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兒時的味道和情結,使用老味道的做法,酥軟香甜麻醬紅糖餅

2020-12-23 幸運無比的美好生活

說起芝麻醬紅糖餅,在京城幾乎家家都做過都吃過,對它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是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在上世紀70年代前的那些歲月裡,京城百姓的孩子要去參加學校組織的春遊活動,誰要是帶上一張媽媽烙的「芝麻醬糖餅」,同學們就好像看到了美味兒點心,爭先恐後把自己所帶的好吃的與你進行交換,要與你分享這份誘人的食物。往往帶糖餅的人,最後卻沒能吃上幾口,全讓要好的同學搶著吃掉了,自己只能吃著同學們給的零食了。當然帶糖餅的同學絕不是三五個人,那時,家家生活水平差距小,帶的食物也都差不多。

芝麻醬紅糖餅,是時代的產物,那時麻醬、紅糖都是限量憑票供應,讓人們對它的渴望更加強烈。如今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還有多少人能想起吃塊麻醬糖餅呢?按照現在的健康理念,這多糖多熱量的食物,愛美減脂的朋友是不會吃的。當然我也是很多年沒有吃了!

今天烙了兩張芝麻醬糖餅,一個是原味的外面不刷油;一個是改良的裡面放了糖桂花醬,外觀看一個乾爽無油,一個油潤酥脆;兩個口味卻有不同的體驗和回味。

今兒就為這念想我烙一回酥軟甜蜜的芝麻醬紅糖餅……

[芝麻醬紅糖餅]

主要食材:

普通麵粉300克、溫水40度160毫升(或170毫升)、炒麵30克、芝麻醬、紅糖、糖桂花醬、食用油

製作過程:

1、先將麵粉倒入無水又乾淨的面盆中,用40度的溫水邊倒邊用筷子攪拌,讓麵粉成面絮狀;無乾粉時下手揉成一個不太光滑的麵團;蓋上溼屜布醒上10分鐘,然後再揉一揉麵團,麵團就非常容易變得細膩光滑了。友情提示:用溫水和的面,烙出的糖餅口感才會更好。

2、取30克的麵粉,放入平底鍋中,用小火炒一下,至微黃時出鍋,把它攤開,晾涼。紅糖放時間長了會有疙瘩,把它放在面板上,用擀麵杖推著按壓擀制,要用巧勁將它擀碎,無疙瘩;擀好的紅糖與晾涼的麵粉混合起來,備用。芝麻醬稀稠度非常合適,就不用了,直接使用即可。

3、麵團醒好了,不要揉,直接移到面板上搓成長條,一切兩半。

4、取其中一個面劑,搓圓按扁。用擀麵杖擀成薄一點的大面片。

5、直接把麻醬瓶裡的麻醬,倒在麵皮的中間位置,用筷子塗抹均勻。友情提示:麵皮的四周邊緣要留白,大約1釐米左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讓裡面食材流出來。

6、再將混合好的紅糖(紅糖和炒過的麵粉),用手撒在麻醬的上面。如果你喜歡吃特別甜的,可以多放些紅糖,我只放了薄薄的一層。

7、加入一些糖桂花醬,是為了增加口感的豐富味道。也是為了加快消耗它。當然可以不放的。

8、用刀切開一個口子,順著折起來,轉一圈。

9、用手捏緊接口處,還有上面的大頭,要用左手虎口封牢捏嚴實。

10、大頭朝下小頭在上,用手掌按扁。用擀麵杖兩面分別擀,成圓餅狀,動作要輕。

11、平底鍋要用小火,此鍋導熱性能好,食用油放一點點即可,兩面烙至金黃,按壓馬上回彈就熟了。友情提示:烙餅的時間不要太長,防止芝麻醬糖餅煎糊,影響口感。

12、將出鍋的餅一切四半,方便食用。

13、烙第二張糖餅時,鍋中不放油,直接烙制的。外皮更加酥脆,真是小時候的味道。

14、成品圖。酥軟香甜的芝麻醬紅糖餅,要想糖餅層多,一定按照我說的方法做哦。兩張不同體驗的糖餅,一是真正小時候的味道;一是經過改良的糖餅。說實話都好吃,當然更喜歡小時候的芝麻醬紅糖餅的味道。

記得當年著名相聲演員高英培先生說的相聲《釣魚》,那一句最為經典的天津口音的「二兒他媽媽,明兒你給我烙兩張芝麻醬糖餅」,幾乎在北京城裡家喻戶曉,引起了共鳴。

你喜歡吃芝麻醬糖餅嗎?你小時候吃的糖餅,是奶奶還是媽媽烙的呢?家的味道印象深刻吧。如果現在你想吃糖餅了,自己會動手製作嗎?!

