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世界觀中,「化胡為佛」是在貶低佛教嗎?

2020-12-21 何博士的書廊畫坊

有朋友認為書中「化胡為佛」之說,另有其意,並非指的是老子教化釋迦覺悟證道,相反指的是老子拜釋迦為師。

其實這部小說的創作,並非是嚴格依照宗教體系,而是以民間傳說和民俗信仰為基礎創作的。

朋友以為,化胡之說源出的《老子化胡經》是違經,作者不可能參考,何博士不以為然。

這部違經出現其實晚於「老子化胡」之說,老子化胡的公案在佛教初入中國之時,是兩教都認可的。佛教興起後,才展開了對這段公案的佛道之辯。

雖然在這場辯論中,佛教勝出,官方上對這段公案也有了造假的定論。但是,這個公案卻有深厚的民間基礎。所以吳承恩取材於民間並無不可。

第二,朋友以為「化胡為佛」指的是老子拜釋迦為師。其依據為《甄正論》。

這同樣是一部違經,為由道入釋的玄嶷所杜撰,以適應當時武則天消除李唐以道教為尊的政治方針,為武則天主持大統的地位造勢。

《甄正論》不僅是違經,也沒有引起廣泛的民間的關注,更屬於闢典。吳承恩更不可能以此為據。

《西遊記》中採用化胡為佛的說法,其實並不是為了貶低任何一個宗教,而是想表達佛道融合的一種思想,所以表達的也很含混,甚至不乏矛盾之處。

平頂山、火焰山、金兜山的章節是幾個相互呼應的故事,對佛道融合的思想傳達的較為清晰。即如在書中為道教神祇的李天王父子收服牛魔王夫婦後,卻要解給西方發落;有著佛教淵源的羅剎女卻有以老君陰陽團扇為原型的芭蕉扇,並與老君爐火化成的火焰山存在關係;金剛琢這一化胡之器為如來所忌憚(並無貶低之意,老君對自己這件寶物同樣有所顧忌)等等。

