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二人誰的能力更強?

2020-12-21 蒽摩尼

明朝皇帝多奇葩,但神奇的是,皇帝再怎麼奇葩,朝廷都能運轉下去,這得益於明朝獨特的內閣制。皇帝有沒有坐在龍椅上不要緊,只要內閣存在,政務就不會混亂。因而,明朝皇帝是好是壞,不能以上不上朝作為評判的標準。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孫子萬曆皇帝朱翊鈞都有一樣的毛病,不愛上朝。但不上朝不代表不管事,更不代表他們會把軍政大權交付給大臣,祖孫倆通過內閣,依然牢牢地控制著政權,重大事務也必須他們點頭才能實施。說白了,他們只是換個地方上班而已。反觀嘉靖帝的堂兄正德帝,是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倒是上朝不綴,但還不如不上呢。那麼,嘉靖和萬曆的區別在哪裡,誰的能力更強呢?這麼說吧,若論智商,嘉靖甩孫子萬曆好幾條街。

明朝所有皇帝中,嘉靖的智商排在第一梯次,能與他相比的,除了朱元璋和朱棣這兩位大佬,大概只有明宣宗朱瞻基。為啥這麼說?大家看了以下內容就知道。嘉靖並不是按照正常方式繼位為帝的,他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是成化皇帝朱見深第四子,那一屆當皇帝的是朱厚照的父親朱祐樘,朱祐杬就藩湖廣安陸州。朱厚照沒有親兄弟,死時也沒留下後代,首輔楊廷和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選中興獻王一脈繼承大業,當時朱祐杬已死,皇位就這樣奇蹟般地落到朱厚熜頭上。換言之,朱厚熜地位不是太正,屬於撿漏。這種情況下,普通人肯定心虛,忐忑萬分、腰板不直,對於擁立自己的楊廷和等權臣言聽計從,視他們為自己的中流砥柱。

例如漢宣帝劉病已,上位的經過和朱厚熜有點類似,他就不敢違背霍光的意願。但朱厚熜與眾不同,他非常強勢,才入京就與楊廷和等人發生衝突。楊廷和授意禮部,以皇太子的禮儀迎接朱厚熜,由東華門入皇宮,居於文華殿,這是皇太子的待遇。可朱厚熜不幹了,說「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意思是,皇兄讓我來當皇帝,不是讓我來當皇子。硬是倔著不入京,車駕停留在北京城外的良鄉。最後楊廷和不得不妥協,讓他以天子的規格從大明門入,隨即在奉天殿即位,略去了「皇太子」這個程序。表面看來,朱厚熜這種行為很魯莽,都能當皇帝了,先當一當皇太子又怎麼了,何必和手握實權的楊廷和相爭?但實質上,這並非意氣之爭,爭的是權力。

如果朱厚熜一來就向楊廷和低頭,也就定下了君臣相處的基調,往後再想翻身就難了。他一個在朝中沒有任何根基的藩王,還不是任楊廷和擺布?到那時,說不是傀儡也是傀儡了。而他選擇在一開始就跟楊廷和發生矛盾,惹得楊廷和厭煩警惕的同時,也會吸引楊廷和的政敵及其他野心更大的臣子,培養自己的班底,肅清朱厚照時期的舊臣,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時代。當然了,這樣做的風險也是很大的,容易翻船。但朱厚熜知道,明朝不是漢朝,明朝的體制,出不了霍光那樣的人。楊廷和權勢雖大,卻也不能一手遮天,因而他敢冒險。這樣的心機手腕,萬曆根本比不了。

