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萬曆爺倆幾十年不上朝,他們又如何把控朝局不失控呢?

2020-12-21 騰訊網

嘉靖和萬曆這爺孫倆是大明朝非常獨特的皇帝,兩人當政期間都有很長時間不上朝。雖然嘉靖、萬曆兩朝並沒有因為皇帝長期「曠工」而引發政治危機,但是這兩朝給大明王朝還是埋下了覆滅的禍根。

嘉靖、萬曆爺倆長期不上朝都有各自的特殊原因,由於明朝特有的政權制度,既然皇帝不上朝也並不會失去去朝局的掌控。

明朝特有的「票擬」、「批紅」制度讓皇帝完全可以宅在後宮,不需要時時上朝與朝臣事事商議。

三省六部的奏章遞交給內閣,內閣成員分別對每一份奏疏進行摘要,並將內閣的處理意見寫成票擬貼在奏疏上遞交給皇帝,其中內閣只將一些重要的票擬呈遞上去;皇帝一般只看票擬上面內閣的意見,覺得處理沒有問題就交給秉筆太監用硃筆批示「同意」,再交給掌印太監蓋玉璽,發還給內閣,奏疏上的事情就算處理完了。

明朝的這套流程非常的精妙,內閣、太監成為互相制衡的政治勢力,內閣的權力無法逾越皇權,太監的勢力也只能染指內廷,無法對外廷事務進行過多幹涉,特別是軍權,而皇帝卻完全依靠內閣和宦官處理朝政。

皇帝並沒有失去對權力的把控,處理政務的一撥人提供意見;批紅、蓋章的一撥人對他們進行監督;皇帝既可以任免內閣,更能替換宦官,簡單地說,內閣和宦官都在給皇帝打工。

搞清楚了明朝內閣、宦官的制衡原理,就能明白為何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完全可以幾十年不用上朝去,卻可以完全把控朝局不失控,這爺倆也全靠這套制度才能悠閒地躲在後宮忙自己的事情。

嘉靖和萬曆不上朝有自己的原因,但是又有很大的區別:一個不需要上朝;一個不願意上朝。

嘉靖皇帝不需要上朝,他是整個明朝十多個皇帝中最聰明,最具有帝王權術,最有把控能力的皇帝。他將權謀詐術玩弄得爐火純青,他完全沒有必要天天上朝去面對一群言官清流,對嘉靖皇帝來說,上朝其實是浪費時間。

嘉靖皇帝的時間很緊張,因為他要修道煉丹,從17歲當皇帝就開始信奉道教的嘉靖皇帝從來沒有放棄自己得道成仙的願望。已經是九五之尊的嘉靖皇帝在皇宮裡依然如同道士般虔誠的修煉。

修道的嘉靖皇帝並沒有放棄對權力的把控,在嘉靖朝,從楊廷和到嚴嵩、徐階,中間好幾任內閣首輔,這些都是大明朝赫赫有名的名臣或者名奸,但在嘉靖皇帝手裡完全就是提線木偶,除了給嘉靖皇帝幹活外,就是幫他找錢修道觀,建宮殿。

嘉靖皇帝沒有時間上朝,完全不影響大明帝國正常運轉,這既源於那套權力制衡的制度,也源於嘉靖皇帝對內閣閣員及朝中重臣的完全把控。

嘉靖皇帝的孫子萬曆皇帝也有二十多年不上朝,他卻完全出於無奈。

萬曆皇帝前十多年有名臣張居正幫他打理一切,一代名相張居正大刀闊斧的改革,將明朝的國運至少延續了50年。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以為不再受到亦臣亦父的張居正的強勢控制,卻沒有想到沒有了張居正,萬曆皇帝完全搞不定朝中那幫油滑了200年的文官們。

萬曆皇帝想立自己喜愛的兒子為太子,卻無法得到朝臣的同意,這要是放在嘉靖皇帝那裡,幾乎都不是個事兒,但是萬曆皇帝卻毫無辦法,和朝臣們鬥爭了很多年,甚至連內閣首輔都鬥垮了幾任,依然無法實現自己的心願。

萬曆皇帝對政事越來越失望,他無法想像自己作為皇帝,前十年受制於權臣張居正,好不容易熬了張居正,依然無法逃脫朝臣對皇權的影響。萬曆皇帝倦了,他開始消極的怠工,於是就選擇了不上朝,既少與朝臣磨嘴皮子,又能給自己一些清淨。

萬曆皇帝不上朝,並不等於放棄權力,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放棄這至高無上的權力。萬曆皇帝依然是靠著內閣、宦官這套制衡班子來達到對朝局的把控,只是他完全沒有爺爺嘉靖皇帝那麼用心而已。

萬曆皇帝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不願意上朝,他在萬曆十五年左右發生過意外,導致腿有殘疾,皇帝走路是瘸的,這有損大明顏面,所以萬曆皇帝基於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就徹底的不上朝了。

