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

2021-03-04 杏林隨記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味路旁隨處可見的中藥旋覆花

​本品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歐亞旋覆花的乾燥頭狀花序。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夏、秋二季花開放時採收,除去雜質,陰乾或曬乾。本品氣微,味微苦。以朵大,色淺黃者為佳。生用或蜜炙用。

【別名】金沸草[全草]、蕧、盜庚[夏開黃花,盜竊金氣也]、盛椹、戴椹、飛天蕊、金錢花、野油花、滴滴金、夏菊、金錢菊、艾菊、迭羅黃、滿天星、六月菊、黃熟花、水葵花、金盞花、復花、小黃花、貓耳朵花、驢耳朵花、金沸花、伏花、全福花《中華本草》

【性味】苦、辛、鹹,微溫。歸肺、脾、胃、大腸經。

【功效】降氣,消痰,行水,止嘔。

【應用】1、風寒咳嗽,痰飲蓄結,胸膈痞悶,喘咳痰多

2、嘔吐噫氣,心下痞硬​

【使用注意】陰虛勞嗽、肺燥咳嗽者慎用。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

主要含倍半萜內酯類成分:旋覆花素,大花旋覆花素,旋覆花內酯,乙酸蒲公英甾醇酯等;黃酮類成分:槲皮素,異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有機酸類成分:咖啡酸,綠原酸等。

2.藥理作用 所含黃酮類成分能保護組織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並對抗離體支氣管痙攣,但較氨茶鹼的作用慢而弱。水煎劑有顯著鎮咳作用,水煎劑口服祛痰作用不明顯,但實驗動物

腹腔給藥卻顯示較強的祛痰作用。所含綠原酸及咖啡酸有較廣的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能增加胃酸分泌,綠原酸能提高胃腸平滑肌張力,增進膽汁分泌。所含槲皮素靜脈注射,能增加動物的冠脈流量,對血壓、心率及心肌耗氧量均無顯著影響。旋覆花還有抑真菌、抗炎作用。

金沸草

本品為菊科植物條葉旋覆花 ,或旋覆花的乾燥地上部分。性味苦、辛、鹹,溫;歸肺、大腸經。功能降氣,消痰,行水。適用於外感風寒,痰飲蓄積,咳喘痰多,胸膈痞滿。煎服,5~10g。

【各家論述】1.《本草衍義》:旋復花,行痰水,去頭目風,亦走散之藥也。

2.《註解傷寒論》:鞭則氣堅,鹹味可以耍之,旋復之鹹以耍痞鞭。

3.《綱目》:旋復所治諸病,其功只在行水、下氣、通血脈爾。

4.《本草發明》:旋復花,消痰導飲、散結利氣之味。其雲除驚悸者,以去心下水飲,心神自定也。

5.《本草經疏》:旋復花,其味首系之以鹹,潤下作鹹,鹹能軟堅;《別錄》曰甘,甘能緩中;微溫,溫能通行,故主結氣脅下滿;心脾伏飲則病驚悸,飲消則復常矣。除水,去五臟間寒熱,及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心脅痰水,膀恍留飲,風氣溼痺,皮間死肌,目中睜,利大腸者,皆軟堅、冷利、潤下、消痰飲除水之功也。其曰補中下氣者,以甘能緩中,鹹能潤下故也。通血脈、益色澤者,蓋指飲消則脾健,健則能運行,脾裹血又統血故也。

6.《本草匯言》:旋復花,消痰逐水,利氣下行之藥也。主心肺結氣,脅下虛滿,胸中結痰,痞堅噫氣,或心脾伏飲,膀胱留飲,宿水等症。大抵此劑微鹹以軟堅散痞,性利以下氣行痰水,實消伐之藥也。

7.《本草備要》:鹹能軟堅,苦,辛能下氣行水,溫能通血脈。

類金錢菊。去皮、蒂、蕊、殼蒸用。根能續筋,筋斷者,搗汁滴傷處,滓敷其上,半月不開,筋自續矣。(此處根能續筋,根為旋花根之功效。旋花與旋覆花乃不同科植物,汪昂混列於一條。)

《雷公炮炙論》中也有旋覆花根能續筋的記載:破斫筋斷者。以旋復根搗汁瀝瘡中,仍用滓封瘡上,十五日,即斷筋便續。

《外臺秘要》中也有旋覆花根能續筋的記載:救急續斷筋方。旋復根搗汁,瀝瘡中,仍用滓封瘡上,即封裹之,十五日即斷筋便續矣,更不須開易。

取旋復草根淨洗去土,搗,量瘡大小取多少敷之,日一易之以瘥為度。

近代張錫純先生在其《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也記載:諸家本草多言旋復花能續斷筋,《群芳譜》謂根能續斷筋。 根愚未試過,至旋復花邑中有以之治牛馬斷筋者,甚效。其方初則秘而不傳,當耕地之時,牛馬多有因驚駭奔逸被犁頭鏟斷腿上筋者,敷以所制之藥,過兩旬必愈。後愚為其家治病,始詳言其方。且言此方受之異人,本以治人,而以治物類亦無不效。因將其方詳錄於下。因藥局無旋復花根,是以後世用者權用其花,想必性亦相近,故能奏效。

