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釋迦牟尼講法49年,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2021-01-08 水往雲來

釋迦牟尼29歲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之後,就開始了他傳法度人的一生。他創立了佛教,也講了很多的法,他講法的內容,被後世弟子們,結集成經書,廣泛流傳。

釋迦牟尼總共講法49年,度人無數,他雖然講法有49年之久,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特別是看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這個字,這個字就是空字。佛教因此被稱為「空門」,出家人有時也被稱為「空門弟子」。

在大乘佛教的經典中,金剛經是針對上根人說的一部經。我們熟知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就是聽聞金剛經而悟道。而金剛經,就是佛經核心內容中,般若部經的核心。金剛經的核心內容,就是一個空字。

在金剛經中,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問了這樣的問題,「菩薩於法,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圍繞著須菩提問的問題,深刻地演述了事物存在的空。

首先,釋迦牟尼說到了事物存在的空相。凡夫看事物,覺得都是存在的,但是看不到事物存在的空性。一般人,會固定地去看事物的表相,陷在對表相的認識中。所以,他認為釋迦牟尼講的一切皆空,不可思議。其實,釋迦牟尼講的空,是事物容易發生變化的空性之理。

金剛經中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修行的人認識事物,看不到它變化的空性,就和凡夫沒什麼區別。因為凡夫,無法看到事物的緣起性空,所以說他「即非菩薩」。

舉個例子,我們從小到大,一直不停地在發生著變化。什麼變化呢?在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我們的骨骼會生長,身體的細胞不停地發生著代謝循環。我們也會長大,外貌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會一直持續到生命的終結。所以,佛教中說「生老病死」,就是講述事物存在變化的空性。

然後,釋迦牟尼又告訴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意思就是告訴須菩提,凡夫認識到的事物,都是容易變幻的,如果站在變幻的角度來看,事物的存在就是虛幻的,不實的。有句俗話「世事如浮雲」,或者「白雲蒼狗」,就是指的這種事物容易發生變幻的實質。

只有看到了這種空的實質,就能認識到四大皆空,或者是《心經》中講的「五蘊皆空」以及「諸法空相」,其實是一個道理。

因為修行就是為了修證,所以,佛陀跟著又說出了如何達到空性的方法,那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為外界的一切,都是空的,容易發生變化的。唯獨人的「如來智慧德相」是如如不動的。在修行的過程中,就是要看清諸法空相的這種空,不讓自己落入任何一種容易變幻的空相當中去,就是無住生心。達到這一步的時候,人就會開悟。

惠能大師深具上根,當他聽到金剛經中的這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頓時悟道了其中的空理。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千古名句,其實是和金剛經的空相一樣的。

最後,釋迦牟尼告訴須菩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意思是說,即使看到了事物的空相,但是也不能執著於這種空。因為如來本沒有講過法,連法都是空的。當人們不再執著於自己對法的悟道,才能明白,一切眾生的佛性,本來就是具有的。甚至連你的悟道,都是空的。這正好暗合了《心經》中的這句「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的道理。

