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現在越睡越晚了?

2021-02-13 知乎日報

題圖:pexels.com

為什麼我們越睡越晚?

知友:方可(6800+ 贊同,醫學、醫學常識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談到健康的生活習慣,我們常常都要提一句「早睡早起」,但是知易行難,許多人往往睡得越來越晚,也很難早起。這背後是什麼原理,又有什麼辦法能幫我們早睡早起嗎?

(覺得文章長,想直接看可操作建議的,請看文章最後部分

人體內的「生物鐘」

探討人的睡眠規律離不開一個概念——人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或者說生物鐘。我們的喚醒水平、新陳代謝、心律、體溫、激素水平在每個節律的周期裡都是規律變化的。

每到一定的時間,生物鐘就會告訴我們:該睡覺了。人體負責晝夜節律的中樞,位於腦內的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視交叉上核接受視網膜傳來的外界光線強度的信息,又通過釋放神經衝動控制其他的器官組織的生理活動。

視交叉上核可以影響許多的器官組織,進而調節我們的晝夜節律,這些器官包括:

人的晝夜節律改變人的行為,人所處的環境又作用於人的晝夜節律。二者相互聯繫,共同影響人的健康。規律的作息對人的健康很有幫助,晝夜節律當然也與許多醫療問題相關。

例如,一些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患者,早間血糖水平依然會升高,這和早上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濃度高有關,被稱為「黎明現象」。

又比如,夜間人的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許多呼吸道疾病的人咳嗽會增多。

許多藥物的藥理作用也與晝夜節律有關,比如如果人體內糖皮質激素分泌不足,需要服藥補充時,通常選在早上服藥,對體內自身分泌糖皮質激素的的抑制較少。

如果選在下午糖皮質激素濃度低的時候,大量的外來的藥物會更加抑制人體自身糖皮質激素的產生。

光照——生物鐘的調節的關鍵

即便我們在完全擺脫外界環境幹擾的情況下,身體內依然可以維持一定的生理節律。這種內在節律,和視交叉上核 SCN 細胞的特性有關。把這些細胞分離培養出來,仍然可以表現出節律性。

這是因為,生物鐘相關基因可以指導這些細胞產生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質振蕩,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性,就像鐘錶裡的振蕩器一樣,產生循環往復的生理節律。

這種機制表現在人的行為上,就是固有的晝夜節律。在完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我們也會形成一定的作息規律。目前一般的研究結果是,人固有的晝夜節律周期大約是 24.18 小時(24 小時 11 分)。

這比地球按照太陽為參考系的自轉周期:24 小時要略長一些。現實案例確實表明,許多盲人的睡眠和覺醒節律確實比 24 小時長,他們每天的睡眠的時刻都會比前一天晚一點。

不過,顯而易見,世上並沒有多少人的晝夜節律是按 24.18 小時為周期的。我們的身體可以根據環境,自行校準晝夜節律。

外界的光照強度、溫度、飲食規律乃至生活事件,都可能影響我們的晝夜節律。比如,即便我們有拖延症,時鐘和 deadline 也可以幫我們校準生理節律。

當然,目前的研究表明,在調整晝夜節律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光照。光暴露在前半夜,會引起晝夜節律推遲,如果光暴露在後半夜或清晨,會引起晝夜節律提前。 

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只能依靠自然光照明的環境中,就很容易養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而且在夏天會醒得早,冬天醒得晚。

如果我們的臥室窗簾遮光性能不太好,或者某天忽然是陰天,早上光線很差,也會影響我們的覺醒時間。

很多大學有熄燈的規定,強迫我們養成早睡的習慣。但是,如果我們想延遲睡覺時間,並且找到備用光源的話,睡眠時間也會習慣性地延後。

電燈發明之後,黑夜和白晝的差異就小了很多。在現代社會裡,人們可以通宵達旦地學習、工作、娛樂。晚間的燈光照射,可能造成睡眠的延遲。

如果窗簾的遮光性能很好,早上我們無法受到強光照射,也就不容易很早醒來。一部分盲人雖然沒有視覺,但是視網膜仍然能部分感受外界光線的強度,也可以通過這些殘留的光感調整自己的晝夜節律。

