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長城的自動駕駛戰略,你都有哪些問號?

2021-01-09 蓋世汽車資訊

一向低調的長城汽車對於自己的自動駕駛戰略很少大張旗鼓地對外界公開討論,這也讓大家對其有很多問號。不過一周前的長城汽車智能駕駛戰略升級發布會上,長城汽車一股腦兒地把智能駕駛負責人張凱、智能駕駛總監甄龍豹、產品數位化中心主任陳現嶺推到了我們面前,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有問必答,讓我們把心中的問號變成了句號,甚至是嘆號。

長城汽車智能駕駛負責人張凱(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問:兩年前,市場上有8家車企在做智能駕駛,到了今天這個數字變成了20多家。但是整個行業都在討論一個問題:智能駕駛是由主機廠來主導,還是做一個開放的平臺?對此長城有自己的答案嗎?

張凱:我們認為車輛本身轉變成移動終端,需要一些技術方面的基礎,比如說自動駕駛,這是比較核心的技術。從這個行業轉變以及長城的角度來說,我們會以開放的心態迎接這個變化,和合作夥伴共同去面對,去擁抱這個變化。

從車到移動空間,在這個變化的過程當中,主機廠絕不是單純地造一個車,應該是用更開放的態度擁抱這個變化。當未來來臨的時候,會有合作夥伴攜手並肩去擁抱這個變化。未來不管是車還是自動駕駛,我們希望能夠跟合作夥伴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

從產業鏈的角度說,我們要以生產機構的角度或智能化的角度去做轉變。未來,我們會以智能化技術為產業鏈的核心環節,衍生它的上下遊產業鏈。

對於這些變化,長城汽車首先會堅決地擁抱變化。其次,在核心技術領域,我們要有自己一些獨特的積累,通過這些積累來有效地連接產業鏈上遊和下遊,通過這種方式去擁抱未來,擁抱變化。

問:長城的咖啡智駕在未來落地的進度有成型的計劃嗎?

張凱:2020年7月,我們發布了咖啡智能這個技術品牌。我們在智能服務、智能座艙、與智能互聯上都有具體的措施,這幾個領域裡面也都有了具體的項目,明年從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都會有搭載我們全新咖啡智駕技術的產品落地。在生態圈方面,我們將用智能座艙打通車內外的生態,比如說我們的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我們也做了很多,初步IOT的生態已經形成。不久前,我們與東軟合作的T-box拿到了入網證書,拿到這個證書,我們就可以應用5G。這些都有了比較清晰的規劃,在2021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都會看到一些。

問:長城數位化轉型這方面的構想會有哪些改變?

陳現齡:目前我們推的是「三智」融合,但其實還有智能互聯,這是「四智」。我們現在既要做軟體的極大擴充,還要做數據的深度挖掘,因為用戶的體驗是數據決定的。軟體可能不僅僅是定義汽車,很有可能會定義整個社會。另外一個維度上講,我們核心的投入可能會在軟體,也會在數據的治理和挖掘,整個閉環線路上做大量的投資工作。

說到軟體這塊,實際上目前我們軟體團隊,包括長城以及友商和合作夥伴,在成都、上海、大連、天津、北京都有軟體開發的分部。而且我們會在2021年大幅擴充軟體團隊,智能座艙團隊至少達到1000人規模,並且我們會在軟體最密集的地方招聘優秀人才。

關於數據挖掘與治理,我們現在有產品數位化中心和企業數位化中心,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由這兩個部門在推動。現在這個戰略跟組織架構都已經搭起來了,我們現在可能是基於數據形成的這種形式,從剛開始的賣硬體到以後的賣軟體,並在這個過程中把用戶體驗做好,找到哪些是用戶關心的,把這些功能快速地迭代。沒有數據的話,同質化的問題會很嚴重,只有有了數據以後我們才能做差異化。

長城汽車產品數位化中心主任陳現嶺(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問:長城的智能駕駛團隊現在是怎樣的規模?

張凱:長城汽車自動駕駛這個團隊現在有500人。我們不否認這會花很多錢,但是從長期來看,從積累的角度看,我們2009年開始做自動駕駛方面的投入,如果要是真正想一年之內做別人十年的事,你肯定要花別人百倍的投入做這個事。中國第一個自動駕駛科室就在甄龍豹主任那裡成立的,通過多年的積累,從小到大,從少數的功能到整個的功能,從整個環境來看,它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我們說的積累中包括能力的積累、功能的積累與人員的積累。最開始的時候,他那個科室應該就3個人,現在是500人。從感知到融合,到規劃控制決策,到中間件,到硬體我們全都有,這是一個健全的配置。

問:長城的智能駕駛目前與騰訊和高通、華為的合作是怎樣的?

