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貢獻科研人員可破格優先評價!北京暢通科研人員職業發展通道

2020-12-21 央視新聞

12月8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同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單位聯合發布《北京市深化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和《北京市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為兩類科研人員量身定製清晰的職稱評價標準,提出了職稱評審代表作清單,完善了研究員「直通車」評價機制,建立了自主評價和社會化評價的分類管理模式。

據了解,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系列是職稱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智庫等單位進行評價,涉及物理、化學、微生物學、材料學、文史哲、法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是科研人員職業發展的重要渠道。

首次將兩個研究系列納入社會化評價據介紹,兩個研究系列職稱均設置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初級四個層級,名稱依次為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和研究實習員,滿足各梯次科研人員的職業發展需要。

同時,本次改革將破除體制外科研人員職稱申報「玻璃門」,打通體制內外科研人員的評價渠道,實行分類管理模式。北京市高校、科研機構等職稱自主評聘單位的科研人員,通過單位職稱評審即聘任到崗位。對於企業、智庫等非公單位的科研人員,可按照「個人自主申報、行業統一評價、單位擇優使用、政府指導監管」的社會化方式,參加北京市科委或北京市社科院分別組織的兩個研究系列職稱評價,科研人員取得職稱資格後,企業、智庫等用人單位可根據需要自主擇優聘任。

北京市將不斷優化社會化職稱評審工作流程,進一步減少申報材料和證明事項,強化大數據應用,突出工作單位推薦意見,推行職稱網上申報、網上審核、網上繳費、網上查詢驗證等便利服務,不斷提高科研人員職稱申報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首次實行科研人員分類評價本次改革將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推廣型、科技諮詢與科技管理服務型3類,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分為基礎研究型、應用研究和決策諮詢研究型2類,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按照「幹什麼、評什麼」,分別制定評價標準條件。

對從事基礎研究的自然科學研究人員,重點評價其提出和解決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原創性科技創新的能力,考察研究成果的科學價值、學術水平和影響力。對從事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推廣的自然科學研究人員,重點評價其技術創新與集成能力、重大技術突破、成果轉化效益、技術推廣成效和對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等。對從事科技諮詢與科技管理服務的自然科學研究人員,重點評價其戰略和政策研究能力、決策諮詢服務水平、行業評價認可度和科技服務滿意度等。

對從事基礎研究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重點評價其在創新思想理論、傳承文明、推動學科建設等方面的能力和貢獻。對從事應用研究和決策諮詢研究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重點評價其在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服務、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和貢獻。

在職稱評審時,科研人員可自主選擇將論文專著、發明專利、項目成果、軟體著作、技術標準規範、理論文章等最能代表能力水平的成果提交職稱評審。

突出貢獻科研人員可優先評價北京市將進一步完善高層次科研人員職稱申報綠色渠道。取得國家級人才表彰獎勵、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擔任國家級科研項目(課題)負責人、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論文等,可申報研究員「直通車」評審。

對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解決「卡脖子」重大科學技術難題、取得重大基礎研究突破、作出重大貢獻的科研人員,可破格申報高級職稱評審。(總臺央視記者 張偉澤 鄧煜洲)