到底續筋是旋覆花,或旋覆花根還是旋花根功效,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挖掘。

「諸花皆升,旋覆獨降」的理解

《本草正義》:旋復花,其主治當以洩散風寒,疏通脈絡為專主,《別錄》治風氣溼痺,皮間死肉,通血脈,宗爽去頭目風,皆其輕疏洩散之功也。以治風寒喘嗽,寒飲漬肺,最是正法。或謂旋復花降氣,寒邪在肺者,不宜早用,則止知疏洩之力足以下降,而不知其飛揚之性本能上升。且《本經》明謂其溫,寇宗又以為辛,則疏散寒邪,正其專職。若其開結洩水,下氣降逆等治,則類皆沉重下達之義,頗嫌其與輕揚之本性,不甚符合。按《本經》旋復花一名金沸草,疑古人本有用其莖葉,而未必皆用其花者。考草木花葉之功用,不同者甚多,或升或降,各有取義,亦其享賦使然,不容混合。且莖則質重,花則質輕,亦物理自然之性,況旋復花之尤為輕而上揚者乎。乃今人恆用其花,而並不用莖葉,竟以重墜之功,責之輕揚之質,恐亦非古人辨別物性之真旨也,且其花專主溫散,疏洩之力亦猛,宜於寒飲,而不宜於熱痰,石頑已謂陰虛勞嗽,風熱燥咳,誤用之,嗽必愈甚,是亦以其輕揚,升洩太過,正與降氣之理相反。惟其輕靈之性,流動不滯,自能流通氣化而宣窒塞,固非專以升散見長。若但以逐水導溼力治,似不如兼用其莖葉較為近理,《別錄》稱其根專主風溼,其意可曉然也。

