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肥胖是件很讓女人頭痛的事。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僅體重超標的人會有隨身攜帶「救生圈」的煩惱,就連一些明明看上去很苗條的人也會有小肚子凸出「疑似懷孕」的困惑。
造成小腹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規律的作息導致內分泌失調,愛吃高熱量食品、久坐不運動導致脂肪堆積等等。排除掉先天遺傳與藥物作用的因素,從中醫理論來說,腹部肥胖往往是由人體一條特殊的經脈—「帶脈」堵塞所造成的,因此,想要跟小腹贅肉說拜拜,首先就得讓「帶脈」變得通暢起來。
人體的奇經八脈打通對於健康有重大的意義,如果帶脈不通,對人體的危害就不僅僅是肥胖的問題了,也會引起很多其他的疾病。通常來說,帶脈不通是由於寒溼體質或者是身體受到寒涼引起的,寒則凝滯,滯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
與女性健康相關的穴位有很多,但是帶脈穴很特殊。帶脈穴隸屬於足少陽膽經,是足少陽膽經與帶脈相交會的點,位置是在我們腰部的側中線上。帶脈穴具有治療多種婦科疾病的功效,例如經閉、月經不調、白帶異常、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還有一定的減肥功效。絕對稱得上是女人的「福穴」!
經常艾灸帶脈穴,可以打通奇經八脈,通絡活血去淤堵,可謂是減肥調經兩不誤!堅持艾灸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月經變得有規律,更能找回自己的迷人小蠻腰,重拾自信。下面跟著掌門師兄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帶脈穴吧。
什麼是帶脈穴?
在帶脈的行經之處,有一個和帶脈同名的穴位,帶脈穴。帶脈,經穴名。出《靈樞·癲狂》。屬足少陽膽經。足少陽、帶脈之會。
帶,指束帶。可主治婦人經帶疾病,故名帶脈。人體有一條經脈叫做帶脈,如腰帶一般,繞臍一周,猶如束帶。在這個束帶上,在腹部側面有一個穴位叫做帶脈穴。該穴位有提拉諸臟腑組織、防止下垂的作用。
帶脈穴和我們人體上的一條經脈同名,那就是奇經八脈之一的帶脈。帶脈在人體的腰部圍一圈,是一條橫向的經脈,人體上的其他經脈都是縱向的,這條經脈就好像繩子將所有的經脈系在一起,所以稱為帶脈。
帶脈穴怎麼找?
帶脈穴正好是帶脈經過的地方,是膽經與帶脈交會的穴。位於側腹部,肚臍旁5寸。以肚臍為中心畫一條橫線,從腋窩前緣畫一條豎線,兩條線的交叉點就是帶脈穴。
帶脈穴的文獻摘錄
1、《素問∶氣府論》∶王冰註:足少陽,帶脈二經之會。
2、《針灸甲乙經》∶婦人少腹堅痛,月水不調,帶脈主之。
3、《針灸大成〉∶婦人小腹痛,裡急後重,瘛瘲,月事不調。
4、《醫宗金鑑》∶主治疝氣,偏墮木腎,及婦人赤白帶下等證。
帶脈穴的功能
中醫認為,帶脈穴具有健脾利溼、調經止帶、益腎強腰的功效。除此之外,帶脈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減少腰腹部的贅肉。現代常用於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閉經、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子宮脫垂、陰道炎等婦科疾病。
穴位功能一:治療婦科病
帶下病是中醫中用了幾千年的名詞,跟「帶脈」頗有不解之緣。所有的婦科病都發生在帶脈以下,所以又叫「帶下病」。神醫扁鵲過邯鄲時還做過「帶下醫」呢,也就是婦科專家。
可不要小瞧帶下病,它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能反映出生殖系統或者泌尿系統是不是出問題了。特別是有了性生活後,女性私處處於相對開放的狀態,細菌容易趁機侵入;如果性生活刺激過大,衛生不好或者做過人流等手術,體內更是漏洞百出。有性生活的女性或多或少有帶下病,也就是西醫所謂的各種炎症,包括盆腔炎、宮頸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等等,甚至是宮頸糜爛,這些都會讓我們苦不堪言。加上帶脈受涼導致的痛經、腰酸這些毛病,越發讓我們感覺「做女人真難」。
帶脈穴是用來治療各種婦科疾病的非常有效的穴位。因此也被成為女性的「福穴」。比如在治療女性宮寒問題上,帶脈穴是不容忽視的穴位。因為它所在的帶脈與我們身體上其他所有的經脈不同,帶脈是橫向的。它總束縱行之脈,固護腹腔相關器官。
穴位功能二:減肥瘦身
艾灸帶脈穴可以讓經絡氣血運行加快,對於腰部冰涼而常常感覺酸疼和痛經都有幫助。除了有疏通血脈的效果以外,艾灸帶脈可以強壯腎臟,敲帶脈還可以增強腸道蠕動,對於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如果腰腹有贅肉的「遊泳圈」,還有利於脂肪的代謝,減少贅肉的產生,在保養帶脈的同時,有瘦身的效果。
刺激帶脈穴,可疏肝利膽,升清降濁,消積通便,讓停滯於腰腹部的水溼、痰溼、膏脂漸消。艾灸療法本身能通經絡,祛痰溼,促進新陳代謝。因此,經常艾灸帶脈穴,可減輕腹部膏脂,有助控制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