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風味小吃:稀豆粉 砂鍋米線 包穀粑 熨鬥粑……

2021-02-17 微巧家

卷粉

主料:大米、澱粉、植物油

配料:香菜、大蒜、芝麻油、花椒油、辣椒油、食鹽、味精、醬油、香醋、黃姜。

製作方法: 涼卷粉首先篩選上好大米,加上巧家龍潭水和磨成適宜的米漿,加入澱粉和食鹽然後舀在刷有植物油的碟片裡擀成薄薄的一層,掌握火候蒸透,涼制,最後提取薄如面紗的涼卷粉成品。涼卷粉製作好後,便是配製佐料:芝麻油、花椒油、小米辣油,薑末、香菜、蒜泥,再加上、醬油、醋、鹽、味精,便成就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小吃涼卷粉。

涼粉

主料:豌豆、澱粉

配料:香菜、大蒜、芝麻油、花椒油、辣椒油、食鹽、味精、醬油、香醋、黃姜。

製作方法: 首先將豌豆提前浸泡一天,然後把浸泡好的豌豆磨漿,用紗布將豆渣過濾,用澱粉加適量清水在鍋裡文火熬煮,一邊煮一邊用勺子攪拌,煮熟後就可舀進盆裡,等其冷卻凝固後就可以吃了。食用時可切成片、打成絲,然後加上香菜、蒜末、食鹽、味精、醬油、香醋,澆上油辣子、花椒油、芝麻油。

稀豆粉

主料:豌豆、豬油、食鹽、草果、八角、沙姜

配料:油條、喬絲、薑末、蔥花、辣椒麵、泡菜

製作方法: 將豌豆放到盆裡加水泡一天,然後帶水磨細,再用乾淨的紗布過濾,把濾下的豌豆粉水倒進鍋裡,文火煮熬不停攪拌,要耐著性子用筷子不停地攪拌豌豆粉水。攪著攪著,水慢慢變稠。不能煮得太稀,也不能煮得稠,稀了吃著滑嘴,稠了則粘嘴唇。不稠不稀最好,也就是煮到用筷子插入鍋中,隨手提起,懸一股流線就可以了。在煮稀豆粉的時候,加入豬油、食鹽、草果、八角、沙姜調味。煮好的稀豆粉可選擇侵泡油條或者喬絲品嘗,再按個人口味適當加入薑末、蔥花、辣椒麵提味。

砂鍋米線

主料:米線、豬肉、骨頭湯、午餐肉、黃豆芽、白菜、蝦仁、木耳、黃花菜、豆腐皮、海帶、韭菜、醃菜

配料:食鹽、味精、油辣子、花椒、醬油、香醋

製作方法:首先將骨頭湯放入砂鍋待湯加熱後,放入豬肉、午餐肉、蝦仁、黃豆芽、木耳、黃花菜、豆腐皮、海帶,然後再放入米線和白菜,煮熟便能食用。最後按個人口味加以作料如食鹽、味精、油辣子、、醬油等。

包穀粑

主料:鮮玉米、大米、玉米葉、酵母、白糖

製作方法: 首先把鮮玉米和大米用清水侵泡半小時後,帶水磨細,加入酵母發酵。待發酵後再加入白糖攪拌均勻舀在玉米葉上造型,放進鍋裡蒸熟即可食用。

泡粑

主料:大米、酵母。白糖

製作方法: 首先把大米用清水侵泡半小時後,帶水磨細,加入酵母發酵。待發酵後再加入白糖攪拌均勻舀在小碗裡造型,放進鍋裡蒸熟即可食用。

熨鬥粑

主料:大米、雞蛋、白糖、蜂蜜、豬油

製作方法: 首先把大米用清水侵泡半小時後,帶水磨細,加入酵母發酵。待發酵後再加入雞蛋、白糖、蜂蜜、豬油適量攪拌均勻舀在容器裡,最後舀進專用小灶器皿中烤製成金黃色便可享用。

………………………………………………………………………………

【新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圖標「查看官方帳號」或點開標題下面的藍色字「微巧家」快速關注吧!

【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圖標「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查看消息,請點擊屏幕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查看歷史消息」或點開標題下面的藍色字「微巧家」 →查看歷史消息!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我們在新浪、騰訊、人民微博的官方微博(@微巧家)、官方微信(微巧家/weiqiaojia)!

