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2020-12-22 騰訊網

一、開前襠

就是站外八字,最好兩腳在一條線上,半蹲(彆扭吧),骨盆與大腿部交接部內收。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

二、開後襠

就是站內八字,至少雙腳要平行。最好兩腳在一條線上,半蹲,膝蓋儘量內收,腳尖不能超過膝蓋,身體儘量後坐(更彆扭),感覺臀部的骨盆外翻就對了。

還要把腿部肌肉內旋,使重量全吃到腳底(腳跟和腳內側),如果吃到膝蓋,會對膝蓋有傷害。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三、松胯練習

我們學練太極拳雙胯必須鬆開,襠部撐圓。松胯哪怕鬆開一點點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時不能使內氣內勁產生。

1、松胯的標準:

雙胯能下沉,襠開圓,雙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過胯膝往腳上負重,胯部相對不負重;雙胯隨身體重心移動胯部也能適當負重,轉換靈活,下盤穩固。

2、松胯的感覺:

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腳跟部;在膝部不前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時,胯部有一種釋放能量的感覺,從上往下釋放;當你收縮會陰部時,胯部有一種吸的感覺。

大家通過靜練和慢練,細細體悟會找到感覺。

四、腰和胯的練習方法

肩開一分,胯開一寸你就是半個武術把式,胯的活動量加大也是非經過苦練苦修很不容易得來的,胯和腰的動作是密切相關聯的,如腰動,勢必帶動胯動,尤為在前進、後腿轉換運動中,以及左顧右盼過程中,化勁走化無不以腰和胯配合就此帶動全身各部活動,而發勁動作必須松胯,松胯實則為沉胯,才能發勁整壯。

(一)胯

兩肩找兩腰、兩腰找兩胯,就此才能穩定自己身體,轉腰轉胯氣歸丹田。斂身,外形似為肘部在做回收前提走圈運動,而實則是一胯帶肘,以肘帶手,隨肘向下向身側成圓回收,步隨勢稍收即可變為腳尖虛步點地,實腿下勢,胯向下松沉蓄勁,身體先進兩頭,打人如親吻,緊繼點地虛步前邁,意念提頂,下頜微收,頭和腳順利勁去了,自然身也進勢成功,此即為手進腳落力而發出。

(二)腰

拳譜上講:「腰為主宰」「腰似車軸」「刻刻留意在要隙」話雖然寥寥幾字。

但足以告誡學者「腰功」在太極拳裡它的重要性,也就將其上升為理論探討這個問題,在套路中,或推手散打、自由搏擊,或實戰對敵時,勢勢招招盡貫穿著腰勁,可以掂量「練習太極拳如練不到腰上,就等於不知太極拳勁理」這句話的分量,大有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著,比比既是,不知怎樣練,也就不會練,往往耗費幾多時間也是練不出腰勁來,就而導致數年功夫要功虧一簣,這樣些人雖也說得上很勤奮,練得很久卻沒有幾多長進,只得一個花架子而已。

初學太極拳推手的人一般常常僅以上肢運動為注意點,日日夜夜仍樂忠於一招一式勢上用心思,也有人雖也口口聲聲把腰常掛在嘴邊上,可一到具體行功走架時,在推手練習時就沒了腰。

這種現象不止一人,從想像裡也知道太極拳離不開腰勁,可一旦付諸實踐即茫然不知所措,腰此時也不知跑到哪兒去了,想用也用不上。即因平常練習太極拳對腰勁真正了解認識還步夠,而經專門訓練仍太少,丟失腰勁並步為奇,知道到理就好辦,所以得出結論。要想學好太極拳這門功夫,就要特意對腰身進行專職的訓練。

只知有手而談不上腰勁,所以不妨乾脆先把手拋開,意念中,起落,伸縮,即在太極拳本手法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種手法欲法動勢。