友情提示:

1、面要和得稍微軟一下,平時我一般都是300克的麵粉,會加入170毫升的溫水,今天為了方便操作,特意減少了10毫升,請你根據自家麵粉的吸水量靈活增減。

2、芝麻醬要先抹好,再放入紅糖,這樣紅糖不容易化。

3、紅糖中的麵粉,最好是提前炒一下,按1:1的比例混合,這樣紅糖受熱後也不會流出來的。

相關焦點

  • 酥軟香甜的芝麻醬紅糖餅,要想糖餅層多,一定按照我說的方法做哦
    說起芝麻醬紅糖餅,在京城幾乎家家都做過都吃過,對它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是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 芝麻醬紅糖餅,是時代的產物,那時麻醬、紅糖都是限量憑票供應,讓人們對它的渴望更加強烈。如今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還有多少人能想起吃塊麻醬糖餅呢?按照現在的健康理念,這多糖多熱量的食物,愛美減脂的朋友是不會吃的。當然我也是很多年沒有吃了!
  • 視頻版 | 傳統麵食--麻醬紅糖餅
    一碗雪白的麵粉,搭配上不同的食材,就像變魔術一樣,可以製作出千變萬化的花樣麵食:包餃子、蒸饅頭、烙餅、做小吃.今天六媽和大家分享一款我從小就愛吃的——麻醬紅糖餅。先圍觀下視頻製作步驟吧。18.切塊兒、裝盤。
  • 兒時的味道——大米花糖,教你在家做,香甜酥脆,做法很簡單
    小時候,每天最期盼聽到的聲音就是爆爆米花和大米花的聲音。每次聽到外面砰的一聲,我們就知道,爆爆米花的老爺爺又來了,各家各戶的孩子們就拿著媽媽準備的玉米粒或者大米跑著圍到爐子旁邊,捂著耳朵,等著爆米花和大米花的出爐。
  • 做麻醬時,不加水和油,味道純正零添加,做法簡單,越吃越香
    導讀:做麻醬時,不加水和油,味道純正零添加,做法簡單,越吃越香最近這幾天,我一直都宅在家裡,因為我本身就熱愛美食,平常休息的時候,
  • 尋找老味道:海陽喜餅
    隨著時代的變遷,婚禮習俗也發生變化,但結婚時分發喜餅的習俗卻沿襲至今。今天的尋找老味道,咱們就來說說這喜餅。 王於偉是海陽喜餅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五代傳承人,從2012年開始和表弟開了這家店,開始製作喜餅。他製作的喜餅保持了老一輩喜餅的製作方法,不是採用現在大多數人用的烤箱,而是用大的電餅鐺。這樣既可以保持老輩兒大鍋喜餅的口味,又環保。
  • 教你自製黑芝麻糊,又香又濃超好喝,兒時的味道,做法很簡單
    相信很多人兒時的回憶中都有黑芝麻糊的記憶,那是兒時最溫暖香甜的味道。黑芝麻糊的味道又香又濃,口感粘稠順滑,深受人們的喜愛。
  • 尋找那份老味道,古道燻蹄免費吃!
    尋找那份老味道時光流逝,那些美食的味道卻因為各自擁有著不同的人物主角和時間地點而變得格外深刻和不同。在遠去的歲月裡,逐漸沉澱而歷久彌新。作為一個吃貨,突然也很想回味一下屬於我的味蕾記憶。走走停停,兜兜轉轉,便來到了這裡。他們說老味道在這裡。
  • 【尋找南安的味道】洪瀨肉鬆:酥軟鬆脆 爽口香甜
    本期「尋找南安的味道」將帶您一邊細細品味那熟悉的家常味,一邊慢慢回憶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烘乾「最初做出來的肉鬆味道有時偏鹹,有時較淡,我們會收集顧客意見,在下一次製作中調整。」楊幼卿說,她們只用鹽、醬油和少量白糖調配確保肉鬆安全健康,包裝時沒有使用防腐劑,而不外傳的獨門秘方令肉香完全綻放出來,鎖定人們的味蕾。  在肉鬆的整個製作環節中,滷製收汁、酥油、打松炒制等幾道工序都要來回翻炒長達一兩個小時。沒有機器的時代,這些都需要楊幼卿手工來完成。
  • 發麵紅糖餅
    發麵紅糖餅主料中粉(300g)輔料酵母(3g),白糖(5g),鹽(1g),麻醬紅糖餡(適量)廚具平底鍋步驟5、把麻醬紅糖餡均勻地抹在上面。菜譜簡介上次做了一次失敗的糖火燒,老天,紅糖麻醬放老多了,本以為料多就一定好吃,結果因為糖放多了,都不能成團了,烤完了一看,暈,成一攤了,LG看了調侃我說,這那是糖火燒啊,這分明就是馬糞啊,哈哈哈哈,唉,看來做美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哈。
