一乾二淨了。對於皇室來說這夠荒唐的,萬曆和鄭妃也是特立獨行的主,自然是越看越對眼,越看越喜歡。鄭妃一進宮就能得到萬曆專寵,而且幾十年來榮寵不衰。由於脾性對味,萬曆放棄了後宮的「一片森林」,獨寵鄭妃這一棵「大樹」,可沒想到,萬曆這一寵不但寵過頭,還接連壞了祖上的規矩,結果引發了一場漫長的君臣大戰,這大戰的一頭是萬曆和鄭妃,另一頭就是滿朝的文武大臣,那麼這場大戰怎麼開演的呢!回答之前還得提到之前那段,萬曆一時興起寵信了一個姓王的宮女的事,這成了萬曆一生中最大的恥辱,原來一夜風流過後,萬曆怎麼也沒想到,那宮女竟然懷上了,之後肚子一天一天變大,這哪能瞞的住呢?很快這事就被李太后給知道了,結果是想當然,事情又鬧大了。

萬曆這時才知道宮女懷孕的事,第一反映就是打死也不能承認,宮女身份低微、姿色也一般,這要是傳出去,不是顯得自己又好色又沒品嘛!所以不管李太后怎麼問,萬曆都是隨口打哈哈,拒不認帳。可是李太后是誰呀!縱橫後宮數十年的女人,隨手拿本書來就把萬曆的老底給揭了!萬曆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身邊一直有個叫《內起居注》的東西,裡面記載了他平時的生活情況,比如去了哪、和誰見面、幹了些什麼都記得一清二楚。

李太后隨手一翻,就找出了萬曆寵信王宮女的證據,讓萬曆是想賴也賴不掉!儘管萬曆一千個不願意,李太后還是逼他把王宮女給娶了,因為王宮女肚裡懷的是萬曆第一個孩子。李太后思孫心切,趕緊把孫兒的名分給定了,所以王宮女一夜之間就麻雀變鳳凰,做了王恭妃,之後也如李太后所願,生了一個大胖小子,他就是皇長子朱常洛。結果所有人都樂開花,唯有萬曆悶悶不樂,怎麼回事呢,原來萬曆的生母李太后,之前也是一個宮女,為此萬曆還看了不少人的臉色,可眼下自己生了個兒子,可親媽也是宮女,更關鍵的是這兒子還是皇長子,這事情就麻煩了,因為明朝有一個規矩,是關於立太子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嫡子就是正宮皇后生的兒子,但是萬曆不待見這皇后,所以可能都不會有兒子了,因此不出意外的話,王恭妃生下的皇長子,就是下一任皇帝了。

也就是說萬曆沒品寵信了宮女,還可能讓宮女的兒子,重蹈自己的覆轍當皇上,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萬曆肯定不樂意啊!為此他就明著暗著開始破壞祖宗定下的規矩,什麼規矩呢?按說皇長子出生應該大大肆慶祝一番,可萬曆以皇長子為恥,哪會慶祝呢一句一切從簡,就把這事打發過去了。

然而幾個月後,鄭妃也生產了,而且生的是位公主,可結果呢,萬曆卻大擺宴席,好好慶祝了一番,你想啊!皇長子出生比公主出生還要簡單,這明顯不合規矩吧,大臣們顯然把這些看在了眼裡,同時也明白萬曆心裡的那點小九九,就都沒說什麼,然而接下來的一件事,徹底打破了大臣們的底線!把他們給惹急了。

