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在雲南昆明站舉行了收官活動。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傑表示:「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啟動以來,相關車型在過去4個月的銷量已經超過18萬輛。"
出品丨映車傳媒
作者丨劉言
下鄉政策成績耀眼
在多項政策引導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呈現快速增長態勢,1-10月累計銷售90.1萬輛,其中近3個月銷量分別達到10.9萬、13.8萬和1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8%、67.7%和 104.5%。
當前,各個行業都在圍繞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進行測算分析,研究落實方案。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汽車產業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必由之路。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11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為16.9萬輛,環比增長26.8%,同比增長136.5%;1-11月累計零售量為90.3萬輛,同比增長2.7%。
對比新能源汽車下鄉近4個月的銷量來看,新能源汽車下鄉約拉動了今年前11個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近五分之一的增量。
農村購車集中在5萬元左右,小型車備受歡迎
相關數據顯示,此次參加下鄉的車型多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售價從3萬-10萬元不等,而農村居購買電動乘用車支出預算主要集中在5萬元左右。
預算決定了市場走向。從消費的車型細分來看,下鄉新能源熱銷的仍舊是A級、A0級新能源車,同時這兩個級別的車型成為推動新能源車市場復甦的重要力量。
當然,受益者除了農村居民之外,還有車企。本次下鄉期間,五菱新能源產品總銷量已超過10萬輛,而五菱宏光MINI等小車產品在下鄉期間備受歡迎,其銷量增長幅度最大。
2021年有望繼續開展
今年,歷時近四個月的新能源汽車下鄉雖已收官,但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市場產生的意義值得思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認為,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首先是企業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途徑之一。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市場有巨大的潛在消費能力,激活這個市場意味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據了解,明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將在全面總結內容形式的基礎上升級完善,有望在全國範圍內繼續開展。
除新能源汽車下鄉以外,明年國內或還將啟動新一輪汽車下鄉。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12月10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底至明年初,商務部將著力推動擴大重點商品的消費。例如鼓勵相關地區優化汽車限購措施,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等一系列政策。
電車下鄉,仍有問題亟待解決
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下鄉或是行業對縣鄉級市場初步地嘗試和挖掘,在新能源汽車走進縣鄉級市場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仍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該類活動的可持續性問題,當中央政府的補貼退坡之後,地方財政可以「堅持」多久?
按照一輛車優惠1萬元的水平來估算,18萬輛所需要的財政補貼絕非一筆小數目。很有可能使得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巨大,一次活動還好,如果長期執行下去很難保證其積極性。
在活動涉及地區的消費者享受到切實優惠的同時,這個優惠的來源更加值得關注。靠車企自身讓利以及地方政府財政補貼,均不是長久之計。
其次,新能源汽車下鄉所帶來的一系列配套設施的推進,並非短期內就能解決的問題。況且其必要性和急迫性,各地的情況又各有不同。
拿新能源汽車必需的充電樁等補能設施為例,充電難是目前國內大多城市所面臨的共同難題。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仍有超過300萬個充電樁缺口。
而在四五線城市和鄉鎮市場中,充電難問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急速推進,將會更加嚴峻。農村充電設施網絡建設,也需獲得地方政府支持,通過財政補貼和政策優化,幫助建設充電樁的企業得到便利。
目前來看,電動汽車下鄉政策的確為農村消費者帶來了切實福利,同時也為車企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是,諸如補貼力度過大後,地方政府是否有力承擔、快捷便利的充電配套設備是否能夠跟上極速增長的電車存量等一系列問題仍需著力解決。
相關部門在開闢農村市場,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下鄉發展的同時,相關配套基建也需跟上汽車存量的增長,切實照顧到消費者的實際用車用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