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秘密:被扔掉的玉米粑

2021-02-17 六尺巷文化

在超市上班的日子裡,每天都見到一些年輕的父母或是有些歲數的爺爺奶奶們,領著孩子來超市買零食。大人都尊重孩子,給了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那些小孩在琳琅滿目的零食麵前卻顯得茫然無措。這看看那瞅瞅,拿起又放下,所有零食都看個遍,卻還挑不中自己想要吃的東西。

有些孩子在大人的不斷催促下,小手胡亂一指,大人如釋重負,忙不迭的拿起裝袋。可孩子一轉身又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不要,不要,我已經吃過了嘛。"有些孩子,在擺滿各種各樣的零食貨架前轉一圈,最終拉著大人的手要走出超市。因為所有的零食他都嘗過沒新鮮花樣的可買了。看樣子他要寧缺毋濫等著廠家製造出新口味的零食才來買呢!

聽著大人無奈的語氣,看著那些孩子在零食麵前舉棋不定的神色,我慨嘆,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啊!在他們的童年生活裡,還會有飢餓,貧困等詞彙嗎?每每看到這一幕,讓我不由自主想起自己被貧窮和飢餓所充斥的童年生活。也一直為自己在那貧困的年代,扔掉了兩個玉米粑自責著、懊悔著。

七十年代的農村,生產力低下物質匱乏。貧困和飢餓似乎都和我如影隨形。家裡也只有父母兩人在隊裡掙工分。由於父親體弱多病,掙得工分也少。當然工分糧分得也就少些。記憶裡,晚飯很少吃大米粥,更不說大米飯了。夏天晚飯幾乎都是麥糊。

秋天,挖回家的山芋就給我們當晚飯,幾乎每天晚上都吃蒸山芋。母親怕我們吃膩了,就變著花樣給我們做,把山芋剁成小塊,加點水適當加點糖精,煮熟後用鍋鏟在裡面攪拌幾下,成了山芋糊讓我們喝。有時把山芋切成條,加點鹽和辣醬炒熟,讓我們既當飯又當菜。天天吃頓頓吃,時間一久,我們真的吃膩了,一見到山芋都發怵。有時在母親蒸好的一大鍋山芋裡,我仔細地用手捏,挑起那些手感綿軟的吃。因為那個比捏起來發硬的口感要好點。

即便這樣,家裡的米缸常常還是空空如也。好在那時政府還向各村各隊廉價發放供應糧。說是供應糧,也無非是些粗糙的碎米,曬乾的薯片,碾得不是很精細的玉米粉。要是擱到現在,那就是餵豬吃的飼料而已。然而在那飢不擇食的年代,政府的這一救濟行為無異是雪中送炭啊!

由於哥哥已上高中,需要住宿學校,定期都得向學校食堂交大米。由於學校不收那救濟的碎米。母親就把家裡少有的大米省出來,好讓哥哥帶去學校。一家人早晚大多時候都吃政府供應的碎米、薯片等。

記得有天傍晚,放學回家的我見母親買回一些顏色發黃的粉末狀東西,母親說這是剛買回的供應糧玉米粉,可以做粑做糊吃。長這麼大,還第一次看見玉米粉,我好奇的抓起一把,又是聞又是看。這哪裡是什麼粉啊,這分明是一種顆粒狀的東西,碾得沒有米粉那麼細膩。我用手指捻了捻,明顯還有磨手的感覺。按現在來看那就是一種碾得比較細點的玉米渣子。可母親喜形於色地告訴我,今晚就用這玉米粉做粑吃了。