隔年的時候,鄭妃又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不但大肆慶祝,還下了一道聖旨:鄭妃賢淑聖德,勞苦功高,升為皇貴妃,大臣們知道這事後,一個個氣的眼圈都紅了,王恭妃生下皇長子後還只是個妃子,鄭妃生了皇三子,卻升了皇貴妃,位份比王恭妃還高,這明顯不是亂了規矩嘛!要知道皇長子可是未來的太子,他的母親位份只能比皇后低,鄭妃又不是皇后,豈能踩在王恭妃頭上,於是大臣們就紛紛開始上書,要求萬曆把鄭妃的位份也提上去,可萬曆不願意,這時鄭貴妃給出了個餿主意,說:乾脆把這些奏章都留在宮中,看那些「老傢伙」能怎麼樣!萬曆一想也是,我是皇上幹嘛要受那些大臣們的威脅!就這樣把奏章都丟到一旁,果然大臣們一看,遞上去的奏章都石沉大海,之後也就不怎麼提這事了。按說這一波過去了,萬曆和鄭貴妃就應該收斂一點了吧!可鄭貴妃越發不安分,心想萬曆兩次為她壞了規矩,結果都相安無事,那麼有萬曆罩著,是不是也能過把皇后的癮呢!於是鄭妃專門找了個機會,有一次出行,她就使用了皇后的排場(絳引幡),這個在古代是不允許的,貴妃有貴妃的幡,不能使用皇后的幡,貴妃擅自使用皇后的排場,這明顯是制國家理法於不顧,很快這事傳到了太后那裡,太后自然是勃然大怒,心想這鄭妃已經被萬曆寵的沒邊了。我這婆婆就得出面管管了,她把萬曆叫到跟前,讓萬曆嚴懲鄭貴妃,萬曆卻說:鄭妃給寡人生了好幾個孩子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要不把她東西全部換成和皇后一樣的吧!

太后一聽,這是要廢后的節奏啊!皇后出身好、性子好又沒犯過錯,怎能輕言廢后呢,太后一句話,不行!這一回試探讓鄭妃徹底明白了一點,有李太后在作梗,自己是不能當上皇后的,怎麼辦呢!鄭貴妃又想了,既然自己當不上皇后,那讓自己兒子當太子也行啊!為此她又給萬曆準備了一場大戲,

一天鄭妃和萬曆來到寺廟祈福,祈福的時候呢,鄭妃說:皇長子生性木訥,當了太子以後大明江山恐不保,要不我們算上一卦,看看洵兒適不適合當太子吧!萬曆本來就不待見皇長子,自然是連聲叫好,結果可想而知,兩人抽了三次籤,次次都是上上籤,於是萬曆就對鄭妃放話了,一定會立皇三子為太子。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整個朝廷都知道了這事,於是萬曆鄭妃和大臣們關於立太子的拉鋸戰開始了!大臣們紛紛上書要求立皇長子為太子,可萬曆卻說了,皇長子年齡尚小,現在還為時過早,大臣們又說了,你也是五歲的時候當的太子,現在皇長子都六歲了,也不小了。萬曆也沒轍,找了個藉口,降了好幾個老臣的官,想殺雞儆猴,讓大臣們別在提及此事,可沒想到,還是有些大臣不怕死,一個個扛著「炸藥包」就往上衝,畢竟為這事死了以後能名垂青史,所以越鬧越大,加上中央官地方官,搞得整個朝廷上下烏煙瘴氣。這時鄭妃說了,老辦法拖著吧,萬曆後來就也拖著,可架不住大臣們天天早朝狂轟亂炸,讓立太子,結果鄭妃又說了,乾脆眼不見為淨,早朝別上了,於是萬曆不但早朝不上,大臣不見,奏章也不批,整日就和鄭妃膩在一塊,要不醉生夢死、要不就歌舞昇平,發生什麼事,都不管不問,就這樣持續了整整二十八年。