《西遊記》世界觀中,「化胡為佛」 即使從字面意義上去看,也不可能是老子拜釋迦為師,而只能是老子教導、啟發釋迦或幫助釋迦施行教化。

但是作者並沒有抬高或貶低任何一教的意思,這種說法也不過是順從民間信仰而來,作為自己佛道融合思想的一種表達而已。

相關焦點

  • 老子化胡為佛,到印度創建了佛教?聽聽佛教徒怎麼說的
    老子過函谷關文/瀟湘客《西遊記》中的青牛怪有一樣法寶叫做金剛琢,金剛琢水火不侵,能套諸物,就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也不是對手在《西遊記》中,有這麼一段話。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剛琢』,又名『金剛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甚是虧他。」
  • 《西遊記》是揚佛禁錮道教還是佛教,宣揚道教?
    《西遊記》揚佛的說法由來已久,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原因,我們還可以在《西遊記》中找到很多細節,因為情節太多,我就簡單地說幾句:1、東部地區的大唐部隊是道教下的天庭部隊。大唐想尋找真正的解決方案,但是他沒有從道教中尋找,相反,他從跑去一直到佛教。
  • 西遊記中靈吉菩薩在佛教中的原型是誰?
    靈吉菩薩在佛教中的原型又是誰呢?咱們大家可能都知道在黃風鈴上面悟空被黃風怪吹瞎了眼睛,最後只好去請了須彌山的靈吉菩薩前來相助才捉了這個霸氣的妖怪、那麼在西遊記中靈吉菩薩給咱們大家展現出來的形象是什麼樣?
  • 何謂「佛」?大乘佛教興起之初,下了這十六條「定義」!
    一直以來,很多人習慣把南傳佛教稱為小乘佛教,這不僅很不嚴謹,「小乘」之稱還有矮化、貶低之嫌;因此,根據南傳佛教的規定,應統一稱之為「上座部佛教」。在上座部佛教中,佛陀指的就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他是教主,是偉大的導師,是一位達到徹底覺悟的人;而在大乘佛教中,釋迦牟尼則被視為一位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十方還有無數無量的佛。
  •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原型大揭秘!
    所以一些學者認為這石為補天所剩之五彩石,吸收了天地靈氣和女媧的精血,所以自孕仙胎,有了生育能力。其二便是這有安排的數字。這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政歷二十四氣,九竅八孔都是道家用語,所以一些學者認為應是道家一位太古金仙遺留下的石頭。畢竟,西遊記第三十五回銀角大王就曾說:「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闢,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鍊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
  • 「如來佛」和「釋迦牟尼佛」,是同一尊佛嗎?別再無知了
    每個人都看過《西遊記》,在《西遊記》中,很多人都把如來佛當成了釋迦牟尼佛,在《西遊記》中,西天的如來佛祖和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到底是不是同一尊佛?其實在佛教當中,根本沒有如來佛,佛教當中有釋迦牟尼佛,有燃燈佛、有藥師佛、有無數尊佛,但唯獨沒有如來佛。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在為成佛之前,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悉達多在成佛後,被世人尊稱為佛陀,也叫釋迦牟尼佛。
  • 《西遊記》中的最大賭局,背後竟是太上老君設計的一場「陰謀」
    文:風林秀《西遊記》中最重要的佛教人物有四個,如來佛祖,燃燈祖師,彌勒佛祖,觀音菩薩。這些人物之中,燃燈沒有直接跟孫悟空對過話,其他三位大佬跟悟空說話都很有特點。在小雷音寺收黃眉的時候,彌勒佛祖這樣說:悟空,認得我麼?
  • 佛教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我們所處的世界
    在佛教的觀念中,世界是時間和空間兩個概念的結合,世是時間概念30年為一世;界是界限,是空間概念。因此,古人的世界觀是空間和時間複合而成的一種狀態。二、佛教空間觀——以小世界為例以空間的概念理解世界的組成佛教對空間的整體認識為:一千個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 《西遊記》:世俗悲劇,度人不度心
    此時便不得不反思,唐僧原本就是佛,聰明不是錯,悟得佛法也不是錯,那為何他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重新成佛呢?取經成功後,佛祖封他為旃檀功德佛,看似成功實則降了自身地位。唐僧去西天取經,究竟是佛家普渡眾生,為世間受苦受難之人饋贈解脫之法,還是佛祖以取經之名除眼中不快之人呢?
  • 水滸傳成書比西遊記早,那書裡託塔天王、八臂哪吒這些詞哪裡來的