這些現象也與晚睡晚起有關

1. 倒時差的難題 

人的生物鐘普遍更容易延長而不是縮短。不論是科學研究還是我們的生活經驗都表明,晚點睡覺比早點起床容易。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般應該有一天至少 7 小時的睡眠時間。

一旦晚睡,身體為了達到所需要的休息時間,起床時間還會自然延後,當然也就更不容易早起。

一個典型案例是倒時差。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人更容易適應自東向西的飛機旅行,難以適應自西向東的飛機旅行。自東向西,相當於多在白天待一會兒,或者晚上多開一會兒照明燈。

相比之下,如果向東飛行,等於提前進入了夜晚,夜裡睡不著,第二天當地天亮了,又會醒不來。適應這種新的生活節奏較為困難。

2. 為什麼年輕人常常熬夜?

雖然有言道青年人好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然而起床困難常常困擾著年輕的人們。

科學研究表明,這並不能怪罪於懶惰或者意志薄弱。在青春期,因為褪黑素分泌節律的改變,以及青年人入睡所需時間的延長,人的生物鐘會生理性地推後。

相應地,學校上課時間過早,會造成青少年的睡眠不足,這相比晚睡晚起,是一個危害更大的健康問題。

在美國進行的一項廣為關注的研究(參見文章 School Start Times for Adolescents)證實,推遲高中早上的上課時間,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可以增加學生的睡眠時間,同時促進學生的健康。國內的中學是不是該從中學點什麼?

3. 「自古逢秋悲寂寥」

說到光線對晝夜節律的影響,這裡還有一種與晚起有關的現象值得一提。為何文人常悲秋,秋來無處不生悲?我們有理由認為,這並不一定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也不能單純解釋為一種文化傳統。這種情感流露是有生理學依據的。

其中一個重要解釋是,從秋天開始,日照時間開始縮短。這會影響人的晝夜節律的調節與褪黑素的釋放,對人的睡眠和情緒等都有影響。

甚至還有一種相關的疾病,叫做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常常發生在秋冬季日照時間很短的高緯度地區。可以造成情緒低落、睡眠時間延長。還會有精力下降、興趣減低、社交活動減少、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

當然,其他一些精神障礙的表現也可能與季節和晝夜節律有關,比如雙相障礙。在秋冬季,日照時間縮短,患者可能會進入抑鬱的狀態。而一旦春天來到,日照時間延長,患者會轉變為躁狂狀態。

對於類似的日照時間縮短引起的抑鬱,都可以用光照療法進行治療。給予患者一定時間和強度的光照,可以明顯減輕患者在換季時的抑鬱。但是光照療法有一個可能的副作用,就是躁狂。

晚睡可能也是「病」?

晝夜節律是神經科學裡一個很熱門的研究課題。晝夜節律在各類生物中廣泛存在,而且在表現和機制上各有不同。通過研究晝夜節律,我們可以了解動物習性的生理基礎。

它還是個研究分子、基因對行為影響的絕佳課題。對於醫學而言,研究晝夜節律可以解釋許多的疾病現象,指導治療和預防,使人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還有一個新的醫學領域——睡眠醫學。相關的科室可能有多個,比如精神科、神經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涉及多個不同器官的疾病。

在晝夜節律方面,有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過去稱為睡眠時相延遲症候群(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SPS ),目前更主流的說法稱為睡眠時相延遲障礙(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 DSPD)。

在青春期到 30 歲之間的人群裡很常見。這些人往往在夜裡很晚才入睡,比如 2 點以後,如果要睡到自然醒,需要在上午 10 點以後才起床,就好像往前移動了幾個時區一樣。

如果不用強制起床,DSPD 的人每天作息可以很規律,睡眠時間也很充足,白天精神狀態也尚可。但是,如果必須早起的話,這些人很難在早上精神振奮,而且沒辦法把自己的晝夜節律調回通常認為正常的作息節奏。

這雖然算是個「病名」,卻不一定是一種需要矯正的疾病。DSPD 的人群也不一定能稱為「患者」。

如果不要求回歸正常生活節奏的話,相比朝九晚五的工作,他們更適合從事一些工作時間非常靈活的崗位,並且也可以過得很好。身心無明顯不適,社會適應良好的睡眠時相延遲可以不進行任何幹預。