相關焦點

  • 萬曆皇帝10歲即位,在位48年,卻有28年沒上朝,不是因為懶
    自從因為幫著自己寵愛的妃子和最喜歡的兒子爭國本之後,遭到大臣們迎頭暴擊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很大。從這件事情之後,萬曆皇帝越來越少出現在公開的場合。作為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四十八年,即位的時間中有著二十八年不上班的情況。和歷史上不少皇帝一樣,萬曆皇帝也經歷了一段前明後昏的人生政治生涯。那麼這二十八年躲在後宮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到底是為什麼?是因為懶?
  • 明朝萬曆皇帝為什麼幾十年不上朝
    而在文史界流行著「明朝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萬曆之怠惰」的說法。史學家們對此也是爭論不休,各有看法。不可否認,明朝自萬曆開始便已經顯出頹敗之勢,而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便是作為一國之君的萬曆連續幾十年不曾上朝,實為明朝「曠朝第一人」。
  • 明朝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難道不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架空嗎?
    而追究起來明朝滅亡的原因,說法更是眾多,從一開始的討論明朝內鬥消耗太大到崇禎皇帝在做藩王時沒有受到過系統的帝王教育,甚至還有人提出來了明朝的滅亡,實際上是從萬曆皇帝開始的,因為他的不上朝,讓明朝內外癱瘓,那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就真的不怕被別人架空奪取江山嗎?
  • 萬曆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為什麼沒有被架空?從國本之爭拆解端倪
    但萬曆不幹,堅持三王並封。但大臣們也不幹,首輔王錫爵只能請辭。首輔就是悲催的命,夾在大臣與皇帝之間太難受。大臣們幹廢首輔之後,接著幹皇帝,然後萬曆被幹慫,收回成命。但是,這事還沒完。萬曆跟大臣們搞起了冷戰,君臣關係也就沒法好了。萬曆說:你們不同意我的太子,我就不幹活;大臣說:你不幹活就不幹活,原則問題死也不能讓。國本之爭,幹了十五年之久。
  • 萬曆皇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是懶惰怠政,還是有難言之隱?
    中國歷史上不愛上朝理政的皇帝大有人在,如果搞個不愛上朝大賽,評選出其中之最的話,那麼這個冠軍,恐怕是非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莫屬,且沒有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在這48年中,這位仁兄居然創造了將近30年不上朝的記錄!您說他不奪冠,誰還能爭這個第一?
  • 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二人誰的能力更強?
    明朝皇帝多奇葩,但神奇的是,皇帝再怎麼奇葩,朝廷都能運轉下去,這得益於明朝獨特的內閣制。皇帝有沒有坐在龍椅上不要緊,只要內閣存在,政務就不會混亂。因而,明朝皇帝是好是壞,不能以上不上朝作為評判的標準。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孫子萬曆皇帝朱翊鈞都有一樣的毛病,不愛上朝。
  • 萬曆再也不上朝了
    公元1587年,是為萬曆十五年。這一年,年輕的萬曆皇帝才不過24歲,但已經御宇十五年之久。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近三十年不上朝還能牢牢掌握皇權?憑的是什麼?
    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並不是說他對朝政不聞不問,他是個聰明的人,對時局看得很清楚。當時文官集團勢力太大,而且非常團結,作為皇帝,很多事情無法做出決策,而是被文官集團把持著。為了不讓自己被架空,他牢牢抓住皇權,只要權力不旁落他人之手,那些文官再怎麼折騰也翻不了天。
  •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考古專家挖掘其陵墓,才知道錯怪了他400年
    歷史上,萬曆皇帝是有名的曠工皇帝。他自1573年登基,到1620年駕崩,在皇位上超長待機48年。而不上班、不開會、不見大臣、不批文件地消極怠工,則長達近30年。遍覽明朝史學資料,學者們對萬曆的評價幾乎一致:「明實亡於萬曆」。他除了不上朝,他還貪財、好色、任性妄為、做事拖拖拉拉,立太子之事扯了15年才搞定。
  • 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他在宮裡幹什麼,君權的掌握情況如何?
    歷史上人們只知道萬曆皇帝多年懶政,不上朝,不作為。而對其具體原因知之不多,尤其我們普通大眾不太了解。張居正首輔十年萬曆皇帝朱翊鈞,九歲登基,對朝政不可能有多明白。這期間有兩個重要人物,張居正,馮保。張居正是大學士,後被封為首輔,元輔。馮保是陪著萬曆長大的太監,被萬曆親切地稱為大伴,執掌司禮監。