張凱:我們是最早跟騰訊在自動駕駛領域達成合作的車企。2016年,長城就開始跟騰訊自動駕駛的團隊進行合作。國內全線上平臺是在2017年年底開始的,當時大家在選擇合作夥伴這塊都會優先選擇長城,騰訊自然也是如此。除了自動駕駛之外,騰訊也是我們重要的CP/SP的提供商,它是我們生態圈裡面重要的合作夥伴。

為了雙方合作的問題,我們與高通交流了很長的時間,我們從整個的雲端、車端、研發、仿真、效能、晶片的發展等等這些維度進行了完整性的比較,包括雙方公司對於未來的發展認知。首先高通的晶片的組合與擴展方式是非常便利和快速的,而且它的快速迭代也是我們所急需的,未來當晶片快速迭代之後,我們的算法才會不受任何的制約。

陳現嶺:我們和華為籤戰略合作協議,和華為的合作領域是非常廣的,我們在探討座艙,我們在探討TSP,我們實際上一直在做對應的技術交流,我們是開放的一種心態。在實現我們打贏中國、走向全球的這個戰略下,我們是需要各樣的合作夥伴助力。

張凱我補充一點,與華為的合作確實是我們在多個領域展開的,其中典型的一點是與華為雷射雷達的合作。雷射雷達它不是一個今天想裝在車上明天就能上車的模件,前期需要做的工作是非常多的。在今年之前,大概2018年年底我們已經在談這個方向的合作了,當時能夠拿出來量產雷射雷達的供應商全球只有兩家。我們從各個方面交流了一年,到2019年年終確定了一個合作,那是一個定製化的產品,我們共同測試,共同做很多工作,包括雷射雷達到車上以後附加的設備,包括清洗,也有其他方面的一些處理,這些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所以,一年的時間裝車是不可能的。我們跟華為在雷射雷達上也有深入的交流,後續我們不排除採用華為的雷射雷達。對於供應商我們持開放態度,所有的供應商是平等的待遇。我們最終的目標是達到極具性價比的產品,並符合市場的需求。

長城汽車智能駕駛總監甄龍豹(圖片來源)

問:長城智能駕駛戰略升級的實質應該怎麼解讀?    

張凱:從咖啡智能的角度上來說,咖啡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與智能服務是依託於這個架構做的。目前,智能駕駛作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功能,市場對智能駕駛的需求正在逐步提高。我們覺得智能駕駛是面向於未來、面向車廠的。說大一點,從設計製造型的公司轉變為面向出行的公司,在這個角度上來說,駕駛會起到一個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個技術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所以說我們升級是把自動駕駛這個地位做了一個提高,相當於咖啡智駕是咖啡智能最核心、最重要的一個部分,長城汽車後續的投入會加大、加快,或者圍繞咖啡智駕整個產業鏈的改造重新塑造這一產業鏈,將更多的結構納入到咖啡智駕之中來。我們這次戰略升級,就是為了給咖啡智駕塑造一個更明確的角色。