由於沒吃過玉米粉做的粑。我滿懷欣喜期待著晚餐的來臨。那天隊裡家家都稱回了玉米粉,小夥伴們都奔走相告,"今晚有玉米粑吃囉"。個個都是一副很饞很期待的樣子。

母親做粑的時候,急不可耐的我在鍋臺邊轉來轉去。只見母親用水把玉米粉泡上,然後揉成一個麵團,用兩隻手拍成一個個圓形的樣子貼在鍋裡,由於玉米粉不夠精細,無論母親怎麼做都容易開裂。不得已,母親只得把它做的厚實點。母親用小火慢慢的烤,還不停的向鍋裡灑點水。吱吱作響的水蒸汽裡倒也散發出一股別樣的香味。

母親不停地把玉米粑在鍋裡翻著邊兒。好不容易聽母親說熟透了可以吃了。那黃燦燦的顏色看起來格外誘人。母親剛從鍋裡剷出一個,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狠狠地咬了一大口,本以為它也像米粑那樣香軟可口。可這從未吃過的玉米粉做成的粑卻讓我大失所望。

由於沒放糖精,味道不甜,口感還粗糙發硬。剛才那樂滋滋地喜悅勁一下子無影無蹤了。看來真是空歡喜一場啊!吃完了一個我就再也不想吃了。它與我想像的味道相差甚遠。無論母親怎麼說好吃,我都以吃飽了為由搪塞過去。

第二天早晨上學的時候,我去廚房照列打開鍋蓋,準備盛粥吃的時候,鍋裡赫然躺著幾個和昨晚一模一樣的玉米粑。哪裡有大米粥的影子!我頹然地蓋上鍋蓋,背上書包正欲要走,母親忙不迭地拿起兩個玉米粑硬是塞進了我的書包,並再三叮囑我一定要把它吃了。我拗不過母親,只好違心地答應了。

那兩個滾燙的玉米粑,又厚又硬,吃吧,實在難以下咽。不吃吧,裝在書包顯得沉甸甸的。再說萬一帶到學校讓同學看見了笑話怎麼辦?不行,我得扔了它!這兩個玉米粑簡直成了我的累贅。

出門沒多遠,路過鄰居家的一片竹林,我突然從書包裡掏出那兩個硬邦邦的玉米粑,毫不猶豫地拋向竹林。粑在空中劃了一道優美的弧線,碰撞的竹葉一陣沙沙作響後,才重重的散落在地面上。驚得幾隻正在覓食的雞鴨,撲稜著翅膀惶惶亂叫,一隻膽大的鴨子,竟敢探頭探腦的向玉米粑靠近……

扔掉了兩個讓我犯愁的玉米粑,我如釋重負的上學去了。早讀課過後,肚子餓得咕咕叫,上午的三節課,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漫長的煎熬。飢餓的感覺,讓我不禁想起被扔在竹林裡的兩個玉米粑。要是沒扔多好啊!我會飢不擇食不管不顧的啃上幾口。

它們現在還在竹林裡嗎?該不會被雞鴨吃掉了吧?唉,我幹嘛扔了呢!就是我不吃,給家裡那幾隻餓得發慌的雞鴨吃也好呀!突然間的頓悟,讓我想起那兩個玉米粑的用處來。放學回家,粑若還在那片竹林,我就撿起帶回家吧。

好不容易捱到中午放學鈴聲響起,我急匆匆衝出教室,三步並作兩步地往家趕。路過那片竹林,我下意識地停下腳步,想看看那兩個粑是否還在,可哪裡還有粑的影子,我不禁有點失望。

母親總算在中午做了一些米飯,鍋沿邊仍然貼了幾個玉米粑。我盛了一大碗米飯,一陣狼吞虎咽。母親見狀,關切地問我:「早晨那兩個玉米粑你吃了沒有啊?」「吃了啊。」正在專心吃飯的我,有點心虛地回答著母親。「兩個都吃了麼。吃了就好。這東西抗餓,今早做得不夠多,我都捨不得多吃,特意讓你多帶一個。」本就很自責的我,聽了母親的一翻話,差點掉下淚來。我端著飯碗怔怔地發愣。

母親的話,無異於在心頭又掀起一陣颶風,讓我更加後悔更加自責。我躲閃著母親關切的目光,在心裡一遍遍罵自己混蛋。母親捨不得吃的玉米粑,我卻嫌它不好吃,不好看等諸多理由把它扔了!若是母親知道了,該多麼心疼啊!她從口裡省下來的糧食,知道被我糟蹋了該多麼傷心!