(編輯 楊亞瀾)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職業發展通道 本市為兩類科研人員分類定製職稱評價標準
    據了解,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系列是職稱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智庫等單位進行評價,涉及物理、化學、微生物學、材料學、文史哲、法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是科研人員職業發展的重要渠道。
  • 北京:為兩類科研人員分類定製職稱評價標準
    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系列是職稱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智庫等單位進行評價,涉及物理、化學、微生物學、材料學、文史哲、法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是科研人員職業發展的重要渠道。
  • 北京為兩類科研人員量身定製職稱評價標準
    原標題:北京為兩類科研人員量身定製職稱評價標準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
  • 科研人員,這裡有一份人才評價改革新進展,請查收
    在浮躁的社會大環境下,鼓勵科研人員甘坐『冷板凳』,樹立正確的人才評價導向是關鍵。」胡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各方形成合力,出真招、實招,突出破除『唯論文』導向,積極推動轉變人才評價導向,成效初顯。一些創新能力突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更是走在前面,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趙慧君指出。 2019年4月,《清華大學關於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一經發布,便引起各方關注。
  • 財政科研資金突出助優扶強
    原標題:財政科研資金突出助優扶強  據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改革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部署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審議通過《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草案)》。
  • 外國「事業單位」系列之一:法國科研人員是公務員?
    明白紙前言:公共機構(即外國的「事業單位」)是各國提供公共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組織。每個機構都有其使命定位,國家對其用人規模、崗位設置和人員機構、人員聘用等也都有一套控制體系。但是,國內的朋友們對其知之甚少,筆者覺得有必要對所了解的情況進行分享。
  • 解開束縛科研人員的「細繩子」
    10月19日,科技部印發關於《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名單》的通知,40家單位被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試點期為3年。 試點單位將探索建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機制和模式,進一步發現並解開束縛科研人員的「細繩子」,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 讀數:中國科研人員更喜愛使用網易郵箱進行郵件收發
    近日,專注於為科研人員提供文獻相關服務的平臺文獻鳥Stork平臺發布了一份關於科研人員使用郵箱的情況。其中指出,與美國科研人員偏好於使用工作郵箱的狀況不同,中國科研人員更喜歡將個人郵箱在出版物中列出。其中,美國科研人員使用工作郵箱的比重為95%,而中國科研人員使用工作郵箱的比重僅有45%,其餘均在使用個人郵箱。而中國科研人員在使用個人郵箱時,會偏好於使用網易郵箱,大約佔比60%。
  • 山東: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在申報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等計劃項目以及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時,將開發科研助理崗位作為必要條件,同等條件下,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成效顯著的優先立項。單個科研項目經費不足500萬元的,科研助理崗位至少設置1個,單個科研項目經費超過500萬元、不足1000萬元的至少設置2個,單個科研項目經費超過1000萬元的至少設置3個。
  • 以質量為導向的評價:高校教師科研評價制度重構研究
    教師科研評價制度作為高校學術管理的基本體系之一,在調節學術發展方向、提高科研質量、監督學術人的學術道德行為以及促進高校的健康發展等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高校教師科研評價制度的運行中,其本應該發揮出來的作用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 李克強:要使更多科研人員能夠沉下心來、潛心向學、埋頭苦幹
    「我們要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更大解放科研人員的生產力和創造力。使更多科研人員能夠沉下心來、潛心向學、埋頭苦幹。」李克強總理說。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更加突出以科技創新突破發展瓶頸李克強指出,「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湧現,大眾創業
  • 對創新能力的評價突出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人民時評)
    優化學術生態,真正打造有利於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滿足新時代對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的評價體系作為一種文獻索引系統,SCI被國內外廣泛使用,但其並非評價學術水平與創新貢獻的直接依據,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將造成學風浮誇浮躁、急功近利等問題
  • 日本科研人員本國找不到工作,「投奔」中國後能專心搞研究
    由於全球經濟整體下滑和去年爆發的疫情,這些高學歷人才在日本找不到工作,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而來到中國卻立刻開始了他們的科研生涯。中國的科研環境很好,外加高薪、破格提拔,日本科研人員自然會到中國來。毫無疑問,今後將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工作。歸根結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和「世界工廠」,就業機會多,發展潛力大,前景可期。
  • 環保工程師和環評工程師可直接考核認定高級工程師!
    (五)暢通職稱評聘綠色通道。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破除論資排輩痼疾,對業績特別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暢通職稱評聘綠色通道,可不受本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進行職稱評聘。(六)對基層一線實行政策傾斜。完善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制度,穩定基層專業技術人員隊伍。
  • 陝西優化科研創新環境:論文和引用等不作為人才評價限制性指標
    5方面22項措施 聚焦科研人員關注的問題一段時期以來,科技界「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的現象突出,名目繁多的評審評價讓科技工作者應接不暇,科研人員總有許多難以言表的「煩心事
  • 愛思唯爾卓越科研論壇聚焦科研挑戰 推動中國青年研究者成長
    北京2017年11月27日電 /美通社/ -- 隨著國家對科研發展重視力度的加大,科研人員的充實與培養成為了影響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近日,愛思唯爾在北京舉辦2017愛思唯爾中國卓越科研論壇。此次論壇以「發現身邊的挑戰」為主題,致力於為在學術研究領域剛剛起步的年輕科研人員指引正確的科研道路。活動吸引了來自北京各大高校及研究機構的近百名學生及青年科研人員前往參加。
  • 山東印發省屬科研院所創新績效分類評價辦法
    為進一步深化省屬科研院所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科研院所創新活力,建立符合科研規律、適合不同類型科研院所的創新績效評價體系,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結合、高效聯動,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實施意見》、《省科技廳等9部門〈關於深化省屬科研院所體制機制改革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近日,省科學技術廳商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部門同意
  • 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來了,擬合理增加中高級崗位比例
    圍繞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需要和醫學學科發展,調整職稱全國統一考試或評審專業,並做好與醫學教育的銜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調整中、初級職稱考試專業。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衛生健康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高級職稱評審專業。(二)完善評價標準1. 注重醫德醫風考核。
  • 淮安促進大型科研儀器設施開放共享
    建成淮安大型科研儀器設施共享服務平臺(http://www.hayqgx.cn),包含儀器發布、信息檢索、預約申請、投訴評價、補貼申報等功能。用戶可在線查詢儀器信息、預約使用儀器、辦理補貼申請等;儀器管理單位可進行儀器信息共享發布、在線預約接單、上傳檢測報告、參與績效評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