DSPD 的人可能伴隨一些精神障礙,比如抑鬱、注意力缺陷,但是相對睡眠不足、睡眠不規律的人而言,他們患軀體疾病的風險並沒有非常明顯的增高。

所以,這不一定算一個嚴重的問題,可能完全不需要幹預。

DSPD 的原因有一些機制可以解釋。比如,患者的晝夜節律周期可能比通常的內源性晝夜節律周期延長,患者晝夜節律的調整能力可能有下降,或者對外界的光刺激不敏感等。一部分人的問題和基因有關,是可以家族遺傳的。

如果覺得 DSPD 的問題需要幹預的話,也有一些幹預措施。這些措施也可以用來幫助普通人睡得更早。

比如,在夜晚限制亮光照射、在早間採用亮光暴露。對於普通人,這就相當於晚上早點熄燈,早上換用一個遮光性能弱一點的窗簾,讓更多的光照射進來。

此外,配合行為的幹預,讓患者晚上早點入睡,不要做其他事,也不要在午後喝茶或喝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通過循序漸進的幹預,逐漸將睡覺的時刻提前,可以達到恢復日常作息規律的效果。

除此之外,醫學上還有一些進一步的治療手段,比如時間療法、褪黑素療法等。

補充褪黑素對調整人的晝夜節律有一定效果。在晚上服用褪黑素(比如在習慣睡覺時間前的 5 小時,或者選在晚上的 18:00-19:00 時服用),可以使睡眠時相延遲的人入睡時間提前。

目前美國的臨床指南認為,這種方法對成年人和青春期的未成年人都比較有效,是證據水平比較高的療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睡得晚和睡不著並不是一個問題,褪黑素也不是安眠藥。目前褪黑素明確證明有一定效果的,是睡得晚,而不是睡不著。如果需要使用藥物,或者進行全方位的幹預,可以找大型綜合醫院睡眠相關科室的醫生進一步諮詢。

但是,眾所周知,即便我們花大力氣去調整自己的作息規律,良好的生活方式可能很難維持。

在一個照明燈和電腦可以 24 小時打開、手機需要保持 24 小時暢通的時代,人們常常需要加班,或者熬夜進行各式各樣的娛樂活動,年輕人推遲入睡時刻是非常常見的。

以史為鑑,八小時工作制更不是天賜的,而是工人們通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爭取來的。一旦牽扯到生活方式和勞動安排等複雜的社會問題,解決的問題難度就又增加了不少。

每個人應當儘自己的責任,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工作和娛樂時間,而管理者也應當充分了解人的健康規律,合理安排我們每天的時間表。不能因為「每個人有義務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忽視制度扮演的重要角色。

可以自行嘗試的

幫助早睡早起的一般方法

注意:

這個習慣讓你難受又讓你舒服,好矛盾啊!

你不可能幹乾淨淨地把一個人從你生命中剔除

你天天用這個漢字,卻可能連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有哪些堪稱「神器」,卻鮮為人知的軟體?

