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常數定義新「千克」

2021-03-01 上海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


有趣 | 有料 | 有品

我們可能站在體重秤上抱怨減肥失敗,或者怒斥小販賣菜時偷斤少兩。然而,我們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是,重量本身就存在一個問題——它的單位「千克」可能不那麼可靠了。


重新定義「千克

11月16日,在新一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科學家們通過投票,正式讓國際千克原器退役,改以普朗克常數(符號是h)作為新標準來重新定義「千克」。

普朗克常數(記為h)是量子力學中用來計算光子能量的一個常數,它由著名科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時發現,只有假定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計算的結果才能和實驗結果相符。這樣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1份能量子等於普朗克常數乘以輻射電磁波的頻率,即E = hv。普朗克常數的數值是6.62607015 x 10^-34,單位是J.s  (焦耳*秒)。


可以看到,普朗克常數的單位是焦耳每秒。而焦耳本身則是一個導出單位,它的定義是1牛頓的力使物體在力作用的方向上移動1米時所做的功,我們已經知道,牛頓的定義是使1kg的物體有1m/s²的加速度。因此,1焦耳也可以寫成kg⋅m^2⋅s^−2,於是普朗克常數的單位也就可以寫成kg⋅m^2⋅s^−1。至此,普朗克常數便同kg這一基本單位發生了關聯,我們也就可以根據它來精確定義千克。


牽一髮動全身

這件原本用來定義「千克」的神器自誕生起一直存放於國際計量局,被稱為國際千克原器(IPK)或者「大K」。大K是一塊由鉑銥合金製作的、高度和直徑均為39.17毫米的直立圓柱體。它被安放在法國巴黎郊區的一個保險箱裡,與世隔絕而且一直受到嚴密的監控。同時,大K在各國還有很多複製品,每隔40年,人們都會將大K和複製品進行比對,以確定全世界的重量處於同一個系統。

然而,再精密的人工製品,都無法真正做到「重量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事實上,儘管鉑銥合金是已知最穩定的合金之一,甚至大K幾乎一直「蹲在監牢」中,但人們發現,它很可能已經損失了大約50微克的重量。

千克這一單位的變動不僅會影響導出單位,更嚴重的是,它還會影響到其它標準單位。如果大K的質量發生變動,那麼力的單位牛頓也會發生變動,隨即影響到另一基本單位「安培」,安培的變動又會改變一系列電磁學單位,例如庫侖(電荷)、伏特(電壓)、特斯拉(磁場)、韋伯(磁通)等等。

這些單位的變動將動搖整個人類社會的基礎,各行各業都將不得不重新檢視已有的標準。特別是那些對質量變化極其敏感的行業。比如製藥業,50微克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因此,在基本單位這件事上面,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是虛言。


如何進行標準測量?

為了對這個新的千克進行標準測量,人們造了新的「神器」——秤和球。

秤是基布爾秤(Kibble balance),又叫瓦特秤(Watt Balance)。它是一種通過電流和電壓的強度精確測量測試對象重量的儀器。由於測量的質量與電流和電壓的乘積(即功率,單位為瓦特)成正比,所以該儀器又被稱為瓦特秤。

基布爾秤可以將對質量的測量等效為對電磁力的測量。而這個電磁力又可以同普朗克常數關聯起來。這背後的原理是兩項諾獎級的研究。

1962年,英國物理學家布賴恩·約瑟夫森(Brian Josephson)提出了約瑟夫森效應;1980年,德國物理學家克勞斯·馮·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發現了量子霍爾效應;前者是一種與電壓有關的量子效應,後者則表明電阻也是量子性的。而我們知道,普朗克常數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常數。因此,通過電磁力來平衡質量,再通過含有普朗克常數的公式來計算產生這一電磁力的電壓和電流,從而實現對千克的新定義。

然而,光有秤還不保險,科學家們又造了一個球,來確保萬無一失。這個球是人類有史以來製造的純度最高、形狀最圓的矽球,由矽-28製成。科學家們對這個球進行了極其精密的檢測,其中含量最大的雜質是銅,但其含量僅為每克樣品中含有7納克,大概相當於每30億個矽原子中才有1個銅原子。

這個球純度如此之高,可以用來更精確地測量阿伏伽德羅常數,而根據某些已知的方程,我們可以根據阿伏伽德羅常數來計算出普朗克常數。阿伏伽德羅常數定義是1摩爾(mol)的原子有多少個?在教科書上,答案通常是6.02x10^23。但這個精度遠遠不夠,2017年12月的一篇文獻表明,人們藉助這個矽球,已經將這一常數測到了6.022140588 (65) x 10^23,括號中的數字表示最後一位的不確定度,而相對不確定度則不超過1.73 x 10^-8。