感恩閱讀,感恩分享。願大家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金剛經》:釋迦牟尼佛講法49年,核心內容就這一個字!
    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而開悟,發現一切眾生皆生存在苦中,但是他們有都具備如來智慧德相,由此發了一句感慨:「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由此,他萌發了普度眾生的願望。但是在佛陀(釋迦牟尼佛)看來,一個人正因為有了諸多的想法,才造成了各種煩惱。只要一個人,能去掉自己的妄想執著,顯露出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來,他就會得到幸福快樂。佛陀成道後,一直不停地在世間講法。從31歲開始,他總共講了49年的法。他講法的內容,被弟子們結集成許多的佛經。這些佛經,其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 學佛的人要知道,釋迦牟尼佛講法49年,核心只有這一個字!
    在許多學佛人的心中,不斷地詢問自己,釋迦牟尼佛講了49年的佛法,到底這個佛法,有沒有一個核心?如果沒有,那麼修行的人以什麼為標準?如果有,那麼這個核心,到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31歲成道,成道後一直做著普度眾生的事情。他在世時,講法49年,都是圍繞如何去掉人的「妄想執著」,來教給人們,如何去修行,如何去覺悟。
  • 《金剛經》:釋迦牟尼佛傳法49年,核心就1個字!
    釋迦牟尼佛傳法49年,核心就1個字!這個字,就是一個「空」字。這裡的空,並非指的空氣的空,而是指的萬事萬物,存在著生滅之理。佛教中注重修行,無論怎麼去修,都要修心。在人的各種狀態當中,尤其以人的各種妄念,波動得最為厲害。
  • 《金剛經》:為了讓它放下,佛陀講了49年法,還有什麼好執迷的呢
    佛陀針對這些問題,從鹿苑開始一直到他涅槃經歷過了49年的講法,經過他眾多弟子將經書整理,幾千年來在世界各地盛傳不如衰,度化很多眾生。佛陀既然講了49年的法,那肯定是圍繞著什麼去講述的,有的人認為是圍繞著戒,因為戒是佛教中修行的戒律,要先讓你戒掉紅塵濁世中無處安放的心。也有人說是圍繞著悟,因為佛陀講的法就是為了讓所有的弟子能夠到達涅槃的彼岸,最終明心見性。
  • 佛法的核心,別忘了《金剛經》中的三個字,參透了福報無量!
    那麼,作為學佛者,對於佛法的核心,別忘了《金剛經》中的三個字,參透了福報無量!作為大般若經典的《金剛經》,受到了無數佛學者的推崇,當然還包括《心經》等。不僅僅是學佛者,還有甚多的國內外國學大師、科學界等等人的學習研究。既然說佛法的核心,那麼我們首先要了解佛法,懂得什麼叫佛法。
  • 《金剛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對大乘佛教來講,一般我們會根據它的思想內容的差異,它的著重點的不同,把它分為空宗和有宗這兩宗。空宗的代表性經典就是般若經。般若類經典是一個龐大家族,它經典眾多。當然,這裡數玄奘大師所譯的《大般若經》最重要。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一定要記住
    我們修行最大的問題就是此心不能清淨,怎樣獲得清淨心是我們修行中最大的難題,也可以說是千古難題,這是我們修行的核心,金剛經中,須菩提尊者就為我們問過這個難題,一定要記住了: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
  • 整部金剛經的核心,只有2句話,一定要牢記!
    《金剛經》的殊勝在於智慧。 誦《金剛經》,既得大智慧,又修大功德,實是兩全其美的妙法!堅持念金剛經,可御惡念,速消業障!佛說,只因我們妄念太多,一念善心起,無量噁心覆,才有此報——生於娑婆,輪迴六道!所以一定要念念用佛法功德之香薰自心,用善心燻,信根成就,終有好報!
  • 《金剛經》的核心,其實就兩個字!
    《金剛經》的核心,其實就倆字,那兩個字?很簡單就是「金剛」,何為金剛,通俗的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金剛石,這東西非常非常的硬,硬到什麼程度?任何東西都不能怕壞它,損傷不了它的一絲一毫。但是它卻能破壞任何東西。
  • 佛教:《阿彌陀經》的核心內容,就是這四個字!
    眾所周知,佛陀講法四十九年,所做的事情叫做「普度眾生」。所謂的普度眾生,就是讓眾生真正地做到離苦得樂。佛陀在不同的時期,所講的不同方法,也是人們用以離苦得樂的不同方法。在後世,人們將奉持不同的方法,分為不同的宗門。在佛陀講的諸多經中,有一部經極為「奇怪」。佛陀講的許多佛經,都有具體的讓人如何去自己的妄想執著。也有的講外界的相是怎麼回事,然後如何破除這些相。
  • 讀《金剛經》,一定要懂得這一點,福報無量!
    誠然,讀佛經能得無量福報,但是如果不懂得《金剛經》的真正奧義,你也無法得到這些無量福報。當你讀《金剛經》,一定要懂得這一點,才會得無量福報!《金剛經》中說:「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意思是告訴我們,這部佛經,是佛所宣說,裡面具備無量的佛意。只要你去誦讀,就如同佛在你的身邊,對你進行教育。