那個時候朱厚熜多大呢?14歲多一點,厲害吧?之後更是通過大禮儀之爭,逐步掌握皇權,再也不受權臣的制衡,想幹嘛就幹嘛。萬曆在這方面差得有點多,他的青少年時期,受到生母李太后和首輔張居正的管控,活得特別憋屈。調戲個小宮女都會被李太后大罵一通,罰跪很長時間,甚至說出廢他帝位的話。在她的支持下,張居正對待萬曆也特別嚴格,據說有一次萬曆功課不好,張居正講解時大喝一聲,萬曆膽戰心驚,嚇得臉色都變了。估計這是張居正死後萬曆清算他的原因之一,多年大仇終於得報。在兩座大山的壓迫下,萬曆愛上了酗酒。堂堂一國皇帝,只能借酒澆愁,說來有點可憐。

張居正死後,萬曆感受到了久違的自由,很是放飛了一陣,但沒多久他就發現,自己還是鬥不過大臣。萬曆想立寵愛的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大臣們堅決不同意,以祖宗家法為由,擁戴皇長子朱常洛。雙方鬥了十幾年,這就是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結果是萬曆落敗,他沒辦法讓心愛的兒子當上儲君,心灰意冷之下才退居內宮,近30年不上朝。假設是嘉靖處在他這個位置,大概再來幾批大臣也不夠他鬥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認定萬曆能力不如嘉靖。嘉靖的重點,主要放在鬥大臣;萬曆的重點,主要放在國事,正因他大局為重,才做不出強行立朱常洵為太子的事情。

萬曆時期,經過張居正改革,明朝的國力極為強盛。打贏了「萬曆三大徵」,揚威域外。但遺憾的是,萬曆朝鮮戰爭中,明軍在與日軍的作戰中損失慘重,因所調明軍大多來自遼東,導致遼東防守空虛,有了滿清的崛起。總之,以事實來看,萬曆比嘉靖強。嘉靖有成為一代雄主的資質,但他卻沉迷於和大臣們開戰,取勝後又覺得獨孤求敗,索然無味,愛上修仙問道。萬曆沒有嘉靖那麼聰明,但李太后和張居正多年的教育,讓他不敢過於隨心所欲,雖有瑕疵,勉強能算明君。