相關焦點

  • 旋覆花的功效與作用
    【炮製】旋覆花:除去梗、葉及雜質。蜜旋覆花:取淨旋覆花,照蜜炙法(附錄ⅡD)炒至不粘手。【儲藏】置乾燥處,炙後密封貯存。本品不能曝曬、烘烤,只能先略曬,再晾乾;加工時宜戴口罩防止毛茸散飛入口鼻,刺激咽喉作咳作癢。旋覆花的功效與作用(一)功能主治降氣,消痰,行水,止嘔。
  • [轉載]旋覆花湯
    仲景原條文謂:「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本方還見於《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11條:「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旋覆花湯主之。」  旋覆花湯用旋敏花下氣散結,蔥辛溫散寒,新絳行血活血,三藥協力,治療肝著氣血鬱 結,胸中痞悶或疼痛者。
  • 本草之惑:旋花、金沸草、旋覆花
    旋花、金沸草、旋覆花作為藥名均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神農載旋花「味甘,溫。旋覆花「味鹹,溫。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旋花為旋花科打碗花 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 ex. Roxb. 其花入藥為旋花,根入藥為旋花根;旋覆花為菊科植物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或歐亞旋覆花InulaBritannica L. 的乾燥頭狀花序。
  • 旋覆代赭湯
    心下痞硬不是旋復代赭湯的最主要特徵(是半夏瀉心湯證得主要症狀);噫氣不除才是本方特徵性的東西,呃逆噯氣頻作。二、組成旋覆花三兩 人參二兩 生薑五兩 代赭石一兩 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三、方解1、旋覆花:味鹹,溫。
  • 再談旋覆代赭湯
    第2節  再談旋覆代赭湯 那這個如果要說旋覆代赭湯的證,一整個藥理的結構的話呢,我想哦首先旋覆代赭湯如果你把旋覆花跟代赭石拿掉不看的話
  • 理氣劑·降氣·旋覆代赭湯
    旋覆代赭湯處方旋覆花、代赭石、半夏(湯泡)、人參,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 旋覆代赭湯的運用
    寒邪已解,胃氣虛弱之嘔逆,時時噯氣而痞悶不除,可用旋覆代赭湯。
  • 國醫大師何任:了解旋覆花湯的前世今生,才能更好地應用
    旋覆花、蔥、新絳三味共起疏肝通絡、下氣散結行瘀的作用,於肝著證極為適宜。本方雖藥味簡少,卻頗受歷代醫家重視。以清代言,溫病大家葉天士善用旋覆花湯,常以此方化裁治肋痛、積聚、喘咳、陽逆忿怒、營衛不調的怯冷、月經不調等。對旋覆花湯的運用達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
  • 由噁心想到旋覆代赭湯
    一下子,大家的思路打開了,在降逆的基礎上,再加一些寬胸解鬱的花類藥,來治療胃病、消化道症狀,以達到心胃同治的效果,這不是很好嗎?接著,我們大家就開始琢磨找一些古代名方,看裡面的治療思路,大家都想到了《傷寒論》上張仲景的名方——旋覆代赭湯。《傷寒論》曰:「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噯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 解讀旋覆代赭湯及臨床運用
    旋覆花三兩(9g)代精石一兩3g)以人參二兩(6g)生薑五兩(15g)甘草炙,三兩(9g);半夏洗,半升(12g);大棗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補中降逆 ,化痰下氣。中虛痰飲痞證:心下痞硬,噫氣不除,嘔吐.便溏,四肢睏乏,乏力,舌淡,苔薄白,脈虛弱。
  • 香附旋覆花湯,本是溫病方,六經辨證顯奇功
    香附旋覆花湯為清代名醫吳鞠通創製。方中香附、旋覆花理氣通絡,主治脅肋疼痛、寒熱邪結;蘇子、杏仁降肺氣,化停飲;半夏、陳皮、薏苡仁、茯苓滌除太陰溼飲,茯苓又可健脾除溼。諸藥合用,走少陽,通經絡,逐痰濁,利太陰,共達通絡逐飲、調肝健脾之功。
  • 旋覆代赭湯方證、方義、適應症分析
    旋覆代赭湯可看作是生薑瀉心湯的變方,方中旋覆花除痰降逆,代赭石鎮衝降逆,大劑量生薑溫胃化飲、和中降逆,半夏散結消痞,人參、甘草、大棗補脾胃…依據中藥「升降浮沉」理論結合藥物功效,將其分為苦降組(旋覆花、代赭石)、甘升組(人參、炙甘草、大棗)和升降相因組(半夏、生薑),治療時通過調整各個藥組在方中所佔比例,以藥組為單位進行加減變化,可使臨床療效突出
  • 方劑選萃: 旋覆代赭湯
    旋覆代赭湯    (降逆消痰、補虛緩中法)      漢張仲景《傷寒論》       旋覆花三兩 人參二兩
  • 焦樹德:旋覆代赭湯的運用
    I導讀:寒邪已解,胃氣虛弱之嘔逆,時時噯氣而痞悶不除,可用旋覆代赭湯。
  • 旋覆代赭湯在臨床上運用的體會
    方中以旋覆花之下氣滌痰,代赭石之重鎮降逆為主藥,佐黨參、甘草益氣養胃,半夏、生薑化痰降逆,大棗調脾胃益中氣。此方不僅應用外感熱病後痰濁中阻,虛氣上逆之症,內傷雜病中如反胃嘔吐、呃逆、脘痛、痞脹、噫氣、痰飲、哮喘、梅核氣等症,由於中氣虛弱,痰溼偏勝,肝氣上逆者,隨證加減使用,亦多有效。
  •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旋覆代赭湯
    用旋覆代赭湯加味:旋覆花100克紗布包煎,代赭石150克,半夏50克,沙參50克,生薑20片,大棗20枚,甘草50克,茯苓30克。頭煎用水5斤。煎取3斤,再煎用水3斤•煎取2斤,兩次煎汁合一,裝入開水壺中,當茶,隨時飲之,一日服完。藥僅兩帖,其病若失。
  • 中外名家應用旋覆代赭湯臨床經驗
    旋覆代赭石湯  【組成用法】  旋覆花10~15g、代赭石10~
  • 鎮肝降逆_旋覆代赭湯
    旋覆代赭湯主之。」 「噫氣」就是胃裡頭有空氣嗝出來,這樣的經驗相信很多人都有,胃悶悶堵堵的,不時有氣嗝出來,這才爽快些。照仲景爺爺的說法是感冒了,用過發汗法,或者催吐或者用下法,現在中醫大概不太會這樣搞吧?
  • 旋覆花湯的「新絳」小考
    《金匱要略》中旋復花湯的新絳自古莫衷一是
  • 金燦燦的旋覆花,你是金錢幻化的嗎?
    旋覆花旋覆花是菊科、旋覆花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緣繁茂,圓而覆下,所以得名旋覆花;而又因為旋覆花的花朵為金黃色,花形和古時的錢幣比較相似,故而又名「金錢花」,遠遠望去,就像掛滿銅錢的搖錢樹一般,甚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