………………………………………………………………………………

相關焦點

  • 貴陽風味小吃「糕粑稀飯」,芳香清淡,甜而不膩,健脾生津
    糕粑稀飯,是貴州貴陽市的漢族風味小吃,是由「糕粑」和「稀飯」組合而成的食品。有圓形和方形,松泡似雪,糕餡精緻,點綴玫瑰和芝麻等材料,甜美可口。配以用開水調好的荸薺粉或藕粉,即形成本地人愛吃的「糕粑稀飯」。糕粑稀飯是貴陽城區南面青巖古鎮的一種特色小吃。
  • 張永忠 | 做 粑
    不是親手做的粑,吃起來總覺得少了些味道。決定做粑了,心裡莫名的興奮。首先是進行全家動員。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妻子,我,都動員起來了,姐姐當起「總指揮」,妻子負責具體操作。備料,租借用具,邀約幫手,炒制粑餡……分工合作,足足忙活了一周時間。臘月二十六做粑。妻子凌晨五點多就起床了,泡浸糯米,晾乾,然後載去米機碾粉。去前還不忙交待我,上班前到嶽母家把嶽母接來,順便把舂花生仁的石臼、舂棒拿來。
  • 重慶人的早餐從重慶特色三角粑開始,搭配豆漿這個冬天溫暖你的胃
    有糯米糰,衝衝糕,泡粑,三角粑,米線,酸辣粉,油條豆漿,饅頭稀飯,重慶面等等。其中比較有地方代表性的是重慶特產三角粑,無數重慶人兒時的美好回憶,伴隨著我們成長,見證著重慶直轄的騰飛!重慶特色三角粑是起源於重慶市的地方美食,歷史悠久,屬於經典漢族特色傳統小吃。男女老少皆宜,是幾代人的童年美食,吃起來香、酥、爽,不但有稻米的香味,味道香脆甜融。重慶是國內外知名的美食之都,除了家喻戶曉的重慶火鍋
  • 四川樂山特色小吃葉兒粑 當地市民:每年過年五六百個安排...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在四川不少地方,過年要吃傳統小吃「葉兒粑」。葉兒粑用糯米和大米配比而成的米皮包餡,外裹新鮮的粑葉,蒸製而成,香甜可口。一大早,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的趙小蓉一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將糯米和大米配比而成的米漿吊幹的同時,廚房那頭也開始準備葉兒粑餡了。傳統的葉兒粑餡分為甜、鹹兩種,甜餡包括花生、核桃、芝麻、白糖等,鹹餡由肉臊子和芽菜爆炒而成。
  • 大姐街頭賣特色小吃炸玉米粑,十二元一斤很暢銷玉米香味很濃鬱
    炸玉米粑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小吃,它的製作難度比較低,一般人們在家都可以自己做著吃的!
  • 家鄉風物:豆粑
    那細長、棕黃、易燃的松針除了可用來引火,另一個非常重要用途就是煎豆粑。豆粑是一種用大米和蕎麥製作而成的美食。到了臘月,幾乎家家戶戶,都盼著好天氣,趕著好天氣,好煎豆粑、曬豆粑。(曬乾的豆粑)煎豆粑是一件非常麻煩又非常熱鬧的事。傍晚,女人便開始量上三四十升大米,然後一簸箕一簸箕地到池塘邊淘米,淘好的米倒進一個大大的水桶裡,用井水浸泡一夜。
  • 傳承30餘年的地方名小吃——豹皮黃粑製法詳解~
    而在四川興文縣,也有一位小芳,落落大方,淳樸勤勞,她純手工製作的豹皮黃粑,歷經三十多年的改進,成了興文縣的地方名小吃。 溫小芳10多歲時,開始跟著外婆學做豹皮黃粑。這黃粑,原本是家鄉人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做的一種地方小吃。之所以冠名「豹皮」,是因為包製黃粑的葉子,用的是興文僰王山楠竹筍殼葉——其外表紋路看起來有些像豹皮斑紋。上世紀末,溫小芳開始自己製作黃粑,併到興文縣城裡售賣,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 玫瑰酥麻葉兒粑
    玫瑰酥麻葉兒粑By 食·色葉兒粑。前幾次都用的嫩柑橘葉,其實,真正吃起來,還是要深綠的老葉子才有那味道。如今,有了老葉,自然就得用老葉來做了。嫩葉生澀,老葉醇厚。這一次的葉兒粑,感覺特別的好。原料:葉兒粑粉、玫瑰酥麻紅糖餡、柑橘葉、水。
  • 湖口「年粑」也開始做起來了
    年關已至,年味越漸濃鬱 豆粑煎好了 豆粑的最佳拍檔「年粑」也開始做起來了 今天一早 湖口武山武前村王女士家開始忙了起來 全家總動員齊上陣~ ▼
  • 永遠的秘密:被扔掉的玉米粑