把意念活動著重點從手勢繼而轉移到腰上,索性把手徹底忘卻,思想裡自己就不存在,這叫丟掉了手才能找得到腰,從而悟出腰勁來。

相關焦點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腿腳和腰胯功夫
    其次,腰部是整個人體主要承託部位,其支撐著人體全身的生理活動及功能,腰胯一旦出問題,就會影響經絡的暢通,令人體器官的供血量循環受到影響。  那麼,太極拳的腰腿功夫應該如何求?  提到腿腳功夫,拳術裡的要求是「落地生根」,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在樁功上求。
  • 練太極拳,腰胯怎樣才算鬆開了?
    練太極拳,腰胯怎樣才算鬆開了?
  • 太極拳 拉筋與化虛促成腰胯松空圓通
    太極拳在走架的過程中,如果腰胯沒練好,太極拳氣機是很難練就的,對身體有害無益。前輩們對此留下的文字極為經典,習修者日常走架當中不斷體會揣摩,以便更好地理解太極腰胯。要養護腰胯,不能單一強調馬步樁式的腰胯,無益於養護,多少人練太極拳不經意把腰胯練壞了。練腰胯要依靠膝蓋撐著,若膝蓋損傷,這說明腰胯沒有真正松放鬆合。腰胯為何如此緊張?
  • 太極拳開胯及腰檔轉換秘訣!既 然胯骨如此重要, 那如何練胯?
    但是太極拳真正發勁打人力量的來源就是胯骨。所以,拳師界有「傳拳不傳胯」一說,將胯的練法和用法當作珍貴的看家功夫,不輕易傳人。筆者結合自己練拳體會認為, 此處輕微的變換不僅是重心的轉換或調整,而且是發勁的源泉的變化。
  • 腰、胯、肩放鬆基本功,你知道怎麼練嗎?
    首先要注意用腰來帶動四肢。松腰松胯,意念松沉,勁力才能上下通達。   其次,做到靈活轉動,起承轉合,要靠腰。我的體會是在運行當中,腰走螺旋,帶動四肢的運行。我們可以把腰的螺旋勁抽出來單獨練習。「腰走螺旋,外走弧形;內走螺旋,外走圓弧」,這是腰的運行規律,也就是腰的螺旋運行,帶動了手的弧形運動;手的動作都是靠腰來帶動的。
  • 「腰功」在太極拳習練中的重要性
    但足以告誡學者「腰功」在太極拳裡它的重要性,也就將其上升為理論探討這個問題,在套路中,或推手散打、搏擊,或實戰對敵時,勢勢招招盡貫穿著腰勁,可以掂量「練習太極拳如練不到腰上,就等於不知太極拳勁理」這句話的分量,大有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著,比比既是,不知怎樣練,也就不會練,往往耗費幾多時間也是練不出腰勁來,就而導致數年功夫要功虧一簣,這樣些人雖也說得上很勤奮,練得很久卻沒有幾多長進,只得一個花架子而亦。
  • 太極拳功夫在腰
    太極拳特別注重腰部運動,有關著作中講的很多,如「腰為主宰」、「腰為驅使」、「源動腰脊轉股肱」、「刻刻留心在腰間」等,都是說腰在太極拳運動中的重要性。但有些練拳者,特別是初學者對腰部運動的認識還不夠明確。如有的立身不正,歪歪斜斜;有的不知松腰松胯;也有的只知旋臂而不知轉腰,動作顯得彆扭、僵硬。
  • 拉筋與化虛促成腰胯松空圓通
    託東西時腰胯是崩緊的,拉東西時腰胯是合緊的,爬山的時候胯是往後託的,我們習練太極拳首先要將腰胯從這些受力的習慣中釋放出來,追求達到散步時的自然腰胯,把腰胯從日常生活中的不規範受力中擺脫出來,使腰胯真正放鬆,這樣對腰胯才是真正的養護。要養護腰胯,我們就不能強調馬步樁式的腰胯,那無益於身體的養護,多少人練太極拳將腰胯練壞了。
  • 心得體會 聽師父談太極拳的松腰、塌胯、旋襠
    但是總覺的還對太極的奧妙還根本不懂,所以我就到處去找練太極推手的檢驗自己的技術,同時詢問其中的奧妙。找了許多練太極的推過後總覺的沒有想像中的神奇,這時有人告訴我說他們大多數人練太極拳是為養生之用,如果你想體會太極拳的奧妙,可以到萊州科技廣場找楊玉岐老師去學習。我聽了之後幾經周折終於找到楊老師練拳的地方,正碰上王國剛師兄在練拳,和王師兄一推手根本就站不住,很是佩服。
  • 【拳理課堂】太極拳拉筋與化虛促成腰胯松空圓通
    太極拳在走架的過程中,如果腰胯沒練好,太極拳氣機是很難練就的,對身體有害無益。前輩們對此留下的文字極為經典,習修者日常走架當中不斷體會揣摩,以便更好地理解太極腰胯。日常生活中腰胯由於適應各種動作壓力,呈現了各種習慣受力的狀態,比如託、拔、挑、提、爬等動作令腰受力發生變化的狀態。
  • 練習太極拳中胯的概念及練法
