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余光中,他的詩,你讀過幾首?

2020-12-15 何不秉燭遊矣

余光中,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他的詩歌情感真摯,詩風變化多端,文壇大師梁實秋稱讚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1.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鄉愁》

2.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浪子回頭》

3.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絕色》

4.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獨白》

5.說是人生無常,卻也是人生之常。——《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6.人生有許多事情,正如船後的波紋,總要過後才覺得美的。——《余光中精選集》

7.正是櫻花當令的季節,櫻花盛放如十裡錦繡。——《黑靈魂》

8.有客自遠方來,眉間有遠方的風雨。——《讀臉的人》

9.等星都溺海,天上和地下。鬼窺神覬只最後一盞燈 。最後燈熄,只一個不寐的人。——《獨白》

10.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 。——《尋李白》

11.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尋李白》

12.你是掙不脫的夸父,飛不起來的伊卡瑞斯。每天一次的輪迴,從曙到暮。扭曲不屈之頸,昂不垂之頭。去追一個高懸的號召!——《向日葵》

13.溪頭的山,樹密霧濃,蓊鬱的水氣從谷底冉冉升起,時稠時稀,蒸騰多姿,幻化無定,只能從霧破雲開的空處,窺見乍現即隱的一峰半壑,要縱覽全貌,幾乎是不可能的。——《聽聽那冷雨》

14.你是個獨立的人,無人能抹殺你的獨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協。——《寫給未來的孩子》

15.你來,或者不來,我都在這裡,不離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都在這裡,不舍不棄;一個人默然相愛,一個人寂靜歡喜。——《等你 在雨中》