嘉靖、萬曆爺倆怠政幾十年,他們對大明帝國的傷害非常的大,文官集團日益坐大,並且加劇了派系黨爭,文官集團和宦官逐漸失去了皇權的約束,他們對明朝的政治腐敗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皇帝逐步放鬆了對權力的把控。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二人誰的能力更強?
    因而,明朝皇帝是好是壞,不能以上不上朝作為評判的標準。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孫子萬曆皇帝朱翊鈞都有一樣的毛病,不愛上朝。但不上朝不代表不管事,更不代表他們會把軍政大權交付給大臣,祖孫倆通過內閣,依然牢牢地控制著政權,重大事務也必須他們點頭才能實施。說白了,他們只是換個地方上班而已。反觀嘉靖帝的堂兄正德帝,是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倒是上朝不綴,但還不如不上呢。那麼,嘉靖和萬曆的區別在哪裡,誰的能力更強呢?
  • 嘉靖帝和萬曆帝皆幾十年不上朝,看似一樣,專家:有本質區別
    嘉靖帝和萬曆帝皆幾十年不上朝,看似一樣,專家:有本質區別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有這樣的兩位皇帝,在位的時間都長達四十多年,但是也都有著幾十年不上朝的事情發生,他們就是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這是一對爺孫,兩人都非常的任性,但是不上朝歸不上朝
  •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他是如何掌控帝國大權,不旁落的
    有人提出皇帝不上朝不見群臣,如何處理朝政,就不怕群臣架空自己的權利嗎? 無法立自己想要的太子,乾脆就不立太子 萬曆深知他的爺爺嘉靖因為太子的問題跟朝臣發生了很大的矛盾,他一直想立福王朱常洵為太子,無奈朝臣反對他們更願意朱常洛成為太子,這個時候的萬曆也是十分悲屈的,他就一直沒有立下太子,一方面保證了群臣沒有主心骨,就算造反也不知道找誰,保證了萬曆權力的穩定。
  • 曾經誤認萬曆和嘉靖,因為他們都不上朝,其實兩者相差太大
    以前看明史時,可能受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所以總以為萬曆皇帝和嘉靖皇帝是一類人,因為在以往的史書中,常強調明史中的皇帝不學無術,萬曆和嘉靖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因為他們為了國事不顧一切,成天躲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根本不上朝,如果沒有明朝的制度慣性,大明王朝就完蛋了。
  • 明朝萬曆皇帝為什麼幾十年不上朝
    而在文史界流行著「明朝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萬曆之怠惰」的說法。史學家們對此也是爭論不休,各有看法。不可否認,明朝自萬曆開始便已經顯出頹敗之勢,而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便是作為一國之君的萬曆連續幾十年不曾上朝,實為明朝「曠朝第一人」。
  • 嘉靖和萬曆都曾幾十年不上朝,誰的權謀和能力更厲害?
    雖然嘉靖和萬曆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但是如果要說誰能力更強的話,那顯然就是嘉靖更強。我也一直認為嘉靖是一個生而知權謀的人,而萬曆在權謀方面顯然就要遜色很多。嘉靖應該說是明朝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皇帝,因為他一開始只是一個藩王之子,而不是皇帝之子。
  • 萬曆30年不上朝是真的懶?郭沫若打開他的棺材,恍然大悟!
    萬曆30年不上朝是真的懶?郭沫若打開他的棺材,恍然大悟!文|雯雯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而其中萬曆年間的朱翊鈞(明神宗)在位的時間是最長的,可這位明神宗作為皇帝卻頗具爭議,縱使他在位長達幾十年之久,卻因為幾乎就從來不怎麼上早朝,因此有人稱他是明朝最懶的皇上。
  • 嘉靖和萬曆20多年不上朝,在位時間都40多年,大明王朝靠誰來治理
    導語:嘉靖皇帝朱厚熜,大明王朝第11位皇帝,15歲登基,60歲去世,在位45年之久,是大明朝在位時間第二久的皇帝,也創造了20年不上朝的記錄。萬曆皇帝朱翊鈞,大明王朝第13位皇帝,10歲登基,58歲去世,在位48年之久,是大明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創造了28年不上朝的記錄。
  • 萬曆皇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是懶惰怠政,還是有難言之隱?
    中國歷史上不愛上朝理政的皇帝大有人在,如果搞個不愛上朝大賽,評選出其中之最的話,那麼這個冠軍,恐怕是非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莫屬,且沒有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在這48年中,這位仁兄居然創造了將近30年不上朝的記錄!您說他不奪冠,誰還能爭這個第一?