相關焦點

  • 嘉靖和萬曆都曾幾十年不上朝,誰的權謀和能力更厲害?
    雖然嘉靖和萬曆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但是如果要說誰能力更強的話,那顯然就是嘉靖更強。我也一直認為嘉靖是一個生而知權謀的人,而萬曆在權謀方面顯然就要遜色很多。嘉靖應該說是明朝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皇帝,因為他一開始只是一個藩王之子,而不是皇帝之子。
  • 嘉靖萬曆爺倆幾十年不上朝,他們又如何把控朝局不失控呢?
    嘉靖和萬曆這爺孫倆是大明朝非常獨特的皇帝,兩人當政期間都有很長時間不上朝。雖然嘉靖、萬曆兩朝並沒有因為皇帝長期「曠工」而引發政治危機,但是這兩朝給大明王朝還是埋下了覆滅的禍根。 嘉靖、萬曆爺倆長期不上朝都有各自的特殊原因,由於明朝特有的政權制度,既然皇帝不上朝也並不會失去去朝局的掌控。
  • 明朝萬曆皇帝為什麼幾十年不上朝
    而在文史界流行著「明朝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萬曆之怠惰」的說法。史學家們對此也是爭論不休,各有看法。不可否認,明朝自萬曆開始便已經顯出頹敗之勢,而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便是作為一國之君的萬曆連續幾十年不曾上朝,實為明朝「曠朝第一人」。
  • 曾經誤認萬曆和嘉靖,因為他們都不上朝,其實兩者相差太大
    以前看明史時,可能受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所以總以為萬曆皇帝和嘉靖皇帝是一類人,因為在以往的史書中,常強調明史中的皇帝不學無術,萬曆和嘉靖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因為他們為了國事不顧一切,成天躲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根本不上朝,如果沒有明朝的制度慣性,大明王朝就完蛋了。
  • 嘉靖帝和萬曆帝皆幾十年不上朝,看似一樣,專家:有本質區別
    嘉靖帝和萬曆帝皆幾十年不上朝,看似一樣,專家:有本質區別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有這樣的兩位皇帝,在位的時間都長達四十多年,但是也都有著幾十年不上朝的事情發生,他們就是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這是一對爺孫,兩人都非常的任性,但是不上朝歸不上朝
  • 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他在宮裡幹什麼,君權的掌握情況如何?
    歷史上人們只知道萬曆皇帝多年懶政,不上朝,不作為。而對其具體原因知之不多,尤其我們普通大眾不太了解。張居正萬曆即位時因年少,張居正建議,一旬之中逢三,六,九早朝,其他時間不上朝,以便年輕的皇帝學習。這一規矩一直執行了十五年。
  • 萬曆皇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是懶惰怠政,還是有難言之隱?
    中國歷史上不愛上朝理政的皇帝大有人在,如果搞個不愛上朝大賽,評選出其中之最的話,那麼這個冠軍,恐怕是非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莫屬,且沒有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在這48年中,這位仁兄居然創造了將近30年不上朝的記錄!您說他不奪冠,誰還能爭這個第一?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近三十年不上朝還能牢牢掌握皇權?憑的是什麼?
    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並不是說他對朝政不聞不問,他是個聰明的人,對時局看得很清楚。當時文官集團勢力太大,而且非常團結,作為皇帝,很多事情無法做出決策,而是被文官集團把持著。為了不讓自己被架空,他牢牢抓住皇權,只要權力不旁落他人之手,那些文官再怎麼折騰也翻不了天。
  • 萬曆皇帝為什麼由勤奮轉而長達三十餘年的「罷工」?
    萬曆後來明白了,雖然這些文官雖然滿口仁義道德,其實私慾一點也不少。甚至沽名釣譽、結黨營私。但身為皇帝萬曆不能全部罷免整個文官集團,自己創造一個班子。所以他就對各種事務默然處置,對於大臣各種奏摺一律"留中"不表態,各種法定的禮儀,自己也不參加。以此作為自己和文官集團堅決抗爭的意志的體現。
  • 劉煥讀《易中天中華史》5——嘉靖和萬曆,是不是昏君混蛋?
    等到高中、大學時期,特別是閱讀多部作者個人觀點強烈的明史之後,覺得這兩個皇帝應該是能君,雖然不上朝,但是不耽誤做事,而且嘉靖早期革除積弊,萬曆還有三大徵,像打開了一扇新大門,覺得看山又不是山了,似乎這兩個皇帝還不錯。
  • 萬曆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為什麼沒有被架空?從國本之爭拆解端倪
