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IDS:感染HIV的女性所生的嬰兒在青春期時具有較高的肥胖和哮喘風險

2021-01-08 生物谷

2019年12月15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全球,每年有超過一百萬的嬰兒是由感染HIV的女性所生。為了阻止孕婦在懷孕期間將HIV傳播給胎兒,她們在產前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隨著產前ART治療規模的擴大,在這些嬰兒中高達98%的人可能暴露於HIV但未被感染(HIV-exposed but uninfected, HEU)。雖然科學家們已積極地研究子宮內HIV暴露對短期健康的影響,但是這些未感染的嬰兒進入青春期和成年期的長期健康結果仍知之甚少。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發現感染HIV的女性所生的嬰兒長大至青少年時仍然面臨著極大增加的肥胖和哮喘樣症狀(asthma-like symptom)風險。他們首次揭示具有子宮內HIV暴露史的HIV陰性青少年和年輕人出現肥胖和

哮喘

樣症狀的機率要比沒有子宮內HIV暴露史的同齡人增加了4倍以上。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ssociation of In Utero HIV Exposure with Obesity and Reactive Airway Disease in HIV-Negative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HIV,圖片來自Wikipedia Commons。

論文第一作者、麻省總醫院醫學科新陳代謝部門的Lindsay Fourman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發現具有子宮內HIV暴露史的HIV陰性青少年和年輕人會出現代謝和免疫問題。這些結果強調有必要對所有感染HIV的女性所生的孩子,甚至是那些HIV陰性的孩子,進行篩查,並在這些孩子的生命周期中讓了解他們的健康風險的醫生對他們進行持續監測。在發現這些孩子是HIV陰性之後,他們在子宮內的HIV暴露史並未記載到他們的醫療記錄中。」

這些研究人員研究了孕婦在在妊娠末三個月期間的CD4 T細胞(一種免疫細胞)水平。他們發現較低的母體CD4 T細胞水平與她們的未感染HIV的後代在青少年時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一種根據身高和體重衡量身體脂肪的指標)密切相關。較低的母體CD4 T細胞水平也與懷孕期間更嚴重的HIV感染相關。論文通訊作者、麻省總醫院代謝科主任Steven Grinspoon博士強調道,「這些關聯性提示著在懷孕期間,需要良好的免疫系統控制。改善的免疫調節可能不僅對懷孕期間的孕婦有好處,而且從長遠來看對她的孩子也有好處。」

這項全面研究招募了50名在懷孕期間暴露於HIV但未感染HIV(HEU)的青少年和年輕人(13至28歲)以及141名懷孕期間未暴露於HIV的同齡人。這些研究人員發現42%的HEU青少年和年輕人存在肥胖問題,而對懷孕期間未暴露於HIV的同齡人來說,這一數字為22%。

Fourman指出:「眾所周知,所有人群的肥胖都與

高血壓

、高膽固醇和胰島素抵抗有關。」他補充說,目前全世界估計有1800萬名15歲以下的HEU個體。「已有研究表明肥胖的青少年中有80%在成年時仍然肥胖。」這項新的研究進一步表明HEU青少年和年輕人中有40%的人出現了哮喘樣症狀,而懷孕期間未暴露於HIV的同齡人中只有23%出現了

哮喘

樣症狀。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這項新的研究可能有助於科學家們深入了解子宮內環境在調節子宮內暴露於各種母體狀況的個體的長期健康中的作用。比如,Grinspoon指出:「胎兒暴露於母體肥胖或妊娠

糖尿病

與在以後的生活中出現的肥胖、胰島素抵抗、

哮喘

自身免疫

反應息息相關。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告訴我們懷孕期間的炎症對長期健康結果的影響。這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沃土。」(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Fourman, Lindsay T et al. Association of In Utero HIV Exposure with Obesity and Reactive Airway Disease in HIV-Negative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2019, doi:10.1097/QAI.0000000000002235.

