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重要功法,「腰胯主宰」,抽時間看看

2020-12-15 騰訊網

君言不得意,棄劍抱雲眠。人有來有去,來了珍惜,走了別失落。拳也如是,練出東西了,挺高興,遇到坎了,要沉得住氣。暫且先放放,溜達溜達,換換心情,等等身體。一碗白飯,兩碟小菜,也待消化消化,何況是拳勁,總有個轉變過程。

撫琴大江流,遙望自在天。什麼叫靜,周身輕安,念頭一起,體感叢生。注意控制情緒,遠離惱人事,平心靜氣,才能洞察天機。真正做到了松靜,心念流動,體感會應運而生。心念流暢,氣血自然循環順暢,也就得勁了。

忽起無名火,痴狂兩頭走。人都有情緒,必然反應在體感。譬如說,生氣了,胳膊都軟了。開心了,渾身舒服安泰。修道的人,心死神活,斷俗情亂緒,安神調理自身氣機。武學也是這個,內循環越通暢,越得內勁。太極修意,意到勁到,不要總想使勁,多揣摩身心關係,東西就上檔次了。

空舟掛高帆,滿眼映山紅。招法就是身法,身法會劈了,勁就上手了。胯骨會崩了,勁通豎脊肌。身法不是體型,體型是天生的,高矮寬窄。身法是身上勁別,後天練就的。頭顱像個大拳頭,收下顎,立脖頸,懸得穩,擺得正,從眉間看出去。

無縫塔,雪掛松。初學,先把自己放正了,體悟中正勁。中正不是塊板兒,中是鬆通,正是呼應對正。古代沒有沙發,都是圈椅,就是讓人坐得端,穩得住,不偏不倚的姿態,才能舉止有度,從容中正。

鷗翔魚躍,大浪拍岸。用身子催手,手法才管用。怎麼催呢?練腰胯勁,四個字,活腰活胯。髖關節撐開,股骨頭潤滑,蹬地轉換就快。你看大貓,撲出之前,有個蓄勢,蓄什麼呢,胯勁。腹股溝是皮筋,大轉子是彈丸。

一個深掖,一個合中。練熟一個勁路,右擰腰,掖右腹股溝,後撐右髖,左髖內旋合中線,反之亦然。掖溝撐髖,就是拉弓。胯合中線,就是放箭。慢也是它,快還是它,要領是吊丹擰腰,以腰帶胯。腰的核心,在於丹田力點。胯法轉換,是一對陰陽。基本胯法很簡單,以腰勁主宰,兩胯產生交錯勁。

各部均強,串聯整體。靜下心來,體悟一個勁路。聚合丹田,內腔旋勁,發動腰胯,活背運胛,松肩帶動,手臂螺旋,當你做到了,玩細膩了,這是一個飛躍。高手出手快,看不到腰胯動態,但不是沒有動態。他能打出速度,角度,強度,必定在腰胯上,做足了功夫。

先要慢練,訓練次第。慢又不能呆滯,怎麼講?要練習依次的動。一是丹田鬆緊,二是內腔自旋,三是腰勁啟動,四是連帶動胯。套路很重要,訓練動力鏈。沒有動力鏈的套路,就是白的。若是腰胯不得法,手法再華麗,也練不出功夫。

連綿不斷是腰胯,周身相隨生太極。好拳法,用核心走裡面,腰胯是主力部隊。打拳講順勁,順就是次第,不能越級,又或跳躍。太極講究連綿不斷,每一動,腰胯勁統領不斷,才算連綿不斷。以腰帶胯勁,帶動周身做功。連綿不斷,是指動力鏈永不間斷。腰胯主宰運動,周身動態隨之而來,這是周身相隨。