  • 尋找老武漢的味道記憶
    尋找武漢旮旯角落的美食尋找最有文化傳承的各類小吃尋找時尚特色餐廳也尋找一份關於老武漢的味道記憶 87歲太婆把面窩炸出「花」炸制面窩時,竅門更多。,起著色和調味作用;待味道固定後,加水適量,至「燥子」可以方便澆在面上不粘不垮為宜。
  • 紅糖餅的家常做法,柔軟筋道,香甜可口,放久也不會硬
    今天阿姐給大家分享紅糖餅的家常做法,只要記住這兩點,保證柔軟筋道,比外面賣的還要好吃。第一點是要用70到80度的熱水燙麵,熱水燙麵可以將麵筋燙軟,使餅更柔軟。第二點是面裡要加食用油,這樣做出的餅才會更柔軟記住這兩點,廚房小白的你也可以做出外酥裡甜,涼了也不會硬的紅糖餅,接下來看看我是怎麼做的吧。
  • 開封人從小吃到大的3種老味道,味道好吃經典,兒時回憶滿滿
    開封作為一座文化古城,這裡也孕育出了一些老字號美食,這些味道的傳承主要來源於一些老店,這些店幾十年如一日,將一些老味道發揚光大,味道好吃又經典,可謂是兒時回憶滿滿。
  • 油墩兒,杭州即將消失的老味道
    油墩兒,杭州即將消失的老味道 我和妹妹種的「一點紅」成熟了, 趁著這個好時候, 我們做了杭州老底子小吃油墩子,
  • 天津的西北角,藏有太多天津人喜歡的老味道,一天三頓吃也不重樣
    天津美食眾多,而天津的西北角,對老天津人來說那可是一個寶藏地兒,因為那裡有最物美價廉的天津老味道。早餐有正味齋的嘎巴菜,他家嘎巴菜的滷子味道特別好,麻醬味兒有一種特別香味,這種麻醬香味兒讓很多人頗為迷戀他家的嘎巴菜,店裡除了嘎嘣菜以外,還有窩頭,一塊錢一個的窩頭兒,特別受歡迎,周圍有很多老天津人,周末也會大清早爬起來去吃早點,排隊的陣勢還是有點驚人的。
  • 【尋食探味】兒時的味道——二友居的正宗西四包子鋪
    現在知名度很高的慶豐、小胖這些連鎖店其實都是後來的,我們兒時是沒有這些店的。兒時記憶記憶深刻的包子有三個,一個是在幼兒園時吃到的肉包子,那叫香。每次吃我們都搶,都吃不夠,也不夠吃,那時四五歲,大肉包子能吃好幾個再來碗粥,至今記憶深刻。第二個是全聚德早餐的肉包子,但記不清是不是鴨肉的還是豬肉的,主要鴨血湯好吃。第三個就是西四包子鋪的炒肝包子。
  • 老式麵包 | 記憶中兒時的味道~
    在兒時的記憶裡面包有二種一種是:小小包裝的,五毛錢一個,小時候特別喜歡吃麵包,也感覺麵包特麼好吃~當然那時也不知道什麼叫老面
  • 尋找晉江老味道 首站走進安海
    ……昨日10時,由晉江經濟報社承辦的美食直播活動首站走進安海,泉州知名主持人劉少霞攜手安海融媒體中心嘉賓,一起品嘗安海老味道美食,吸引數萬人關注。不少小夥伴看到直播後表示,「安海美食太誘人了,忍不住多看幾遍回播。」
  • 尋味青陽丨米糖——兒時的味道
    熟悉的味道,瀰漫在小山村的各個角落。 米糖是往年流行於江南一帶農家自製的食品。記得兒時,物資還相對缺乏,每到年尾,諸如花生糖、凍米糖、芝麻糖等各種由米糖加工而成的食品便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 紅糖餅的家常做法,香甜可口,好吃不流糖!
    最近又看到了紅糖餅~外皮香酥,裡面鬆軟的紅糖餅,咬一口酥得掉渣,簡直太好吃了!其實紅糖具有很好的養生功效,平時喝點紅糖水可以驅散寒氣,補充體內能量;黑芝麻的好處就更多了,它屬於藥食同源的一種中藥,具有滋補肝腎、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這款用紅糖和黑芝麻做的發麵餅營養價值很高,平時也可以多做給家人吃!
  • 紅糖餅最好吃的做法,不用發麵,不流餡,涼了也不硬
    大家好,我是綠江味道。平時家人愛吃我做的紅糖饅頭和紅糖餅,所以我就經常做,之前我教大家做過加了油酥的紅糖餅,今天我就換一種做法,教大家做的這款紅糖餅跟原來做的不一樣,不需要加油酥,口感又香又軟,放一夜都不會變硬。老公和孩子都讚不絕口,我就把做法 整理了一下,分享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