這 35 個護膚小知識,想要好皮膚你一定得知道

相關焦點

  • 你為什麼越睡越晚,越睡越累?是這4個方面出了問題!
    其實喝酒後入睡,我們的大腦活動並未休息,甚至比不睡時還要活躍。很多人在睡眠過程中會頻繁醒來,而且睡醒之後,常會感到頭暈腦漲、頭痛等不適症狀。越睡越累是不是得去醫院了?——睡不好其實是「心」病現在不少人睡覺必須要全副武裝,頭上戴著眼罩,手上戴著助眠手環,腳上貼著足貼,肚子裡還有助眠類藥物...
  • 寶寶累了自然就會睡?這就錯了!越疲勞越難入睡!
    為此sunny不是沒有試過白天增加寶寶的運動量,小區花園裡每天幾乎都能看到我們的身影,跑跑跳跳都是最耗體力的,就是因為陪著寶貝們玩,sunny都掉秤好幾斤了,晚上還特意推遲了一點睡覺時間,希望寶寶能覺得自己累了會乖乖去睡覺,誰不知是越夜越精神,眼看都已經很晚了,終於等到自己都忍不住要催促睡覺的時候就跟我來哭的,連拍哄安撫也不見效,就是睡不著,早上又不願起床,一來二去,小黑眼圈都出來了,
  • 越睡越累,咋回事?
    小編從小就有睡懶覺的習慣,與一眾懶友們的口號是「只要睡不死,就往死裡睡」,還能省頓早飯錢!但根據近20年的懶覺經驗,小編總結髮現——睡懶覺經常越睡越累,有時候睡多了還會頭痛!這到底是為什麼?難道是「懶覺之神」的懲罰?!咱們的睡眠不是一條單調的直線,而是深睡眠和淺睡眠是交替反覆出現的有節奏的波浪線。
  • 越睡越晚,主動的那種
    上一篇《快來測你的失眠標籤(第二級)睡不著想發朋友圈?對不起,對夜的感觸越豐富,只證明你越失眠!》剛演完戲,又不知不覺地進入回放人生的環節,咬牙切實計較得失、吮指傻笑想起傻事、心事重重追憶思念,把人生伴著走馬燈過了一遍;反思之後,又覺得自己之前都太弱了,於是推翻了自己的過往,重新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明天我要+今年我要+兩年之內+十年之後」的路線清晰、預期吉利、結果更直白的宏偉計劃……越想越覺得雄關漫道真如鐵
  • 為什麼越冷越要堅持健身?好處有5點,現在知道還不晚
    天氣越冷越要堅持健身。為什麼越冷越要堅持健身?好處有5點,現在知道還不晚1、冬天堅持健身可以預防肥胖天氣變冷食慾加強,坐在暖氣房裡吃著火鍋唱著歌,特別自在逍遙,隨之而來的是肥肉開始展現,冬天吃得多就加強鍛鍊,把脂肪減掉,來年你會更容易操控你的身材,夏天就到了展現自我的時刻。
  • 腰不好就睡硬板床?小心越睡越嚴重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也就是說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床的舒適度也直接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和身體健康也有很大的關係,例如腰疼!腰疼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睡硬板床就可以緩解,因此很多腰疼或者腰不好的人都開始睡硬板床。
  • 孩子越睡越晚,上網課亂了作息,睡眠專家告訴你:傷害有多大
    孩子越睡越晚怎麼辦?家長們著急:居家學習「宅」出了「時差」,不少孩子上網課、玩手機、打遊戲,每天晚上搞到深更半夜才睡覺。晚睡的危害有多大?陸陸續續開學了,該怎麼給孩子「倒時差」?如果在兒童期上床時間就已較晚,那青春期的生物鐘變化,會使上床時間變得更晚,這就無法保證這個年齡段8-10小時的推薦睡眠時長。這種生物鐘的變化並不是孩子的故意行為,而是一種生理現象,但是很多青少年會因此而被認為不聽話或脾氣壞。大約7%左右的青少年患有睡眠時相延遲症候群,所以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
  • 【健康】為什麼總犯困、越睡越累?
    睡覺,有時真的是上天跟人類開的一個大玩笑——想睡的時候睡不著;不能睡、不想睡的時候卻老是打瞌睡、睡不醒!
  • 解析延時症:看書越看越想睡 手機越刷越精神
    不是因為她失眠,而是她每天睡覺前都要忍不住地刷手機、刷平板,說是「睡覺」,只是把聊QQ從掛電腦變成掛手機接著聊,刷微博,只是從坐著刷變成躺著刷,要麼就是捧著IPAD玩遊戲,看小說……手機和IPAD就像長在了她手上,已經到了每天不這樣就沒法睡覺的地步,可是越看越興奮,越刷越不想睡。
  • 為何有人午睡,反而越睡越困了?
    現在的人,晚上睡覺的時間都比較晚,很多都有熬夜的習慣,因為晚上睡不夠,所以不少人都會有午睡的習慣,若是中午不睡覺,下午就沒有精力再進行工作了,但有個現象,就是明明睡了午覺,下午卻沒有精神好的感覺,還會越睡越困,感覺到全身無力,這是怎麼回事?
