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步數正確姿勢:塑膠步道不傷膝蓋 日別超1.5萬步

2020-12-21 廈門網

  塑膠步道不傷膝蓋每天別超1.5萬步能邊走邊聊這個強度就合適——

  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

  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憋著甩肉的你終於可以出家門啦。選擇什麼運動好呢?時間靈活、無需裝備、容易上手兒……就是它啦——暴走。

  沒錯,基於上述優點,健步走已成為大家更樂於選擇的健身方式。不過,健步走可不是簡單的「刷步數」,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其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和我們平常「壓馬路」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的專家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暴走」的正確姿勢。

  塑膠步道最合腳運動前後別忘熱身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周應至少完成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身體活動。走路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特別是有規律地進行健步走,既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還幫助控制體重,並促進心理健康。不過,健步走也不是抬腳就走,準備工作你都做好了嗎?

  場地選擇健步走地點可以選在您熟悉的街道或公園,塑膠步道、柏油路、草地或山野步道等均可。其中塑膠步道具有彈性,對膝關節的反衝力較小,且沒有車輛,更加安全,是健走的理想場地。同時,我們還得提防新冠病毒的出沒,可以選擇相對空曠的場所,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避免聚集。

  穿著講究健步走時要選擇合適的衣物,衣服最好透氣。健走時應選擇適宜的運動鞋,鞋底要有一定的穩固性,不宜太柔軟;要有一定的「流暢性」,可以有效緩解踝關節和足底筋膜的疼痛;要有良好的緩衝性,因為一雙緩衝性好的鞋子,可以解決走路導致的腰疼問題;另外,健走與登山等戶外運動不同,鞋子還是以輕便的最好。

  熱身活動健走前,要進行熱身準備,比如活動膝關節和腳腕、原地慢跑等,這樣可以很好地提高機體的興奮性、降低肌肉的黏滯性、提高關節的靈活性,最大限度地預防運動損傷,尤其是慢性損傷;

  健走後,不要立即停止活動,應逐漸放鬆,可以進行身體的拉伸或重複運動前的熱身動作,可以使身體的肌肉、韌帶、神經得到放鬆,增強身體的柔韌性,降低肌肉的硬度,有助於緩解運動疲勞。

  健走的正確姿勢記住這16字秘訣

  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專家介紹,健步走與我們一般的走路不同,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它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

  健走姿勢的基本要領有16個字:「身體直立、曲臂擺動、中軸扭轉、合理步幅」。

  身體直立:指頭頂百會穴上提,保持耳朵、肩峰、股骨大轉子在一條直線上。簡單點說,就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礎上,抬頭挺胸、腰背挺直、頸肩放鬆、輕輕收腹、下頜微微內收、雙眼平視前方。

  曲臂擺動:雙手放鬆如握空拳,肘部自然彎曲90°;雙臂以肩為軸,前後自然擺動;擺動手向上擺時不超過肩,向下擺動時不超過腰部。

  中軸扭轉:伴隨著擺臂,軀幹以身體中線為軸自然扭轉。中軸扭轉的目的是加強腰部的鍛鍊、減小腰臀比。

  合理步幅:邁步時腳後跟先著地,逐步過渡到腳尖;腳尖朝前,大腿肌群主動發力帶動小腿跟上。比較合理的步幅=身高×0.45。比如說:身高1.6米的人,步幅最好在72釐米;身高1.7米的人,步幅最好在77釐米。

  用力過猛反傷身「刷步數」別超1.5萬步

  專家表示,健步走不是越多越好,總量要在科學範圍之內。每天健走總量控制在10000至15000步為宜,過多的話反而容易出現損傷。特別是老年人或身體狀態不好者,更不能盲目追求步數。此外,健步走在速度、強度和鍛鍊時間上也都有講究:

  健走速度不經常運動或體力稍差的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走得稍慢一些,步頻最好能夠達到80至100步/分鐘,等身體適應後逐漸提高健走速度;對於身體能力比較好的人,為達到更好的鍛鍊效果,可以走得稍快一些,也就是說步頻控制在110至130步/分鐘左右。

  健走強度以自身的主觀判斷為準。如果健走時心跳加快、呼吸有點喘、微微出汗,不能唱歌,但還能和同伴聊天,那這對您而言就是適宜的中等強度了。

  健走時間如果利用碎片時間健走,每次健走時間應至少在10分鐘,才能達到鍛鍊效果。一天當中,如果能有一次性持續健走達到30至60分鐘,將更有利於提升您的心肺功能,並消耗脂肪。