    母親不停地把玉米粑在鍋裡翻著邊兒。好不容易聽母親說熟透了可以吃了。那黃燦燦的顏色看起來格外誘人。母親剛從鍋裡剷出一個,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狠狠地咬了一大口,本以為它也像米粑那樣香軟可口。可這從未吃過的玉米粉做成的粑卻讓我大失所望。由於沒放糖精,味道不甜,口感還粗糙發硬。剛才那樂滋滋地喜悅勁一下子無影無蹤了。看來真是空歡喜一場啊!吃完了一個我就再也不想吃了。
  • 【春節親子營】鳳梨科普/鳳梨種植/DIY鳳梨酥/糯米粑/品嘗鳳梨炒飯(2.16)
    【活動主題】鳳梨科普/鳳梨種植/DIY鳳梨酥/糯米粑/品嘗鳳梨炒飯【活動流程】15:00-15:40 自駕前往目的地,集合籤到
  • 茶油粑你了解多少?
    茶油粑為山茶科植物油茶種子榨去脂肪油後的渣滓。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廣泛栽培,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 玉林這家貴州風味的豆花火鍋,洋芋粑外酥裡糯,一口氣能吃好幾份
    店裡主打豆花以外還有一些貴州特色小吃。特色菜品豆花火鍋因為店裡有最低消費,人均33元,所以琢磨了一下三品豆花的性價比是最高的。因為三、四品是除了可以免費加指定素菜和豆花以外還可以免費加菌類,因為小編比較喜歡吃各種菌類,點好鍋以後在鍋上來之前老闆還會每人端一碗湯。
  • 城步老少鹹宜的通便食品:桐葉玉米粑!
    進入盛夏,鄉村山溝裡的油桐樹開葉了,使我想起兒時常吃到母親加工製作的一種美食--用桐樹葉包製的玉米粑。母親雖然己逝世20年了,如今回想起來仍然覺得有一種甜滋滋、香噴噴的感覺在舌尖徘徊。進入初夏時節,山中的桐樹葉已有兩隻手掌寬了,不老不嫩的桐葉是包製玉米粑的最好材料。
  • 貴州特色小吃,美味可口
    腸旺面貴陽腸旺面是貴州貴陽市極負盛名的一種漢族風味小吃。貞豐糯米飯貞豐糯米飯是一種早在清嘉慶年間已是頗有名氣的漢族風味小吃。貞豐糯米飯,米香肉酥,油而不膩,色彩美觀,味濃爽口,堪稱獨特的傳統美食。但吃起來既有肉料,米飯中還帶了肉味,人們尤其在冬季最喜歡食用,原因是砂鍋粉在食用時是砂鍋當碗端上桌,上桌後鍋裡雞湯還在上下翻滾,滋滋作響,熱氣騰騰,宛如坐在火鍋邊一般,人們吃完砂鍋粉,砂鍋還是燙手。具有驅寒暖胃之功效,越是天冷吃得越是舒服。特別是感冒的人吃了,吃完大汗淋漓,周身痛快無比。
  • 毛利85%的創新菜:生態玉米粑,點菜率高達99%!
    生態玉米粑教學視頻他,獨創
  • 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的瀘州,有地道的古藺麻辣雞白糕黃粑
    瀘菜是現代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風味流派分支菜系。瀘州得名瀘水說。古藺麻辣雞是瀘州市古藺縣的一種特色食品,是一種滷製小吃。瀘州白糕是以糕類小吃著稱的,始產於1920年代的三義園白糕園。瀘州黃粑是四川瀘州、自貢、宜賓等地老百姓熱愛的傳統小吃之一。
  • 鄉愁一味錄|芝麻糖心糥米粑
    比如在我們的家鄉,三月裡就有的蒿子粑,五月裡的韭菜攤粑,秋季便開始做南瓜粑、春卷,到了年關就更多了,各種雞蛋餃、肉魚圓子、臘肉糥米飯……而算起來,如今我最尋常做的,卻還是芝麻糖心糥米粑。說起來特別簡單,不過是在糥米粉裡裝上拌了白砂糖的芝麻粉餡,先捏成一個個小湯圓狀,再用手掌壓扁壓平,挨個放在煎鍋裡,小火慢煎便好。
  • 葉兒粑、郫縣豆瓣榜上有名!四川省首批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名錄發布
    四川省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名錄(第一批)【按類別】一、傳統美食技藝類(57個)金堂雲臺九鬥碗、崇州懷遠「三絕」(葉兒粑、凍糕、豆腐帘子)、自貢火邊子牛肉傳統製作技藝、富順豆花製作工藝、米易縣土法熬製紅糖技藝、鹽邊油底肉、瀘州肥兒粉傳統製作技藝、合江堯壩黃粑
  • 食味涼山|會理尋味記:豆米兒粑,春天的音符
    春天,正是會理人食蠶豆的季節,煮、燴、燜、煎、炸,做法五花八門,這一季,蠶豆風頭十足,豆米兒粑尤其被人們喜愛,誰家若是沒有做幾次、吃幾回,那肯定會覺得這個春天是浪費了。豆米兒粑,是會理人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也許是因為家家戶戶都會做,所以街上買不到。想要吃,只有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