相關焦點

  • 引領智能駕駛新航程 長城汽車咖啡智駕「331戰略」正式發布
    12月30日,長城汽車召開智能駕駛戰略升級發布會,正式發布全新的咖啡智駕「331戰略」,並將在2021年實現中國首個全車冗餘L3級自動駕駛。長城汽車輪值總裁孟祥軍、多位長城汽車領導及各領域專家、合作夥伴出席發布會。
  • Gossip|關於自動駕駛的那些事
    終於,Waymo也按耐不住了,官方宣布將放棄「自動駕駛」術語,並將術語從「自動駕駛」轉換為「全自動駕駛」。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的理解多少是有點偏差的,甚至連特斯拉在自家車型上對「自動駕駛」與「駕駛輔助系統」的功能措詞都有些模糊不清。
  • 咖啡戰略亮相之後 長城汽車或將開啟晶片自研
    12月30日,智能駕駛戰略升級發布會,長城汽車首次提出了咖啡智駕「331戰略」,並直言要在2021年實現中國首個全車冗餘的L3級自動駕駛。「331戰略」這個乍聽起來的頗有軍事色彩的命名,背後卻涵蓋了未來汽車長城在三年裡的精準方法論與目標。
  • 中信證券:長城汽車(02333)混動技術實現突破,自動駕駛有望超預期
    近日,我們參加了長城汽車(02333)12月15日的混合動力架構(DHT)發布會,並參加了12月18日股東大會後的管理層交流會。根據公司最新披露的技術信息,我們看好長城汽車新一代產品在插電混和混合動力方面的競爭力,預計明年公司將繼續維持強勢車型周期。此外,公司有望於明年起推出全新自動駕駛系統,預計產品競爭力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維持對長城汽車(A+H)「買入」評級。
  • 長城汽車帶你提前感受未來科技
    長城汽車說的多,做的更多,12月30日,長城汽車召開智能駕駛戰略升級發布會,正式發布全新的咖啡智駕「331戰略」,並將在2021年實現中國首個全車冗餘L3級自動駕駛。不像有些品牌執著於做精美「PPT」,顯得自動駕駛離我們還很渺遠。長城汽車不僅把產品提上了日程,還為我們展示什麼才是真正的全車無死角安全覆蓋。
  • 追勢科技夏晴:低速自動駕駛迎高光時刻
    AVP這個低速自動駕駛功能是城市生活「泊車噩夢」的終極解決方案,因為人們根本就不需要參與到泊車找車位取車這個過程中,車輛會自己完成這個過程。極大的提高了出行的效率,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記者」:您剛剛有提到低速自動駕駛,目前大家普遍對自動駕駛保持不確定的態度,您這裡指的低速自動駕駛是有哪些不同?
  • 告訴你長城技術發布會放了哪些大招?
    在大多數人看來,長城汽車無疑是中國最成功的的汽車品牌之一,但魏建軍仍然用「命懸一線」這樣的詞彙來描述長城汽車的處境,經濟整體下滑,疫情影響,新勢力品牌的衝擊,這些使長城有了更多的危機意識。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緊迫感,促成了今天三大技術品牌的誕生。當然,我們也都明白這樣的道理,自主品牌必須要有核心技術才能真正成長。而也正是這三大技術品牌的誕生,讓長城可以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走的更穩,踏實地把車賣到全世界。
  • 探尋長城技術品牌「檸檬、坦克、咖啡智能」背後的秘密 牛車網專訪...
    3、牛車網提問:智能網聯的另外一個話題,就是自動駕駛,長城汽車在這方面有什麼技術性突破?李鵬:除了我們的5R1V(5個毫米波雷達和一個攝像頭)和12U、L2、L3的自動駕駛以外,長城汽車事實上也在布局更多更高Level的自動駕駛。首先,我們自動駕駛的核心算法和未來的控制器都將是自研的,這在汽車行業是非常少見的,尤其是在自主品牌是非常少見的。
  • 長安發布L3級自動駕駛,中國品牌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太平洋
    這對於勤奮努力的自主品牌並不公平,但是要想在「內燃機+變速箱」架構的傳統領域超過德國和日本等合資對手太難了。編輯在近乎百年的發展積澱中,跨國公司們已經築造了密集防線和寬闊護城河:在整車領域,它們有豐田大眾本田日產奔馳寶馬;在動力核心系統,它們有愛信/ZF;在核心零部件領域,它們有博世/電裝/大陸/法雷奧等等。
  • 【自動駕駛周報】京平高速擬開放測試;眾車企發布L3+自動駕駛量產...
    今年3月,長安汽車表示,「道路條件和政策因素允許後,長安汽車L3級自動駕駛技術最快年內可以實現量產。」 5月,在上汽榮威的「換標」活動現場,榮威的全新純電動新車MARVEL-R搭載了L3級自動駕駛系統,國內還有包括長城、吉利、奇瑞、東風、廣汽新能源以及紅旗等車企都計劃在2020年實現旗下L3車型量產。日本本田也於本月11日宣布2021年3月底前開始銷售配備L3級自動駕駛系統的Legend豪華轎車。
  • 2021款哈弗F7來了,能自動駕駛,車內可召喚「妲己」,搭十佳引擎
    新款哈弗F7擁有「最強大腦」,能夠實現自動駕駛,還搭載十佳引擎。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的智慧小車匠。相信之前也有很多人聽說過,有些外國人說中國人「人傻錢多」。之所以會這樣說確實也是有原因了,也不是人家瞎說。有一些中國人去國外旅遊的時候會開啟瘋狂購物模式,甚至有一些人不管適不適用,先跟風買了再說,這些人在我們的身邊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 自動駕駛七年爭奪戰:燒錢、聯盟、難落地