  文/本報記者李潔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 記住這16字秘訣
    不過,健步走可不是簡單的「刷步數」,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其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和我們平常「壓馬路」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的專家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暴走」的正確姿勢。
  • 超20萬人挑戰「萬步走」 送你「刷步數」的注意事項
    2020年11月7日,由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指導、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辦,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五屆「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總結會暨第六屆主辦城市評選會在懷柔區舉行。 大賽自8月啟動,包括精英賽和拓展賽兩大模塊。
  • 2萬步損了膝蓋,3萬步傷了大腿骨!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
    為了拼排行,很多小夥伴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塑膠場地、草地最好健步走一定要選擇視野開闊、安全的場所,避免在人煙稀少、車流量大的馬路上進行。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選擇塑膠場地或草地,因為柏油路、水泥路面太堅硬,對膝蓋和腳踝衝擊力較大。
  • 步數排行榜上日行二三萬步的「王者」們,膝蓋還好嗎
    步數排行榜上的「王者」們 你們的膝蓋還好嗎微信朋友圈裡,除了曬娃、曬美食、曬自拍,近幾年曬步數已經成為另一種時尚,運動步數你追我趕,這既激發了動力又鍛鍊了身體,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翻看運動榜,1萬起步是標配,2萬起步有可能登頂,3萬以上妥妥的「王者」。然而走得越多身體就越健康嗎,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 BBC真相:日走1萬步不是養生?慢跑其實不傷膝蓋?
    這種說法不僅在國內十分盛行,在國外也是由很多人推崇,可是它真的有效果麼,BBC也對此進行了實驗: BBC的工作人員找到了一群身體素質相當的工人們,並將他們隨即分為兩組,讓其中一組每天行走1萬步,而另一組則每天進行
  • 日走2萬步傷膝蓋,走3萬步斷大腿骨!嚇了一跳吧?
    很多朋友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在大家的概念裡,走路是最好的長壽藥!所以,多走走路肯定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嘛!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日走3萬步,斷了大腿骨!你的身體能承受每天這麼多步嗎?每個人承受的運動量不一樣。如果平時有運動習慣,每天一萬步兩萬步並不困難。但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突然一天內走上兩萬步,可能會對心血管系統和運動系統造成太大負擔。如果持續這麼做,可能出現關節、韌帶、骨骼損傷。對中老年人來說,每天可以堅持輕負荷的鍛鍊30分鐘以上,但不要超過1小時。如果換算成步數,大概在5000~10000步。
  • 每天一萬步,終究是個謠言!如何跑步不傷膝蓋,醫生來教您
    所以很多人每天都會花費時間跑步,甚至還有人每天拿著微信步數做對比,看看誰能最先達到一萬步。其實跑步本身是一種運動量中等的運動方式,正常我們跑步是不會出現膝蓋損傷的情況的,但是如果你不掌握正確的跑步方式跑多少都沒用,甚至還會損害身體健康。首先我們要清楚跑步損傷膝蓋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 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日行2萬步走傷膝蓋,3萬步走「斷腿」
    為了拼排行,很多小夥伴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如果某天登頂朋友圈排行榜,真的會驕傲得不行……在大家的概念裡,走路是最好的長壽藥!所以,多走走路肯定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骨科專家指出,走路運動雖然有利於健康,但運動要掌握適當方法,一味大量走路或會損傷腿部!
  • 日行萬步保健康還是傷膝蓋?走路有講究,你走對了嗎?
    但是在推薦多走路的同時,卻有了反對的聲音,有不少人群由於多走路,導致了膝蓋損傷,膝蓋疼痛的情況。日行萬步保健康還是傷膝蓋?數據顯示,健康走/跑的人群患關節炎的機率為3.5%,長期不運動/久坐的人群患關節炎的機率為10.2%,但劇烈運動的人群,如專業賽跑者患關節炎的機率為13.3%。所以只有健康行走,才是最健康最不傷膝蓋的方法。
  • 日行2萬步傷了膝蓋,3萬步斷了大腿骨!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
    很多小夥伴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張阿姨今年50多歲,平時愛好鍛鍊身體的她,經常到附近公園散步,基本上每天兩萬步打底。沒想到,這種追求健康的方式給她帶來大麻煩。正是因為走路太多,對膝蓋產生了損傷,時間長了,原本應該起到潤滑關節作用的關節腔液越來越多,這才形成了積液。
  • 科學研究發現:健康不需一萬步,這個步數最佳!