要知道,在那貧困得一日三餐都難以為繼的年代,一切可以果腹的東西都是彌足珍貴的啊!也許母親一上午就在飢餓的狀態下為家裡掙工分的。不諳世事的我,完全體諒不到母親的良苦用心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那兩個被我扔在竹林裡的玉米粑,成了我對母親永遠說不出口的秘密。在以後的成長歲月裡,我也沒有對母親說起此事。直到母親歸於黃土。我不怕母親責怪,就怕母親傷心,更怕母親眼神裡流露出對我挨餓的深深疼惜。那疼惜會讓我愧悔難當。

時過境遷,轉眼四十年過去了。我也由不諳世事的孩童,變成一個勤儉持家的家庭主婦,民以食為天,在這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我對每一粒糧食都充滿著敬畏。可當我們不再飢饞的肚腩,對著珍饈美饌無欲下咽的時候;當超市那些五花八門的精美食品對孩童失去誘惑力的時候;我總還想起童年裡被我扔掉的兩個玉米粑。時隔經年,它仍是那麼清晰、固執地躺在那片竹林裡……

❖精華推薦❖ 

難忘的記憶——童年拾糞

 桐城老家,那些年的山芋

相關焦點

  • 城步老少鹹宜的通便食品:桐葉玉米粑!
    進入盛夏,鄉村山溝裡的油桐樹開葉了,使我想起兒時常吃到母親加工製作的一種美食--用桐樹葉包製的玉米粑。母親雖然己逝世20年了,如今回想起來仍然覺得有一種甜滋滋、香噴噴的感覺在舌尖徘徊。進入初夏時節,山中的桐樹葉已有兩隻手掌寬了,不老不嫩的桐葉是包製玉米粑的最好材料。
  • 大姐街頭賣特色小吃炸玉米粑,十二元一斤很暢銷玉米香味很濃鬱
    這個大姐在街頭賣的炸玉米粑比較受歡迎,這個炸玉米粑主要材料就是玉米,所以玉米香味非常的濃鬱,那些喜歡吃玉米的吃貨們都可以去嘗試一下呢!這個大姐賣的炸玉米粑是十二塊錢一斤的,一斤就有一大袋子非常的實惠,拿回家後只要紮好口袋放在乾燥的地方,吃三四天都是沒問題的!這個炸玉米粑看著和炸油饃尖比較像,是一個小小的兩頭尖的月牙狀,看著也挺像香蕉的,拿在手裡吃著也很方便!
  • 毛利85%的創新菜:生態玉米粑,點菜率高達99%!
    生態玉米粑教學視頻他,獨創
  • 巧家風味小吃:稀豆粉 砂鍋米線 包穀粑 熨鬥粑……
    包穀粑主料:鮮玉米、大米、玉米葉、酵母、白糖製作方法: 首先把鮮玉米和大米用清水侵泡半小時後,帶水磨細,加入酵母發酵。待發酵後再加入白糖攪拌均勻舀在玉米葉上造型,放進鍋裡蒸熟即可食用。 泡粑 主料:大米、酵母。白糖製作方法: 首先把大米用清水侵泡半小時後,帶水磨細,加入酵母發酵。待發酵後再加入白糖攪拌均勻舀在小碗裡造型,放進鍋裡蒸熟即可食用。
  • 家鄉風物:豆粑
    那細長、棕黃、易燃的松針除了可用來引火,另一個非常重要用途就是煎豆粑。豆粑是一種用大米和蕎麥製作而成的美食。到了臘月,幾乎家家戶戶,都盼著好天氣,趕著好天氣,好煎豆粑、曬豆粑。(曬乾的豆粑)煎豆粑是一件非常麻煩又非常熱鬧的事。傍晚,女人便開始量上三四十升大米,然後一簸箕一簸箕地到池塘邊淘米,淘好的米倒進一個大大的水桶裡,用井水浸泡一夜。
  • 張永忠 | 做 粑
    不是親手做的粑,吃起來總覺得少了些味道。決定做粑了,心裡莫名的興奮。首先是進行全家動員。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妻子,我,都動員起來了,姐姐當起「總指揮」,妻子負責具體操作。備料,租借用具,邀約幫手,炒制粑餡……分工合作,足足忙活了一周時間。臘月二十六做粑。妻子凌晨五點多就起床了,泡浸糯米,晾乾,然後載去米機碾粉。去前還不忙交待我,上班前到嶽母家把嶽母接來,順便把舂花生仁的石臼、舂棒拿來。