  • 知道了這些點,《金剛經》你一定聽得懂
    《金剛經》和《心經 》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我們平時看到的解讀都會講,《心經》是金剛經的濃縮版,《心經》把最究竟的講了。《金剛經》是展開了很多個點來講的。怎麼講金剛經,老丁師兄也考慮了很久。我們學的不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嗎?《金剛經》裡不是反覆強調,如來從燃燈佛「所有得法否,無有得法」。這個時代我們接受的很多引導,其實都是會把自己弄丟的。不要被別人的思想佔了自己的腦。
  • 唐僧和鳩摩羅什翻譯《金剛經》的故事
    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並沒有佛經。佛經的出現,是在釋迦牟尼離世之後,他的弟子根據記憶,記錄下釋迦牟尼的言論,慢慢形成一卷一卷的佛經。 釋迦牟尼言論的第一次結集是在釋迦牟尼去世後的第一年的雨季,釋迦牟尼的大弟子大迦葉召集了五百比丘參加。
  • 一把讀懂《金剛經》的鑰匙
    《金剛經》的第三品大乘正宗分是整部經文最重要的部分,若能讀懂第三品,了知這品的真實義,那整部經也就可以理解了,可以說這第三品就是一把能讀懂《金剛經》的鑰匙。因其重要,所以今天我們來專門解讀。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 《金剛經》:這3句經文,越讀越開悟,讓你獲得無量福報
    佛教中有很多的經典,其中《金剛經》是人們常度的一部經文之一,更是作為幾大經典之首,金剛比喻般若智慧如同金剛利劍,能夠破除塵世間的一切迷幻,解除所有的煩惱和偏見。《金剛經》裡面講的是般若智慧,什麼是般若智慧呢?
  • 佛法:罪業重、根性差的人就學不了《金剛經》嗎?
    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和無數高僧大德的不懈努力,佛家已經正式成為了可以與儒、道平起平坐的三大顯學之一,擁有無數的信眾,在扶世助化的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獨特的價值。因為生佛平等,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佛祖能演示《金剛經》中的無量功德智慧,眾生自然也就可以信解受持而達到彼岸,又何曾有什麼根性、罪業之別。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有幸得聞、信解、受持《金剛經》,就是因為《金剛經》不是給某些人單獨所說之法,而是普適性的適合無量眾生的平等之法,可以契合於所有眾生的根機。
  • 《金剛經》到底有多重要
    一、《金剛經》重要性很多佛教界的學者,或者說很多信眾, 通常將玄奘大師的譯本視做鳩摩羅什譯 本的一個重要補充,而其他的本子相對 流傳不那麼廣。在佛經翻譯史上,中國佛教翻譯史上有四位頂尖的翻譯家。而抄的第二多的,差不多就是 這部《金剛經》了吧。為什麼呢?這裡除了這部經重要以外,大家認為它非常有功德以外,還有一個要點, 那就是這部經的篇幅,不大不小,不長不短,正正好。《金剛經》當然比《心經》 要長很多,《心經》只有260個字。
  • 佛學:金剛經的菩提心,是一切正願的開始,菩提之根本
    今天我們接著第一品繼續來解讀《金剛經》第二品的內容,第二品的小標題叫「善現啟請分」,從字面來理解就是請佛陀開示法義的意思,這裡的「善現」指的是「須菩提」。在《金剛經》第一篇我們詳細地談到過須菩提,這裡再簡短的補充一下,須菩提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號稱「解空第一」,須菩提是梵語音譯,華語的意思是「善現、善吉、空生」等等。
  • 動畫《釋迦牟尼佛傳》【2560期】
    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經過6年,仍沒有獲得所期望的結果。他決定拋棄絕食和苦行。來到菩提伽耶一棵畢缽羅樹下,結跏趺坐,靜思冥索,最後終於覺悟成道,時年35歲。釋迦牟尼證悟以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觀念。為了使他的思想學說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他便開始了長達45年的傳教活動。
  • 《金剛經》解釋:讀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
    讀誦金剛經和心經可以幫助我們清理內心深處的陰鬱和雜念,也可以讓我們懂得修行心靈的方法和作用,而且無論是讀誦金剛經還是心經都是能夠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益處,但是,讀誦金剛經和讀誦心經的好處是不一樣的。那麼讀誦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