相關焦點

  • 「腰功」在太極拳習練中的重要性
    拳譜上講:「腰為主宰」「腰似車軸」「刻刻留意在要隙」話字雖然寥寥幾字。但足以告誡學者「腰功」在太極拳裡它的重要性,也就將其上升為理論探討這個問題,在套路中,或推手散打、搏擊,或實戰對敵時,勢勢招招盡貫穿著腰勁,可以掂量「練習太極拳如練不到腰上,就等於不知太極拳勁理」這句話的分量,大有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著,比比既是,不知怎樣練,也就不會練,往往耗費幾多時間也是練不出腰勁來,就而導致數年功夫要功虧一簣,這樣些人雖也說得上很勤奮,練得很久卻沒有幾多長進,只得一個花架子而亦。
  • 心得體會 聽師父談太極拳的松腰、塌胯、旋襠
    這裡的「腰」一般說的應該是「胯」,「腰胯」是相互作用的,尤其對「胯」的運轉特別細緻,起整個太極拳運動的主導作用,以身法帶動手法,勁力的基礎在腳下,起動能的來源是腰胯。腰胯的運動主宰於形外的太極拳動作,這一系列的內外相合,上下相隨,連綿不斷,全部出用於全自動狀態的一氣呵成。活不活在腰胯,不準前俯後仰,不準左右歪斜,不準隨便扭動,處處保持立身正中。關鍵在於松腰塌胯胯旋襠,太極拳的各種動作、內外相合。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三、松胯練習 我們學練太極拳雙胯必須鬆開,襠部撐圓。松胯哪怕鬆開一點點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時不能使內氣內勁產生。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三、松胯練習 我們學練太極拳雙胯必須鬆開,襠部撐圓。松胯哪怕鬆開一點點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時不能使內氣內勁產生。
  • 練太極拳,腰胯怎樣才算鬆開了?
    練太極拳,腰胯怎樣才算鬆開了?
  •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腿腳和腰胯功夫
    其次,腰部是整個人體主要承託部位,其支撐著人體全身的生理活動及功能,腰胯一旦出問題,就會影響經絡的暢通,令人體器官的供血量循環受到影響。  那麼,太極拳的腰腿功夫應該如何求?因為站樁是靜態練習,可以初步調整人的間架結構,把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等身法結構練上身。站樁時間不必太久,20分鐘左右即可,站完之後可以在保持樁架的基礎上,試一試步法練習,這就是「樁架走步」,一開始步子不宜過大,大而易散。  其次,體會節節貫穿。  這個練習主要是練拳架時體會的,當然也可以在步法訓練時體會。
  • 太極拳 拉筋與化虛促成腰胯松空圓通
    日常生活中腰胯由於適應各種動作壓力,呈現了各種習慣受力的狀態,比如託、拔、挑、提、爬等動作令腰受力發生變化的狀態。託物時腰胯是繃緊,提物時腰胯是合緊,爬山時胯是往後託緊,習練太極拳首先要將腰胯從這些受力的習慣中釋放,如散步時的自然狀態,使腰胯真正放鬆,這樣是對腰胯很好的養護。
  • 太極拳運動中「腰」的四大作用
    「腰」在練太極拳中起主宰的作用,健身與技擊,腰的動作練出來了,效果就會顯著。練太極拳要特別注重腰部運動。經典著作中講得很多,如「腰為主宰」「腰為驅使」「源動腰脊轉股肱」「刻刻留心在腰間」等,都是說腰在太極拳運動中的重要作用。
  • 太極拳功夫在腰
    太極拳特別注重腰部運動,有關著作中講的很多,如「腰為主宰」、「腰為驅使」、「源動腰脊轉股肱」、「刻刻留心在腰間」等,都是說腰在太極拳運動中的重要性。但有些練拳者,特別是初學者對腰部運動的認識還不夠明確。如有的立身不正,歪歪斜斜;有的不知松腰松胯;也有的只知旋臂而不知轉腰,動作顯得彆扭、僵硬。
  • 太極拳的肩胯關係應該怎樣?
    太極拳的這種肩胯關係實際上是腰胯關係的反映,這種兩肩與兩胯兩條連線始終基本上成平行線相對於腰胯關係就是顧留馨先生所總結的「轉腰實際上是轉腰胯」「腰與胯的旋轉是一致的」。對於太極拳的肩胯關係現代太極拳界的另一種說法是肩胯不應該總是上下相對,這種說法出現於2000年後一些雜誌中楊振基先生學生的文章裡,說楊振基先生指出「有的初學者往往『沒有腰』,即做動作時只有胯的轉動,腰隨胯轉,腰胯之間是『鐵板一塊』。而太極拳要求腰與胯之間的轉軸要分開,轉身時腰轉得多些、轉角大些,胯在腰的帶動下轉得少一些,轉角小些。
  • 打拳這麼多年,還沒搞明白松腰?