有了秤和球,千克的新定義將達到一個史無前例的精確度。

內容來源:果殼網





相關焦點

  • 「千克」到底多重將有新定義
    實物原器退出歷史舞臺根據此次SI的修訂,4個基本單位中,千克將用普朗克常數(h)定義,安培將用電子電荷(e)定義,開爾文將用玻爾茲曼常數(k)定義,摩爾將用阿伏伽德羅常數(NA)定義。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指出,新定義用自然界恆定不變的「常數」替代了實物原器,保障了SI的長期穩定性;「定義常數」不受時空和人為因素的限制,保障了SI的客觀通用性;新定義可以在任意範圍復現,保障了SI的全範圍準確性;新定義不受復現方法限制,保障了國際單位制的未來適用性。起初,測量單位是基於實物或物質的特性來定義的。
  • 量子力學的核心,普朗克常數
    普朗克常數定義了我們宏觀實在物理學的尺寸級別,指引了通向奇異量子世界之路。而且微觀世界的量子表現能在宇宙的各種尺度觀測到。實際上,只需要測量陽光的顏色,就能觀測到這種量子表現的效果。甚至還能藉此測量普朗克常數。
  • 普朗克常數與一系列普朗克常量分別是什麼?它們支配著這個世界!
    要說普朗克常數就首先要說普朗克這個人,普朗克可以說是量子力學之父,於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愛因斯坦並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物理學家。他是最先提出能量子這個概念的物理學大牛,在「紫外災難」中,普朗克利用量子力學的思想完美地解決了「黑體輻射」的問題,提出了普朗克輻射定律。
  • 「千克」的概念是怎麼被定義的?
    「千克」的概念肯定我們每個人都不會覺得陌生。但是你知道它是怎麼定義的嗎? 在過去的大約130年間,國際上對於「千克」定義的標準,都是以國際千克原器「大K」的質量來作為原型參照的。所謂「大K」是一個鉑-銥合金圓柱體,被保存在位於巴黎的國際度量衡局(BIPM)總部,這個圓柱體的質量就是「千克」的標準定義。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有一塊這樣的複製品用做本國的質量基準,並需要定時運到巴黎,與「大K」進行質量誤差校對,極為不便,全世界的質量衡量指標竟然都要依賴這麼一塊金屬來進行,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 1分鐘物理之1千克有多「重」?
    歷史上的1千克1791年規定:1立方分米的純水在4℃時的質量,並用鉑銥合金製成原器,保存在巴黎,後稱國際千克原器。1901年第3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千克是質量(而非重量)的單位,等於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
  • 從大麥粒到普朗克常數,人類斤斤計較的故事
    然而大部分人從來沒有想過,我們天天計量的克、斤,已經英制的磅,最開始是怎麼定義的。重量的測量在人類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自從人類開始物質交換,如何定義物質的多少變得至關重要。最初,稱重主要用於商業和貿易上的需求。後來,準確測量物質的多少,是物理化學醫學研究的基礎條件。
  • 1千克究竟有多重?!
    1799年,法國科學家提出4℃時,一立方分米水的質量定義為1KG,並且以這個標準製作了純鉑為原料的『千克原器』作為1KG的國際標準。1889年,科學家們用更穩定的鉑銥合金代替了純鉑的千克原器,並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千克』是以這個『國際千克原器』實物為標準的。
  • 普朗克常數是什麼?為什麼宇宙要依賴它?
    普朗克常數幾乎是所有學過物理的人所知道的,可以說是常識。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於1900年計算得出該常數,這使得他獲得了1918年的諾貝爾獎。這一常數改變了遊戲規則,其通過描述物質的最細微部分如何在稱為量子的離散束中釋放能量,從而將「量子」本質上置於量子力學中。
  • 1千克有多重?
    而且質量還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局的問題,千克原器不準不僅僅影響質量測量,與質量相互關聯的很多物理量都會因此而變得不準。例如,力的單位是牛頓,1牛頓被定義為:讓1千克的物體獲得1米/秒2的加速度的力,因此力的單位就會受到質量的影響;能量的單位焦耳又是根據力來定義的,因此能量的單位也會間接受質量的影響。這樣牽連下去,如果質量的單位不準,電流、磁場、壓強等很多物理量都會受影響。
  • 1千克到底多重?科學家也在算 或有輕微改變
    幾次延期後,這個計量學家的國際組織決定用理論數學,通過描述粒子波頻與能量關係的「普朗克常數」定義千克。接著,運用愛因斯坦著名的E=mc²公式,可將測得的能量轉化為質量。最終,我們將能辨明粒子頻率和重量之間精確的數學關係,也就意味著用粒子頻率取代實物以定義千克。粒子頻率隨時隨地都可以被利用,而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 「千克」變了:人類思維是宇宙的度量衡 | 睡前聊一會兒