    1581年,冬,萬曆皇帝朱翊鈞,前往慈寧宮向太后請安。但太后不在。恰巧,太后的一名宮女,端水伺候朱翊鈞洗手。這一年萬曆皇帝剛滿18歲,正是荷爾蒙極為旺盛的年歲。於是,肌膚相觸,萬曆心血來潮,當即脫了褲子,把這名宮女寵幸了。
  •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考古專家挖掘其陵墓,才知道錯怪了他400年
    歷史上,萬曆皇帝是有名的曠工皇帝。他自1573年登基,到1620年駕崩,在皇位上超長待機48年。而不上班、不開會、不見大臣、不批文件地消極怠工,則長達近30年。遍覽明朝史學資料,學者們對萬曆的評價幾乎一致:「明實亡於萬曆」。他除了不上朝,他還貪財、好色、任性妄為、做事拖拖拉拉,立太子之事扯了15年才搞定。
  • 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不理政,他是如何掌控帝國大權,不旁落的
    無法立自己想要的太子,乾脆就不立太子 萬曆深知他的爺爺嘉靖因為太子的問題跟朝臣發生了很大的矛盾,他一直想立福王朱常洵為太子,無奈朝臣反對他們更願意朱常洛成為太子,這個時候的萬曆也是十分悲屈的,他就一直沒有立下太子,一方面保證了群臣沒有主心骨,就算造反也不知道找誰,保證了萬曆權力的穩定。
  • 明朝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難道不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架空嗎?
    而追究起來明朝滅亡的原因,說法更是眾多,從一開始的討論明朝內鬥消耗太大到崇禎皇帝在做藩王時沒有受到過系統的帝王教育,甚至還有人提出來了明朝的滅亡,實際上是從萬曆皇帝開始的,因為他的不上朝,讓明朝內外癱瘓,那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就真的不怕被別人架空奪取江山嗎?
  • 盤點明朝3位長期不上朝的皇帝,其中有一位二十多年都不上朝
    明朝是歷史上一個比較奇葩的朝代,據記載,明朝共傳16位皇帝,享國276年,其中皇帝不上朝的時間長達121年,幾乎佔了一半;但偏偏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的經濟、文化,包括軍事等,都發展很快,這在歷史上也算是個奇蹟了。而這裡就來盤點下明朝不上朝時間最長的三位皇帝,來看看都有誰吧。
  • 萬曆再也不上朝了
    公元1587年,是為萬曆十五年。這一年,年輕的萬曆皇帝才不過24歲,但已經御宇十五年之久。
  • 嘉靖:大明朝所有皇帝中,最會做皇帝,但也最不像皇帝的人
    很多人對於明世宗嘉靖的印象可能就是權術和煉丹,這當然是嘉靖後二十五年政治的核心,但是嘉靖在繼位的前二十年絕對算得上一個革除積弊,推行改革的有為之君, 明世宗的前二十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革新,如政治上:改革科舉,三途並用;強化內閣制度,提高內閣地位;整飭言路,提高監察效率;革除鎮守太監,打擊宦官勢力;整治外戚與宗藩勢力。
  • 前有嘉靖後有萬曆,隆慶朝持續不足六年,為何反而是明朝中興關鍵
    其實,影視劇不願意演繹隆慶帝,實在是因為他真的沒幹多少事,相比於他的父親嘉靖,他的兒子萬曆,人們自然對「幾乎什麼也沒幹」的隆慶不敢興趣了。嘉靖和萬曆都是明朝時期在位時間較長的皇帝,嘉靖在位44年,萬曆在位47年,然而這爺孫倆個都創造了二三十年不上朝的歷史記錄,堪稱世界帝王史上的兩朵奇葩,而關於他們的各種故事,真實的、杜撰的、史實添油加醋演繹的,那是相當熱鬧,引人注目,相較之下,在位時間較短,默默修補明朝積弊的隆慶是那麼的不起眼。
  • 隆慶皇帝什麼都不做,為什麼成為了明朝最好的皇帝之一?
    自古以來,我們評價明君賢君的標準就是勤政,誰勤於政事,誰就是對國家上心,誰就是好皇帝。但是崇禎皇帝勤政,把明朝給勤亡了。漢武帝勤政,多次攻打匈奴,結果把爸爸爺爺留下的家底敗光了,漢朝走了下坡路。明朝有一個皇帝,在位的時候啥也不說,啥也不幹,但是成為了明朝最好的皇帝之一。而且這個稱號還不是明朝人自己給的,而是清朝人給的。這個皇帝,就是嘉靖皇帝的兒子,萬曆皇帝的父親,明朝知名度頗低的隆慶皇帝。
  • 萬曆皇帝10歲即位,在位48年,卻有28年沒上朝,不是因為懶
    自從因為幫著自己寵愛的妃子和最喜歡的兒子爭國本之後,遭到大臣們迎頭暴擊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很大。從這件事情之後,萬曆皇帝越來越少出現在公開的場合。作為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四十八年,即位的時間中有著二十八年不上班的情況。和歷史上不少皇帝一樣,萬曆皇帝也經歷了一段前明後昏的人生政治生涯。那麼這二十八年躲在後宮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到底是為什麼?是因為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