2.Uninfected individuals born to mothers living with HIV at risk of obesity and asthma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11-uninfected-individuals-born-mothers-hiv.html

相關焦點

  • 在HIV感染中女性比男性承擔更大風險!
    已有研究發現,人體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通過TLR7識別HIV等單鏈RNA病毒,而TLR7由性染色體X染色體表達,因此,成年女性體內IFN-I表達量更高,可加速激活抗病毒免疫反應。所以與同齡男性相比,女性兒童和成人通常對疫苗和感染能夠產生更有效的免疫反應,但強烈的免疫反應也會導致女性遭受更嚴重的免疫病理損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家中常用清潔劑,嬰兒哮喘風險高!
    湖南省兒童醫院重症醫學一科 唐盈哮喘是一種嚴重影響小兒身心健康的最常見呼吸道疾病,近年來,兒童哮喘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最近發表在《加拿大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出生後3個月內經常接觸家居清潔劑的嬰兒,到3歲的時候更易患哮喘。
  • 深度解析五大肥胖原因第四期——青春期肥胖
    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此時體內激素增多,食慾旺盛,學習壓力大等因素聚集在一起,很容易造成青少年營養過剩,脂肪囤積造成肥胖。青春期是女性生殖系統發育趨於成熟的階段,從作為卵巢機能指標的月經來看,青春期肥胖者伴有月經異常。體脂肪量與初潮密切相關,初潮期必有一定的體脂肪量。
  • 母乳餵養能預防成年期肥胖嗎?
    ②母乳清潔無菌,具有抗感染作用,食用後嬰兒患病率降低,而且其中含有感染性疾病的免疫球蛋白(抗體),能夠起到保護嬰兒的作用,避免其受到感染,尤其是呼吸道與腸道感染,直到嬰兒自己能產生抗體時,這些抗體都能持續發揮作用。
  • 青年女性BMI與心肌病發病風險
    2019年瑞典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長期隨訪的結果表明,青春期男性較高的BMI與中年心肌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尤其是患擴張型心肌病的概率顯著增高,與BMI=18.5~20 kg/m2青年男性相比,BMI高於正常水平即BMI=22.5~25 kg/m2時,就屬於心肌病高危人群,當嚴重肥胖時,即BMI≥35 kg/m2,心肌病的風險增加可達9倍以上。
  • 灌腸,增加HIV感染風險!
    超過30%的人視肛門和直腸為性器官。貝克對待病人的方式就像婦科醫生對待全面的性健康一樣。報告肛交的患者接受肛門Pap測試,以檢測高危人乳頭瘤病毒(HPV)、淋病和衣原體感染。他解釋說,HPV檢測對愛滋病毒感染者尤其重要,因為在這些人群中,與HPV相關的肛門癌發病率升高。
  • medRxiv:我國科學家發現A血型具有較高SARS-CoV-2感染風險,O血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研究ABO血型與COVID-19敏感性之間的關係,來自中國南方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比較了來自中國武漢市和深圳市的三家醫院的2173例經SARS-CoV-2測試確診的COVID-19患者的血型分布和來自相應地區的正常人群的血型分布。通過使用單向方差分析和兩尾χ2對數據進行了分析,並且通過隨機效應模型進行薈萃分析。
  • 從體重肥胖到內臟肥胖,肥而不胖的肥胖風險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科研中,當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都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也是衡量肥胖最常用的指標。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標準,25≤BMI≤29.9為超重,BMI≥30則為肥胖。在多數情況下,BMI表現良好。
  • 過了青春期,為什麼還長青春痘?——女性青春期後痤瘡原因分析