16.我也忙了一整夜,把月光掬在掌,注在瓶分析化學的成份分析回憶,分析悲傷恐月症和戀月狂,月光光。——《月光光》

17.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輩子算不算永遠。——《江湖上》

18.你踩過的地方綻幾朵紅蓮,你立的地方噴一株水仙,你立在風中裙也翩翩,發也翩翩,覆你的耳朵於我的胸膛,聽我的心說,它倦了,倦了。——《下次的約會》

19.世上本沒有故鄉的,只是因為有了他鄉。世上本沒有思念的,只是因為有了離別。——《中秋》

20.與海為鄰,住在無盡藍的隔壁,卻無壁可隔 ,一無所有,卻擁有一切。——《與海為鄰》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一場來自歲月的回眸
    這首被譽為「鄉愁」代表作的詩歌,寫於余光中先生44歲那年,據說,寫好這首詩僅用了20分鐘的時間。究其緣由,余光中先生之所以能寫這麼快,是因為這種鄉愁已在他的心中醞釀了整整20年。1950年,在時代的洪流中,22歲的余光中先生跟隨父母漂流到海峽對面的臺灣定居,和大多數那個年代的大陸青年一樣,直到1992年,余光中才再次踏上這片生養他的土地——中國大陸。
  • 余光中和他的八首詠屈原詩
    餘先生第一個登臺吟詩,朗誦前,他不疾不緩地說:「今天朗誦的,是我為屈原所作的第八首詩,以後可能不會再寫了!」聽起來有些悲壯和蒼涼。他朗誦道:「王冠不鏽能傳後幾代呢?桂冠不凋卻飄香到現在!秦王的兵車千輪揚塵,何以一去竟不返?楚臣的龍舟萬槳揚波,卻年年回到江南;回到嶺南,回到海南;更回到,今日,海峽此岸。」 老實說,此前我還真不知道餘先生為屈原已寫過7首詩。
  • 余光中最經典的八首詩,愛那首《鄉愁》,是否也能勾起你的鄉愁?
    2017年的12月14日,余光中逝世,享年89歲。余光中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詩多變,詩風因題材而異。初識余光中還是他那首最著名的《鄉愁》,這首詩是余光中1972年所寫,這是因為他跟隨父母在1949年便離開故鄉,在強烈的思鄉之情中,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完成。
  • 余光中——輕輕地搖吧溫柔的手:余光中作品精選
    先後榮獲「南京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之貢獻獎、第三十四屆臺灣行政當局文化獎、第十三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等。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在臺灣高雄辭世,享年90歲。浪漫的丈夫提起余光中,我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作品《鄉愁》,感懷他的一顆赤子之心。可是你們知道嗎?余光中一生的詩作有一千餘首。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理想和意志的作品,鏗鏘而壯闊,而訴說思鄉和愛情的作品,則細膩而綿柔。
  • 莫名其妙被李敖批評,余光中只用了兩句打油詩回應他,太有情商了
    很多人再一次拿起了他經典詩《鄉愁》:《鄉愁》(節選)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這首鄉愁寫於1972年,曾多次入選中學課本,在各版本的現代詩排行榜上,它都榜上有名,此詩一出也受到了很多詩壇名家的推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寫得也是一樣經典,梁實秋評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 《鄉愁》作家余光中10句最值得收藏的話: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
    說到余光中,相信應該沒有人沒讀過他的《鄉愁》吧。他的不少詩歌作品都被收錄進了小學生必讀課本教材。余光中是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 余光中寫《鄉愁》只花了20分鐘 詩文收錄兩岸三地教科書
    詩文收錄兩岸三地教科書   曾有記者採訪余光中時問他:「聽說您寫出《鄉愁》只花了20分鐘,很多人想知道,您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余光中這樣回答,有朋友說:「你文思怎麼這麼快呢?20分鐘就寫完了?」我說這種情緒壓在我心底已經20多年了。我離開大陸時,那時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都還寫不出這樣的詩句。
  • 余光中先生這10個動人的句子,總有一句會感動你,值得詠嘆收藏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到中秋節了,作為團圓的節日,突然在這個時候想起余光中的那首代表作《鄉愁》,不禁讓離家在外的人開始想念家鄉的一方水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詩人余光中,一起欣賞他筆下的那些情感豐富的詩歌。
  • 余光中的這首詩,是「現代詩的神品」
    著名詩人、臺灣文學家余光中於2017年12月14日在臺灣高雄醫院過世,享壽90。這位被文壇大師梁實秋讚譽為「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的詩人,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最為熟悉的依然是那首《鄉愁》。這首余光中在中國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僅用20分鐘「一揮而就」的詩歌,經由臺灣歌手楊弦改編為《鄉愁》《鄉愁四韻》《民歌》等8首詩譜曲傳唱,留存於一代人的記憶之中。
  • 遊子余光中,走了!帶不走的,是那抹「鄉愁」
    多年來,余光中筆耕不輟,創作了許多經典的詩歌和散文。梁實秋曾稱讚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裡寫下《鄉愁》。一首《鄉愁》,傳誦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40多年來,這首詩在海內外華人間被廣為傳誦。余光中近年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時,屢屢被問及他的鄉愁。
  • 思鄉心切的余光中,讓我們看到了詩人的才情、豪情,以及真情
    說到余光中,大家都能記得他的那首《鄉愁》,讓兩岸人民感動萬千,感動於他的那份思鄉心切,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余光中是當代著名的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他的前半生寫滿了漂泊。他的詩歌和散文跨越了數十載,在文壇馳騁半個世紀,梁實秋曾這樣評價他: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餘秋雨所創新的散文文體,被學術界稱為"文化散文"。宋浩浩稱,「這種散文氣勢磅礴、豪邁蒼涼、雄奇沉鬱,充滿了理想主義的詩人氣質、憂思豪壯的名士風度,悲天憫人的學者情懷」。白先勇先生曾這樣評價他的散文:「詩化地思索天下」。余光中也曾讚譽其為「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餘秋雨的散文《道士塔》、《信客》等被選入語文教材。
  • 聽歌曲《父親寫的散文詩》感受背後的故事
    《父親寫的散文詩》這首歌是由許飛作曲並演唱的,董玉方作詞的,一開始並不是一首歌。1984年出生的董玉方,從小願望就是成為一名詩人,因為他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寫詩的,在他們那個地方,他的父親是非常受人尊重的,非常的有威望。隨著董玉方漸漸地長大,他受著父親的薰陶也寫了一手的好詩。
  • 讀余光中:平庸雖穩妥,但絕無色彩!
    說起余光中,《鄉愁》已成為他的代名詞,而他也因此被稱為「鄉愁詩人」,但《鄉愁》這個代名詞過於響亮,遮蔽了余光中本人的光芒,他在詩歌創作、散文寫作、文學翻譯上的造詣,遠非一首《鄉愁》所能覆蓋,真正了解余光中之後你就會發現,那是一顆明珠,一顆明亮而又富蘊光華的明珠。
  • 鄉愁:余光中的眼中都是真情流露
    據說,當時寫這首《鄉愁》的時候,先生僅僅用了二十分鐘時間,可見是真情流露,這情感是他的表達,也總是讓我們記住,留存在腦海裡,一輩子。餘先生一生從事詩歌、文學、評論、翻譯等工作,自稱為寫作的「四度空間」。
  • 余光中《鄉愁》之外的至情至性
    余光中先生寫的這首《鄉愁》道出了無數海外遊子的心聲和願望。而余光中先生的一生,正是那一代中國人顛沛流離的真實寫照。 他的心中對於俠客志氣的嚮往,一如詩中所言,「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這白茫茫的「月光」便如同詩仙李白的詩一般,而「劍氣」則是李白的「俠客志氣」。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余光中,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的,他那首《鄉愁》,寫出來多少人的心聲,特別是海峽兩岸統一的美好願望,感動著無數人,「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分裂離別之苦躍然紙上。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
  • 讀余光中的《情人的血特別紅》
    《情人的血特別紅》這本自選集收入余光中先生詩歌64首,散文28篇,評論9篇,佳作薈萃,各領風採。餘先生稱,詩歌是他的初戀。而他的散文又被評論者稱作「詩質的散文」,而他的文情也不時流露在評論文章中。這樣一本自選集,在讀者眼裡,則是一本如獲至寶的「精品」,從詩歌、散文、評論方面,對這位詩文雙璧、多才多藝的作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淺。
  • 李敖罵余光中「四十年前就該死」,余光中一語巧妙化解,堪稱經典
    但是對余光中而言,這一首飽含深情的詩,他寫了20年。直到2011年12月,余光中在華南理工大學講課時,在千餘學生面前朗讀了自己為《鄉愁》續寫的第五段:「而未來 鄉愁是一道長長的橋梁,你來這頭 我去那頭!」
  • 余光中的三次湖南之行:湖南給人非常美好的印象
    2005年第二次到湖南,祭祀屈原寫下《汨羅江神》在余光中的千餘首詩作中,有20多首詩是吟詠歷代詩人的,而其中寫屈原的就有五首。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他分別寫下了《淡水河邊吊屈原》《水仙操——吊屈原》《漂給屈原》《競渡》《憑我一哭》,歌頌屈原。2005年,嶽陽市舉辦「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邀請賽」,從臺灣請來余光中主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