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湯,在昌邑北部農村也稱「鹹湯」。每當鎮上集市,農家婦女總要捎兩斤蛤蜊回來,待傍晚時分,男主人們下地歸來,一鍋煮熟的海腥味早已鑽著鍋蓋縫冒了出來。記得小時候跟媽媽去一位遠房舅舅家串門,恰逢他家晚飯,舅舅雖不識幾個字,但談吐幽默,當表哥拿舅舅眼前喝空了的碗,要去給他盛蛤蜊湯時,被舅舅誇張的手勢擋住了,他拿起碗自己去鍋邊盛湯,一邊用勺子把一鍋湯旋了幾圈,一邊說:「哈鹹湯俺誰也不用(舀湯),俺知道撓舀能撇處蛤蜊肉來。」
根據選材,蛤蜊湯有好多種,要說味道鮮美,當屬文蛤湯了。如下是昌邑傳統飲食研究大師陸曉輝先生整理的文蛤湯製作過程,您也可買幾斤文蛤,跟著大師的引導熬一鍋美味的蛤蜊湯和家人分享。
文蛤(拼音:wén-gé),又稱為蛤蜊(g嗄-lí),別名華哥,在我們當地又叫大蛤拉。另有稱謂為麗文蛤、蚶仔(hān-zǎi)、粉蟯(fěn-náo),白仔,是屬於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的貝類,是重要的食用貝類之一。文蛤原產地為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臺灣沿岸也有分布。臺灣西南沿海的沙岸有養殖文蛤。殼呈圓形略呈三角形,內面為瓷白色。多棲息於淺海的沙泥底,喜歡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河水溼地與潮間帶等地區。購買文蛤宜選殼緊閉者,可將文蛤互敲,有清脆聲音的蛤蜊者較為新鮮。
文蛤肉嫩味鮮,是貝類海鮮中的上品,含有蛋白質10%,脂肪1.2%,碳水化合物2.5%,還含有人體易吸收的各種胺基酸和維生素及鈣、鉀、鎂、磷、鐵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唐代時曾為皇宮海珍貢品。
文蛤主要產於我們北部沿海一帶,其經濟價值高、營養豐富、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療藥用價值。相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吃到文蛤,御封它為「天下第一鮮」。
常記得小時候,農村的大集經常有賣,而且個頭很大,半斤多一個,或許還大,趕集買回來放在水缸下,因為潮溼陰涼,可以好幾天不都不死。
文蛤營養價值很高,同時具有較高的食療藥用價值。食用文哈,有潤五臟、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的功能。
文蛤的吃法多種多樣。可將其作為主菜,以旺火爆炒;或作為配菜,調色提味;或把它斬成肉泥,輔之以麵粉、雞蛋、姜蔥,煎成文蛤餅。如東人還常常生吃文蛤,使異地遊客咂舌不已。將文蛤肉洗淨後,用鹽稍稍醃一醃,再於清水中洗淨,澆上白酒、麻油、醬油和醋拌上生薑末和白糖,最宜於作下酒菜。將文蛤肉製成文蛤醬,更是海邊人的絕活。把鮮蛤肉裝進罐或瓶,放上鹽、姜、蔥、酒等佐料,再將口封上,置於陰涼通風處,過上一段時間揭開蓋子,便如陳年老酒,醇香撲鼻,繞梁三日不散。平時居家過日子了,可作早晚小菜,既可口又下飯。若是家中有人要出遠門更要帶上一兩瓶,可作旅途食用。
我們這裡一般就是做鹹湯來吃,取文蛤,用刀劈開,取出湯水和肉。
鍋裡加蔥姜,或是加一點肉絲,炒香,水燒開,淋入麵糊,開鍋後打上雞蛋,一鍋美味無比的鹹湯就完成了。。。
再來一點 時令的韭菜末,看到此時,你留口水了嗎?
美味整理:陸曉輝(昌邑之窗 受權發布)
微信:13792618303
Q Q:36967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