  • 萬曆30年不上朝是真的懶?郭沫若打開他的棺材,恍然大悟!
    萬曆30年不上朝是真的懶?郭沫若打開他的棺材,恍然大悟!文|雯雯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而其中萬曆年間的朱翊鈞(明神宗)在位的時間是最長的,可這位明神宗作為皇帝卻頗具爭議,縱使他在位長達幾十年之久,卻因為幾乎就從來不怎麼上早朝,因此有人稱他是明朝最懶的皇上。
  • 曾經誤認萬曆和嘉靖,因為他們都不上朝,其實兩者相差太大
    以前看明史時,可能受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所以總以為萬曆皇帝和嘉靖皇帝是一類人,因為在以往的史書中,常強調明史中的皇帝不學無術,萬曆和嘉靖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因為他們為了國事不顧一切,成天躲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根本不上朝,如果沒有明朝的制度慣性,大明王朝就完蛋了。
  • 嘉靖萬曆爺倆幾十年不上朝,他們又如何把控朝局不失控呢?
    嘉靖和萬曆這爺孫倆是大明朝非常獨特的皇帝,兩人當政期間都有很長時間不上朝。雖然嘉靖、萬曆兩朝並沒有因為皇帝長期「曠工」而引發政治危機,但是這兩朝給大明王朝還是埋下了覆滅的禍根。 嘉靖、萬曆爺倆長期不上朝都有各自的特殊原因,由於明朝特有的政權制度,既然皇帝不上朝也並不會失去去朝局的掌控。
  • 盤點明朝3位長期不上朝的皇帝,其中有一位二十多年都不上朝
    明朝是歷史上一個比較奇葩的朝代,據記載,明朝共傳16位皇帝,享國276年,其中皇帝不上朝的時間長達121年,幾乎佔了一半;但偏偏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的經濟、文化,包括軍事等,都發展很快,這在歷史上也算是個奇蹟了。而這裡就來盤點下明朝不上朝時間最長的三位皇帝,來看看都有誰吧。
  •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他是如何掌控帝國大權,不旁落的
    有人提出皇帝不上朝不見群臣,如何處理朝政,就不怕群臣架空自己的權利嗎?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以退為進掌控朝局 皇帝作為帝國的最有權力的人,他底下擁有不少擁有不少能人,萬曆皇帝因為對文官集團的不滿意,他就不不上朝跟他們直接碰面,而改為單獨會面,從而避免和文官集團的交鋒,他只需要保證自己的權利有人聽從,張居正死後基本上就沒有那個內閣首輔可以直接跟萬曆交鋒,這個時候他選擇單獨會面大臣是十分聰明的,就算他們有異議也不好和皇帝爭執
  • 萬曆皇帝為什麼由勤奮轉而長達三十餘年的「罷工」?
    造成皇帝與大臣針鋒相對的局面。嘉靖皇帝後期沉迷煉丹,也曾長時間不上朝,朝廷政務由奸相嚴嵩把持長達十餘年,甚至祭祀太廟都由嚴嵩"代祭"。使得邊防廢弛,朝廷內部結黨營私,明王朝在衰落的路上越行越遠。雖然也有大臣不斷上書勸諫皇帝(例如海瑞),但嘉靖駕馭臣子之術高超最終結果皇帝還是該煉丹煉丹,就是不上朝。
  • 明朝滅亡都怨萬曆皇帝嗎?大家都誤會了,他其實是難得的聖君
    說不定沒有了皇帝,老百姓活得更加安逸,還不用交稅。當然啦,乾隆皇帝說明朝毀滅於萬曆皇帝之手,也也不是瞎咧咧,是有一定理由的,因為萬曆皇帝確實很少上朝,不理朝政,當然這是有原因的。當時萬曆皇帝和自己手下的文臣不對付,他一上場,那些文臣就開始批評他,甚至還討論他的家務事。
  • 萬曆皇帝不立朱常洛為太子,說是宮女生的,其母說你也是宮女生的
    朱常洛長大之後,萬曆皇帝卻遲遲不肯冊立太子,作為皇帝,有兒子不立太子,這是極不正常的。有一天,萬曆皇帝到慈寧宮給其母李太后問安,李太后問他,為何不冊立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卻說,他是都人之子,都人,就是宮女的意思,語氣非常不屑。
  • 鬼首天龍 | 萬曆皇帝與鄭貴妃
    這個福王是萬曆皇帝的鄭貴妃生的兒子,是萬曆皇帝的皇三子。既不是嫡長子也不是庶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制,怎麼也輪不到這個大胖小子做太子。因為萬曆皇帝對鄭貴妃情有獨鍾且一往情深,動了廢嫡廢長的念頭,想冊立這個他深愛著的女人鄭貴妃所生的兒子當太子。遭到群臣強烈反對。於是萬曆皇帝開始鬧情緒不再上朝,作為老闆的他消極怠工甚至無辜曠工28年,這是一個非常荒誕的節奏,可以說前所未聞,前所未有。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在張居正身後對其家族抄家殺戮?信仰崩了!
    大明萬曆年間,這是一個極為重要,也撲朔迷離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之初,原本日薄西山的大明朝竟是陡然止住了頹勢,隱隱有了中興之兆;也同樣是在這個時代,大明朝在國勢糜爛中,最終不可逆轉的滑向了深淵。而在這時代中,最為重要的兩個人,莫過於萬曆皇帝朱翊鈞,還有最強首輔張居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萬曆皇帝與張居正之間複雜的情感!一、帝師張居正,是他一手造就了萬曆皇帝隆慶皇帝早死,萬曆繼位之初尚且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