    在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先生口述、陳微明先生筆述的《太極拳術十要》中,松腰是作為很重要的一點來闡述的:「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必由腰腿求之也。」腰部通過訓練,能鬆動如彈簧、靈活如柳條、通暢如江河,如是則腎的功能就會增強,人的精力就會旺盛。
  • 太極拳手隨身變的三步功法
    以身變手主要是以練腰功為主,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這裡的腰,是指腰肌上部兩個腎臟外邊的兩塊肌肉。通過對它的鍛鍊,強化腎臟,護展丹田氣勢。腰在古典拳譜中多有論述:《拳論》中有「主宰於腰」,《十三勢歌》裡有「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十三勢行動心解》中有「氣如車輪,腰似車軸」等論述。這都說明了「腰功」在練拳中的重要性。
  • 松腰看似簡單,實際不然,附上值得一看的松腰方法!
    一個人的「腰」是人體上下轉動的樞紐(關鍵),它對全身的變化,調整人體重心的穩定。以及推動勁力達到肢體的各部位都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所以太極拳經譜中云:「腰為主宰」、 「主宰於腰」。 「脊」(人體腰背上中間的骨頭,上與胸椎、下與骶椎連接的關節)是上下的門樞,「腰」(人體胯上肋下的部分,分布在脊柱的兩側,介於髖骨和假肋之間)是左右的門樞。
  • 那是你不知道這三步功法
    以身變手主要是以練腰功為主,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這裡的腰,是指腰肌上部兩個腎臟外邊的兩塊肌肉。通過對它的鍛鍊,強化腎臟,護展丹田氣勢。腰在古典拳譜中多有論述:《拳論》中有「主宰於腰」,《十三勢歌》裡有「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十三勢行動心解》中有「氣如車輪,腰似車軸」等論述。這都說明了「腰功」在練拳中的重要性。
  • 太極拳的核心功法,看到賺到!
    太極拳高手陳發科先生曾說過,「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拙力,但不說用意不用勁,太極拳可稱為「棚勁拳」。這裡所說的棚勁,就是太極拳的核心功法——肢體放長,沒有肢體放長,打起太極拳來就會軟綿綿的,缺乏內勁。第一,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所謂頂虛領,是把頭、頸向上虛虛領起。
  • 從收胯到松胯| 練習太極拳「松胯」的兩個步驟
    從收胯到松胯| 練習太極拳「松胯」的兩個步驟 2020-11-25 08:26  陳氏太極拳學習者
  • 【拳理課堂】太極拳拉筋與化虛促成腰胯松空圓通
    託物時腰胯是繃緊,提物時腰胯是合緊,爬山時胯是往後託緊,習練太極拳首先要將腰胯從這些受力的習慣中釋放,如散步時的自然狀態,使腰胯真正放鬆,這樣是對腰胯很好的養護。要養護腰胯,不能單一強調馬步樁式的腰胯,無益於養護,多少人練太極拳不經意把腰胯練壞了。練腰胯要依靠膝蓋撐著,若膝蓋損傷,這說明腰胯沒有真正松放鬆合。腰胯為何如此緊張?
  • 攬雀尾掤捋擠按,以腰胯胸肩運動為主
    攬雀尾掤捋擠按,以腰胯胸肩運動為主步驟1:把配件打磨合格。
  • 腰胯探密 :解讀襠與襠勁
    襠有圓襠、吊襠、裹襠、尖襠、蕩襠等姿勢:一、圓襠就是兩胯根與膝蓋撐圓,而又有相合之意。圓襠能保持襠部的松暢,同時使跨部放鬆.利於「中節」的主宰作用發揮。在諸襠中.圓襠最為重要,因為只有做好圓襠.才能克服夾襠和蕩襠之病:只有圓襠,才能使吊襠做得更好:只有圓襠,才能節節貫串地勁起腳根發於腿、上升腰脊形於手。在發力時.稍加扣襠使襠勁發揮更大的作用。實踐證明。做好圓襠並非易事。特別是中老年人.由於受生理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圓襠的要求.多犯夾襠的毛病。但只要堅持修煉.還是可以達到一定境界的。
  • 拉筋與化虛促成腰胯松空圓通
    託東西時腰胯是崩緊的,拉東西時腰胯是合緊的,爬山的時候胯是往後託的,我們習練太極拳首先要將腰胯從這些受力的習慣中釋放出來,追求達到散步時的自然腰胯,把腰胯從日常生活中的不規範受力中擺脫出來,使腰胯真正放鬆,這樣對腰胯才是真正的養護。要養護腰胯,我們就不能強調馬步樁式的腰胯,那無益於身體的養護,多少人練太極拳將腰胯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