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都刻在石頭上 曬書節孔子博物館誠邀您觀珍貴碑刻拓片展

2021-01-14 閃電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編者按: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在全國範圍內廣泛開展「中華傳統曬書活動」。今年以「傳習經典融古慧今」為主題,以中華傳統文化推廣為重點。曬書活動啟動儀式在曲阜孔子博物館舉行。中國古代先賢探索曬書、曝書之法,肇始於周漢。每年農曆七月七,都有曬書的傳統。古人曬書是為了防潮防蛀,更好地保護書籍,又逐漸涵養了獨特的書籍文化。那些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籍得以世代相傳,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這些典籍傳到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我們應該如何傳承經典、活化經典呢?閃電新聞獨家推出《大家話經典》專欄,眾多知名文化使者分享他們的曬書感受,讓我們一起傳承經典、活化經典!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7日訊「這次曬書活動我們舉辦了兩個展覽,一個是館藏珍貴古籍展,另一個就是館藏漢魏碑刻拓片展!漢魏碑刻展我們共展出了27塊漢碑和4塊魏碑,等於31塊漢魏碑刻的48件拓片,此外還展出了14套孔府珍藏的拓本,這一次的展覽是我們第一次全方位、全角度、系統的展示我們的漢魏碑刻。」孔子博物館副館長楊金泉接受閃電新聞獨家專訪時興奮地介紹著此次的展出亮點。

漢魏碑刻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有一種說法是「漢碑三字成一寶」,而山東的漢碑不光是數量多,而且價值珍貴。這些歷史悠久的碑刻珍品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字沿革、書法藝術和漢魏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發展水平及孔廟建築史的寶貴資料,在中國碑刻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有三塊碑,大家學漢碑的人都知道,漢碑現在最重要、最大眾的價值是書法價值,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最好的這三塊碑都是魯國宰相魯相所相關的,它們恰恰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所以學習漢隸的書法愛好者和許多其他書法家到了曲阜以後,往往會被這三塊漢碑震撼。」楊金泉館長介紹說。

「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同時見到過這三塊漢碑的原拓,我們如果到曲阜孔子博物館來參觀這個展覽,就不光能看到這三塊原碑,還能看到它珍貴的拓片。」楊金泉副館長表示,這樣見到三塊漢碑「真面目」的機會難得,對書法愛好者來說是一個真正的文化大餐。

曬書節期間,孔子博物館除了以上兩大展覽外,還組織了「傳承經典 活化經典」沙龍、「以書會友——兒童換書」、「兒童古籍裝幀」等活動,流風遺韻,書香飄萬裡!

