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不是國家的好政策,我家早「垮」了丨大方縣綠塘鄉高潮...

2020-12-26 天眼新聞

我叫王仕雲,家住大方縣綠塘鄉高潮社區。我大女兒已經成家,丈夫每天看看牛、放放馬,大兒子在村裡做電工、幹技術活,小兒子在高潮小學念四年級,我呢就每天早上掃掃自己負責的那段路,空閒時間如果村裡的合作社有事做就去打點散工。

我們一家人就這麼平凡的過著,沒有大富大貴,也沒有大起大落,算是一個安定平和的家庭。

高潮社區大巖腳組護潔員王仕雲在打掃進寨路(張倩 攝)

6年前,我們一家的生活過得緊巴巴的,因為缺少技術,交通不便,所有的收入就指望著那一畝三分地。春天初始就趕忙去地裡種苞谷、洋芋、酥麻、蕎子等,夏天就忙著給地裡的莊稼鏟草、施肥,到了秋天收苞谷的時候,又一背篼一背篼地把地裡的苞谷背回家。

單靠種地,一年到頭除去成本也掙不了幾個錢,既浪費人力物力又浪費時間。但是家裡孩子小、要讀書,樣樣都需要錢,愁得我的白髮是多了又多,丈夫也是每天為賺錢發愁。

2014年,村裡的幹部到我家走訪,了解到我家的經濟情況後,把我家納入了貧困戶。得到貧困幫扶,我是又感激又羞愧。我很感謝黨和國家對我們的幫扶,同時也為自己的貧窮感到羞愧,我覺得我給國家添麻煩了。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更努力,讓自己的家好起來。

綠塘鄉高潮社區支書陳孟員到王仕雲家走訪(張倩 攝)

但是,2017年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我丈夫做工的時候從樓梯上摔下來,造成腰椎體壓縮性骨折,花了不少醫藥費,還好之前在村幹部的勸說下交了合醫,不然我家根本就承受不起。我丈夫出院後臥床休養了一年,兩個小孩還在讀書,多虧了大兒子幫我一起照顧,才得以舒緩。

也因為這個事,我大兒子沒外出務工,靠著自學的電工手藝,在村裡做點零工,一個月2000元左右。孩子這麼懂事,我也要加把勁,田間地裡繼續忙活,養豬養雞都不落下。村裡通組路修通後,建房子的人家多了起來,我就到處去給人家拌水泥、倒板。後來村裡看見我家實在困難,就安排我做我們村的護林員和護潔員,一個月加起來也有1300塊錢的穩定收入,一家人的日子慢慢好了起來,我家也在2018年脫了貧。

高潮社區大巖腳組護潔員王仕雲在打掃進寨路(張倩 攝)

去年,我們社區幹部來我們寨子流轉土地種魔芋,我也流轉了幾畝地,得到700多塊的土地流轉費。今年,合作社有事情做的時候我就早早起來把門口的路掃了,然後去魔芋基地務工,從種魔芋、到施肥、再到挖魔芋基本沒空過,一個月也有1000多塊。在今年的11月,我還參與了他們的魔芋分紅領到400多塊錢。

雖然有點累,但是比起以前真的好太多了。我不指望大富大貴,只要一家人都健健康康的、無病無災就好了,然後好好撫養還在讀書的小兒子,只要他能讀就好好供他讀書,讓他多學點知識。