  • 一招入睡:如何破除「越想睡 越失眠」的魔咒?
    但越是這樣就越睡不著……直到凌晨2點,腦子裡各種聲音和精彩的畫面還在轉來轉去。而且越睡不著,就越著急,越著急,越睡不著。他很捉急地問我:失眠到底要怎麼破啊?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有類似的困擾,我就先把最後的答案放出來:So be it. 那就讓自己失眠吧。
  • 90後的人生感悟:越長大,睡得越晚,能聽懂的歌越多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覺得深有同感,那就是「討厭自己睡得越來越晚,能聽懂的歌卻越來越多」,這句話中透露出很多無奈與心酸,但也是很多年輕人的現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已經習慣晚上十一點半才睡覺,明明沒有什麼要做的事,就是抱著手機一頭亂刷,腦袋和眼睛都很痛,就是不想早點睡覺,心裡覺得熬夜才是年輕的標誌。
  • 越想睡的人越睡不著,越想忘的人越忘不掉 | 18861個失眠者聚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
    這是 新世相 的第 330 篇文章Sayings:從「凌晨四點的北京」開始,新世相經常提到深夜,我們都知道,包括讀這篇文章的很多人在內,睡不著的人實在太多了。失眠已經成為我們時代的「現象級痛苦」。這種痛苦和失戀有點類似:把所有注意力放在那些我們希望永遠不用再注意的事上,一直想著一個人,或者想著「睡眠」。越害怕睡不著的人往往越睡不著,越想忘不掉一個人往往越忘不掉。我們認識了李明——持續10年的失眠患者。他在豆瓣上建立了名叫「睡吧-和失眠說再見」的小組,那裡成了一個失眠者聚集地,現在有18861個成員。
  • 錯誤的睡姿,讓你越睡越醜
    我們每個人每天約有三分之一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這個睡覺是有講究的,睡姿不好,可能讓你越睡越醜。我們一般有哪些睡姿呢?1、仰臥仰臥睡覺會影響幼兒頭型的後枕骨飽滿度(後腦勺)。對於頭骨已經成形的成年人來說,仰臥影響不大。另外,仰臥更容易打呼嚕!
  • 不良睡姿讓你越睡越不健康
    華龍網2017年11月30日15時訊 經歷了每天緊張的工作,回到家當然得為自己添加點娛樂活動,不管多晚都不能耽誤。於是最直接的就是拿起手機看新聞、電視、刷微博。調查發現,一半的人每晚上床後,至少有一個半小時用來上網,從而推遲了睡覺時間。
  • 為什麼你,越睡越累?
    失眠,加上嚴重落枕,導致提不起精神,面試全程都是歪著頭的……她痛苦地說,平時落枕就算了,現在可好,工作也落不著了。所以,我很看重枕頭的選擇,現在用的一款枕頭非常舒適,每晚枕著睡得很香。我把它推薦給了朋友。它就是菠蘿斑馬頸樂軟管枕。
  • 日本人發明「吸管芯」枕頭,5分區設計,頸椎越睡越舒服
    沒辦法,誰叫現在的人一天到晚都是盯著電腦或手機呢?據說,每100個人,就有70個人有頸椎毛病。頸椎病可能是現代人最頻繁而常見的病症。乳膠枕、蕎麥枕、記憶枕還有零重力太空枕等等,相比傳統的枕頭,或多或少確實能帶來更舒適的體驗。
  • 這3種哄睡的方式,越哄寶寶越不睡,正確的方法是這樣的
    因為最近保姆走了以後,寶寶不愛睡覺,於是就只能抱著睡,過了一段時間後,每次睡覺都要抱著睡,而且現在是睡著了以後,如果給寶寶放床上,寶寶就醒,只能就給寶寶再抱起來。現在也弄不明白到底是為什麼,是什麼原因寶寶這樣不好好睡覺,不喜歡在床上睡,總不能在以後的日子裡都要抱著睡吧。
  • 夏天盲目「午睡」,不僅讓你越睡越困,還會讓疾病「找上門」!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中午不睡,下午崩潰」的情況,午睡是我國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如果當天中午沒有休息,整個下午都會提不起精神。西方國家以前覺得午睡是偷懶的行為,人體並不需要。但根據近些年的醫學研究,發現人不只是需要在夜晚休息,白天也要有一定的休息時間。
  • 為什麼我們投入的越多付出的越多就越捨不得?
    當我願意投入5分鐘時,就決定了後面一直等下去,再多等5分鐘、2分鐘,投入得越多越不捨得走。理智會說,正當飯點,到哪都要等,不需要等的一定難吃。況且我在這已經耗費了10分鐘,沒準下一碗就是我的了,怎麼能讓之前的付出白搭?這個規律叫做「付出越多越捨不得」,會出現在生活,工作,感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