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養了蜜蜂20餘桶,養豬百餘頭,烤完酒的酒糟就用作飼料餵豬吃,今年收入超十萬元應該沒有問題。」
我叫陳天永,是大方縣長石鎮新建村營坪組村民,今年41歲。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一家人收入也有了保障。如今,我在家門口還辦起了合作社,不僅能掙錢,還能照顧老人,看管小孩讀書,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幸福。
此前,我和年邁的父母,還有孩子住的是老土坯房,加上自己身體不好,沒有勞動能力,三個孩子又在上學,家裡負擔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平日裡就靠種莊稼能勉強餬口度日。2014年,村委的幫扶幹部了解到我家的情況後,把我家納入了貧困系統。當年,我家就得到了國家危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修建了新的安全住房。 儘管住進了新房子,但三個孩子還要上學,孩子的學雜費、生活費對我來說也是一大筆開支。我向村委駐村工作隊反映了我的情況,希望能夠再次得到政府的幫助。駐村工作隊知道後,多次向當地政府反映情況,在他們的幫助下,我的三個孩子都得到了國家教育資助。
2018年,村裡組織貧困參加就業培訓,我作為貧困群眾參與其中,通過培訓,我學到了很多養殖方面的知識。於是,我想到了自主創業,一貧如洗的家庭,創業資金從何而來?在我正為創業資金髮愁的時候,村幹部找到了我,說我可以去鎮裡面的信用社,申請「特惠貸」。那一年,我在長石信用社貸了5萬元的特惠貸,買了幾桶蜂和幾頭豬,開啟了我的創業之路。 和妻子一起,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幹活,每天早出晚歸,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我成立了大方縣召繼永久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還建造了一個烤酒小作坊,利用酒糟餵豬,持續滾動發展自己的「產業」。
短短三年時間,我的合作社已經有母豬25頭、肥豬60頭、豬仔50頭,有蜜蜂20多箱。由於今年的豬價行情好,我賺了一大筆錢,孩子的上學費用不用愁了。此外,養蜂每年還可以增收近2萬餘元。 國家出臺好政策支持我們,我們就要抓住機會,用自己的雙手去奮鬥,努力創造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如今,我們一家徹底摘掉了貧困帽子,過上了小康生活。去年,我還買了一臺皮卡車,用於合作社和烤酒作坊的發展,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閔建華
編輯 劉詩雅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