    近日,國際計量局投票決定,標準質量單位不再是國際千克原器,將使用量子力學中的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千克。這標誌著人類將不再依賴於自然界的實物、而是運用自然界的法則來定義千克,正如國際計量局局長馬丁·米爾頓所言,「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是科學進步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國際千克原器,這塊從19世紀以來就扮演千克等價物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將成為人類科學發展的一個優雅的註腳。
  • 1千克和1米是如何定義的?淺談計量標準的變化
    在早期歐洲,人們使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來定義計量單位。例如他們的英尺是採用腳的長度來進行定義的,我們可以看到英尺(foot)的英文和腳的英文是一樣的。但每個人的腳的長度是不一樣的,因此他們可能會選擇以國王的腳為標準。到了工業革命開始以後,由於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計量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普朗克人物簡介
    雖然家庭條件優越,但是普朗克學習還是十分刻苦。1867年全家搬去了慕尼黑,普朗克在馬克西米利安文理中學讀書,並在那裡他受到數學家奧斯卡·馮·米勒的啟發,發現自己對數理方面的興趣。從米勒那普朗克學到了生平第一個物理學原理——能量守恆。在這段期間,普朗克第一次接觸了物理學這個領域。換個角度說,米勒應該是普朗克的物理啟蒙老師。
  • 超大規模望遠鏡下的自然常數
    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來自UCLA的安德裡亞·蓋茲和其他研究人員,已經測量了強大引力是如何改變精細結構常數的。精細結構常數,是定義物理宇宙(以及宇宙中生命)的自然常數之一。這項研究也延伸了其他正在進行中的工作,從而去理解這些常數,以及去弄清楚它們是否會隨時間和空間而改變。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些研究,找到基本粒子標準模型和當前宇宙學中種種問題的解決線索。
  • 數學界有4個神奇的數字:除了圓周率和普朗克常數,你還知道幾個
    普朗克常數不熟悉量子力學的人估計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普朗克常數的作用是描述量子的大小。它的創始人普朗克是能和愛因斯坦並駕齊驅的物理學家,是量子力學的主要開創者。量子力學的基礎概念就是量子,而普朗克常數就是專門用來描述它的。量子是微觀角度的概念,它的大小是多少對於研究它的性質而言,是個重要的出發角度。
  • 2.3千克等於多少毫升 2.3公斤水等於多少毫升
    千克和毫升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單位,其中千克是重量單位,毫升是容積單位,它們是無法直接換算的。但是液體卻可以通過它們的密度來計算它們的容積,至於怎麼計算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答案吧!
  • 玻爾巧遇海森堡,量子迷霧一掃光,普朗克常數再發威
    四、h普朗克常數——量子力學的大門就在物理學家們都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海森堡發現了量子世界的一個公式[x,p]=xp-px=ih/2π,這個公式稱為基本對易關係。根據量子力學原理,可以推導出不確定關係ΔxΔp≥h/4π。
  • 物理計量科學簡史下:基本常數
    為了給科學發展和交流提供必要的條件,單純靠單位和單位制的統一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確定重要物理常數的公認數值。物理常數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大類。其一、是與物體有關的。諸如:比熱、電阻率、沸點、折射率等等。這是物體特性所決定的,稱之為物質常數。
  • 普朗克:驚為天人的自殘型帥哥
    大約1894年起,普朗克開始研究黑體輻射問題,發現普朗克輻射定律,提出的能量子概念和常數h(普朗克常數),成為了此後微觀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極為重要的普適常量。1900年12月14日,在德國物理學會的例會上,普朗克作了《論正常光譜中的能量分布》的報告。在這個報告中,他激動地闡述了自己最驚人的發現。
  • 「突破」科學家們發現「基本物理常數」決定了「液體粘度的極限」
    諾貝爾獎獲得者史蒂芬·溫伯格將計算水的粘度的困難比作計算基本物理常數的問題,這些常數構成了我們宇宙的結構。儘管有這樣的困難,研究人員還是開發出了這樣一個方程。在這項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中,他們發現有兩個基本的物理常數控制著液體的流動性。物理常數,或者自然常數,是物理宇宙的可測量屬性,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