    我們習慣於接受 「一句話病因」,比如:「太年輕,過幾年就好了」;「耍了男朋友就好了」;「生完小孩就好了」,「內分泌問題」等等。那麼好了的人自然不會再追究病因,沒好的人不禁要再問一次,青春期已經過了,為什麼還是長青春痘?到底要長到什麼時候?研究顯示16歲時痤瘡發病率最高,接近70%,18歲以後進行性下降。
  • 青春期提早,怎麼辦 肥胖兒減重,很必要
    肥胖升高性早熟風險疫情期間宅在家裡,切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是防範傳染病進一步傳播最為重要的措施。但是,家庭室內空間畢竟有限,加之久坐少動,少年兒童的體重明顯增長,網友還改編了唐朝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調侃孩童超重肥胖。
  • 陳根:從體重肥胖到內臟肥胖,肥而不胖的肥胖風險
    此外,BMI為22-23時,二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遠遠低於23-31的時候發病風險;而BMI為35時,女性發生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甚至高達93.2%。除了導致心血管疾病和增加糖尿病風險外,肥胖還影響著人類壽命。據一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的研究顯示,在成年早期(25歲)和中年(44歲)之間體重的變化,可能對過早死亡風險產生重要影響。
  • 微小青春期和單純性乳房早發育
    但注意其仍然用了引號,並放在括弧註明,說明此詞並沒有完全被學界認作專有名詞。不過也說明作為出生後的一種現象,minipuberty是廣泛存在的。如果在pubmed中將搜索詞改成estrodiol,將年齡限制為2歲以內,性別限制為女性,就可以看見類似的文章有很多,搜索結果又900多條。
  • Brit J Cancer:青春期乳製品攝入量與結直腸腺瘤風險的關係
    核心提示:成人攝入較多的乳製品與較低的結直腸癌風險相關。由於結直腸癌的發生跨越了幾十年,近日,腫瘤學領域權威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假設青春期期較高的乳製品攝入量與較低的結直腸腺瘤(結直腸癌前病變)風險相關。
  • 研究稱肥胖男性更易感染新冠 BMI超40重症風險驟增
    在世界各地的急診室中,醫務人員發現患有新冠重症的男性人數多於女性,肥胖症是另一個可能導致病情加劇的症狀。但是專家們仍然不確定為什麼。 倫敦大學學院醫學影像學教授德裡克·希爾(Derek Hill)說:「(出現重症的)男性多於女性,而超重或以前有健康問題的患者的風險更高。」
  • 「HIV病毒離開人體後還能活多久?」
    使用針頭可以直接進入人體的血液,因此,使用過的注射針頭很具有HIV傳染的危險性。理想的解決方法是,用過的注射針頭不重複使用,如果要從重複使用,在使用前必須經漂白粉或酒精處理。 因處理體液而感染HIV的機會極小,因為這些體液很難有機會進入人體的血液。
  • 青春期肥胖紋消除
    核心提示:青春期肥胖紋消除方法確實是比較多的,比如可以選擇使用橄欖油進行按摩,橄欖油在按摩的時候能夠達到淡化妊娠紋的效果,但是在使用橄欖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正規的商品,只有正規的商品才不會給人體造成任何的影響,有很多商品並不是特別的正規,在使用之後會對皮膚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選擇商品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
  • 胖寶寶在睡覺時死亡 誰說嬰兒肥無所謂?
    二|兒童體重超標有什麼危害肥胖影響的不僅是孩子們的自尊,更會導致多種醫學後果,使各種成人病日趨低齡化。例如肥胖會增加孩子患高血壓、脂肪肝、2型糖尿病、膽結石、胰腺炎、皮膚感染、哮喘、睡眠呼吸暫停等病症的機率。
  • 青春期肥胖紋怎麼消除
    核心提示:青春期肥胖紋怎麼消除抑制方法也是比較多的,現在很常見的方式就是可以選擇使用維生素e的方式,維生素e在按摩的時候能夠達到很不錯的效果,但是在使用維生素e的時候可以均勻的塗抹,並且要堅持一段時間,短時間內效果並不會特別的明顯,在使用維生素e塗抹的時候要注意,不能選擇一些不好的商品,要選擇正規的商品才能夠防止肥胖,紋變得更加嚴重。
  • 指南 | 口交與感染愛滋的風險評估
    這些性行為方式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非常低。愛滋病毒不會在口腔唾液中傳播。許多人發現口交是一個非常愉快的經歷。人們用不同的術語來指代口交(包括口交和舔陰等正式術語以及口交和舔龜頭等俚語)。通常口交是指一個人親吻,舔或吸吮另一個人的生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