    那麼,兩個不同時代的小說大師所寫的這些宗教人物出處一樣嗎?是同一個人或者神嗎?託塔天王、八臂哪吒、飛天大聖的由來託塔天王:出自印度佛教的毗沙門天王,毗沙門是翻羽音譯,意思是「多聞」,也就是其名聞達四方之意。因而,中國佛教中,毗沙門天王就是北方多聞天王。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再高一級別,就是「菩薩」,菩薩貌似中層領導,但是觀世音菩薩幹事情也是經常親力親為,並不見得去差遣羅漢——由此可以看出,這其中並沒有領導關係。而菩薩、羅漢都聽命於佛。其實從佛教義理來說,「滿天神佛」是不對的,「滿天神仙」是正確的,因為道教是多神論。對於佛教來說,和西方基督教一樣,屬於一神論。
  • 《美少女萬華鏡》的日本佛教世界觀:愛欲託生,因果流轉
    然而遊戲中主角念的是「南無阿彌陀佛」,這本是淨土宗獨有的口號,由於淨土宗的興盛,現在一般化了。但阿彌陀佛只有在你死的時候才會來接你,不,來不來接你都不一定,取決於你的虔誠心,頗有「因信稱義」的意味……扯遠了。關於蓮華的形象,遊戲中提到了是座敷童子。
  • 《西遊記》:唐僧師徒最後被封的佛,使者與羅漢到底什麼級別?
    《西遊記》:師徒四人取經成功後,得了正果,也被封了職位。唐僧是旃檀功德佛,猴哥是鬥戰勝佛,八戒是淨壇使者,沙僧是金身羅漢。這是按照取經功勞大小的順序被封的,師徒四人的等級也就出來了。可是他們的職位,到底是如何算的呢?
  • 咒語在藏傳佛教修行中的特殊作用
    而《小般若經》中則詳細介紹了釋迦牟尼佛心咒的殊勝功德:「依此咒之力,釋尊得成佛,觀世音證為菩薩,僅聞此咒,亦得無量福德,並除一切業障。」  由此觀之,咒語實實在在具備不可思議之功德及加持力,究其原因,則正如全知麥彭仁波切所言:「於勝義中,一切諸法皆為等淨大法身界中無偏袒;於世俗中,聖尊之真身與密咒二者,於所化者前,皆是智慧之幻變,了知彼二無差別,則應將密咒受持為聖尊也。」
  • 西遊記中,佛家弟子遇到事都念「阿彌陀佛」,如果如來遇事念什麼
    最普遍的,就有道教、佛教、基督教等信仰。這些教派有的是從外國流入,之後在中國紮根生長,例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等。而有的則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流派,例如道教。而今天要說的,則是從外國流入我國的宗教——佛教。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之後,因為其信奉來世與善惡有報的基本觀念,受到來自中國的廣大信徒的熱烈追隨。而在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也存在著佛教的蹤跡。例如觀世音菩薩和如來佛祖等等。
  • 佛教世界觀中的四大部洲,原來我們的讀法一直都是錯誤的!
    佛教的世界觀是繼承了婆羅門教的世界觀,並加之完善,公元前六世紀佛教首創於古印度,在佛教之前,婆羅門教的思想體系長期居於印度思想界的主導地位,那麼佛教思想中的四大部洲從何而來?在佛教思想中將人界一分為四,須彌山為娑婆世界的中心,其周圍的鹹海當中,分別有著居住不同種人的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皆是梵文的音譯,並以方位區分,在讀法上分別叫做: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又叫做「四大洲」、「四天下」也可以略稱為「四洲」,然而四大部洲的名字由何而來,又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這還要從佛經之中探求真理。
  • 嚴格來說,《西遊記》中「四大部洲」名稱有誤!正確的說法是?
    在佛教的宇宙觀中,每一個「小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西遊記》的影響。 而在《西遊記》中,該洲被寫成「西牛賀州」。「賀」與「貨」為形似字,讀音也有些相近,但意義差別甚大,也不能通假,因此,「西牛賀州」應是「西牛貨洲」的誤寫或誤抄。 同樣,將「貨」寫成「賀」,也使該洲在佛典中的原意蕩然無存。
  • 臺灣女星劉真去世,佛化喪禮引關注!佛教喪禮細節大揭秘
    喪禮採用佛教形式的文藝界人士,並非劉真一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正信的佛教徒,應如何舉行喪葬儀式?聖嚴法師對此有詳細的介紹。在佛教葬儀中,除了司禮者之外,主體應該是出家的法師為亡者誦經。參與的大眾,均應人手一冊佛經,跟著持誦。
  • 中國的「鬼節」竟是佛教中的「佛歡喜日」,這兩者有什麼不同?
    然而,人們既尊敬又害怕的鬼節,卻是佛教中最為重要的日子之一。在我國,佛教中兩個最大的節日,一為浴佛節,二為盂蘭盆節。農曆的七月十五是鬼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又稱自恣日、佛歡喜日。什麼是自恣日?佛教僧人們自四月十五日開始結夏安居,直至七月十五日結束共90天的修行儀式。
  • 佛教中國化中的菩薩戒(下)
    「四分通大乘」以大乘的思想理解《四分律》,融合了大乘佛教與傳統聲聞戒的關係,進而奠定了中國佛教以聲聞戒為主體,以菩薩戒為補充的戒律傳統。隋唐之後,菩薩戒流行逐步轉入低潮,但在遼代,受遼代統治者的支持,菩薩戒的流行又掀起新高潮。明清時期的戒律復興,以菩薩戒的復興為顯著特點,也產生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