  • 萬曆再也不上朝了
    公元1587年,是為萬曆十五年。這一年,年輕的萬曆皇帝才不過24歲,但已經御宇十五年之久。
  • 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他在宮裡幹什麼,君權的掌握情況如何?
    歷史上人們只知道萬曆皇帝多年懶政,不上朝,不作為。而對其具體原因知之不多,尤其我們普通大眾不太了解。張居正萬曆即位時因年少,張居正建議,一旬之中逢三,六,九早朝,其他時間不上朝,以便年輕的皇帝學習。這一規矩一直執行了十五年。
  • 劉煥讀《易中天中華史》5——嘉靖和萬曆,是不是昏君混蛋?
    等到高中、大學時期,特別是閱讀多部作者個人觀點強烈的明史之後,覺得這兩個皇帝應該是能君,雖然不上朝,但是不耽誤做事,而且嘉靖早期革除積弊,萬曆還有三大徵,像打開了一扇新大門,覺得看山又不是山了,似乎這兩個皇帝還不錯。
  • 前有嘉靖後有萬曆,隆慶朝持續不足六年,為何反而是明朝中興關鍵
    其實,影視劇不願意演繹隆慶帝,實在是因為他真的沒幹多少事,相比於他的父親嘉靖,他的兒子萬曆,人們自然對「幾乎什麼也沒幹」的隆慶不敢興趣了。嘉靖和萬曆都是明朝時期在位時間較長的皇帝,嘉靖在位44年,萬曆在位47年,然而這爺孫倆個都創造了二三十年不上朝的歷史記錄,堪稱世界帝王史上的兩朵奇葩,而關於他們的各種故事,真實的、杜撰的、史實添油加醋演繹的,那是相當熱鬧,引人注目,相較之下,在位時間較短,默默修補明朝積弊的隆慶是那麼的不起眼。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近三十年不上朝還能牢牢掌握皇權?憑的是什麼?
    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並不是說他對朝政不聞不問,他是個聰明的人,對時局看得很清楚。當時文官集團勢力太大,而且非常團結,作為皇帝,很多事情無法做出決策,而是被文官集團把持著。為了不讓自己被架空,他牢牢抓住皇權,只要權力不旁落他人之手,那些文官再怎麼折騰也翻不了天。
  •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考古專家挖掘其陵墓,才知道錯怪了他400年
    歷史上,萬曆皇帝是有名的曠工皇帝。他自1573年登基,到1620年駕崩,在皇位上超長待機48年。而不上班、不開會、不見大臣、不批文件地消極怠工,則長達近30年。遍覽明朝史學資料,學者們對萬曆的評價幾乎一致:「明實亡於萬曆」。他除了不上朝,他還貪財、好色、任性妄為、做事拖拖拉拉,立太子之事扯了15年才搞定。
  • 萬曆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為什麼沒有被架空?從國本之爭拆解端倪
    萬曆皇帝朱翊鈞定要愛情為先,以三子朱常洵為太子;而大臣們非要長子為尊,以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然後,君臣之間就搞起了鬥爭。1589年以後,見鬥不過大臣,萬曆皇帝直接不上朝了。然後,大臣們主動進攻,要求冊立朱常洛為太子。1590年,大臣們集體情願,繼續要求冊立太子,向皇帝施壓。萬曆招架不住,只能勉強答應:等皇子十五歲時,再決定冊立太子。
  • 明朝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難道不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架空嗎?
    而追究起來明朝滅亡的原因,說法更是眾多,從一開始的討論明朝內鬥消耗太大到崇禎皇帝在做藩王時沒有受到過系統的帝王教育,甚至還有人提出來了明朝的滅亡,實際上是從萬曆皇帝開始的,因為他的不上朝,讓明朝內外癱瘓,那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就真的不怕被別人架空奪取江山嗎?
  • 萬曆皇帝為什麼由勤奮轉而長達三十餘年的「罷工」?
    那中間的十年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萬曆皇帝"由勤變懶"的呢?嘉靖皇帝後期沉迷煉丹,也曾長時間不上朝,朝廷政務由奸相嚴嵩把持長達十餘年,甚至祭祀太廟都由嚴嵩"代祭"。使得邊防廢弛,朝廷內部結黨營私,明王朝在衰落的路上越行越遠。雖然也有大臣不斷上書勸諫皇帝(例如海瑞),但嘉靖駕馭臣子之術高超最終結果皇帝還是該煉丹煉丹,就是不上朝。
  • 數十年不理朝政,竟然沒有人造反,萬曆是如何做到的?
    就像萬曆,其實他倒是沒什麼特殊的愛好,也不鬥蟋蟀,對木工活兒也沒有興趣,可是他太懶了。他竟然能夠幾十年不上朝,窩在自己的後宮。如果說他在位幾年也就罷了,似乎影響也不大,可偏偏他在位時間又很久。那麼,明朝萬曆皇帝長達二十八年不上朝,為何沒人敢造反?
  • 盤點明朝3位長期不上朝的皇帝,其中有一位二十多年都不上朝
    明朝是歷史上一個比較奇葩的朝代,據記載,明朝共傳16位皇帝,享國276年,其中皇帝不上朝的時間長達121年,幾乎佔了一半;但偏偏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的經濟、文化,包括軍事等,都發展很快,這在歷史上也算是個奇蹟了。而這裡就來盤點下明朝不上朝時間最長的三位皇帝,來看看都有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