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於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該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約有1.298億人患有糖尿病,患病率為12.8%,是世界的糖尿病大國。
相信大家對糖尿病這個疾病並不陌生,甚至部分人還談「糖」色變。有的人在做身體檢查時發現自己的體檢報告單上顯示血糖偏高這個結果,對此很焦慮,認為自己得了糖尿病。那麼,血糖高了就是得了糖尿病嗎?
血糖升高就意味著得了糖尿病?
就此問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內分泌內科王川副主任醫師表示:這句話應該說只對了一半,但不完全正確!首先診斷糖尿病需要血糖達到一定的標準,並不是血糖高於正常就能診斷為糖尿病。第二點,在某些情況之下,儘管有血糖升高的情況,且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也不能診斷糖尿病。
王川醫生告訴我們,診斷糖尿病需要患者的血糖檢查達到一定的標準,這裡面包括了空腹血糖、隨機血糖和糖基化血紅蛋白,還有口服葡萄糖之後兩小時的血糖的檢測。
首先,一般到醫院抽血檢測血糖需要在空腹狀態下。空腹血糖就是指病人到醫院之前,在頭一天晚上10點之後不要進食任何含熱量的食物,不單單包括米飯、麵包等食物,還包括飲料等。其次,需要在第二天大概6點之後才能進行抽血,且抽血前不能進食早餐,這叫做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是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的。
另外一個指標叫做隨機血糖,隨機血糖就是指一天之中任何時候不管吃了什麼東西,之後去醫院抽血糖。比如到醫院去就診,這時可能並不是早上6點鐘,而是中午12點鐘或者是下午2點鐘去醫院抽血,這叫做隨機血糖,就是任何一個時間點抽血驗血糖就叫隨機血糖。如果隨機血糖>11.1mmol/L,這也是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第三個指標是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兩小時的血糖,這個檢查首先是需要保持空腹的狀態下,在早上6-8點口服75克的葡萄糖水,從第一口喝糖水的時間開始算,兩小時之後抽血。如果血糖值達到11.1mmol/L以上也是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第四個指標就是糖基化血紅蛋白。糖基化血紅蛋白是反應過去兩到三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正常值一般在6.3%以下。例如女性懷孕了,這時候醫院會常規的會對孕婦進行糖基化血紅蛋白檢測。如果這時糖基化血紅蛋白值達到6.5%,也可以診斷糖尿病。
一般來說,前三個指標是比較常見,第四個指標是相對比較專業。如果血糖達到了剛剛說的這幾個方面:第一,空腹血糖≥7.0mmol/L,隨機血糖>11.1mmol/L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兩小時的血糖>11.1mmol/L,還有第四個指標糖基化血紅蛋白>6.5%,這些是已經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第二種情況是,如果病人處於某些特殊的時候,既使其血糖升高達到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也不能診斷為糖尿病。這種常見於:比如一位病人去測定血糖的時候,正在存在感染肺炎、剛進行嚴重的手術,在應激情況下,以及吃了很多影響血糖的藥物,比如吃了激素等等,這種情況下都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甚至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因此,如果病人檢驗血糖值時存在這些情況,是不能診斷糖尿病的,一般需要等待急性的應激反應後再進行複查。例如病人有肺部感染的情況,需要等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且康復之後再複查血糖,來了解血糖有沒有降下來。如果在應激情況都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結果顯示血糖依然高於正常值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這時候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總結來說,血糖高了是不是可以診斷糖尿病?答案是不一定的。第一,血糖是需要高到一定程度才能診斷糖尿病;第二,在某些特定的應激情況之下,血糖升高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這種情況下暫時不能診斷為糖尿病,應該等待應激情況過後再次檢測血糖進行診斷。
但無論是否為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升高,平時我們發現有這種情況存在都需要及時採取合理措施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持續升高對身體造成損害,也避免增加胰島功能甚至引發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