    7500步之前,步數增加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有關,而超過7500步之後,全因死亡風險和步數之間就沒多大關係了。既然步數不那麼重要了,有效步數就應該獲得足夠的重視!朋友圈的步數大多是指手機記錄的步數,通常來自手機、手環上的內置傳感器。方便是方便,但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太準。只要手機或手環的位置變了、重心動了,手動腳不動也會產生步數。
  • 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日行2萬步走傷膝蓋,3萬步走斷大腿骨
    為了拼排行,很多小夥伴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如果某天登頂朋友圈排行榜,真的會驕傲得不行……在大家的概念裡,走路是最好的長壽藥!所以,多走走路肯定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每個人承受的運動量不一樣。如果平時有運動習慣,每天一萬步兩萬步並不困難。但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突然一天內走上兩萬步,可能會對心血管系統和運動系統造成太大負擔。如果持續這麼做,可能出現關節、韌帶、骨骼損傷。對中老年人來說,每天可以堅持輕負荷的鍛鍊30分鐘以上,但不要超過1小時。如果換算成步數,大概在5000~10000步。
  • 科學研究發現:健康不需一萬步,這個步數最佳
    相反,它源自1965年日本一位衛生科學教授發明的計步器營銷活動,他認為每天走1萬步就能幫助日本人避免肥胖。這個計步器的名字叫「萬步計(Manpo-Kei)」,它的廣告說:「讓我們每天走1萬步!」方便是方便,但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太準。只要手機或手環的位置變了、重心動了,手動腳不動也會產生步數。(搖一搖手機也能幫你達到日行萬步的效果)這樣具有欺騙性的步數根本就不是真實有效的步數。切記,手機一萬步≠運動一萬步!真正有效的步數,應當來自於有效運動,要達到中等強度以上。
  • 步數排行榜上的「王者」們 你們的膝蓋還好嗎
    翻看運動榜,1萬起步是標配,2萬起步有可能登頂,3萬以上妥妥的「王者」。然而走得越多身體就越健康嗎,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春日裡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鍛鍊身體,約著組團刷步數。走路作為一種簡單易行的鍛鍊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愛。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和運動手環等可穿戴設備的普及,互相比較每日步數漸漸成為了朋友圈中的新時尚。
  • 別再刷步數了!有人日走3萬步「走斷了」大腿骨...
    「走路」漸成市民的運動新時尚,隨著各種可穿戴設備和社交軟體的普及,「曬步數」成了現在微信朋友圈的新潮流。為了拼排行!很多小夥伴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商報君看了一下自己排行榜,居然有人刷了4萬5千步.
  • 日行2萬步走傷膝蓋,3萬步走斷大腿骨!到底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
    很多小夥伴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正是因為走路太多,對膝蓋產生了損傷,時間長了,原本應該起到潤滑關節作用的關節腔液越來越多,這才形成了積液。那麼到底多少步才最健康?研究表明每天走6000步3至4千米行走距離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數
  • 日行2萬步傷膝蓋、3萬步斷大腿骨!每天到底走多少步最健康?
    為了拼排行,很多小夥伴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每個人承受的運動量不一樣,而且運動應該循序漸進。對中老年人來說,每天可以堅持輕負荷的鍛鍊30分鐘以上,但不要超過1小時。如果換算成步數,大概在5000~10000步。小鎮鎮認為,朋友圈各式各樣的走路排行榜,確實可以帶動大家運動健身,這是好現象。
  • 骨科專家: 日行2萬步走傷膝蓋,3萬步走斷大腿骨!最健康的健走方式竟是...
    很多小夥伴日走萬步甚至幾萬步!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在大家的概念裡,走路是最好的長壽藥!所以,多走走路肯定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嘛!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前不久,杭州的劉先生想通過暴走減肥,每天走的步數都在15000以上,沒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關節滑膜炎!醫生說,劉先生是走得太多了!屬於過度運動,已經傷害到了身體!日行2萬步,膝關節積液!
  • 為了步數排行,她每天暴走萬步!3個月後膝蓋出問題...
    何女士對記者說,她身體沒有其他疾病,在此之前也未曾去檢查膝蓋是否有問題,是在暴走3個多月後感覺膝蓋疼痛難忍才去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膝關節滑膜炎。「每天大多都走一萬步,只要走完一萬步,手機運動軟體會提醒已完成一萬步,這樣心裡才踏實。」何女士說,剛開始走路時,她在小區裡走,圍著小區步道走上五六圈也才五六千步,根本達不到一萬步的目標。
  • 每天走1萬步,會傷膝蓋嗎?專家親自堅持了20年,得出了答案
    有的人認為走路是非常好的鍛鍊方式,而有的人卻認為走路會傷到膝蓋,那麼哪種說法是對的呢?或者說,每天走1萬步,會損傷到膝蓋嗎?這裡我們可以根據一位專家的親身經歷來分析一下,專家胡大一在20多年前,身體健康是比較差的,不僅體重超標,而且還伴有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脂肪肝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