閃電新聞記者 周諾 尹承謙 梁金鳳 王文佳 報導

相關焦點

  • 來長沙簡牘博物館看
    1月3日,武則天撰書《升仙太子之碑》拓片亮相長沙簡牘博物館,向長沙市民展現了一代女皇的書法成就。作為「書道圭臬——中原巨碑名志拓片展」的重要作品,武則天撰書《升仙太子之碑》拓片與其他100餘件作品一起,為觀眾呈現了中國歷代碑刻書法的精妙。緱山留御筆,開創巾幗書碑歷史升仙太子姓姬,名晉,字喬,是東周靈王姬洩心的太子,因而又叫王子晉或王子喬。
  • 山西省首屆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獎丨拓石為紙:娓娓訴說古河東前塵往事
    這些碑刻或典藏於文物館所、寺觀祠廟,或散布於城郊鄉野;或載功頌德,或證史記事,或規勸戒勉,或書法高妙,具有重要歷史研究和書法藝術價值者不可勝數。2019年12月5日,第四屆山西文博會隆重開幕之際,作為分會場的運城博物館舉辦了極具地域特色的「石之語——運城碑刻精品拓片展」。
  • 古代法律碑刻研究(第一輯)出版
    中國法制史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朝官民將公文私約、禁令規範、訟案界址等銘刻於碑石上,公布彰顯,以垂久遠,是中華法制文明的一個重要傳統。石刻法律文獻具有延續時間長、地域分布廣、存留量大、可信度高等特點,是建構中國傳統法律話語體系不可或缺的原生史料。
  • 《明拓唐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冊》講述初唐往事 李世民稱虞世南為...
    當時的國子祭酒楊師道等孔子的後世門生都認為,自古以來,遇到這樣在都城的中心位置尊崇孔子和儒家思想、宣暢文教,是可以永載史冊的盛事。所以上奏唐太宗,應當刻碑紀事。  當時任太子中書舍人兼著作郎的虞世南已經年近七旬,受命撰寫銘文,史載,虞世南於貞觀元年(627年)完成這篇銘文的撰寫,親自書丹,於貞觀四年刻成。《孔子廟堂碑》刻成後,曾以拓本進呈唐太宗御覽。
  • 20年研究漢碑刻石終成書,發現全國存字最多刻石竟藏民間
    「漢碑今剩幾,隻字重兼金」,清代學者王東懿在一首詩中這樣形容漢碑文字的珍貴。漢碑刻石是研究漢代社會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中國古代金石學和近代考古學一直將漢代碑刻作為重要研究對象。
  • 元朝的《加封孔子詔碑》,用顏楷將聖旨刻在了孔廟(高清圖)
    14-01《加封孔子詔碑》介紹《加封孔子詔碑》,也作《大成至聖文宣王追封碑》、《上天眷命聖旨》,碑在曲阜縣孔廟。原碑為潘迪書,茅紹之刻。觀印 山房 一直留意收集趙子昂的碑刻作品,這位茅紹之就頻頻出現。趙子昂很多碑刻都是他刻的,如《張公道教碑》《珊竹公神道碑》等。甚至誇張到「彼時求公(趙子昂)書者,非茅刻則不書」(此文附字帖全圖,有需要的可以自行收藏下載)
  • 漢畫詩書古今情——高文藏名家題跋漢畫像磚拓片展
    不管是什麼內容都需要外在的形式作為支撐,因此形式也是重要方面。這三點是認識畫像磚的入門途徑」。漢代畫像磚秉承著戰國以來的文化傳統,同時對魏晉南北朝以後的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因此畫像不是孤立的存在,他有地域文化的藝術傳統、藝術表現的文化傳承、以及在題材內容上的特殊意義。
  • 水庫水位下降 712年前的元代「聖旨碑刻」重見天日
    記錄皇帝委派太監採取水晶近日,有人在漳浦縣梁山水晶場附近發現一塊元代摩崖石刻,文字記載皇帝派太監來當地水晶坪監採水晶一事。文物部門相關人員對此表示,該摩崖石刻是研究漳浦縣元代地方史志的一個重要佐證,具有一定的考古價值。
  • 碑刻與寫本
    從文獻發展的歷史階段來看,碑刻文獻處於以毛筆書寫形成文獻的歷史階段。其製作過程包括書丹、刊刻等最重要的兩步,前者是用毛筆蘸硃砂,按照寫本文獻的格式,把業已擬定的碑刻文稿,謄寫到畫有界格的石板上。其後,用雕刀把石上字畫刊刻出來。
  • 經典反思:刻在金人背後,最古老的人生格言讓老子和孔子非常感動
    當年,孔子從魯國出發到周朝國都參觀學習,在太祖后稷廟堂前發現了高大的金人,它們立在右面的臺前前,閉著嘴巴靜立,莊嚴深沉。孔子好奇的研究金人雕像,發現在金人的背後刻著銘文,開頭的文字如下: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 打倒歷代君主護身符的孔子——李大釗的孔子觀
    李大釗最早較為完整地闡述自己關於孔子看法的文章是《民彝與政治》,該文發表於1916年5月15日出版的《民彝》創刊號上。隨後,他又在1917年1月30日和2月4日的《甲寅日刊》上發表了《孔子與憲法》和《自然的倫理觀與孔子》兩篇文章。這其中,最能代表李大釗孔子觀的文章是發表於1920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2號上的《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一文。
  • 書法名跡的碑帖拓本,也很珍貴值錢嗎?
    碑刻傳拓技術的發明與運用,使碑刻資料和書法名跡得以保存和流傳。摹刻法帖使書法作品得以「留影」,對書法名跡的保存與流傳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碑刻、法書損壞,甚至不復存在時,碑帖拓本保存了重要的歷史資料,再現書法藝術品,具有很高的價值。
  • 在黑色石頭上的鹽丁村
    他們在滿是黑石頭的海灘上運來泥土填平石地造鹽田,鑿石槽曬海鹽。黑色石頭被他們製成鹽田、壘成石路、建成房子、搭成燈塔。面積相比更大了,面積大可以曬更多的鹽。他們也保留著如洋浦鹽田般在整塊火山石上開鑿鹽槽曬鹽的習慣。
  • 雲岡石窟,刻在石頭上的北魏五代帝王
    雲岡石窟,刻在石頭上的北魏五代帝王。談到大同的歷史,讓人聯想到的是北魏都城。現在大同的主幹道也有這麼一條路叫做魏都大道。仿佛這條路連接著千年以前平城的繁華,鉤織著一個千年古城的歷史。這段歷史能讓我們找到華夏文化的一個片段。
  • 孔子博物館文創衍生品開發,授權模式研究
    或許你知道孔子文創但不一定知道孔博文創 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 孔博新成立不久 但是沒關係 至尊寶都能腳踏七彩祥雲來娶紫霞仙子 那我們當然能手持
  • 孔子博物館將在2019國際孔子文化節開館,孔府舊藏亮相
    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9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將於9月6日在濟寧曲阜市開幕,屆時將舉辦第十四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頒獎典禮、己亥年祭孔大典等9項活動。今年的孔子文化節主題更加鮮明,更加注重創新,活動更加豐富。
  • 馬未都:我的觀復博物館,和我的「觀復貓」
    許多人知道他熟悉他,可能是因為他的一檔收藏類節目:《收藏馬未都》,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馬未都那些珍貴的藏品,而是他的觀復博物館裡的,那些貓兒!馬未都和「黑包包」觀復博物館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五環外,這是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
  • 連雲港碑林景觀廣場,有漢、明、清和民國時期的鐵器、石器、碑刻
    連雲港碑林景觀廣場位於海州區朝陽東路南側,連雲港市博物館和連雲港市革命紀念館之間,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廣場展出鐵器、碑刻、石器、石材建築及構件等文物200多件套。鐵炮,為典型的中國近代製作的重型火器,出土於連雲港海州西門。
  • 百萬字《紅樓夢》被刻在石頭上 原汁原味繁體字版
    每塊刻滿字的石頭不到巴掌大。  浙江在線07月07日訊100萬字的整部《紅樓夢》雕刻在280塊形態各異的石頭上,最小的字所佔面積只有0.25平方毫米,相當於一粒米的六十五分之一。  這是嵊州人周麗菊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