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中常出現「清酒」二字,如李白的「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蘇軾的「情親有還往,清酒引樽壺」。所謂清酒,就是濾去渣滓的黍酒。在古代清酒屬於上等品一列,最為文人雅士所鍾愛。大約在公元400年左右,清酒釀造技術傳入日本,便成為日本的國酒。他們對此讚嘆道:「這真是用米做成的不可思議液體!」
可是清酒到底應該如何品,怎麼酌呢?今天與生活美學踐行者唐七,共同分享清酒之味。
↓
「比起葡萄酒的浪漫威士忌的酷,清酒更有種鬆弛感。一群人喝得歡樂,一個人也可以慢慢享受。配點小菜,哪怕只喝一杯,哪怕只是片刻,也是千金難買的小偷歡。」
/野餐最宜攜清酒/
五月好天。日光和煦。
臨時起意想野餐。冰箱裡還有一包零食米果,便當盒什麼的來不及做了,就只帶了餐墊,用小塊的手巾包了深緋色的老漆器杯子,又拿了一支清酒。
春天的東京真的一出太陽就讓人想要找個公園的樹下躺著。看書看雲看植物,看小動物跑來跑去;穿著淺色衣裳的年輕情侶依偎在一起情話講不完;小娃娃被爸爸高舉過頭頂玩耍。陽光從樹葉間一點點穿透,時間慢慢經過,深綠淺綠萌萌綠閃閃爍爍,到處都美得不像話。
我最喜歡帶清酒去野餐。香檳雖然也很好,但香檳一開就會跑氣,總讓人覺得要速速喝掉有點著急,再加上香檳溫度一上升就喪失美味,不像清酒,只要帶個小保溫袋,完全可以從冷酒一路喝到常溫。配清酒的緋紅色老漆杯也會一併帶著出門,輕巧好用,以前大概是當茶杯用的,古老溫潤的質感拿在手裡覺得心都柔軟下來,恰到好處的緋紅,胭脂一樣,配衣服配櫻花配樹配草配藍天,一點不張揚卻又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
/去居酒屋喝一杯吧/
到居酒屋去喝一杯也是讓人很開心的事。一定要坐吧檯,熟悉的店就和老闆娘八卦幾句,新探索的店就點一壺冷酒要一碟撒西米,邊暗暗觀察,從周遭看板內容到老闆料理的手法,兩合酒喝完,大致就能決定是不是要把這家店列入「可以經常光顧」的店鋪名單了。有些店鋪會讓客人選喝酒的杯子,在決定點什麼之前先選一個合心意的杯,也是樂趣(我學了在家宴客的時候,也取出一群杯子來讓朋友們選,大家還沒吃就可以玩得很開心)。
/在家喝才是最好/
清酒迷人,大半還因為下酒小菜迷人。選擇多,又都是小碟小份。從撒西米到烤串,從煮物到天婦羅,從漬蘿蔔到醃烏賊,配合著冷酒常溫酒暖酒燙酒,簡簡單單就能吃到心滿意足。這種自在的感覺,大概也是吃豪華大餐沒辦法比擬的。
正因為酒菜都簡單好弄,所以「居酒屋好,在家喝一杯更好」。
清閒的假日,常常下午就會在家裡的吧檯上喝起來。用醬油、味醂、酒,15分鐘淺漬一個金槍魚刺身當下酒菜,看看書,緊張的神經慢慢放鬆下來,直喝到傍晚,遠遠和夕陽幹一杯。
忙碌的平日,七點一過,我就想停下手裡所有的事,倒杯小酒,吃一碟花生小魚乾,晃晃頭,歇著。「大叔心」大概就是在這一杯又一杯當中養成的。
如果正經吃飯宴客喝清酒,除了慣常的日式料理外,我肯定會煮一個「咕嘟咕嘟小土鍋」。直接離火就上桌,雞肉泡菜、辣味胗肝、蘿蔔五花肉、番茄白身魚……都是簡單的下酒菜。最重要是小小鍋,連湯帶菜,上桌還能熱氣翻滾,最適合喝到半滿微醺時,來上一口暖心暖胃好繼續。
/喝清酒的可愛小器具/
當然,在家喝的話,選杯選器也更合心意。
冬天的話就是各種漆器,紙胎輕盈,木胎穩妥,陶胎古樸。再「取兩片河豚魚鰭,用小火兩面烤香了,直接丟到燙好的sake裡,只消片刻,酒有奇香」。我在家用燃炭的小爐子試過這種出現在日本小說裡的燙酒方法,腥鮮兼具,喝得手腳發燙,是美妙的冬夜恩物。最近最愛用的是一枚村上堆朱的紅漆小杯,淺口,內裡一張福臉。明明是古老繁複的工藝,卻難得見到這樣充滿稚趣的簡單設計,喜歡極了。
夏天會用銀器,老銀,小小的古董壺,拿在手裡優雅美妙,須得換上好看的衣衫,用「把自己也迷住了」的心態慢慢喝。隨便一些的話,就用玻璃。有一種肚子上有個放冰塊凹槽的玻璃酒壺,可以保持酒的冰涼溫度,居酒屋常常可以看到。不過我覺得僅僅是玻璃就挺好,透明的,夜晚映著光閃的星,是夏夜清爽的魅。配糟貨吃,糟蝦糟毛豆糟雞爪,吃著吃著,夏天就慢慢過去了。
本期「寫小事的人」/ 唐七。策展人、餐桌造型師。仰仗酒食花器,記錄日常之美。有個人公眾號【七物館】。
20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