通訊員 祝志新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大方縣綠塘鄉種植大戶拔得頭籌
    鄭永揚 攝12月10日,大方縣首屆「魔芋王」選拔邀請賽在綠塘鄉開賽,憑藉28.30公斤的重量,大方縣綠塘鄉牛場社區的魔芋種植大戶楊華此次大賽中拔得頭籌,榮獲「魔芋王」稱號。近年來,綠塘鄉依託自身優勢、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通過黨委統籌、支部引領、企社聯動、村民參與等舉措,發展種植魔芋8000餘畝,採取 「雙領辦,雙入股,雙分紅」的產業發展模式,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我從2017年就開始種魔芋,已經種了四年,種出來的魔芋效益還不錯,產量和質量都挺好,打造『魔芋之鄉』我也想出一份力。
  • ...故事」好政策讓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丨大方縣長石鎮新建村村民陳天永
    我叫陳天永,是大方縣長石鎮新建村營坪組村民,今年41歲。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一家人收入也有了保障。如今,我在家門口還辦起了合作社,不僅能掙錢,還能照顧老人,看管小孩讀書,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幸福。
  • 「我的脫貧故事」我一定要靠自己「撐」起這個家丨大方縣六龍鎮...
    「我的這個家,這幾年全靠政府和村委的幫助,沒有他們我這個家早就不復存在了,真的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到了2016年底,營盤村村支兩委通過村民民主評議會決定,將我們夫妻倆納入精準扶貧臺帳,並享受國家低保待遇。蒙朝榮在家照顧丈夫飲食在享受國家扶貧政策的優待和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我鼓足了脫貧信心,一邊餵豬種地,一邊照顧殘疾的丈夫。
  • 「我的扶貧故事」與高潮村相遇相知相扶丨普安縣江西坡鎮高潮村...
    為了帶動高潮村的產業發展,推動高潮村的經濟發展,引導村民走向美好的生活,構建衛生文明和諧的高潮村,我用了五年的時間,帶領全體幫扶責任人、駐村幹部下村幹活,先後籌措幫扶資金20.9萬餘元用於村級產業發展(養牛、養兔和茶葉種植產業)、困難群眾生活救助等,實現了全村188戶825人全部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由於我和老伴年紀大了,老伴又多病,2015年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幹部用心用情的走訪慰問,給我出主意、想辦法,原來的老房子被鑑定為危房,在2016年通過危房改造政策,得到一筆危改資金,在老房子旁重新修了三間平房,一家人喜氣洋洋搬進了新房,終於實現了我多年期盼的住房願望。
  • 「我的扶貧故事」這就是我想和群眾實現的小康夢丨大方縣果瓦鄉...
    我叫遊建松,今年33歲,是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2017年9月,我被組織上選派到大方縣果瓦鄉大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一駐就是三年多。大家的思想逐漸擰在一起,我利用晚上到村民組召開板凳會、院壩會、群眾會,為老百姓講解黨的方針、政策,講解脫貧攻堅,常常到深夜十一二點才回來。同村委加班做資料。
  • 「我的脫貧故事」在安置點成了村幹部丨普安縣茶源街道納茶社區...
    但是,在幹這份工作之前,我是一名江西坡鎮高潮村潘家田組的貧困戶。我家6口人。我與妻子在家種植茶葉。農閒時,我在附近打點零工。我們就這樣養育著四個孩子。他們其中一個就讀高三,一個就讀初中,老大和老二則剛踏出校門。我們一家6口擠在狹窄且破爛的房子裡,加上我哥哥家情況特殊,贍養老人的負擔也在我肩上,我的生活非常艱辛。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讓我過上了新生活丨清鎮市犁倭鎮茅草村...
    因父親過世早,母親也沒有和我一起生活,以前我一直在外打工。2007年,我在浙江的一個建築工地打工時不小心從七樓摔了下來,摔斷了左腳,從腳到手縫了100多針,導致左手也使不上什麼勁,勞力就大大下降了。2008年,我和妻子王梅生了大女兒黃春蘭,為照顧孩子,我和妻子決定回家生活。
  • 「我的脫貧故事」我相信在好政策的指引下 我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丨...
    幫扶幹部到張孝忠家宣傳政策在各級部門的幫助下,2016年,政府將我戶列為危房改造戶,我家獲得了1.5萬元的危房改造資金。這筆錢真的是雪中送炭,我家立馬把房子翻新了,該修的修、該補的補。我知道,這多虧了政府,讓我家再也不用擔心寒冬和雨季了。同年,政府幫我貸款5萬元入股經果林合作社,每年能分紅4020元。2017年,我們將得到的11172元財政扶貧資金,入股興義市黔農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年分紅資金558.6元,第二、三年每年分紅資金為1117.2元。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雖充滿艱辛,但結局是美好的|大方縣興隆...
    我叫王才勳,是大方縣興隆鄉上壩村村民。2007年,一場車禍導致我右手和腦部受傷。2010年,又在翻蓋自家房子時摔斷左腳,導致行走不便,留下殘疾,家庭陷入困難。  通過近6個月的學習,掌握了魔芋加工技術後,2015年12月,我申請創辦大方縣興隆魔芋種植加工專業合作社,帶領上壩村7戶貧困戶發展魔芋種植。每天起早貪黑,把全家的希望都放在魔芋種植上,有時腿腳腫痛甚至麻木,我也咬緊牙關繼續堅持,終於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那一年就收入幾萬塊錢。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的群眾把我當成了「自家人」丨大方縣對江鎮...
