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尤其在這個優生優育的時代,一家人圍著小寶寶團團轉。小吳是個職場媽媽,她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寶寶一直被奶奶照顧,下班的時候才會接到她的身邊。最近小吳遇到了大難題,她發現寶寶一到吃飯時間就哭鬧,還得要她跟在屁股後面餵著吃飯,偏食的情況非常的嚴重,可是把她給愁壞了。
其實小吳的情況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從小培養寶寶的飲食習慣非常的重要,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對孩子造成終身不好的影響。
孩子的健康成長一直是爸爸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那麼孩子吃飽了就是吃好了嗎?答案當然是錯誤的。
在小寶寶兩三歲的時候,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很強的好奇心,當然也會學到很多東西,這個時候食物偏好也在形成,有一些則是天生的。寶寶的飲食偏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飲食行為,而飲食行為又與身體的健康、肥胖的形成息息相關。
現在有很多小朋友體型發胖、吃菜難、挑食嚴重等等不好的習慣都是因為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造成的。
那麼關於孩子的飲食,媽媽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首先,少吃零食。零食中含有大量的糖和鹽,很多零食中年調味品含量非常高,如果一直吃味道很濃的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甜食等,寶寶從小就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
對於小孩子的飲食,儘量不要使用食物添加劑,口味要清淡,讓寶寶從小就感受到食材本身的美味,這樣有利於他們口味的養成,長大後也會有很好的飲食喜好。
而且習慣性吃零食會導致飲食規律不正常,會影響正餐的食物攝入,一直進食使得寶寶的胃腸得不到休息,有可能導致食慾減退,影響進食。久而久之,不僅會造成各種營養素的缺乏,還會造成寶寶不愛吃飯和偏食。
其次,鼓勵孩子多喝水。讓寶寶從小就養成愛喝水的習慣,這樣可以避免孩子過度飲用碳酸飲料等飲品,不僅可以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還能保證水分的攝入。
最後,良好的進餐氛圍,規律的進食,慢慢的咀嚼。一定要讓寶寶有規律性的進食,按時吃飯,這樣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孩子養成暴飲暴食的習慣。而且在寶寶小的時候一定要嚴格要求,不能在吃飯的時候看動畫片等,那樣會造成孩子吃飯的時候分心,不利於食物的消化,久而久之,容易造成積食、消化不良等症狀。
還要鼓勵孩子慢慢吃飯,細嚼慢咽,當孩子吃得慢時,他們能更好地察覺飢餓和飽足,也更利於消化。
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起初他們不能憑自己的意志選擇吃的東西,家長們給的食物就是他們能夠接觸的全部,只能吃大人給的東西,不能選擇自己想吃的東西,是否對身體有好處和壞處,孩子自己都是無法判斷的。正因為如此,媽媽們給孩子吃什麼就非常重要了。掌握食物選擇權的媽媽們,了解正確的飲食信息,給孩子正確的食物是很重要的。
父母在許多方面都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會耳濡目染從爸爸媽媽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自身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對寶寶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