  • 玫瑰酥麻葉兒粑
    玫瑰酥麻葉兒粑By 食·色葉兒粑。前幾次都用的嫩柑橘葉,其實,真正吃起來,還是要深綠的老葉子才有那味道。如今,有了老葉,自然就得用老葉來做了。嫩葉生澀,老葉醇厚。這一次的葉兒粑,感覺特別的好。原料:葉兒粑粉、玫瑰酥麻紅糖餡、柑橘葉、水。
  • 湖口「年粑」也開始做起來了
    年關已至,年味越漸濃鬱 豆粑煎好了 豆粑的最佳拍檔「年粑」也開始做起來了 今天一早 湖口武山武前村王女士家開始忙了起來 全家總動員齊上陣~ ▼
  • 【回憶錄】魯敦喜:月半粑裡家鄉味
    看看到了正月十五,兒子說:「我好想吃以前婆婆做的月半粑,嗯郎們會做啵?」 確實,以前每逢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母親早已準備好了月半粑 ,我們只顧著吃,從未去了解它怎麼做。有時幫忙,也是幫了倒忙。  有一年,母親把米在鍋裡反覆炒,直至呈淡黃色,然後把燒開的沸水慢慢加入米中,不停地用鍋鏟攪拌,然後再用手反覆揉搓。
  • 茶油粑你了解多少?
    茶油粑為山茶科植物油茶種子榨去脂肪油後的渣滓。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廣泛栽培,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 一根玉米須,堪稱二兩金,最好的黃金長壽藥,卻被你扔掉!
    玉米,大家都知道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殊不知藏在玉米裡還有一寶,但通常被大家扔掉,它就是—玉米須!在中藥裡,玉米須又稱「龍鬚」,有廣泛的預防保健用途。玉米須含維生素K,對維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礙有治療作用。2.保護心臟的作用玉米須中含有的類黃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產生,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鮮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為精米、精面的6~8倍,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進而可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 玉米這樣做軟軟嫩嫩,不加一點麵粉,兩小傢伙搶著吃完
    今天我就打算給你們帶來這一份玉米米粑了,每次兩寶寶都是搶著吃完呢。玉米擦成玉米渣,配上大米粉,做出鬆軟金黃的玉米粑粑,不僅是顏色好看,還有玉米它本身的天然甜味,一出鍋香得糰子哭著鬧著要吃給小月齡寶寶做主食、大寶寶做加餐都妥妥的,下面給大家分享玉米米粑食譜,簡單易學,媽媽們千萬不要錯過了哦—玉米米粑—
  • 彩色玉米有秘密
    玉米粒是什麼顏色,首先取決於糊粉層的顏色。糊粉層裡的色素屬於花青素,根據花青素的種類和含量,表現出紫色、藍色、紅色等顏色。近日中國農業大學戴景瑞院士等科學家帶領一批網友到試驗田體驗、品嘗抗蟲轉基因玉米,有網絡媒體在報導此事時,配了一張長著五顏六色玉米粒的玉米棒子圖片,暗示這就是轉基因玉米。