    我叫張衛,是大方縣公安局民警。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派駐大方縣對江鎮大山村擔任第一書記。 記得剛來的時候,想要從對江鎮政府到大山村委,進村就只有一條通道,且全是泥土路。想要進村,必須要途經岔河水庫分路,一邊是去往綠塘鄉,另一邊去往大山村,群眾出行十分不便。
  • 「我的扶貧故事」大方縣達溪鎮壩子社區第一書記李輝:牢記使命擔...
    如今,壩子社區63戶226人貧困戶,全部脫貧;2019年7月,在國家貧困縣退出第三方評估抽查時,壩子社區以0漏評、0錯退、群眾認可度100%的傲然成績通過評估檢查。從縣委機關工作人員,到群眾親熱呼喚的「天麻書記」,李輝說,讓黨放心、讓群眾放,是以他為「班長」的駐村幹部及村「兩委」幹部的應盡職責。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接二連三 好日子蒸蒸日上丨黃平縣野洞河鎮...
    因為黨和政府的關心,現在我家住上了安全舒適的移民搬遷新房,孩子讀書相關問題在各級政府、脫貧攻堅隊幹部的關心下也得到了解決,現在大兒子在貴陽讀大學,兩個孩子在讀高中,兩個孩子在讀初中。1997年,我嫁到茶山村老玉坪楊通富家,因楊通富是隨娘兒,沒有房屋,家裡連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
  • 借得東風鋪錦繡 「三色」產業別樣紅丨大方縣鼎新鄉處處好「豐」景
    ……9月15日,在貴州省大方縣鼎新鄉辣椒收購點,盯著出貨單上數據,農戶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近年來,貴州聚焦脫貧攻堅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市場需求等,推動優勢產業優先發展、優勢品種優先突破,在全省選擇茶葉、食用菌、中藥材、刺梨、辣椒等12個特色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在深入調研和認真分析研判基礎上,每個產業均制定產業發展推進方案,明確主推品種,從政策、資金、資源等方面集全省之力大力發展。
  • 貴州大方縣:抖音上發現線索 法官智鬥網紅「老賴」促案結
    「國家政策好政策,既掃黑來又除惡,要是你不守規矩,一定把你來安排。」這正是被執行人趙某二(山歌紅人)直播唱的山歌歌詞,歌詞唱得好,但他真如歌中所唱,是一個「守規矩」的人嗎?近日,貴州省大方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幹警通過連續關注被執行人抖音帳號動態鎖定其大致行蹤,加上多方摸排追蹤,前後歷時兩月有餘,最終成功對被執行人趙某二採取司法拘留措施,敦促被執行人趙某二履行義務,使案件得以順利執結。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讓我圓了上學夢丨劍河縣柳川鎮柳落村村民...
    掛斷電話後,我打電話給父母才知道,原來曾叔叔他們來我家走訪時得知我已經外出打工,所以馬上打我電話勸我回家。駐村工作隊在訪雷光蘭家走訪經歷了打工的艱辛,我很想回到學校,可我一想到家裡的生活這麼困難,便斷了讀書的念頭。
  • ...聯合大方縣第一小學在校園內組織開展了一場內容豐富的中醫藥...
    近日,大方縣中醫醫院聯合大方縣第一小學在校園內組織開展了一場內容豐富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  展示區,工作人員通過展板向同學們介紹中醫藥文化歷史、寓言故事、中醫特色療法以及中藥材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從而勾起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中藥飲片實物講解和中藥製劑成品展示,讓同學們初窺中藥材在治病、養生等領域中的簡便和神奇。同學們饒有興趣地打開中藥材盒子仔細觀看,積極向工作人員詢問中藥材知識,不亦樂乎。有的同學不但能認出多種中藥材,還能說出部分藥材的藥性和功效。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不殘 脫貧靠勤勞丨清鎮市流長苗族鄉腰巖村...
    我的脫貧故事要從2003年前說起。那時我們一家五口生活在三間總共不足60平方米的茅草房裡,雖然家庭困難,但是父母把所有的愛和心血都傾注在我身上。然而2003年,我的母親突發心臟病去世,從那以後我變得沉默寡言,不愛學習,不愛與人交流。2006年,我選擇從學校輟學去外省打工,那年我只有16歲。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的「天路」通了,水也通了丨大方縣對江鎮法書...
    我叫陳軍,是大方縣民族宗教事務局黨組成員、宗教執法大隊大隊長。2018年3月被組織選派到對江鎮法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陳軍走訪貧困戶 付猛 攝法書村是全縣45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加強黨組織建設,把黨的政策宣傳下去,才能凝聚發展力量。駐村後,我積極走訪返鄉大學生、致富能人、農村知識青年,積極動員他們向黨組織靠攏。近三年來,共發展入黨積極分子8名,大學生入黨1名,致富能人黨員1名,3名農村知識青年為發展對象,培養2名黨員進入村支「兩委」班子工作,為法書村黨支部增添了新活力。
  • 【我的脫貧故事】張爾超:好政策開啟好生活
    【我的脫貧故事】張爾超:好政策開啟好生活 2020-11-27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