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迷信嗎?
你會陷進去嗎?
那種讓你不得不信的
『至理名言』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本世紀最毒迷魂湯
這句話宛如皇后的毒蘋果,它有著魔力,讓你不得不去接受;因為我們的生活不是童話,是充滿殘酷規則的現實社會。接受它,你的孩子才能鶴立雞群;不接受... ...
壹---毒蘋果:作為父母的焦慮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過將近60次高考,報考人數2.3億。這2.3億份青春與夢想,造就的是波瀾壯麗,跌宕曲折的中國高考史。
未來高考人數會變少嗎?
很多人可能會說:「中國出生人口不是變少了嗎?高考人數也應該變少了吧,未來高考應該不會這麼難了吧。」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到2035年前,高考只會競爭越來越激烈。
一般人高考要到18歲,所以我們往前推18年來計算適齡人口數,以出生人口計算,2024年左右是高考適齡人口最少的一年,從2024年,到2034年,高考適齡人口都會持續增長,所謂出生人口出現下滑,是2018年的出生人口,那麼基本上來說,需要到2036年,這部分出生的人口,才會參與高考,至少2035年前,高考競爭都會變得越來越激烈。
先拋開孩子去哪接受教育不談,談我們的焦慮:
前陣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普通家庭的冰山一角。
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
周一鋼琴、周二奧數、周三圍棋、周四英語、周五書法、周六畫畫……只有周日一天自由活動。
普通人睜大雙眼:這媽瘋了吧?孩子太累了。
中產爸媽搖搖頭:學得太基礎了,不行不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圈子,你的孩子處在哪個圈子,處在何種教育層次,未來能達到什麼樣的地步?
要明白,奇蹟和勵志因為稀有,所以出名。
《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當代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為67點,整體處於比較焦慮的狀態,而中產家長是焦慮中的焦慮。
不只中國,在英美等發達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舉全家之力,把孩子託舉得高一點,讓下一代看得更遠一些,是全世界父母共同的期許。
因為,任何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艱難、迷惘、失敗:
毒蘋果的第一口,你不得不咬下去!
貳---毒蘋果:現實冷絕的國內教育
「大多數人費勁雞娃,並不是指望孩子能出人頭地,而是不想讓他在殘酷的競爭中墜落。突破上限極其困難,但跌破底線很容易。」
國內不同地區的教育資源差距巨大
可以說非常不均衡了。
北京上海那麼小一塊兒卻佔了最大頭的教育資源。
河南、山西等那麼大的省,就一所211。
有些考生不是學習不好,只是資源不夠,競爭太多。而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聰明一些的會選擇出國留學,就是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
不信?看看北京的公立校:絕望
上海優質教育主要拼錢,北京的優質教育,就算你有錢也拼不起。
當你還在討論老師這周要帶孩子參加少年宮時,北京的公立學校的學生們已經在準備這周的『特殊課』。
帝都教育高地,在你還不知道網際網路是啥的年代,就已經教設計網頁和做flash。
孩子們跟著中科院研究所的專家搞無土栽培,直接真機艙模擬試飛訓練。
想進入一個教育的圈層,如果不是娃天賦異稟,錦鯉附身,家長還是需要測試一下自身的素質水平。
就拿最著名的東城史家來說,距離外交部近,很多外交部子女在此讀書。
學生經常有機會參加各種外事活動,見到的都是希拉蕊、貝克漢姆這些新聞人物。
辦個活動請嘉賓也是郭晶晶、姚明這種國寶級運動員。
看到這些,你還嘲笑那些及時頭破血流也要進入北京讀書的父母嗎?你還覺得自己的孩子已經在起跑線領先一大截了嗎?
這,就是國內現實又冰冷的教育,大部分的孩子是魚躍龍門獨木難支,而有些孩子是鳳棲梧桐翱翔九天。
毒蘋果第一口難以下咽,而這第二口則是自囚。
叄---解藥?沒有。
有些事情,我們改變不了,所以沒有解藥。
但這不代表,我們被迫接受。
孩子就好像是魚兒,當你突然發現,現在生活的魚塘已經擁擠不堪,相對更好的地方則需要頭破血流的去爭取,甚至最終可能是徒勞,難道就這樣了嗎?
魚塘不止一個,更好的魚塘也不止一個。
我們為什麼不能把眼光放到全球其他的魚塘呢。更好的資源,更好的環境,更好的塑造,更好的未來,哪一個不是你值得去考究和選擇的。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毒的蘋果;但,也是給我們的啟示,起跑線不止一條,起跑的人也不一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