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芝麻醬紅糖餅,在京城幾乎家家都做過都吃過,對它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是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在上世紀70年代前的那些歲月裡,京城百姓的孩子要去參加學校組織的春遊活動,誰要是帶上一張媽媽烙的「芝麻醬糖餅」,同學們就好像看到了美味兒點心,爭先恐後把自己所帶的好吃的與你進行交換,要與你分享這份誘人的食物。往往帶糖餅的人,最後卻沒能吃上幾口,全讓要好的同學搶著吃掉了,自己只能吃著同學們給的零食了。當然帶糖餅的同學絕不是三五個人,那時,家家生活水平差距小,帶的食物也都差不多。
芝麻醬紅糖餅,是時代的產物,那時麻醬、紅糖都是限量憑票供應,讓人們對它的渴望更加強烈。如今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還有多少人能想起吃塊麻醬糖餅呢?按照現在的健康理念,這多糖多熱量的食物,愛美減脂的朋友是不會吃的。當然我也是很多年沒有吃了!
今天烙了兩張芝麻醬糖餅,一個是原味的外面不刷油;一個是改良的裡面放了糖桂花醬,外觀看一個乾爽無油,一個油潤酥脆;兩個口味卻有不同的體驗和回味。
今兒就為這念想我烙一回酥軟甜蜜的芝麻醬紅糖餅……
[芝麻醬紅糖餅]
主要食材:
普通麵粉300克、溫水40度160毫升(或170毫升)、炒麵30克、芝麻醬、紅糖、糖桂花醬、食用油
製作過程:
1、先將麵粉倒入無水又乾淨的面盆中,用40度的溫水邊倒邊用筷子攪拌,讓麵粉成面絮狀;無乾粉時下手揉成一個不太光滑的麵團;蓋上溼屜布醒上10分鐘,然後再揉一揉麵團,麵團就非常容易變得細膩光滑了。友情提示:用溫水和的面,烙出的糖餅口感才會更好。
2、取30克的麵粉,放入平底鍋中,用小火炒一下,至微黃時出鍋,把它攤開,晾涼。紅糖放時間長了會有疙瘩,把它放在面板上,用擀麵杖推著按壓擀制,要用巧勁將它擀碎,無疙瘩;擀好的紅糖與晾涼的麵粉混合起來,備用。芝麻醬稀稠度非常合適,就不用了,直接使用即可。
3、麵團醒好了,不要揉,直接移到面板上搓成長條,一切兩半。
4、取其中一個面劑,搓圓按扁。用擀麵杖擀成薄一點的大面片。
5、直接把麻醬瓶裡的麻醬,倒在麵皮的中間位置,用筷子塗抹均勻。友情提示:麵皮的四周邊緣要留白,大約1釐米左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讓裡面食材流出來。
6、再將混合好的紅糖(紅糖和炒過的麵粉),用手撒在麻醬的上面。如果你喜歡吃特別甜的,可以多放些紅糖,我只放了薄薄的一層。
7、加入一些糖桂花醬,是為了增加口感的豐富味道。也是為了加快消耗它。當然可以不放的。
8、用刀切開一個口子,順著折起來,轉一圈。
9、用手捏緊接口處,還有上面的大頭,要用左手虎口封牢捏嚴實。
10、大頭朝下小頭在上,用手掌按扁。用擀麵杖兩面分別擀,成圓餅狀,動作要輕。
11、平底鍋要用小火,此鍋導熱性能好,食用油放一點點即可,兩面烙至金黃,按壓馬上回彈就熟了。友情提示:烙餅的時間不要太長,防止芝麻醬糖餅煎糊,影響口感。
12、將出鍋的餅一切四半,方便食用。
13、烙第二張糖餅時,鍋中不放油,直接烙制的。外皮更加酥脆,真是小時候的味道。
14、成品圖。酥軟香甜的芝麻醬紅糖餅,要想糖餅層多,一定按照我說的方法做哦。兩張不同體驗的糖餅,一是真正小時候的味道;一是經過改良的糖餅。說實話都好吃,當然更喜歡小時候的芝麻醬紅糖餅的味道。
記得當年著名相聲演員高英培先生說的相聲《釣魚》,那一句最為經典的天津口音的「二兒他媽媽,明兒你給我烙兩張芝麻醬糖餅」,幾乎在北京城裡家喻戶曉,引起了共鳴。
你喜歡吃芝麻醬糖餅嗎?你小時候吃的糖餅,是奶奶還是媽媽烙的呢?家的味道印象深刻吧。如果現在你想吃糖餅了,自己會動手製作嗎?!
友情提示:
1、面要和得稍微軟一下,平時我一般都是300克的麵粉,會加入170毫升的溫水,今天為了方便操作,特意減少了10毫升,請你根據自家麵粉的吸水量靈活增減。
2、芝麻醬要先抹好,再放入紅糖,這樣紅糖不容易化。
3、紅糖中的麵粉,最好是提前炒一下,按1:1的比例混合,這樣紅糖受熱後也不會流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