    蔚來推出MOP領航輔助系統,截圖自蔚來官微除此之外,華為、阿里等巨頭和一汽、長城等老牌車企也均已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取得進展,一時間一場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爭奪戰越加激烈,誰都想先站上高地,畢竟在業內看來,該技術已成為未來汽車生態中的關鍵一環。雖然硝煙四起,但並不各自為營。巨頭們還沒開始造車,而車企們也缺乏技術和數據,所以只能進行「結盟」。
  • 搶佔市場「窪地」,智能駕駛「芯」潮流
    昨天,長城汽車與高通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2022年推出的高端車型上率先採用高通Snapdragon Ride平臺,提供L2+級別和L3級別的智能駕駛功能。
  • 獨家試乘「飛輪式」L4自動駕駛 , Momenta還藏了哪些大招?
    事實上,從創立之初,這家自動駕駛公司就秉持量產自動駕駛、完全無人駕駛兩條腿走路的戰略。即利用量產自動駕駛(類似於ADAS產品)獲取海量量產數據來為完全無人駕駛進行系統迭代,同時後者又可以為前者帶來技術反饋。統一量產傳感器基礎及技術路線是兩條腿戰略的前提。但由於L2/L2+與L4級自動駕駛本身不在一個維度,業內也逐漸形成跨越式與漸進式自動駕駛的兩個陣營。
  • 蘋果調整自動駕駛項目主管 由機器學習與AI戰略主管負責
    雖然在自動駕駛方面並未取得外界期待的進展,也經歷過波折,但蘋果並未放棄這一項目,他們近日對這一項目的主管人員進行了調整。外媒是援引消息人士的透露,報導蘋果調整了自動駕駛項目的主管人員的。蘋果的自動駕駛項目代號為「泰坦」,由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領導,他向蘋果前硬體工程高級副總裁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匯報.消息人士透露,蘋果自動駕駛項目團隊,現在已劃歸高級副總裁約翰·詹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領導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部門,詹南德雷亞現在負責自動駕駛項目。
  • 從「三大件」到「七龍珠」 看長城汽車的未來局|汽車評價
    顯然,這是一家與長城汽車深度關聯的自動駕駛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毫末智行成立於2019年11月,其前身是長城汽車技術中心的智能駕駛前瞻分部,核心團隊一部分來自長城汽車,一部分則來自網際網路領域專業的自動駕駛團隊。所以,毫末智行不但擁有主機車廠的資源,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自動駕駛真實數據。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普通雷達傳感器可用於汽車的自適應巡航控制或者前車碰撞預警等場景,包括倒車雷達,對於毫米波雷達來說這樣的工作完全可以勝任,但它受到天氣的影響較大。例如,大於天氣這樣的雷達的性能會大打折扣,這對於無人值守的自動駕駛汽車是致命的,一下大雨因精度下降它就不得不罷工了。所以就要求技術更高的設備,這就是雷射雷達傳感器。
  • Waymo改自動駕駛為完全自動駕駛 暗諷特斯拉只有駕駛輔助功能
    【環球網智能綜合報導】據外媒1月6日報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Waymo是自動駕駛汽車業務的先驅,該公司表示,它已經告別了「自動駕駛」一詞,轉而稱其車輛為「完全自動駕駛」。雖然Waymo並沒有具體指明是哪些汽車製造商,但是,數月以來Waymo正在與特斯拉發生衝突。特斯拉在其車輛上出售價值1萬美元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選項」,但是專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這一選項過度吹噓了自動駕駛能力,可能會帶來安全問題。但是特斯拉表示,它的車輛上已經包含了這項技術所需的硬體,該功能所需要的軟體也將在晚些時候提供給車主。
  • 「AI+交互+生態」,長城汽車「咖啡智能」到底怎麼一回事
    但比起令人捉摸不透的「高大上」,長城汽車近日發布的「咖啡智能」簡單清晰,更有親和力。「咖啡智能」的出現象徵著長城汽車向全球化科技出行服務公司轉型戰略正式起航。那麼,「咖啡智能」究竟有什麼樣的能量轉變長城汽車一直的傳統印象?
  • 谷歌Waymo欲拋棄「自動駕駛」一詞,暗諷特斯拉自動駕駛描述不準確
    1月7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近日發布消息稱,將會拋棄「自動駕駛」(Self-driving)一詞,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描述並不準確。Waymo表示,未來在宣傳自己研發的汽車技術時會使用「更為深思熟慮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