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傳統美食,所謂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初六捏麵團,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飯,十一、十二八寶粥,十三、十四餘湯丸,正月十五吃元宵。那麼,你知道這些傳統的春節美食背後都有什麼不一樣的寓意嗎?
春節傳統美食,所謂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初六捏麵團,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飯,十一、十二八寶粥,十三、十四餘湯丸,正月十五吃元宵。那麼,你知道這些傳統的春節美食背後都有什麼不一樣的寓意嗎?
年夜飯的由來: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而年夜飯是中國人對豐收的慶賀方式,因此,年夜飯在百姓的嚴重是很神聖的,在80、90年代,人們往往要抽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年夜飯。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飯店定年夜飯成了新的守歲方式。那麼,飯店的「年夜飯」是咱老百姓的年夜飯麼?
在古代,年夜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四個種類。火鍋沸煮,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與「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羅卜頭俗稱「菜頭」,祝願有個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品,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的甜食,則是祈願以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北方「八大碗」的寓意
北方年夜飯講究「八大碗」,主要以燉菜為主(如燉肘子、紅燒肉、肥腸、腰花、肉丸子等)或十幾個盤子以炒為主。主事是餃子或者黃糕(預示年年高升),而白麵餃子形似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發大財,元寶滾進來」之意。同時,吃飯時要給長輩敬酒,家有老人和孩子的,小孩子要跪著給老人作揖、磕頭並祝福老人身體健康、壽比南山;老人則要主動吆喝「快起來」並將壓歲錢塞給小孩,小孩拿到錢要跑起來,最後才能結束年夜飯。
南方「十碗菜」的寓意
南方風土的年夜飯更講究,吃飯前講求家長主次、長幼尊卑、排次序列等,要在全家人都到齊後先祭祖後才能開始。米飯用「金銀米」為上,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慄、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才能除去;菜色要求「十碗菜」:蛋餃必不可少,還有肉絲炒筍絲,絲絲齊齊是諸事順心樣樣齊備的意思;肉丸一碗象徵團團圓圓;蛋每人一隻,意思是子孫萬代;吃魚不吃頭尾,寓意為有頭有尾。
初一到初七美食的寓意
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一般在子時,要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紅棗、花生糖及生果等等,一家人燒香祭拜。祭祖完畢後,才是拜年,晚輩向長輩或親友間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賀。此外,年初一不可掃地、倒垃圾,不可說不吉利的話,亦儘量不要打爛碗碟或盆具。
初二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時侯,吃元寶湯,也就是餛飩。
初三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民間傳說初三是老鼠娶親日。為免騷擾,不能熬夜,還要在地上撒些鹽米。
初四接財神,相傳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所謂「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並要焚香點燭燒金衣,神馬、甲馬及天兵等都不可少,以歡迎諸神重臨人間。
初五啟市。年初五俗稱「破五隔開」,照例還要吃餃子。這時可將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開鋪,大派開工利是給員工,而一些過年的禁忌也可破除,垃圾可倒,刀剪可動,稀飯可吃,過回平時一樣的日子了。
初六送窮,這是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意為祭送窮鬼。一般要象徵性地為窮鬼準備乾糧和車馬。
初七人日,食「定羹」,煮七種菜為羹。而七寶羹,各地的做法都有所不同,但是芹菜、蒜、魚、肉都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關於餃子的各種說法
過年吃餃子,這個習俗已經傳遍全世界,那麼過年應該怎麼選餃子餡呢?
芹菜餡餃子即勤財之意,故名「勤財餃」;是對源源不斷的物質財富的祈福,更是對勤勞務實的祝福。
韭菜餡餃子即久財之意,故名「久財餃」;既可以祈求長久的物質財富,更是對天長地久的祈福,願人長久和睦、健康、快樂、幸福。
白菜餡餃子即百財之意,故名「百財餃」;既可以祈福得到百祥之才,更可以對新婚燕爾白頭偕老的美好祝福。
香菇餡餃子即鼓財之意,故名「鼓財餃」;既可以表現出對物質財富鼓脹的祈願,也是對晚輩表達出希望其出人頭地的美好祝願。
酸菜餡餃子即算財之意,故名「算財餃」;表達了人們渴望錢多到要算一晚上的程度,謂之算財;或為對選擇的祝福,願親朋好友都有一個好選擇。
肉菜餡餃子即有財之意,故名「有財餃」;有既有財,祝福有財,更祝福有才。
魚肉餡餃子即餘財之意,故名「餘財餃」;祝福年年有餘,謂之餘財。
牛肉餡餃子即牛財之意,故名「牛財餃」;祝願朋友牛氣十足,身體健康。
羊肉餡餃子即洋財之意,故名「洋財餃」;有祝髮洋財的意願。
大棗餡餃子即招財之意,故名「招財餃」;因為包銅錢很不衛生,所以改包大棗,吃到的人一年裡都會紅紅火火,財氣十足。
野菜餡餃子即野財之意,故名「野財餃」;試問,健康、綠色的意外之財,誰不喜歡?
菜餡餃子即財到之意,故名「財到餃」;即財神到,招財納福之意。
甜餡餃子即添財之意,故名「添財餃」;即增加、增添之意,更與天才諧音,謂之添財。