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嶗山區北宅街道的河東社區,有這樣一位醫生,兢兢業業從醫35年,每天24小時隨時待命,時刻等待著病人的呼叫。數年來,她依靠出色的醫學能力,和不畏艱辛的從醫態度,獲得街道、區、市級多個獎項及稱號,她就是「最美鄉醫」何錦香,一個土生土長於河東社區,並致力於為家鄉奉獻醫學特長的醫生。縱然她所任職村中住戶分散,山路崎嶇難行,何錦香也不畏風雨,拄著拐杖一點點爬上山頭出診。依靠絕對的敬業精神,何錦香被授予了「最美鄉醫」稱號。
何錦香(來源:何錦香)不畏艱辛敬業工作
「何醫生,我老伴兒在廁所暈倒了,現在已經沒有了呼吸。」
2016年臘月二十七,何錦香正打算從衛生院回家包餃子,就接到了村民楊保平打來的電話。何錦香打通120急救電話後,抓起藥箱就向山上跑去,一路上坡伴隨著寒風呼嘯,何錦香強忍著胸痛頭暈,跑了3裡路到達患者家。
根據多年臨床經驗,何錦香初步診斷為腦出血,情況十分危急。何錦香立刻對患者進行心臟復甦和人工呼吸。半個多小時後,患者有了呼吸和心率,120也趕到繼續進行搶救,急救通道終於打通。何錦香也跟隨著120 一起到醫院,幫助已經慌亂的家屬辦理住院手續。等患者脫離險境,何錦香才拖著疲憊的身體離開。回到家中她才發現,由於做心臟復甦按壓時間過長,她的雙手手腕已經紅腫淤青。
經過診斷,患者的蛛網膜下腔出血,這種病的死亡率是99%,但因搶救及時,病人獲救了,現在恢復的很好,這也是近年來該病例在全省首例治癒案例。
河東社區和雙石屋社區的唯一鄉醫
為了出診爬向崎嶇難行的山路,這就是何錦香經常遇到的就診環境。何錦香如今已在北宅街道河東社區從醫35年,她所任職村中人口多,住戶分散,全部都是山路,最高海拔達984米。在方圓十裡的範圍內,醫生出診都要步行,遇到下雨下雪,需要拄著拐杖一點點往山上爬。於是何錦香白天坐診斷,有急救時便不分晝夜隨時出診,她就醫來的每天24小時,都在時刻等待病人的呼叫。
何錦香的從醫生涯起源於母親孫豐美,她母親是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也是村裡的第一任鄉醫。何錦香自1984年接過母親沉重的擔子後,成為了河東社區和雙石屋社區共650人的唯一鄉醫。
「從事鄉村醫療衛生工作以來,凡遇到行動不便的患者,我都及時上門出診,晚上不管幾點接到電話都會義無返顧的上門出診,把醫療救助第一時間送達百姓。」何錦香說,愛心是她做人的根本,「精益求精,一絲不苟」更是她多年來堅持的人生信條。「我常說幫助別人,善待任何一個人,老天也會眷顧您。」何錦香多年來,也以實際行動演繹著一名醫務工作者的敬業精神。
醫務能力獲得認可被授予多項獎項
此外作為黨員聯繫戶,何錦香常年負責三戶患者,分別是患有高血壓和慢性肺病的徐雲山老人、自身積勞成疾而老伴又是殘疾人的徐德書老人,以及身患高血壓冠心病和嚴重關節炎的馮美香老人。
醫者父母心,這些年何錦香發揮醫學特長,重點負責聯病患戶,幫助家庭困難的患病村民辦理大病門診,為其尋求各種渠道民政救助。2012年獲青島市嶗山區衛生局授予「嶗山區優秀鄉村醫生」稱號,2014年被嶗山區衛生計生局授予「優秀鄉村醫生」稱號,2016年北宅街道辦事處北宅街道鄉村醫生知識競賽一等獎,2016、2018年被嶗山區衛生計生局授予「最美鄉醫」稱號,2019年被青島市委授予 「優秀黨員」稱號……近年來何錦香獲得多項榮譽。
何錦香兢兢業業工作,為鄉村醫生增彩,為黨和人民贏得民心,今後將繼續做一個合格的鄉村醫生,和合格的共產黨員,致力於為家鄉奉獻醫學特長。
信網記者 李美玉
[來源:信網編輯:光影]
【來源: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