  • 堅持用玉米須泡水喝,喜人變化自會找上你!別再扔掉了
    玉米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物,很多人在吃玉米時,可能都會把前面的須子給扔掉,殊不知被你扔掉的玉米須可是精華!其中含有的營養價值甚至不比玉米粒要遜色。它的須子還被稱為「龍鬚」,對養生有好處。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經常用玉米須泡水喝,身體可以得到哪些好處?
  • 這種玉米上的黑疙瘩,過去農民見了就扔掉,如今成美食,味道鮮美
    導讀:這種玉米上的黑疙瘩,過去農民見了就扔掉,如今成美食,味道鮮美小滿節氣已過,小麥逐漸開始成熟了。而這個時節的雨水也比較多,再加上溫度上升,日照時間增長,農作物也迎來了茁壯成長期。在筆者的家鄉這邊,幹了一段時間終於下雨了,農民正在忙著移栽高粱、紅薯苗,還有些農民也在抓緊時間種植玉米。對於過去的農村娃來說,高粱杆和玉米杆,曾是被當成甘蔗來吃的,吃起來也是飽滿多汁,還有一點點甜味。其實在玉米、高粱等作物上,還有一種美食,在過去農民見到就要扔掉它,如今卻成為了一種美食,味道鮮美!
  • 【春節親子營】鳳梨科普/鳳梨種植/DIY鳳梨酥/糯米粑/品嘗鳳梨炒飯(2.16)
    【活動主題】鳳梨科普/鳳梨種植/DIY鳳梨酥/糯米粑/品嘗鳳梨炒飯【活動流程】15:00-15:40 自駕前往目的地,集合籤到
  • 鄉愁一味錄|芝麻糖心糥米粑
    比如在我們的家鄉,三月裡就有的蒿子粑,五月裡的韭菜攤粑,秋季便開始做南瓜粑、春卷,到了年關就更多了,各種雞蛋餃、肉魚圓子、臘肉糥米飯……而算起來,如今我最尋常做的,卻還是芝麻糖心糥米粑。說起來特別簡單,不過是在糥米粉裡裝上拌了白砂糖的芝麻粉餡,先捏成一個個小湯圓狀,再用手掌壓扁壓平,挨個放在煎鍋裡,小火慢煎便好。
  • 食味涼山|會理尋味記:豆米兒粑,春天的音符
    春天,正是會理人食蠶豆的季節,煮、燴、燜、煎、炸,做法五花八門,這一季,蠶豆風頭十足,豆米兒粑尤其被人們喜愛,誰家若是沒有做幾次、吃幾回,那肯定會覺得這個春天是浪費了。豆米兒粑,是會理人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也許是因為家家戶戶都會做,所以街上買不到。想要吃,只有自己做。
  • 傳承30餘年的地方名小吃——豹皮黃粑製法詳解~
    溫小芳10多歲時,開始跟著外婆學做豹皮黃粑。這黃粑,原本是家鄉人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做的一種地方小吃。之所以冠名「豹皮」,是因為包製黃粑的葉子,用的是興文僰王山楠竹筍殼葉——其外表紋路看起來有些像豹皮斑紋。上世紀末,溫小芳開始自己製作黃粑,併到興文縣城裡售賣,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 野生葉兒粑?好吃的葉兒耙會爆漿飆肉肉!
    沒有防腐劑和添加劑的野生葉兒粑,更多了一分家的味道。那麼,做這野生葉兒粑的,到底是何方神聖呢?做葉兒粑的人,是一位來自樂山犍為的婆婆。要知道,清溪葉兒粑可是犍為十大特產之一。特點是清香滋潤,味道鮮美,比別地的葉兒粑都高了不止一個檔次,而婆婆做了一輩子葉兒粑,自然也是箇中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