    練太極拳要求圓撐、虛撐、虛靈,實質上是對胯骨的要求,若要開襠,胯根必須鬆開撐圓。胯不開,襠為人字夾襠。既不能承受體重的重壓,又不能使身體重心下降。上下肢必然變為呆滯,特別是對腰軸的旋轉影響很大,影響爆發力的產生。 要使腰胯旋轉一致,必須做到塌腰,脊柱骨節相對松沉。肋骨下的腹機要放鬆,這樣使體重落到胯骨之上。進行運動時,只須注意胯的旋轉,就能帶動腰部的旋轉。下肢的外撇裡扣,也全憑胯關節的松活圓轉,上下肢的靈活性全靠胯的領帶。拳勢中腰胯的平行旋轉甚多,發力就是在胯的旋轉速度加快時產生。
  • 太極拳運動中「腰」的四大作用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習練太極拳要學會放鬆,特別是松腰。那麼,腰在太極拳中的四大作用指的是什麼呢?掌握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便可找到松腰方法!腰在太極拳中的四大作用  腰在人體中起著支撐作用,而在太極拳運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腰部鍛鍊,提高太極拳境界。
  • 太極拳的肩胯關係應該怎樣?
    太極拳的這種肩胯關係實際上是腰胯關係的反映,這種兩肩與兩胯兩條連線始終基本上成平行線相對於腰胯關係就是顧留馨先生所總結的「轉腰實際上是轉腰胯」「腰與胯的旋轉是一致的」。這裡也應該明確,所謂「轉腰」並不是指腰部以腰脊為軸的轉動,「轉胯」也不是指股骨頭在髖關節的轉動,更不是指髖關節在髖骨兩側能夠轉動;其實一般所謂的「轉腰」許多人都是指軀幹以軀幹中軸為圓心的轉動;而其實太極拳所謂的轉腰或者轉胯都是指軀幹中軸或者某一胯以另外一胯為軸的弧形移動也就是「轉身」。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經常說的一個勁法就是纏絲勁,陳式太極拳講究處處都體現出纏絲勁,每一個動作的變化,每一個動作的轉換,每一個力的發出都有纏絲勁在其中體現,那麼究竟什麼是纏絲勁?這種勁法初學者應該如何去練呢?
  • 要想練好太極拳,誰也繞不開這三個規矩
    就是頂頭懸、虛領頂勁,簡言之就是收下顎,真傳是:彷佛頭頂被向上輕拉著的狀態,而不是一般所誤解的「向下輕壓著」;其目的是使基底腦(腦下垂體)保持在最寬舒的狀態,有助人體內分泌系統的運作,另外可將脊椎骨輕輕提起,猶如人體這個布偶被手掌撐起般,不但有振奮精神的作用,亦可使身體不致因松肩和下盤松沉的作用而癱軟。
  • 太極拳要懂得動胯
    因此,腰和胯是人體兩個不同部位的稱謂,其含義也不同。腰體現在外,而胯則隱藏於內。正因為胯的隱蔽性,前人在闡述太極拳要求時往往對其不詳細說或者說不清。但是太極拳真正發勁打人力量的來源就是胯骨。所以,拳師界有「傳拳不傳胯」一說,將胯的練法和用法當作珍貴的看家功夫,不輕易傳人。胯的重要性體現在王宗嶽《十三勢行功歌》中。
  • 太極拳的重要功法,「腰胯主宰」,抽時間看看
    空舟掛高帆,滿眼映山紅。古代沒有沙發,都是圈椅,就是讓人坐得端,穩得住,不偏不倚的姿態,才能舉止有度,從容中正。 鷗翔魚躍,大浪拍岸。用身子催手,手法才管用。怎麼催呢?練腰胯勁,四個字,活腰活胯。髖關節撐開,股骨頭潤滑,蹬地轉換就快。你看大貓,撲出之前,有個蓄勢,蓄什麼呢,胯勁。腹股溝是皮筋,大轉子是彈丸。
  • 初學太極拳口訣
    人說沉肩不在肩,  練拳肘垂肩自沉, 含胸其實不在胸, 肩沉肘垂腰胯弓.        勁走螺旋曲中直,   太極渾圓在其中,  其中本就無訣竅.  只有努力勤加苦。        勤在學習苦在練,   要聽老人學經驗, 一日練出一日功,  滴水穿石自透明。        練功不需看時日,  達到終點功自成。
  • 練習太極拳 要松腰開胯 襠部撐圓 具體如何理解呢?
    學練太極拳的朋友,都聽說過要「松腰開胯」「襠部撐圓」,具體如何理解?想要練好太極拳,松腰松胯對初學者是必學的。胯是產生爆發力的源泉,也是人體體重的承擔者,好比人體的地基,也是技擊進攻的武器。太極拳 松腰開胯-「千斤墜」腰、胯、襠,都是連在一塊的,三者之間緊密相連,甚至可以說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胯是腰和襠的中間連接處,一旦胯開了,腰和襠自然也跟著變活、變松。胯能運轉如意,襠、腰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