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言不得意,棄劍抱雲眠。人有來有去,來了珍惜,走了別失落。拳也如是,練出東西了,挺高興,遇到坎了,要沉得住氣。暫且先放放,溜達溜達,換換心情,等等身體。一碗白飯,兩碟小菜,也待消化消化,何況是拳勁,總有個轉變過程。
撫琴大江流,遙望自在天。什麼叫靜,周身輕安,念頭一起,體感叢生。注意控制情緒,遠離惱人事,平心靜氣,才能洞察天機。真正做到了松靜,心念流動,體感會應運而生。心念流暢,氣血自然循環順暢,也就得勁了。
忽起無名火,痴狂兩頭走。人都有情緒,必然反應在體感。譬如說,生氣了,胳膊都軟了。開心了,渾身舒服安泰。修道的人,心死神活,斷俗情亂緒,安神調理自身氣機。武學也是這個,內循環越通暢,越得內勁。太極修意,意到勁到,不要總想使勁,多揣摩身心關係,東西就上檔次了。
空舟掛高帆,滿眼映山紅。招法就是身法,身法會劈了,勁就上手了。胯骨會崩了,勁通豎脊肌。身法不是體型,體型是天生的,高矮寬窄。身法是身上勁別,後天練就的。頭顱像個大拳頭,收下顎,立脖頸,懸得穩,擺得正,從眉間看出去。
無縫塔,雪掛松。初學,先把自己放正了,體悟中正勁。中正不是塊板兒,中是鬆通,正是呼應對正。古代沒有沙發,都是圈椅,就是讓人坐得端,穩得住,不偏不倚的姿態,才能舉止有度,從容中正。
鷗翔魚躍,大浪拍岸。用身子催手,手法才管用。怎麼催呢?練腰胯勁,四個字,活腰活胯。髖關節撐開,股骨頭潤滑,蹬地轉換就快。你看大貓,撲出之前,有個蓄勢,蓄什麼呢,胯勁。腹股溝是皮筋,大轉子是彈丸。
一個深掖,一個合中。練熟一個勁路,右擰腰,掖右腹股溝,後撐右髖,左髖內旋合中線,反之亦然。掖溝撐髖,就是拉弓。胯合中線,就是放箭。慢也是它,快還是它,要領是吊丹擰腰,以腰帶胯。腰的核心,在於丹田力點。胯法轉換,是一對陰陽。基本胯法很簡單,以腰勁主宰,兩胯產生交錯勁。
各部均強,串聯整體。靜下心來,體悟一個勁路。聚合丹田,內腔旋勁,發動腰胯,活背運胛,松肩帶動,手臂螺旋,當你做到了,玩細膩了,這是一個飛躍。高手出手快,看不到腰胯動態,但不是沒有動態。他能打出速度,角度,強度,必定在腰胯上,做足了功夫。
先要慢練,訓練次第。慢又不能呆滯,怎麼講?要練習依次的動。一是丹田鬆緊,二是內腔自旋,三是腰勁啟動,四是連帶動胯。套路很重要,訓練動力鏈。沒有動力鏈的套路,就是白的。若是腰胯不得法,手法再華麗,也練不出功夫。
連綿不斷是腰胯,周身相隨生太極。好拳法,用核心走裡面,腰胯是主力部隊。打拳講順勁,順就是次第,不能越級,又或跳躍。太極講究連綿不斷,每一動,腰胯勁統領不斷,才算連綿不斷。以腰帶胯勁,帶動周身做功。連綿不斷,是指動力鏈永不間斷。腰胯主宰運動,周身動態隨之而來,這是周身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